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 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
- 格式:ppt
- 大小:4.15 MB
- 文档页数:13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我多想去看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课文。
这是一首诗歌,全文共两个小节,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述课文内容。
诗歌中拟定了两个不同身份的“我”,一个是身处大山深处的孩子,一个是居住北京城内的少年。
诗歌第一小节介绍了天山的孩子非常想到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第二小节介绍了北京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天山欣赏洁白的雪莲美景。
不同环境下的“我”却有着对美的相同追求,对祖国大好风光的一致向往。
诗歌感情真挚,语言平实质朴,字里行间透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认“想、告、诉”等12个字;会写“会、北、门、走、京、广”六个生字;认识“足字旁、巾字底、将字旁”方法过程: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发现美、寻找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会认“想、告、诉”等12个字;会写“会、北、门、走、京、广”六个生字;认识“足字旁、巾字底、将字旁”;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难点: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发现美、寻找美的能力课前准备:Ppt课件生字卡升旗仪式影像天山雪莲美景图教学策略:1、勤于表达——多说一年级的同学口头表达较多,但是语言的逻辑性与连贯性相对较弱,这就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多说多练,经过反复的说话练习,让同学们充分达到正确表达自己意愿的目的,使表达更具条理性。
2、花样阅读——多读一年级的课文内容较短,课文意思也较简单明了,教师应放手学生多样阅读,让孩子们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在读中试着答疑解难。
3、正确引导——多感一年级同学情感意识不强,大多处于启蒙状态。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意识,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感知爱国意识,将爱国意识根植于心。
4、学以致用——多练一年级同学读写能力尚不成熟,教师应该及时督促,让同学们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勤于动手,多多练习。
教学设计: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假日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定带你们游玩过不少美丽的地方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照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天安门、鸟巢、八达岭长城、杭州西湖、安徽黄山等等)。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生字“想、看”。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课文内容。
3.能够模仿课文的语调和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4.学会用“我想去看看什么”的句型表达自己的愿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生字“想、看”的认读与书写。
2.运用“我想去看看什么”的句型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课文内容。
2.正确运用“我想去看看什么”的句型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使用朗读、模仿,通过互动学习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学习活动设计1.第一部分:学习生字–教师带领学生快速认读和书写生字“想、看”。
2.第二部分:课文学习–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重点讲解生字和句子意思。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第三部分:语言运用–练习运用“我想去看看什么”的句型,让学生互相问答表达自己的愿望。
4.第四部分:情感价值培养–通过学生展示自己想要去看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表达能力。
知识巩固与拓展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游戏或小活动,巩固生字和句型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新的生字和句型,并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探索精神。
五、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生字和句型的运用。
六、板书设计生字:想看句型:我想去看看···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我多想去看看”的主题展开,通过生字学习、课文学习和语言运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小学一年级语文《我多想去看看》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我多想去看看》第一节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广场的升旗仪式。
第二节以一个城市孩子的口吻,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新疆,去看天山上美丽的雪莲花。
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我多想去看看》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一年级语文《我多想去看看》原文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p本课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广场的升旗仪式。
感情真挚,语言朴实。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是有的长句子不容易读好。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图片和升旗仪式录像片。
(二)认字、写字1、比献教师应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复习检查时,要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是否把字音读准。
“想、能、京、城、广、升”等字比较难读。
如果有的学生读错了,教师可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帮助他纠正。
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认字。
“想”,在学生认识新偏旁“心”以后,把它拆成“木、目、心”来记忆。
“告”可用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记忆。
结合认记“旗”字,认识新偏旁“”。
形近字“北”与“比”、“走”与“足”、“升”与“开”要区别音形义。
2、毙醋“广”的横不要太长,左低右略高。
“升”第一笔是短撇,第三笔是竖撇。
(三)词句1、北究斡械拇视铮如“想、告诉、小路、北京、*”,学生见过或听过,比较容易理解。
有的词语,教师稍加指导也能懂得意思。
如“遥远”这个词,可以告诉学生山里的人走出大山,坐火车到北京需要几天的时间,路途非常远,因此说“遥远的北京城”。
学校每周一早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让学生看*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学生能从雄伟的场面中领悟“壮观”的意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多想去看看》原文、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1.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多想去看看》原文篇一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爸爸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
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天山,雪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
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2.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知识点篇二想xiǎng(想念)告gào(告诉)诉sù(诉说)路lù(马路)安ān(安全)非fēi(非常)常cháng(经常)壮zhuàng(壮丽)观guān(观看)3.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知识点篇三会huì(大会)(开会)(不会)(工会)走zǒu(走火)(走开)(走动)(出走)北běi(北边)(北方)(北斗)(东北)京jīng(北京)(京华)(上京)门mén(开门)(门口)(门牙)(大门)广guǎng(广大)(广义)(广告)(广东)4.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知识点篇四近义词:非常——十分雄伟——壮观反义词:遥远——附近美丽——丑陋洁白——漆黑5.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知识点篇五词语理解:遥远:很远。
告诉:说给人,使人知道。
仪式:举行典礼的程序、形式。
非常:十分;极。
壮观:景象雄伟。
广场:面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场地。
6.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篇六教学目标1、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懂得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
1、谈话: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能谈谈感受吗?2、激情: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
(精品教案)《我多想去看看》讲课稿(精选5篇)《我多想去看看》讲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也许需要举行讲课稿编写工作,讲课稿有助于学生明白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讲课稿应该如何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伙儿整理的《我多想去看看》讲课稿(精选5篇),供大伙儿参考借鉴,希翼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第五单元十一课《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北京,祖国的首都,一具人人都憧憬的地点。
本文以一具山村小孩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和诗歌的形式,说述自个儿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青年儿童憧憬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依照新课标要求及本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事情,我把这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办法:经过朗读、看图等方式明白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课文内容。
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感情激发。
:采纳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达到对课文的明白。
首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学会质疑。
然后经过自读、、范读、赛读、表演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明白。
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北京,但对北京有一种自然的憧憬之情,教学中经过看升旗仪式、听歌曲等活动,点燃这种激情,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如今谈谈我怎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以为这篇课文的课题命得很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我多想去看看》,他会非常自然地就咨询:“我”写的是谁呀?多想去哪儿看看?为啥想去这个地点看看呢?我紧抓那个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学习办法的契机,让学生齐读课题后就咨询:“多想”啥意思?那你能有感情地再读读吗?为后面情感的激发打好伏笔。
读了课题后,你想懂些啥?这也是文章的内容所在。
提出的咨询题能别能自个儿解决呢?认真读读课文,试试自个儿行不好,好吗?学生非常想证明自个儿的能力,于是就会兴趣盎然地去读。
2我多想去看看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而本课的教学意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
教学过程中要少讲解多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时,从课文题目“我多想去看看”导入,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这种“我多想去看看”的急切强烈的感情,最后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这种感受,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制作带有生字的卡片。
(学生)3.查找关于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资料;查找关于新疆的资料。
(师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媒体导入,整体感知1.师生谈话,揭示题目。
预设: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和新疆吗?生1:去过。
生2:没去过。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播放课件《我爱北京天安门》,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打节奏)师: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既雄伟,又壮丽,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每天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
你们想去看看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视频)生:想。
师:你们想知道新疆是什么样的吗?美丽的天山上都生长着什么呢?2.导语:有一个孩子,他住在天山,他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
还有一个孩子,他家住在北京城,他想去天山看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多想去看看》。
3.看,题目中有一个生字是要求会认的,(“想”课件演示红色)谁来拼读?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
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圈起来。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生字组词
造句
以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中的生字,以及10个组词和造句:
1. 想
组词:想法、想念、想见、想念亲人、想往
造句:我很想念我的故乡,那里有我美好的回忆。
2. 多
组词:多少、很多、多日、多时、多年
造句:这个城市有很多美丽的景点,让人流连忘返。
3. 走
组词:走路、行走、走去、走去上班、快步走
造句:我每天走路去上班,这样既健康又环保。
4. 出
组词:出现、出来、出乎意料、出神入化、出类拔萃
造句:他的演讲出神入化,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5. 门
组词:门口、开门、出门、门牙、门缝
造句:我出门时,发现门口放着一束鲜花。
6. 走
组词:走开、走过、走散、走失、走投无路
造句:我走散了我的手机,心里很着急。
7. 看
组词:看见、看开、看望、看书、看世界
造句:我很喜欢看世界各地的旅游节目。
8. 着
组词:着迷、着想、着紧、着装、着陆
造句:他的演讲很精彩,让听众们着迷。
9. 北
组词:北方、东北、北海、北京、北风
造句:我很喜欢去北方滑雪,感受冰雪的魅力。
10. 南
组词:南方、东南、南宁、南风、南极
造句:我去过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感觉完全不同。
一年级《我多想去看看》教案一年级《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1个偏旁“心”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读好诗中的长句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曲,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打节奏。
师: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又雄伟,又壮丽,有个妈妈给她的孩子讲北京的样子,她是这样说的……播放媒体资源中课文的范读动画【说明】从谈论,到优美的音乐,利用课件,把北京城淋漓尽致地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同时也激发孩子的联想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初读感知1、范读课文师: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61页,听听老师读,看看老师读的好不好?师范读(配音乐)。
师:你们认为我读的怎么样?学生评议。
师:你想读吗?那么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习它,借助拼音读几遍。
【说明】教师亲切动听的话语,标准的朗读,使示范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
2、自读课文,识记生字师:你们想读课文吗?那么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吧。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习它。
师:在小组内把生字划出来,小组内多读几遍,想出好办法记住它,看谁记的最多。
生小组内学习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以前认识哪些字?在哪里学的?学生汇报。
师:这些同学真了不起,老师敬佩你们。
那么你们又记住了哪些字呢?指名回答。
【说明】学生识记生字,是这堂课的重点,为了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教师可采用放手,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的做法。
小学一年级语文《我想去看看》课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年级# 导语】《我多想去看看》这首儿童诗以一个山村小朋友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身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我想去看看》课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我想去看看》课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爸爸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
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天山,雪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
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2.小学一年级语文《我想去看看》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
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
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去过北京的小朋友找出自己在北京旅游时的照片。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看吗?出示万里长城和天安门的图片。
2、出示图片。
观察提问:你们喜欢万里长城和天安门吗?你们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吗?3、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除了有万里长城、天安门,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和建筑,下面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欣赏一下。
欣赏北京的故宫、天坛、圆明园、颐和园等。
4、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想说点什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子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5、出示课题:有一位山里的小朋友,看了这些美丽的景色,他也想到北京去看看。
板书课题。
二、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出示课本图一:想象一下妈妈和我在讲什么?谁能把图上的内容给大家讲讲。
2、示范读: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妈妈和我在说些什么?3、刚才大家听的可真认真,谁听出来诗歌中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说了些什么?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及反思《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及反思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及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及反思篇1[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诗歌。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以一个山村的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与妈妈的对话,表达了自己非常想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看升旗仪式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
[教学设想]:《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本课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热爱国旗,热爱北京首都的情感教育,以求达到以境唤情,以文悟情,情文相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1、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懂得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
1、谈话: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能谈谈感受吗?2、激情: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
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3、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
(指读,齐读,读好题目)4、播放升旗的录象。
(观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过渡: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为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评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为什么要升旗,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都是那么的陌生。
因此,如果没有感性的认识,是很难激起他们的情感。
这里,通过结合平时的升旗活动,用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升旗的感受。
并用录像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让他们感受这种庄严雄伟的气氛,并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我多想去看看》教材分析《我多想去看看》是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中的第二课,属于阅读课。
本篇课主要以两位小朋友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妈妈(爸爸)的介绍,了解了“北京”和“新疆”的美丽景色,从而发出“我多想去看看!”的强烈愿望,字句中表达出对祖国大好山川的向往,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一)结构与句式课文共有两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有三句话,结构与句式上均采用了相同的方式:第一句先写妈妈(爸爸)告诉“我”怎样走出自己的家乡;第二句描写出北京(新疆)有什么样壮观(美丽)的景色,暗含着“我”想去看看的原因;第三句直接抒发心情,运用“反复”的方式表达“我”特别想去看看的强烈愿望。
课文的语句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富有儿童情趣,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十分易于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内容理解一年级的学生,受年龄和生活经验、地域等所限,对于文中提到的天安门、升旗仪式以及新疆的天山、雪莲花或熟悉或陌生,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学情,通过借助课文插图、播放视频资料等方式,给予学生直观的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各地景色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认识“想、告”12个生字和足字旁一个偏旁,会写“会、走”等6个字。
思想教育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积累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3、通过诵读和交流,体会“我”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一、导入:孩子推荐我去一些地方,引出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板书课题二、游戏:射气球。
(气球中会包含本课重要词语)文中有两个小朋友想去两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不过有一面气球墙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先做游戏射气球,打破气球墙才可以开启旅行。
三、学生自由初读课文,听要求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