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15篇
- 格式:doc
- 大小:76.29 KB
- 文档页数:72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15篇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大自然,体会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3.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品析,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法布尔的《昆虫记》精彩片段、课件、《乡间晚风》背景音乐;2.学生准备:观察小虫的世界,把感兴趣的内容适当记下来。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犹如一个巧妙的万花筒。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去表达,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让我们走进草虫的村落,去感受一回草虫的世界。
二、新授
1.初读课文,依文学词
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屏幕上的词语,连词成句,概括成一段话。静谧游侠寒暄熙熙攘攘俏丽亲戚烘烤庞然大物音韵僻静勤勉大街小巷亲吻漫游蕴藏驻足痴望(学生自由发言)2.批注阅读,师生对话 同学们细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在旁边作好批注。关于虫子的动作和情感部分重点批注。交流汇报阅读心得:
例如学生:我看到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有着俏丽的外表,让很多虫子羡慕嫉妒。作者很了不起,简简单单几句话,把小圆虫的世界写活了。
教师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大家分享并点拨。
教师:好一个俏丽的南国少女,竟然让我们的××同学也为之倾倒。这是你读到的,其他同学呢?(继续交流)
师生交流,教师总结:看来要走进小虫的村落,必须先读懂小虫的语言,比如小虫们见面时的寒暄、小虫们的肢体动作、小虫们的歌声等等。
3.品词析句,体味写法
教师顺势出示投影: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不过得和同学们合作才能完成。(对比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教师明确要求。)
师: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爬啊爬啊)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我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小虫)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我真想也跟它们(交流一下)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教师读省略黑体字的文段,学生读原文)
对比朗读,引导学生质疑:老师的朗读里少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进而总结:文中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让普通的草虫世界成了一个颇具生活气息的村落。(板书:联想想象
) 师:那么联想和想象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看到玫瑰想到爱情,看到明月想到思乡,看到绿色想到生命和希望。有了联想和想象,我们可以和清风对话,和雪花共舞,可以和甲虫寒暄,和小鸟赛歌。)
下面按照这个提示,同学们分小组阅读课文的其他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心得)
三、课外拓展,整本书阅读
课件显示法布尔的《昆虫记》精彩片段:
遇到对手比较厉害,有能力进行激烈的反抗的时候,比如灰蝗虫,我就会摆出这个非常吓人的姿势,把对手威慑住,以防猎物从弯钩中逃掉。接着,我用捕兽器把士气已经低落得无力反抗的猎物夹住。所以说,我在真正战斗之前摆出的那个幽灵般的姿势,只是为了把对手吓呆。(法布尔《昆虫记》有改编)
遇到对手比较厉害,有能力进行激烈的反抗的时候,比如灰蝗虫,螳螂就会摆出这个非常吓人的姿势,把对手威慑住,以防猎物从弯钩中逃掉。接着,它用捕兽器把士气已经低落得无力反抗的猎物夹住。所以说,螳螂在真正战斗之前摆出的那个幽灵般的姿势,只是为了把对手吓呆。(法布尔《昆虫记》原文)
教师:同学们,猜猜我是谁?
(对,我就是身手和长相一样神奇的螳螂。同学们,这只螳螂厉害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联想和想象让螳螂可以摆出一个幽灵般的姿势,进行颇有谋略的战斗。
师:法布尔先生是高明的,他的《昆虫记》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他的文笔像孩童般充满想象和联想。昆虫在他的笔下是聪明勇敢、美丽快乐的。他们有着和人类一样丰富多彩的生活。
以联想和想象作放大镜,我们看到这些小生灵是快乐的,那么作者呢?作者的快乐来自哪儿?
(来自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和热爱。就如这篇课文的第一句: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四、牛刀小试,写作练习
教师布置课堂作业:请同学们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某个小动物。力求给大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教师播放《乡间晚风》的背景音乐,学生在一片蛙声虫鸣中写作。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懂生字新词。
2.通过抓语言点深入感悟课文语言、适度为课文补白,把无声的画面变成有声,感受昆虫世界的精彩,从昆虫身上领悟生活的真谛。
3.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感受散文文笔优美、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时代广场的蟋蟀》《夏洛的网》等经典儿童文学作品。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情趣 谈话:什么叫草虫?喜欢这些小生命吗?有过与这些小生命“交往”的经历吗?你脑海中的村落是什么样的?
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参观“草虫的村落。”也许,会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惊喜。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词。
安谧勤勉烘烤驻足观望僻静灵泉花色斑斓大街小巷俏丽
3.在草虫的村落里散步,你发现了什么?哪些情景、画面,令你印象深刻?给不同的画面取个标题。
(归来的游侠幸福的迎接来客人了动听的演奏勤勉的劳作不同的分工)
三、深入村落,与虫同乐
课文的结尾说,“我发现了草虫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是多么得意啊”。是啊,小虫的快乐天地带给我们多少惊喜啊。让我们也深入草丛,去感受小虫的快乐,感受小虫带给我们的惊喜。
默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要走进小虫的世界,必须先读懂小虫的语言,包括它们的肢体语言等。哪些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交流:
1.“归来的游侠”一段:
(1)你也觉得它是个“游侠”吗?从哪儿感受到的?(傲然前进左冲右撞)
(2)真像个英勇的侠士啊。如今侠士远游归来了,你想他跟他的村民会怎
么互相打招呼?(原来,他们是这样互相“寒暄”的。顺势学“寒暄”。这样的寒暄,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这样浓浓的乡情肯定会温暖这个游子的心的。)
(3)让我们也跟这个可爱的小甲虫寒暄几句吧。
(小甲虫,你从哪儿云游归来?做了哪些行侠仗义的事?)
设计意图:问题非常重要,好的问题不仅能引领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涵,而且可以梳理文本中的语言,把文本语言串起来,有机训练,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
(4)读出游侠甲虫的神气。(读着读着,我们觉得这小甲虫俨然就是一位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
2.“幸福的迎接”一段。
(1)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小甲虫吗?
(2)那只娇小的甲虫是谁?从他们意味深长的对视中,仿佛听到他们在说什么?
(3)小结:也许是娇小可人的妻子在迎接远归的丈夫,小甲虫是多么幸福啊。原来,英雄也有温柔的一面啊。
3.“来客人了”一段。
(1)这样驻足观望的目光我们人类熟悉吗?在哪儿能碰到?(看来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不光是我们人类的专利啊。从“驻足观望”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圆虫的(羡慕、喜爱。)
(2)读出这种羡慕。 (3)谈得很投机,会谈些什么?这样的情景我们熟悉吗?(看来是这里热情好客的村民吸引了远方的来客。)
4.“动听的演奏”一段。
(1)听到这样的音乐,我们会怎样?(鼓掌、赞叹、惊叹。)
为什么?(演得那样全神贯注。而且这种音乐只有昆虫所有的。)
当我们用心倾听的时候,会发现昆虫的鸣叫是动听的音乐。就像《时代广场的蟋蟀》中那只举办个人音乐会,震惊了整个纽约的蟋蟀一样。
设计意图:《时代广场的蟋蟀》是世界儿童经典作品,在这里适时的联系,推荐,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又为孩子打开课外阅读的一扇窗。
(2)动情朗读。把这美妙的音乐传递给更多人。
5.“村民的劳作”一段。
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勤勉地奔忙?(母爱的力量、求生的力量、对生活的热爱)
师:小小的虫子,也能这样认真、勤勉地生活,没有一种力量、精神的支撑是做不到的。看来你们可真的是读懂了这些小虫的心思啊。
6.“不同的分工”一段。
(1)你读懂了小虫子的哪些智慧?(不同的分工,能胜任和人类一样复杂的工作。)
(2)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为小虫惊叹:他们用小于人类几万倍的身躯,从事着和人类一样复杂、创造性的工作,真了不起啊!)
四、回归全文,提升快乐 1.你觉得生活在村落中的小虫快乐吗?为什么?(浓浓的乡情、亲情,创造性的劳动,丰富的娱乐生活等)
原来小虫有着和人类一样精彩的生活、丰富的情感。
这种快乐是谁创造的?(它们自己创造了快乐、幸福的生活。)
2.作者快乐吗?快乐来自——(“又躺在”不止一次,对生活的发现,对美的发现。有一颗诗心。)
3.在作者的眼里,昆虫的世界是美的,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美的,更可贵的是,他还那么热切地要把这种美传递给我们,与我们分享。
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学语文的过程,不光为了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言语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语言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做人:美是需要发现的;美好的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在昆虫的世界里徜徉,我们发现了生活的乐趣、生活的真谛,这也是读书的重大收获。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草虫的村落》是一篇在表达上颇有特色的散文。作者郭枫以别具一格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描绘了他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在神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来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他与小生命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浓浓的生活气息。
【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