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区域地理复习——北美洲教学课件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14 MB
- 文档页数:20
区域地理北美洲课件
让学生懂得自然要素建以及和人文要素的联系,进而完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教育。
二、创设情景,引入小组竞争机制。
欣赏完视频后,设疑北美洲的自然景观为什么如此之美是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起开解开大自然美的奥秘,成立北美洲科学考察队,分为“地形”“河湖”“气候”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合作探究,成果展示
设计了两个探究任务。
任务一:分析北美洲的地形、河湖、气候特征。
任务二:探究地形、河湖、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个大组在每项任务中都有自己不同的任务书,重点研究一个问题,限定讨论时间,自己组任务书完成的再去研究别的组的任务,然后进行成果展示。
学生先讲,老师通过提出疑问来指导学生读图,引导归纳方法。
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调整心态,轻松上阵,注重过程。
讲台是教师的舞台,每次做课,我都告诉自己这是一场表演,只要把自己准备的表演到最好就是成功。
反思不足之处:1、预设要充分,处变要灵活。
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充分预设,课堂上总会有突发情况,要灵活处理。
2、时间把握好。
总之,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惑,但我想教师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加比赛的过程是煎熬的,但是一种经历就是一种收获。
谢谢大家。
《北美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重点北美洲的地形及气候特点二、教学难点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五、板书设计1·3北美洲的自然环境(降水)影响气候形成的原因地理纬度【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通过已有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和用图的能力,能够在地图上找到重要的地理事物,并能根据地图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成因。
通过对前面几个地区和国家的学习,一般都能够掌握地区与国家的学习方法,但是对部分学生来说,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在这方面需要加强。
【北美洲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图文并茂,整体效果较好。
首先,在备课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在问题设计上注重设计的难易程度,有梯度的将问题一步步的呈现,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而不是将图一呈现就急于得出答案。
第二,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所以,在设计课程时,要找到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点,让整节课是一个流畅的自然的整体,而不是一块一块的讲出每一个地理要素,割裂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
第三,方法的培养胜于知识的传授。
要让学生逐步树立这样的思维:拿到一个问题,比如说认识地形,首先要知道要找地形图,拿到图之后,可以观察图上的文字,找出各类地形单元,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要让学生知道怎么读图,从哪些角度读图,通过读图掌握一个区域的学习方法,乃至可以判断其他区域的地理环境。
这样,学生就是从根本上树立了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学生真正的成长了,老师也“减负”了。
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分析完北美洲各类地形区的分布之后,让学生总结北美洲的地形分布特点,却说成:总结北美洲的地形特点,仅仅两字之差,学生的理解却出现了偏差,有回答西部高中部低的,就是说不到呈三大纵列带分布上。
所以说,设问一定要精准,要让学生听明白老师在问什么。
教材中的“北美洲”一章,是《世界地理》分洲地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将北美洲概述部分的内容分成了两大块,一部分是自然地理部分,另一部分是人文地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