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经济学(新)

安全经济学(新)

安全经济学(新)
安全经济学(新)

1、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进行安全投入的经济诱因是什么呢? P13

答:产业安全经济学认为,工伤疾病是商品和劳务生产令人不快的副产品。

在此意义上,它们类似于环境污染。降低污染和减少工伤疾病都是相当费钱的,但是如果给工人配备现代化机器以及附属设备,将会减少事故或其严重性。如安装一个好的通风设备系统可以减少肺病的发生,更多的病假津贴将会减少由于工作疲劳或病体未愈而导致的事故。这样看来,企业存在着改善工作场所安全的经济刺激,因为工作场所危险程度的降低会使得生产费用减少。企业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减少劳动费用:

1、雇员的流失率将会降低,因为用于更换不能工作的工作所需的人员减少

了。而不管企业什么时候雇用工人都需要相当大的开支。

2、提供相对安全的工作条件的企业,能够在相对低的工资率上吸引雇员,

因为一般而言,危险性越大、环境状况越差的职位会要求更高的工资或者要求给与津贴,而安全条件好的职位工人相对来说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水平。

另外,许多现代企业都认识到,与工人保持良好的劳动关系可能产生经济利益,而在安全与健康方面的投资是保持这种关系所必须的。

企业偷工减料的原因是什么?

1、业主方面总喜欢搞最低价中标,有时候低的离谱,企业要想不亏就会选

择偷工减料;

2、中标的过程及其他各个过程中黑幕多,行贿现象较普遍,而且现在有的

贪官胃口大,企业总会选择偷工减料来获取利益;

3、现在企业竞争很激烈,国营单位要业绩,私营单位要利润;

4、制度不健全,企业有空子可钻。

2、机会成本指做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各种用途的最高利益。

安全成本安全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P26

安全效益:根据经济效益的概念,可建立安全效益的概念,即安全效益是安

全收益与安全投入的比较。P27

3、安全效益规律和安全利益的区别?P38、39

4、安全具有两大效益功能。(1.拾遗补缺;2.本质增益)P41

1)安全能够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减少对人、社会、企业和自然造成的损害,实现保护人类财富,减少无益消耗和损失的功能。简称“减损功能”。

2)安全能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殖过程,实现其间接为社会增值的功能。

5、安全经济投资最优化原则是什么?P49

1)安全经济投入最低消耗原则;

2)安全投资最大效益法。

6、安全生产指数:以事故指标作为分析对象或指数基元,根据分析评价的需要

进行指数测算,从而对安全生产的规律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P62

Y-指数:纵向比较指数,能反映本企业、本地区自身安全生产状况的改善水

平。其数学模型是

其中,y K :行业安全生产特性指标或综合指标;

1R :当年指标; 0R :参考指标

X-指数:横向比较指标,反映企业、地区、国家的安全生产状况相对水平,

可以对企业、地区或国家间进行横向综合比较。两两比较模型:

事故当量指数:事故后果—死亡、伤残、职业病和经济损失四个特征的综合

反映,用于综合衡量单起事故或一个企业、一个地区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

7、安全价值工程:是一种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依靠集体智慧和有组织

的活动,通过对某些措施进行安全功能分析,力图用最低安全寿命周期投资,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从而提高安全价值的安全技术经济方法。P82

8、提高安全价值的途径:P83

根据V=F/V 关系可知,要提高安全价值,有以下几种对策:

1)F 提高,C 下降;2)C 不变,F 提高;3)C 略有提高,F 有更大的提高;

4)F 不变,C 降低;5)F 略有下降,C 大幅度下降。

9、安全投资:投入安全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P89

10、影响安全投资的因素。P94

一个国家、行业或部门,其安全资源投入量的大小、投资比例增长速度的快慢、安全资源分配和投入的方向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国家、行业或部门安全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安全水平的提高;关系着安全经济效能的发挥,从而影响着国家和企业的经济结构、技术结构和财政收支等能否合理、协调、稳定地发展和增长;关系着生产、生活的安全状态及其活动是否能有效地运行。

1)安全生产同经济发展的关系;

2)经济发展阶段及经济周期的影响;

3)影响安全投入的社会背景因素;

4)确定安全投资合理比例的依据和原则。

11、边际投资:生产中安全度增加一个单位时,安全投资的增加量。 边际效益:生产中安全度增加一个单位时,安全效果的增量。

边际投资与边际效益的关系:P102

12、事故损失:指意外事件造成的生命与健康的丧失、物质或财产的毁坏、时间

的损失、环境的破坏。P143

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指与事故事件当时的、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

估价的损失。P143

事故的间接经济损失:指与事故事件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估价的损

失。P143

13、按损失的承担者划分,分为个人损失、企业损失和国家损失三类。P145

14、火灾经济损失计算。P180

15、事故经济的估算基本思想是:P189

首先计算出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间接经济损失,然后根据各类事故的非经济损失估价技术(系数比例法),估算出事故非经济损失,两者之和即是事故的总损失。计算公式为:

事故经济损失=∑+i i L L 21

事故非经济损失=比例系数×事故经济损失

事故总损失=事故经济损失+事故非经济损失

16、生命价值估算的难点:P198

1)把人当作“特殊商品”,导致估算困难;

2)道德因素和社会贡献因素导致估算困难;

3)个人心理活动状态和生活压力状态的差异导致估算困难;

4)生命个体的当前生活状态与可能出现状态的不定性导致估算困难;

5)当前中国社会变革引起人们对生命价值评估的浮动值过大。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案例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课程案例分析集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理论经济学系经济学教研室 案例一 材料1.提供气象信息商品的劳动创造价值吗? 2002年7月4日夜,2002年第5号热带风暴“威马逊”肆虐东海,近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50米/秒)以上,东海海面巨浪汹涌。 “威马逊”到来的前6天,坐落在北纬29度、东经125度东海海面的平湖油气田收到了上海市中心气象台传来的“警报”:“未来5~6天,台风‘威马逊’将影响你平台,建议作好撤出的准备。”平台上的所有工作人员在直升飞机的协助下迅速撤离,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台风对平台的影响本身不大,但在上面作业的人员面对台风的心理压力极大,如果不及时撤离,有可能发生一些极端事件。”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副台长杨礼敏说。 平湖油气田是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的长期企业客户之一。气象台每隔3~6小时左右向该平台提供海上、空中和陆地的全方位信息,以图文传送,还提供气象专业网站。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现已拥有120家左右的长期客户和100多家“散户”,。“根据企业各自的需求,我们为其量身定制气象信息,并在物价局制定标准伪基础上协商信息使用的费用,所以,每家的费用都不同。”最高的达到每年20万元;而最低的也就几百块钱。”杨礼敏说:“但我们也要承担很大风险和压力:预报毕竟是有误差的,像这次的台风,企业撤离和重返平台的成本都是上千万元,所以,如果我们的信息不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据杨礼敏介绍,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向企业提供专业有偿气象服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为英国的BP公司在南黄海的石油钻探作“气象护航”。现在,气象台的客户除了海上作业、码头、航运等一贯靠天吃饭的企业外,还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材料2.电子货币——中外银行卡的产生及作用 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它最早是由商家发行的。商家们为了推销商品的需要,刺激购买,有选择地向一些讲信誉的

安全经济学要点

旗开得胜1.安全人本性 ?人既是实现安全的核心和主体, ?人又是事故灾害的受害者和重要的致因方面。 所以,安全人本性的主要含义有三点: 1).从实现安全看 欲实现安全,必须以人为本,协调好人—机,人—人,人—环,机—环,以及人、机、环三者之间的关系。 2).从事故致因看 人的不安全行为等人因失误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方面,消除事故原因和发生条件,必须重视人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3). 从事故损伤对象看 人们的健康、生命安全等利益是事故的最重要的直接破坏对象。安全应当以人为中心。 2.安全与经济的关系 所谓安全经济关系,包含以下四层含义: ①安全分工协作关系 1

旗开得胜 ②安全经济利益关系 ③与安全有关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④安全经济效益关系 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安全经济关系体系。 3.安全的经济功能 第一种功能称为“拾遗补缺”,可利用损失函数L(S)来表达: 第二种功能称为“本质增益”,用增值函数I(S)表示: ?如图2-2所示,反映了安全功能函数的变量间关系。 2

4.安全经济利益从时间上划分有多少时期 安全经济利益从时间上分析,一般经历负担期Ⅰ(或称投资无利期)——微利期Ⅱ——持续强利期Ⅲ——利益萎缩期Ⅳ——无利期Ⅴ(失效期)的层次循环。如图2-5所示。 5.风险是什么 风险的含义 对风险的不同定义 在安全学著作中,对风险的定义是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乘积。 在保险学著作中,国外主要有两大派观点。一派观点认为,所谓风险就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另一观点被称为“客观风险说”,这种观点认为,风险是存在的事物,是可以用客观尺 3

度衡量的。二者共同之处是都承认风险是与随时联系的概念,而都不把积极结果如盈利视为风险。 在国内的安全与保险著作中,常把风险和危险视为同一概念,风险即危险。事实上,“风险”和“危险”是两个十分相似但又有区别的概念。 “风险”和“危险”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尚未发生而又可能发生的现象;二者发生后的可能性的后果是可知的、确定的。 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事故一旦发生,危险只有一种后果,因而是事先可知的;风险则有几种可能的后果,是事先不可知的。所以,在安全经济学、安全学等学科中应对风险、危险加以区分,区别使用。 6.保险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工伤保险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做比较好(路径) 一)建立事故预防与工伤保险综合管理机构,即在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设立事故预防与工伤保险综合管理机构。 二)建立工伤保险与安全监察机构密切配合、协调工作的运行机制(在结合12章三的相应内容从上面两大点展开来说就行了) 7.安全经济强化的手段、做法 安全经济强化手段——奖与罚 4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 简答题(复习题部分答案) P22./1、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方和一个卖方,购买者的1元钱支出等于卖者1元钱的收入,买卖双方的交易是等价交换,因此交易对买卖双方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因此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都相等。 5、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的买者,如波音公司卖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了净出口。 6、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实际GDP,而不用名义GDP? 答:经济学家计算GDP 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实际GDP 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实际GDP 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8、为什么一国有高的GDP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并不合意的事情的例子。答:一个国家拥有较高的GDP是过上好生活的必要条件,但高的GDP并不是福利的完美衡量指标,因为存在着5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1)无工作的增长。(2)无声的增长。(3)无情的增长。(4)无根的增长。(5)无未来的增长。 P39/2.描述使消费物价指数成为生活费用一个不完善衡量指标的三个问题。 答:消费物价指数的目的是衡量生活费用的变动,但消费物价指数并不是生活费用的完美衡量指标。这个指数有三个广泛承认但又难于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替代倾向。当价格年复一年地变动时,它们并不都是同比例变动的:一些价格上升得比另一些高。消费者对这种不同价格变动的反应是少购买价格上升大的物品,多购买价格上升少或者甚至下降的物品。这就是说,消费者把那些变得昂贵的物品替代掉。但计算消费物价指数时假设一篮子物品是固定不变的。由于没有考虑到消费者替代的可能性,所以消费物价指数高估了从某一年到下一年生活费用的增加。 消费物价指数的第二个问题是新产品的引进。当引进了一种新产品时,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选择又使每一美元更值钱,因此,消费者为了维持任何一种既定生活水平所需要的钱少了。但由于消费物价指数是根据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来计算,所以,消费物价指数并没有反映货币购买力的这种变动。 消费物价指数的第三个问题是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如果从某一年到下一年一种物品的质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1 Q4Why should policy makers think about incentives? Policymakers need to think about incentives so they can understand how people will respond to the policies they put in place. The text's example of seat belts shows that policy actions can have quit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If incentives matter a lot, they may lead to a very different type of policy; for example, some economists have suggested putting knives in steering columns so that people will drive much more carefully! While this suggestion is silly, i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centives. Q6what does the invisible hand of the marketplace do? The "invisible hand" of the marketplace represents the idea that even though individuals and firms are all acting in their own self-interest, prices and the marketplace guide them to do what is good for society as a whole. 2 Q1How is economics like a science? Economics is like a science because economists use the scientific method. They devise theories, collect data, and then analyze these data in an attempt to verify or refute their theories about how the world works. Economists use theory and observation like other scientists, but they are limited in their ability to run controlled experiments. Instead, they must rely on natural experiments.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精修订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 理现象和案例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经济学原理 一、决策中的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机会选择 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满足人类欲望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处于无限的选择之中。人们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必然在众多食物中权衡取舍。选择是一个得到一样事物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事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择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被放弃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的有限性被经济学家称为稀缺性。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作为例子,我们考虑我们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现在有三种水果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西瓜,还有一种是香蕉并且它们的价格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能一次买一样水果。那么如果我买了苹果那也就意味着我就要放弃选择买西瓜和香蕉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选择买西瓜就要放弃买苹果和香蕉的机会,如果买香蕉就要放弃买西瓜和苹果的机会。 还有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面包和大炮的事例。在战争年代这个决策是关乎国家兴旺的抉择。当时俄罗斯较多比例的选择了大炮,因此它的军事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有了较强的军事实力用来对抗美国。另一方面,由于它较少的选择了面包,它的轻工业和食品业发展十分落后,很难满足人民生活供给。这是一个机会选择的经典案例,在需要扞卫祖国安定的情况下就要较多的选择大炮,而在和平年代就要较大的选择面包,以取得更快的经济发展。 认识到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中的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机会成本 在我们做出选择的同时机会成本就已经产生了,机会成本的代销可以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

安全经济学期末论文安全经济管理与决策

安全经济学论文 学院:化工与能源学院 专业班级:安全工程一班 姓名:李艳超 学号:20090350112 指导老师:赵雪娥

安全经济管理与决策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实用的方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一方面,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使生产规模向大型化、自动化和技术复杂化发展,一旦发生事故,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使社会将难以承受;另一方面,由于人类文明文化的进步及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使人们对生命和健康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促 进安全科学的技术进步及对安全经济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安全经济管理决策模糊决策 一、安全经济管理 安全经济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既有助于改善安全经济运行环境,又有利于提高安全活动效率,已成为安全工程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安全经济问题是指与安全有关的经济问题。它主要涉及的问题包括研究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安全投入与安全产出之间的关系并寻找其规律性,研究如何以最小的安全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产出,以及发生事故后企业承担的经济损失。据统计,世界各国平均每年事故经济损失大约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5%—4%,如按此计算,目前,我国一年各种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两千亿元。如此庞大的数目,的确需要采取措施,使其减少。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百废待兴,国力有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较小的投入,谋求较好的收益,这正是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二、安全经济管理的特点及分类 2.1安全经济管理特点: (1)综合性:安全经济管理涉及到经济、管理、技术乃至社会生活、社会道德、伦理等诸多因素;安全经济分析、论证的对象往往是多目标、多因素的集合体。(2)整体性:尽管安全经济管理是多因素的整体,但它的五个步骤: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总是围绕着安全与经济而进行的。 (3)群众性:工人是事故的直接受害者,也是事故的直接控制者,因而他们既是预防事故、减少损失的执行者,也是安全直接受益者,显然他们会自觉地为促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16—20

第十六章寡头 复习题 1.如果一个卖者集团可以形成一个卡特尔,它们想确定的产量和价格是什么? 答:如果一个卖者集团可以形成一个卡特尔,它们想确定的产量和价格是对整个卡特尔来说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与价格。 2.比较寡头与垄断的产量与价格。 答:如果寡头们可以联合起来统一行动的话,寡头与垄断的产量和价格相等。当寡头企业个别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它们的产量大于垄断的产量水平,小于竞争的产量水平。寡头价格小于垄断价格,大于竞争价格。 3.比较寡头与竞争市场的产量与价格。 答:寡头价格高于竞争价格。寡头产量低于竞争产量。 4.一个寡头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答:随着寡头市场上卖者数量增加,寡头市场就越来越像竞争市场,价格接近于边际成本,生产量接近于有效率的水平。 5.什么是囚犯两难处境?它与寡头有什么关系? 答:囚犯两难处境是指两个被捕获的囚犯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囚犯两难处境的故事包含着一个一般性的结论,这个结论适用于任何一个力图维持其成员合作的集团。同一市场上的寡头在力图达到垄断结果时的博弈类似于两个处于两难处境的囚犯的博弈。 6.举出寡头之外的两个例子,说明囚犯的两难处境如何有助于解释行为? 答:例一,共有资源的使用。设想两个渔民——杰瑞和麦克,他们共同拥有一个湖泊,湖泊中价值2万美元的鱼类资源归他们共有。造一条渔船要花1 000美元。两人各有一条渔船,每人将得到一半的鱼类资源,可以赚9 000美元(1万美元收益减1 000美元成本),两人都可以造第二条渔船。如果某个人在三条渔船中拥有两条,他就得到三分之二的鱼类资源,这将带来11 333美元的利润。但如果两人都造第二条船,又是平分鱼类资源,而且两人的利润都下降,是8 000美元。表16-1表示杰瑞和麦克的博弈。 表16-1 共有资源博弈 例二,广告博弈。考虑两家化妆品公司——甲和乙,面临决策。如果两家都不向用户赠送免费试用的化妆品,它们平分市场。如果两家都向用户赠送免费试用的化妆品,他们仍平分市场,但利润少了,因为要承担送赠品的成本。但如果一家公司送赠品而另一家不送,送赠品的一家就把另一家公司的顾客吸引走了。表16—2是这两家公司的博弈。 表16—2 化妆品公司的博弈利己行为使这两家公司得到不良后果。

经济学原理二复习资料全

《经济学原理(二)》期末复习资料 参考教材信息:请到导学资料下载区,下载《经济学原理参考教材》、《经济学原理》讲稿》。 第21章选择题 1.消费者可以承担的消费组合的限制被称为C A.无差异曲线。 B.边际替代率。 C.预算约束线。 D.消费限制。 2.以下哪一对物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可能引起的替代效应最小?B A.7-11便利店的汽油和快客便利店的汽油。 B.右脚鞋和左脚鞋。 C.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D.百城淡啤酒和库尔斯淡啤酒。 3.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称为B A.权衡取舍率。 B.边际替代率。 C.边际权衡取舍率。 D.编辑无差异率。 4.消费者任何两种物品的最优购买量是A A.在预算约束线不变时消费者达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 B.消费者达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 C.两条最高无差异曲线的相交点。 D.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之点。 5.如果收入翻了一番,价格也翻了一番,预算线将C A.平行向外移动。 B.平行向内移动。 C.保持不变。 D.向内旋转。 第21章判断题 1.预算约束线是向消费者提供了同样满足程度的一组商品组合。错 2.当在一个用每条轴表示一种物品量的图上作图时,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负的)的直线。错 3.无差异曲线倾向于凸向原点,因为如果消费者拥有的想换出去的物品多,他们就愿意用大量的这种物品来换另一种物品。对 4.如果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替代效应总会引起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对 5.吉芬物品是极端的低档物品。对 第22章选择题 1.约翰的汽车需要修理,因此,约翰决定卖掉这辆破车,以避免修理费。由于不知道有问题,苏珊买了这辆车。这是以下哪一项的例子?A A.逆向选择。 B.道德危险。 C.效率工资。 D.隐蔽行为。 2.朱迪想避免买一辆次品车。在她购车之前,她把她想买的车给她的机械师。这称为D A.道德危险。 B.逆向选择。 C.发信号。 D.筛选。 3.克里斯是一家服装公司的外出推销员。在这种就业关系中,克里斯是B A.委托人。 B.代理人。 C.发信号者。 D.筛选者。 4.为了使信号有效,以下哪一种关于用来透露私人信息的信号的说法是正确的?B A.它对有信息一方应该是免费的。 B.它对有信息一方应该是有代价的,但对有高质量产品的一方是低成本的。

《经济学原理》案例研究报告

《经济学原理》案例研究报告 一、案例研究报告的培养目标 《经济学原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案例研究报告拟要求学生针对课程所学知识,选择某一具体经济学现象或问题,撰写研究报告。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资料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这样一方面增强学生对现实经济活动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把学过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案例分析过程中,深化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案例的编写和分析,我们要达到如下几个目标:①深化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 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③培养学生撰写论文和报告的基本素质;④培养学生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案例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 案例写作要符合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①结合微观经济学某一章节,也可以结合多个章节,把一个经济学理论点如供给、 需求、弹性、产量、成本、价格、市场结构、资源、政府管制等(学生在选择理 论点时,不要局限于上述理论点,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理论点),在结合现实 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的写作工作。 ②在撰写案例时,要按照规范进行写作,案例要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 参考文献等组成部分。 ③案例写作要阅读至少5篇文献,如表1所示。学生要把文献笔记附在案例报告后 面,案例中引用别人的观点、文字、数据、图表等,要标明出处,精确到引用文 献的页码。 ④案例写作要对经济现象进行详细描述,对你打算研究的经济现象的起因、过程和 结果进行充分、细致的叙述,要有逻辑性,最好有统计数据资料作为支持。 ⑤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要把经济学理论和案例结合在一起,避免出现“两层皮”, 即理论和案例内容脱节的问题。 三、案例研究报告格式示例 题目(如我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摘要: 要求说明这篇报告分析的经济现象、采用的经济学理论、方法特色、分析过程与主要结论与观点。 关键词: 要求论文观点表达、逻辑构建的最关键词汇,切忌一般化。把案例分析报告的关键词列示时,要有3-5个关键词。 1 问题的提出 确定本文要采用的经济学理论,分析的主要经济现象,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浅谈安全经济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安全经济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76媳晨斜技2009年第3期 浅谈安全经济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孟蕊,侯红霞 (中国煤炭工业环保安全培训中心,山东邹城273516) 摘要安全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如何用有限的安全投入去实现最大的安全效果;如何在达到社会允许的安全标准下,尽量节约社会的安全 投入或负担.在安全管理中运用安全经济学的理论能帮助生产企业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如何正确理解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搞好安全 到底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安全投入问题等. 关键词安全生产经济发展安全经济学安全投入 中图分类号X92文献标识码A 安全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如何用有限的安全投入 去实现最大的安全效果;又如何在达到社会允许的安 全标准下,尽量节约社会的安全投入或负担.在安全 管理中运用安全经济学的理论能帮助生产企业解决很 多问题. 1正确理解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1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现代安全经济学”三角形理论”认为,经济是两条 边,安全是底边,如果没有底边的支撑,即使经济发展 再快也构不成稳定的三角形. (1)搞好安全生产能够保障生产力.人是生产力 三大要素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而事故与职业伤害使 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伤害,劳动力受损.只有人 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才能充分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 热情和动力,只有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伤 害,才能使社会安定有序. (2)搞好安全生产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安全 生产所产生的效益是隐性效益,不象普通投资那样直 接反映在产品数量的增加和提高产品质量上,而是体 现在生产的全过程.排除事故隐患,遏制事故发生, 就等于是用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 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 (3)搞好安全生产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 受到结构,体制和环境三大因素的制约,而安全生产是 影响环境因素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安全生产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砝码. 1.2经济发展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

经济学原理B卷及参考答案

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期末试卷(B)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试卷名称:经济学原理专业:国贸/财务 姓名:学号:班级: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某消费者偏好A商品甚于B商品,原因是()。 A.商品A的价格最低 B.对其而言,商品A的效用最大 C.商品A有多种用途 D.商品A紧俏 2.在得出某农民的某商品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个外均保持常数( )。 A.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B.投入品价格 C.气候状况 D. 技术水平 3.从均衡位置出发,如果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减少,而市场需求保持不变,则( )。 A.均衡价格下降 B.均衡量上升 C.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都减少 D.均衡价格提高但均衡量下降 4.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 型,是因为( )。 A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B.生产由规模经济到规模不经济 C.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D.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5.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 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B.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6.“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7.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8.在国民收入和生产中的个人储蓄可以明确表示为() A.家庭所有资产的总额 B.当期所得收入中不用于消费部分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 (1)

第一章绪论经济学的关怀 随堂练习提交截止时间:2019-06-15 23:59:59 当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7题。 1.(单选题) 经济学主要研究()。 A.自由市场的价格 B.政府对私人部门的影响 C.把收入分配给个人 D.面对稀缺性而做出的资源分配决定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2.(单选题) 西方经济学认为,所有社会都要解决()。 A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何时生产 C .为谁生产 D.以上答案都对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3.(单选题) 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D.完全相同的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4.(单选题)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 《国富论》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经济学原理》 D.《经济学:原理、问题和政策》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5.(单选题) 微观经济学理论是根据( ) 假设提出来的。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6.(单选题) 主要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是()。 A.实证经济学 B.规范经济学 C.微观经济学 D.宏观经济学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7.(多选题) 经济一词的含义是()。 A.节约 B. 节省 C.家庭财产管理 D.国家财产管理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 问题解析: 8.(多选题) 财富的资本形态表现为()。 A. 自然资本 B. 人力资本 C. 社会资本 D.人造资本 E.金融资本 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E 问题解析: 9.(多选题) 人的需求可以分为()。 A.生理需求 B.安全需求 C.社交需求 D.尊重需求 E.自我实现需求 F.超越自我需求答题: A. B. C. D. E. F.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EF 问题解析: 10.(多选题) 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资源主要有()。 A.自然资源 B.人力资源 C.资本资源 D.以上都不正确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 问题解析: 第一章绪论经济学的关怀 随堂练习提交截止时间:2019-06-15 23:59:59 当前页有5题,你已做5题,已提交5题,其中答对5题。 11.(多选题) 经济学思维方式关注的是()。 A.个人行为选择 B.个人选择相互作用即群体合作 C.前两种活动的结果即整体经济相互作用 D.以上都不正确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 问题解析: 12.(多选题) 经济体制的差别主要有()。 A.决策体制不同 B.协调机制不同 C. 激励机制不同 D.以上都不正确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 问题解析: 13.(多选题) 个人与政府关系上,存在的价值观是()。 A.机械论 B.有机论 C.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安全经济学

1.安全生产与社会安全 在人民群众的利益中,生命的安全和将康保障是最实在的和最基本的利益。安全生产是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安全生产事关社会稳定和发展。 安全生产状况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 2.安全生产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水平。一方面经济水平决定了安全投入的力度,另一方面经济水平制约了安全技术水平和保障标准,安全生产现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级政府管理能力发反映 3.安全经济学有关术语和概念 安全---具有特定功能和属性的实务,在外部因素及自身行为的相互作用下,足以保持其正常的、完好的状态,免遭非期望的损害的现象。安全性和安全度来表示 安全成本---实现安全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安全投资---安全活动是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前提的,对安全活动做出的投入总和称为安全投资 安全收益(产出)---安全的收益等于安全的产出 安全效益---安全收益与安全投入之比 4.安全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安全的经济(利益、投资、效益)形式和条件,通过对人类安全活动的合理组织、控制和调整,达到人、技术、环境的最佳安全效益的科学 安全经济学的内涵:(1)安全经济学研究的是安全的经济形势和条件,即通过理论研究和分析,揭示和阐明安全利益、安全投资、安全效益的表达形式和实现条件 (2)安全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人、技术、环境三者的最佳安全效益 (3)安全经济学的目标是通过控制和调整人类的安全活动来实现的 5.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安全经济利益关系:宏观上讲,是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微观上讲,是指企业等组织内部的各层次劳动者之间的安全利益分配、责任分配和占有关系 安全经济利益关系是安全经济关系的核心和本质 (2)安全经济效益关系:是指安全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微观而言,是企业自身的安全投入和安全产出的关系,宏观而言,是指整个社会在安全上投入的人、财、物的总和与安全投入为社会所挽救的损失及这种挽救保护为社会带来的经济产值的增加量的总和之间量的比较关系 逻辑体系:安全分工协作关系--安全经济利益关系--安全经济数量关系--安全经济效益关系,四个方面构成了安全经济体系关系 6.安全效益的实质是:用最少的安全投资,提供尽可能多的符合权社会需要和人民要求的安全保障 安全效益的分类:(1)表现形式: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2)性质: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 (3)层次:内部经济效益和外部经济效益 7.安全利益规律:是指在实施安全对策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个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安全经济利益的关系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 经济学原理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经济学的关怀 1. 经济学主要研究是研究:()。 A.自由市场的价格 B.政府对私人部门的影响 C.把收入分配给个人 D.面对稀缺性而做出的资源分配决定 参考答案:D 2. 西方经济学认为,所有社会都要解决()。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何时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答案都对 参考答案:D 3. 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D.完全相同的 参考答案:C 4. 微观经济学理论是根据( )假设提出来的。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参考答案:A 5.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国富论》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经济学原理》 D.《经济学:原理、问题和政策》 参考答案:B 6. ( )主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A.实证经济学 B.规范经济学 C.微观经济学 D.宏观经济学参考答案:B 7.下面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是()。 A.就业理论 B.分配理论 C.通货膨胀理论 D.价格是如何产生的参考答案:AC 8. 下面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范围的问题的有()。 A.我们应该将人民币的利率限制在一定范围 B.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C.政府应该在公共资源的分配中占主导地位 D.降低出口退税会对我国的纺织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ABC 9. 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资源主要有()。 A.自然资源 B.人力资源 C.资本资源 D.以上都不正确参考答案:ABC 第二章生产什么? 1. 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A.是消费该商品产生的总效用与消费其他商品的总效用之比 B.等于该商品的价格 C.是消费该商品产生的总效用与该商品的数量之比 D.是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参考答案:D 2. 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 A.随服务水平的增加,效用服务的成本越来越低。 B.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该种产品的每一额外增加产生越少的总效益。 C.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

经济学原理09期中考题复习过程

2009-2010秋季学期期中试题 注意:所有答案都填写在答题册上。 一、判断题(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4分。判断正确得1分,理由合理得3分。共32分) 1.某商品的替代品的供给弹性越大,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 错。当替代品的供给弹性大,这说明对于这种商品的替代比较容易,因此其需求价格弹性应该大。 2. 北京大学校内的水果摊经常这样定价,桔子一斤3元,但是如果你买两斤就只要5元。小张觉得3元一斤太贵,但是2块5角一斤价格还算不错。无论小张这样考虑后付诸实际购买的行为能否给他带来收益,你觉得他的想法像一个经济学家的想法吗? 不像。理性的人考虑边际量。在这里,需要比较的是增加一斤水果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而小张考虑的是平均成本。 3.新闻报道:英国某步行街将街边所有的柱子都包裹了一层柔软的海绵,以防那些埋头发手机短信的人碰伤头部。你觉得市政当局的这种做法对吗?(提示:头部和柱子一样硬。) 不对。人们面临激励会做出反应。当包裹海面后,埋头发短信的人会更加无所顾忌。这样其实会使得他们和其他的人碰撞增加。 4.人们并不会为一片面包来冒任何程度的生命危险。 不对,在各种选择之间的权衡极少是有与无的极端情况。生命和一小片面包,这两者之间似乎不可能存在权衡,没有任何一个人为了面包而冒生命危险,但是人们每天的行为告诉大家,人常常为了一片面包而跨越马路。也就是说,人们愿意为了一片面包而增加一点点生命的危险。 5.实证的结论一定存在证伪的可能性。 对。这就是实证的定义。 6.小李觉得找到了需求定理的反例。她曾经看到一件时装标价400元,但是没有购买。今天她逛商场时又看见这件时装,虽然标价已经变为了500元,可是小李一冲动就买了下来。不对。我们都知道对于需求数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价格、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需求定理说的是,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和数量之间反向。比如一件商品是400元时,小李买了两件,而同样的商品在500元时小李收入提高了,他买了3件,这个事情并没不能说明需求定理错,而是因为其他因素改变了。 在本题中,其他因素还包括“冲动”,也就是说冲动程度的不同会导致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当冲动程度增加时,人们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这种情况并不能说成是需求定理错了。因为需求定理是假设其他条件不变。 7.在一个竞争市场上,每个人只需要一个商品。市场的均衡价格等于边际买者的支付意愿。对。当价格高于边际买者的支付意愿时,这个人会退出市场,这个退出过程一直要到某个人的支付意愿等于价格为止,此时这个人其实才是边际买者。当价格低于边际买者的支付意愿的分析略。 8.一个经济社会里,如果人们的生产能力不是完全相同的,那么这个社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定是向外凸出的。 对。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个社会最大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人们的能力不同那么每个人的机会成本就不同,当社会放弃一种产品来扩大另外一种产品时,它只有优先让机会成本低的个人先生产,才是最大化的生产方式。这就等同于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曲线,即向外凸。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1、某一亚洲农业小国的农业部长明白了“谷贱伤农”的道理后,于是制定一个政策要求该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现象和案例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经济学原理 一、决策中的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机会选择 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满足人类欲望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处于无限的选择之中。人们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必然在众多食物中权衡取舍。选择是一个得到一样事物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事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择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被放弃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的有限性被经济学家称为稀缺性。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作为例子,我们考虑我们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现在有三种水果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西瓜,还有一种是香蕉并且它们的价格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能一次买一样水果。那么如果我买了苹果那也就意味着我就要放弃选择买西瓜和香蕉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选择买西瓜就要放弃买苹果和香蕉的机会,如果买香蕉就要放弃买西瓜和苹果的机会。 还有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面包和大炮的事例。在战争年代这个决策是关乎国家兴旺的抉择。当时俄罗斯较多比例的选择了大炮,因此它的军事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有了较强的军事实力用来对抗美国。另一方面,由于它较少的选择了面包,它的轻工业和食品业发展十分落后,很难满足人民生活供给。这是一个机会选择的经典案例,在需要捍卫祖国安定的情况下就要较多的选择大炮,而在和平年代就要较大的选择面包,以取得更快的经济发展。 认识到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中的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机会成本 在我们做出选择的同时机会成本就已经产生了,机会成本的代销可以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