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环溪村庄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38.73 MB
- 文档页数:164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8.25•【字号】浙政办发〔2023〕49号•【施行日期】2023.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23〕4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质量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提升全省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经济产业、人文环境、综合治理现代化水平,协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以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成效展现“两个先行”的使命担当。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全龄友好。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美丽城镇。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持续塑造城镇产业、文化和风貌特色。
鼓励都市区卫星城、省级中心镇、县域副中心城镇加快向小城市发展。
——联创联建,共富共美。
推动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联创联建,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城镇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统筹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社会“自治之手”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贤返乡助力、人才入乡创业,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局面。
(三)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持续提升小城镇品质,按照“重点打造一批、创新培育一批、扶持提升一批”的建设思路,每年打造100个以上环境更宜居、服务更友好、产业更兴旺、人文更深厚、治理更高效的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联动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城区)建设。
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学习体会“千万工程”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大地的生动实践。
通过这几天的实地考察学习,我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收获了理念,外桐坞村“独特艺术风情”、安吉余村生态环保理念、永安稻香小镇以“稻”为基的特色产业发展、环溪村和荻浦村生态人居提升、生态文化传承及民宿经济等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让人深受启发。
我们要更好地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真理力量和磅礴实践力量,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实践经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持续走深走实一是坚持高水平规划引领。
外桐坞村借助独特的自然资源及丰富的人文资源,依托美院让艺术落户于农户家,打造“农家石榴村+历史文化村+艺术创意村”一体化的综合体艺术村;永安村稻香小镇结合村庄环境特色、建筑特征、乡土植物等元素进行规划设计,使得乡村景观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
这些表明前期规划设计至关重要。
因此,在编制乡村规划上我们要高起点,因地制宜制定乡村规划,着眼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乡土特点、乡愁味道,挖掘人文景观,培育“美丽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休闲娱乐等新业态,有条件的地方适时组织开展农业种养体验、亲子研学等项目,发展农业体验游、农业休闲游等活动,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运营打造新型村级田园综合体,充分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
永安稻香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村民议事功能,充分发动村里的党员干部、组长骨干、村民代表、乡贤人士及种粮大户等,以网格热议、圆桌畅聊、草垛议事等形式,共同谋划村庄发展新路径。
这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应该调动广大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村民的“话语权”,进行决策推进改革时,坚持大家的事情大家商议办,广泛开展民情恳谈、村民说事、百姓议事等协商活动,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让农民群众成为助力乡村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主力军。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龙泉市均溪三级水库改建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4.02.18
•【字号】浙政函〔2024〕21号
•【施行日期】2024.02.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利移民与对口扶贫
正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龙泉市均溪三级水库改建工程建设征地
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的批复
浙政函〔2024〕21号
龙泉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要求审查龙泉市均溪三级水库改建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的请示》(龙政〔2023〕65号)收悉。
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有关规定,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龙泉市均溪三级水库改建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报批稿)。
二、你市要严格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落实好“即征即保、先保后征、人地对应”要求,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将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被征地农民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切实保障移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浙江省人民政府2024年2月18日。
附录1:问卷调查分析总结1.1 调查问卷形式(1)农户问卷形式全国村庄规划试点环溪村村庄规划问卷调查(农户篇)尊敬的女士/先生,您好!我们是全国村庄规划试点环溪村村庄规划编制项目组的工作人员。
现针对您所居住的环溪村进行问卷调查活动,目的在于了解您的家庭生活状况及您对村庄各项建设情况的意见,以便于我们在规划编制时统筹考虑。
您的填写相当重要,问卷内容请根据您的真实情况填写。
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请您在认为合适的选项上打勾,在下划线处填写内容)浙江建院建筑规划设计院全国村庄规划试点环溪村村庄规划编制项目组2013年06月一、家庭基本情况调查1、您所在家庭户主姓名: 家庭人数: 人。
2、你的家庭里是否有外出务工人员? □是 □否 若有,外出务工人数为: 人。
3、家庭成员中是否有就学人员 :□是 □否 若有,就学人数为: 人。
就读于(可多选):幼儿园 人,小学 人,初中 人,高中 人,大学 人 4、您觉得小孩上学是否方便: □是 □否若否,原因是(可多选):□与自己家距离太远 □接送不便 □其他 5、您家庭的收入来源为(可多选):□务工 □务农 □经商 □其他6、您的家庭年收入为:□1万以下 □1-3万 □3-5万 □5-10万 □10万以上; 7、您居住在: □环溪 □屏源8、您在村子中有几处房子: □1处 □2处 □3处以上 □与兄弟及父母同住9、您家庭是否有空置宅基地:□是 □否若有,有几处?□1处 □2处 □3处以上,面积是多少 平方米? 10、您家庭是否有空置住宅:□是 □否若有,有几处?□1处 □2处 □3处以上,面积是多少 平方米?11、您家的住宅建筑面积约为 平方米;其中临时建筑面积约为 平方米;宅基地面积约为 平方米。
12、 您的家庭拥有交通工具(可多选):自行车/电动车: 辆,小汽车: 辆 。
13、如拥有小汽车,停车类型为(可多选):□住宅内车位 □单位停车 □公共停车场 □路边停车场 □其他 14、家庭成员主要出行方式为(可多选):□小汽车 □摩托车 □电动车/自行车 □公共交通 □其他 二、村民生活、居住情况调查1、您对目前住宅条件是否满意? □很满意 □一般 □不满意2、若不满意,原因是(可多选)?□房子太小 □房子太旧 □出行不便 □阳光不充足 □通风不好 □其他 3、您对村子里比较破旧的房子持什么态度(可多选)?□保留旧宅 □拆除建新房 □拆除做绿地、停车场 □修缮后做它用 4、您对房子的院子是倾向于怎么处理? □用围墙、大门围起来 □不用围墙包围5、如果为了村子整体的环境提升,要拆迁您的房子并给予补偿,您愿意吗? □愿意 □不愿意 □不好说续上问题,如果您愿意,那希望得到哪种补偿(可多选)?□现金 □置换在原宅基地自建 □换取已建好的新住宅 6、您的家庭5年内是否有改善住房计划: □有 □否 续上问题,若有,您希望哪种方式(可多选)?□原址新建 □搬迁至集中安置区 □对原有房屋进行修缮 □到城镇购房 7、 您认为目前公共交通出行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公交站太远 □公交车速太慢 □公交换乘不便 □公交班次太少 8、 您家庭平时每个月的生活用水用为 吨9、您所在的村庄是否出现过水压不稳或黄水的现象:□有 □没有 10、 您家庭平时每个月的用电量约为 度11、您家庭使用主要能源(可多选):□瓶装液化气 □沼气 □柴火 □其他 若为瓶装液化气,则您平时每个月的用气量为 升 12、您周边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可多选):□水污染 □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垃圾污染 三、村庄建设情况调查1、您对村容村貌是否满意? □很满意 □一般 □不满意2、您认为村庄环境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垃圾问题 □绿化太少 □房屋凌乱 □牲口饲养 □其他 3、您认为村庄的绿地数量是: □较多 □一般 □较少 4、您觉得最需要建设的场所是(可多选):□公共绿地 □体育锻炼场地 □休闲广场 □公共服务设施 5、您觉得目前村庄的交通条件: □好,方便 □一般 □不好,不便利 6、您认为主要的交通问题是(可多选):□道路过窄 □道路不通顺 □汽车过多 □停车难 □部分道路没硬化 7、您平时最常去村子的哪里聊天(可多选):□村口 □宗祠 □大樟树下 □桥头 □河边的凉亭 □院子里 □其他 8、您认为村庄内缺少的商业服务设施有(可多选):□超市 □农贸市场 □餐饮店 □邮政电信等设施 □其他,如: ; 9、您认为村庄内缺少的文体设施有(可多选):□文化活动中心 □室外运动场地 □青少年活动中心 □老年活动中心 □其他 10、您认为村庄内缺少的教育设施有(可多选):□幼儿园 □小学 □农民学校 □老年学校 □其他,如:11、您所处村庄有没有存在低洼积水现象:□有 □没有;原因是 , ;12、您认为有无应特别保护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没有 □有,如 ; 13、您对村庄建设的其他建议 ; 四、环境与就业情况调查 1、您喜欢现有的村庄生活吗? □喜欢 □一般 □不喜欢若喜欢,您喜欢的原因有(可多选):□邻里关系和睦 □自然环境好 □住宅条件舒适 □其他,如: ; 若不喜欢,主要原因有(可多选):□环境风貌差 □工作机会少 □缺乏教育、医疗等设施 □其他,如: ; 2、您愿意选择哪种工作形式(可多选):□务农 □在当地打工 □外出打工 □在当地经营产业 □在外地经营产业 3、如果现在村庄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您愿意留在村里工作吗? □愿意 □不愿意 □看情况 4、村庄要发展旅游业,您支持吗? □支持 □一般 □不支持 支持的理由是(可多选)?□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增加村里的收入 不支持的理由是(可多选)?□人员复杂,带来治安问题 □破坏环境 □其他(2)企业单位问卷形式全国村庄规划试点环溪村村庄规划问卷调查(企业单位篇)企业单位名称: ; 联系人姓名: ; 联系方式: ; 单位性质:□工业 □科研办公 □服务业 □仓储物流 □其他1、贵单位的产值 万元,占地面积为 公顷,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
乡村振兴实践报告大学生范文七篇乡村振兴实践报告大学生一张蓝图干到底。
—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划引领的建设机制,通过15年的努力,围绕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最终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
在经济发展先于、高于、优于云南的—是这样,于今天我们的发展而言,对时间基木需要,可能也是一项难以跨越的历史规律。
强化规划引领。
注重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
外桐坞村借力自身优势,在中国美院的协助下,着力打造艺术村落,对整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设计,并且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和软硬件全面配套。
同时,从机关干部、村组成员至普通百姓,依次划定时限,拆除院落围墙和违建,有力保障了规划的有效实施。
在经济发展方面努力夯实艺术家工作室、高端民宿、艺术品展示拍卖等产业发展基础,实现了从原来单一依靠西湖龙井生产,向艺术旅游、休闲养生、名家学术交流为一体的“江南艺术旅游第一村”的转变。
外桐坞的这一转变与西湖龙井产业的联系似乎可以追寻到一些蛛丝马迹,但除了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外,高低错落,有致分部,优雅有序的村庄建设,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吸引艺术名家聚集的根本因素。
抓好环境整治。
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环境治理体系。
桐庐县环溪村、荻浦村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进行无害化分类处理,村里大街小巷分类设置垃圾桶,将生活垃圾按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分类存放,每家每户也统一配发了有编号的垃圾袋,引导农户分类倾倒,分类处理。
其中:可堆肥垃圾送至资源化利用站制成有机肥料,不可堆肥垃圾收集后运至垃圾处理场,实现了垃圾的“户集、村收、镇中转:另外微型化的污水处理设施也较为特色,相对于我们实施的村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而言,环溪村污水处理设施主要特点是小,有的结合地势环境收集处理5-10户人的污水,再通过管网汇集到村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有效提高入户收集率的同时,还实现了村内污水2级以上的生态处理。
赴浙江学习考察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根据培训班安排,6月8日至11日,第三组学员赴浙江先后考察了杭州桐庐县荻浦村、环溪村,建德市齐平村、戴家村,淳安县下姜村,富阳区东梓关村、龙门古镇,湖州安吉县横山坞村、碧门村、余村等地,通过现场观摩、入户调研、研讨交流等方式,对所到村庄的产业发展模式、工作推进方式、市场运作形式等进行深入了解,基本达到了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经验的目的。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经验考察过程中,我们亲身体会到,浙江各地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所到之地村村如画、处处皆景,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兴旺发达,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客观来讲,xx在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人文积淀等方面同浙江各区县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但经过深入思考,我们与浙江最大的差距还主要体现在发展理念和推进方式上,这方面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规划引领标准高。
各考察点所在的市县(区)把规划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依托高水平设计团队,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不贪大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桐庐县荻浦村邀请浙江省美院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孝义文化成为贯穿古村落建设的主题。
富阳区东梓关村委托绿城设计团队(GAD)打造的“杭派民居”,成为山水相映、入乡随俗、就地取材、低碳环保的诗画江南样板。
在规划体系上,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全面制定涵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体系,实现了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
在规划执行上,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
所到之处,没有发现有私搭乱建等行为,很少有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的建筑,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
安吉县余村以“竹海景区”定位纳入天荒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坚持一张规划管到底,关停污染企业,加快旧村改造,实现了村民建房、村庄发展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到了有效实践。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45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45号衢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衢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衢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54.2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38.5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142.62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998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协调布局,创新省际合作。
稳妥推进陡坡与平原农用地布局优化和整治提升,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守牢衢江、江山、龙游等地粮食生产空间,夯实金衢盆地粮食生产基础。
严格落实国家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管控要求,筑牢千里岗、仙霞岭等生态屏障,加强钱塘江等流域源头保护,修复改善水环境,加快推进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建设。
提高中心城区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全域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完善县城功能,形成网络化、组群式的城镇群。
今日农村·美丽乡村·新农村2022.2环溪村地处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坐落于三国文化的发祥地——著名的天山岗山麓,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村由此而得名。
该村拥有著名的爱莲堂、尚志堂、安澜桥等众多古建筑。
环溪村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即便是在一个最平常的秋日午后,环溪村也从不缺少人气。
一批批来自省内外的游客及访问团队争相前来,一睹这个江南小村的独特风采。
小桥、流水、古树、清莲……眼前的村庄古朴典雅,清爽洁净,一派婉约的江南风情。
而就在10多年前,村民们还很难想象今天的生活场景。
“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溪沟就是垃圾污水的家。
”村主任周忠莲口中的这段顺口溜,描述的正是村庄过去的模样。
随着浙江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环溪村党支部书记周忠平抓住机遇,在村中先后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生态河道整治”“生态人居提升”等惠民工程,并请来专家团队对村庄进行规划设计,开启了环溪的逆袭之路。
漫步村中,只见白墙黑瓦、小径通幽,每户农家周边皆设有一处窨井。
目前,全村共有9个污水处理终端,600多户村民每天排放的200多吨生活污水全部实现截污纳管、循环利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2012年初夏,当村中池塘的第一支莲花浮出水面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周忠平心中萌发:以村集体的名义,将全村原本分散经营的约600亩土地统一流转过来种植莲花。
这一决定,得到了全村的认同和支持。
环溪人有自己的底气:村庄系北宋大哲学家、理学鼻祖周敦颐的第十四代后裔族居地,脍炙人口的《爱莲说》正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之一。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周氏宗祠“爱莲堂”,几经修缮,现已成为全村人的聚集场所与精神家园。
就连许多村民的名字中,也时常出现一个“莲”字。
2013年,桐庐将江南镇上的5个村联合起来,通过发掘每个村的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成功创建国家3A 级旅游景区——江南古村落群,后来又升级成为4A 级景区。
“清莲环溪”,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结简单版(一)一以贯之,蓝图实现。
我们始终围绕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通过建立健全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划引领的建设机制,历经数年不懈努力,围绕宜居、共富、人文、乐活、善治五大乡村建设目标,我们接续奋斗,最终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且成效显著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不仅在云南等经济发展较为领先地区得到验证,对于当前及未来的我们,时间的累积与持续的努力,或许正是难以逾越的历史规律。
(二)强化规划,引领发展。
我们高度重视美丽乡村的规划与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在规划理念上,我们紧密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避免盲目求大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动美丽乡村的品牌化与特色化建设。
以外桐坞村为例,该村在中国美院的协助下,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着力打造艺术村落,对整村基础设施进行精心设计,实现垃圾集中收集与污水处理全覆盖,软硬件设施全面配套。
我们明确时限,从机关干部到普通村民,共同拆除院落围墙与违建,有力保障了规划的有效实施。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努力夯实艺术家工作室、高端民宿、艺术品展示拍卖等产业基础,实现了从单一依赖西湖龙井生产向艺术旅游、休闲养生、名家学术交流为一体的“江南艺术旅游第一村”的华丽转身。
这一转变,除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外,更得益于错落有致、优雅有序的村庄建设,成为吸引艺术名家聚集的重要因素。
(三)环境整治,生态宜居。
我们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完善环境治理体系。
以桐庐县环溪村、荻浦村为例,两村均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分类处理。
村内大街小巷分类设置垃圾桶,引导农户将生活垃圾按可堆肥与不可堆肥分类存放。
为每户统一配发编号垃圾袋,确保分类倾倒、分类处理。
其中,可堆肥垃圾被送至资源化利用站制成有机肥料;不可堆肥垃圾则收集后运至垃圾处理场。
两村还采用了微型化的污水处理设施,结合地势环境收集处理部分村民的污水,并通过管网汇集至村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实现了垃圾“户集、村收、镇中转”的良性循环以及村内污水二级以上的生态处理。
余村道路修建工程方案一、前言余村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势较为起伏,交通不便。
现有的道路状况十分糟糕,尤其是在雨季,道路常常泥泞不堪,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为了改善当地道路状况,提升交通便利性,我们制定了余村道路修建工程方案。
二、项目背景余村实施道路改善工程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1)道路质量差:现有的道路由于长期使用和缺乏维护,道路表面严重破损,导致行车不畅,尤其是在雨季更是难以行驶;2)交通不便:由于道路状况不佳,当地居民出行十分不便,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更是受到影响;3)农产品运输不畅:余村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县,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农产品无法及时运输到市场,导致产值较低。
三、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余村道路修建工程2)项目地点:浙江省温州市余村3)项目内容:主要包括修建余村主要道路和支路、提升道路硬化程度、改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等。
4)项目规模:修建主要道路约15公里,修建支路约5公里。
5)项目投资:预计总投资约1亿元。
6)项目产值:预计修建完成后,当地农产品产值可提升30%以上,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四、项目建设内容1)主要道路修建:主要道路构成了余村的主要交通干道,是保障当地居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的重要通道。
我们计划采用水泥浇筑的方式来修建主要道路,该方法可以保障道路表面的平整和硬度,增加道路使用寿命。
2)支路修建:余村虽然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农村,但也有很多小村庄和分散的农田,现有的支路状况也需要改善。
我们计划采用碎石铺路的方式来修建支路,碎石路面不但能够提升支路的使用性能,还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地形地势。
3)道路硬化程度:除了修建新的道路,我们还计划对现有的道路进行硬化处理,主要包括铺设沥青、卵石等材料,提升道路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4)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改善:为了提升道路的安全性和导航性,我们还将对现有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进行改善,主要包括新增交通信号灯、设置交通标线、增设交通指示牌等。
目 录1 规划总则1.1 规划指导思想1.2规划定位与目标1.3规划原则1.4规划重点2 项目实施行动计划表3 项目实施行动具体措施及图解3.1 生态保护行动3.2 文化传承行动3.3 产业融合行动3.4 设施完善行动3.5 空间优化行动3.6 环境提升行动1 规划总则1.1规划指导思想围绕建设“六美乡村”目标,依托深厚的理学文化、爱莲文化、佛禅文化和农耕文化,结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山水资源,加载养生度假、乡村旅游等功能,以景区理念规划村庄。
坚持注重调查、整治为主、问题导向、村民参与、部门协作;坚持立足优势、彰显文化、突出重点、注重落实。
1.2规划定位与目标(1)规划总体定位基于环溪村现状山水禀赋和人文底蕴、村民发展意愿和深奥片区发展要求,结合桐庐县“潇洒桐庐、秀美乡村”精品工程建设和“风景桐庐”特色化发展道路的要求。
拟将环溪村定位为:以“清莲环溪”和周敦颐理学文化、农耕文化为本底,以“莲、农”为乡村旅游发展主线,从山水、人文、产业、设施、空间、环境六个方面,打造“美丽杭州”的乡村实践与典范。
(2)规划目标规划围绕总体定位,以建设“山水幽美”、“人文淳美”、 “经济富美”、“生活和美”、“村容优美”、“村庄秀美”的“六美乡村”为核心目标,以景区化理念规划村庄,重点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产业融合、设施完善、空间优化、环境提升六个方面,为村民生产生活和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一个内涵丰富、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1.3规划原则(1)蓝图展示和行动落实相结合既强调村庄远期发展的蓝图控制与引导,又注重近期建设的具体安排与落实。
(2)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规划紧紧围绕总体定位,从建设“六美乡村”的目标出发,确定规划重点,同时针对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3)村庄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村庄,将乡村旅游与村庄建设相结合,彰显环溪的山水禀赋和人文底蕴。
(4)环境提升与文化挖掘相结合环溪村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规划考虑环境景观提升与村庄历史文化相结合,在提升物质环境的同时,强化文化传承。
赴浙江学习考察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根据培训班安排,6月8日至11日,第三组学员赴浙江先后考察了杭州桐庐县荻浦村、环溪村,建德市齐平村、戴家村,淳安县下姜村,富阳区东梓关村、龙门古镇,湖州安吉县横山坞村、碧门村、余村等地,通过现场观摩、入户调研、研讨交流等方式,对所到村庄的产业发展模式、工作推进方式、市场运作形式等进行深入了解,基本达到了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经验的目的。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考察过程中,我们亲身体会到,浙江各地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所到之地村村如画、处处皆景,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兴旺发达,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客观来讲,xx在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人文积淀等方面同浙江各区县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但经过深入思考,我们与浙江最大的差距还主要体现在发展理念和推进方式上,这方面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产业融合业态新。
所到村庄在业态发展上都力求创新求异,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突出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的结合,跳出了“景点体验”这种传统模式,精心打造多元新业态综合体,实现了三产的有机融合。
建德市齐平村采取引进农业企业、集中流转土地、统建大棚出租的方式,大力发展铁皮石斛产业,推出铁皮石斛文化养生健康旅游路线,带动餐饮、民宿、农产品销售近3000万元,实现了从经济薄弱村到“铁皮石斛特色村”的华丽转身。
安吉县碧门村以“产居相融悠然碧门”为定位,利用现有的竹制品产业,突出文创引领,搭建电商平台,培育网店30余家,电商销售年交易总额近1亿元,实现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淳安县下姜村成立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精品民宿,打造“群众观教育培训基地、彩色农业观光体验基地、旅游休闲清凉度假基地、传统手工艺品加工基地”,“下姜逐梦”荣膺千岛湖旅游新十景。
建德市戴家村依托下山移民新村,建立民宿接待中心,对村民进行规范化培训,遵循统一管理、个性化服务的经营模式,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03]4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二00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前言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六市,2002年人口2304万人,陆域面积近4.54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51%和44%;国内生产总值5485亿元,占全省的64.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806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是浙江现代化进程最快的区域。
构建环杭州湾产业带,是浙江顺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速的趋势,着眼于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浙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城市化水平,再创发展新优势的客观需要;对于我省主动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提高资源一体化配置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本规划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围绕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的战略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的若干意见》,在环杭州湾六市全面进行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与《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等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