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南京南京观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4.46 KB
- 文档页数:2
南京南京观后感模板南京南京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这是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感触非常深刻。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从剧情、人物塑造和艺术表现等方面谈谈我的观影感受。
首先,剧情是这部电影最核心的部分。
南京南京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为支撑,讲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城内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整个剧情紧凑而紧张,让人无法呼吸。
在南京大屠杀这个背景下,每一个角色和故事都显得格外扣人心弦。
影片以各种个人命运为线索,展现了被战乱摧毁的城市和生活。
每一个场景都给人一种沉重而无力的感觉,仿佛整个城市都被血腥和恐怖所笼罩。
尽管表达的是悲惨的历史事件,但是剧情却能够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每一个角色在这样的背景下都显得那么真实和可爱,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后那些被抹杀的人性。
其次,人物塑造是南京南京的一大亮点。
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十分深刻,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心理变化都能够感动人心。
比如,男主角陆续是一个常人,他在南京城建设过程中舍己为人,用自己的方式保护自己心爱的人。
尽管他没有很大的权势和地位,但是在他那个时代,他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伟大的。
女主角方杲是一个弱女子,但是她在遭受种种苦难后,变得坚强。
她选择与敌人合作,为自己和周围的人争取生存的机会。
每一个角色都是带着希望和悲伤,承受着历史的沉重。
这样的人物塑造让观众不仅仅能够看到历史事件的残酷,更能够感受到历史背后那些被遗忘的人性。
此外,电影的艺术表现也是非常出色的。
从整体镜头的构思到细节处理,都充满了诗意和思考。
导演通过精心的布局和切换来展现那个时代的生活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电影中,大量的黑白画面让整个电影看起来更加静谧而肃穆。
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对时间和历史的思考,让观众不仅仅是看到了一部电影,更是收获了一次艺术的享受。
此外,电影中的音乐也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配乐,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音乐与电影的画面相得益彰,令观众更好地融入到故事中,感受到其中的悲欢离合。
总结起来,南京南京是一部让人动容的电影。
南京南京观后感600字《南京南京观后感》篇一看完《南京南京》这部电影,我的心情就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沉甸甸的,久久不能释怀。
电影里的画面像一把锐利的刀,直直地刺进我的心里。
那南京城的废墟,就像一个被狠狠蹂躏后奄奄一息的病人,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那些日本兵,就像一群从地狱里跑出来的恶魔,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杀戮和欲望。
我看到他们在大街上随意地抓人,就像抓小鸡一样,那些无辜的百姓,手无寸铁,只能任人宰割。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电影,可能有夸张的成分。
但我想说,即使只有一半的真实,那也是惨不忍睹的。
其中有一个场景特别让我印象深刻。
一群日本兵在强奸一个中国妇女,周围的人只能默默地流泪,妇女绝望的眼神就像一把火,灼烧着我的灵魂。
我当时就想,在那个时候,人活得还不如一只蝼蚁。
蝼蚁至少还能自由地爬行,可南京的百姓呢?他们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被剥夺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有一次在外面被一个小混混欺负的经历,当时我特别害怕,可是跟南京人民所遭受的比起来,我那点事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我当时还能找警察叔叔帮忙,可那时的南京城,谁来拯救这些可怜的人们呢?电影里也有一些中国军人英勇抵抗的画面,他们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
可是这束光太微弱了,面对如潮水般的日本侵略者,他们最终还是被淹没了。
我在想,要是我在那个时候,我会怎么做呢?我可能会害怕得发抖,也许我连拿起武器的勇气都没有。
但是那些军人,他们却毫不畏惧地冲了上去,这种精神真的很让我敬佩。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是多么的残酷。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怪兽,吞噬着无数的生命,破坏着美好的家园。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真的是太幸福了。
有时候我还会因为一点小事跟父母吵架,跟朋友闹别扭,现在想想,这些都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不是吗?可是,我们真的都珍惜了吗?我觉得我们很多人都把和平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呢?《南京南京观后感》篇二《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啊,真的是看得我心里五味杂陈。
南京南京观后感3000字《南京南京》观后感作为一部展现日本侵华历史的电影,《南京南京》令人震撼和感慨。
影片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描绘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脆弱。
本文将从电影内容、理解和感受、引用元素、学习和启发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电影内容简介《南京南京》以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南京市民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
日本军队对南京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伤害,无数的无辜百姓被残忍屠杀。
在这个时代,人们的生命就像一张飘忽不定的纸,任由战争的暴风雨来吹打。
影片分为南京保卫战、南京沦陷和南京解放三个部分。
在南京保卫阶段,敌我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在南京沦陷后,南京市成为日本统治的地盘。
日本军队对南京市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与掠夺,引起了南京市民的强烈反抗。
最终,在国共合作的情况下,南京解放了。
电影内容理解和感受电影中,几位主人公的命运引人深思。
其中林道刚是南京保卫战时的战士,他是一位勇敢而忠诚的军人。
与此同时,也是一位有情人的丈夫。
杨光是一个年轻的学生,他眼中充满了信仰和光明,却在南京沦陷后与日本军队的冷酷现实相遇,成为了一个被误解的人。
宇文成都是一位犯有罪行的小偷,他在这个战乱时代中,体会到了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并在自我救赎中,悔过成为了一名军人。
电影中的暴力和残忍,令人感到恐惧与愤怒。
许多南京市民在日本军队的暴行中丧生,生命无法得到保护和尊重。
影片中的一个场景,让人不忍卒睹:日军要求南京市民将所有的男性放出来,然后在一处地方枪杀。
为了保护自己的丈夫,林道刚的妻子自己拿起了枪,坚强的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另一方面,在这个残酷的时代里,也存在着人性的美好与光明。
影片中的一句台词让人印象深刻:“众民团结一心,共渡难关。
” 在战争的岁月里,人们为了生存,团结一致,展现出了人类最高贵和伟大的情感。
唯有这种坚毅不拔的精神,才能在战乱火海中保护自己的人生。
影片中的画面和音乐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拍摄手法灵活多样,画面透露出的鲜血与深邃,直接传递了影片最深刻的意图。
《南京南京》观后感(锦集3篇)《南京南京》1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略者攻占南京,由于中国国民党军队抵抗,大批的国民党士兵溃逃出城,南京沦陷,30多万军民被惨遭屠杀,大量的女同胞被奸淫。
影片以一张张南京老城的照片拉开序幕,在炮火轰鸣中城墙在扬起的尘土中坍塌,画面转接进城门内,守城的国民党三十六师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去阻止准备溃逃出城的国民党官兵展开一场肉搏,那悲壮的场面,震撼着观者的内心。
影片中太多的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同时也感觉到了那种沉痛的心情压抑,从开始日军进入教堂,那些神清麻木、内心绝望国人纷纷举手投降,人人如同待杀的羔羊,没有反抗的意识,没有求活的举动,此时让人深刻感觉到失去国家保护的人民是最悲惨的人民。
日军肆意屠杀中国人民的张狂残忍的画面让我有着义愤填膺的感觉,但是看着影片中那些麻木的看客,我无法描述此时此刻的情感和情绪,当影片中出现大量的中国人被强奸、活埋、烧死,我脑袋一片空白。
生命在战争中是如此的弱小和不堪一击。
生命在残酷的战争中没有了活力和,我无法想象那些屠杀者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扭曲,面对着满城的废墟,面对着被蹂躏的成千上万的妇女,面对着遍地的死尸却仍然继续着兽性的发泄,继续着暴行的肆虐。
我想也许有些日军士兵也是出于无奈,因为身为军人的他们是在执行着日本帝国主义头子的野蛮政策,同样的他们也有爹娘和兄弟姐妹,所以当我看到角川的眼神和歇斯底里的呐喊,我猛然间明白了,明白了他也在痛恨这种惨无人道的杀戮,可迫于军命的强制,他又不得不继续着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最终成为历史唾骂的对象。
那种无畏的挣扎、的彷徨、无奈的服从,从他卷入这场战争开始就一直伴随着他。
影片从开始的镜头对准了这个主角开始,就打下了一个伏笔,被压抑的情感最终要有一个爆发的点,让人物的鲜明的刻画达到一种转折,在影片的结尾,主角角川在放走了即将被执行枪决的两个中国人后,内心底层那种被压抑与反抗压抑的情绪达到了顶点,手中那把沾满累累血迹的枪口对准了自己,以一种解脱了的轻松来结束了罪恶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内心那种煎熬。
《南京南京》纪录片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一)时间总是流沙般的飞逝,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幸福。
可有谁还会想起那些被残杀的30多万同胞?有谁会去批判日本人的罪行?南京啊,南京,我为你祈祷。
抗日战争是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14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今我印象最深的便是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了。
那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南京制造的惨无人寰的大屠杀,日本人的手段残酷,30多万的中国同胞被无辜杀死,那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日本人却否认历史,篡改历史,扭曲了史实,这是多么可耻的!可是我们中国人呢?有多少中国人记住了这段历史?黑白的影片,抖动的镜头,一座沧桑的古城将我带到了那段屈辱的历史,让我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挹江门,南京的城墙,最初的抵抗,一群被抛弃的士兵,用自我仅存的力量与日军抵抗。
他们孤立无援,却仍旧誓死抵挡,因为这是他们做为一个士兵,做为一个中国的士兵应有的职责!可是,当“小米加步枪”碰上敌人凶猛的火力时,他们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他们成了待宰的羔羊,等着死亡的来临。
惨无人性的日军,用五花八门的形式来屠杀中国人:关进废弃的仓库用火烧死;赶到大海中用海水淹死;埋在土中活活憋死;赶到荒野中用枪打死……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人发指,令人痛恨。
然而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又能做什么呢?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用自我的生命来掩护受伤的士兵;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冒着当场被枪毙的危险,去解救那些被日军拉上刑车的男人;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当死亡来临时,那一句响彻南京上空的“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当然,也并不是每个都能够为了自我肩上的职责而奔赴死亡,例如影片中的唐先生。
唐先生是拉贝先生的秘书,与拉贝一齐负责难民营的安全,然而当拉贝被迫离开时,他却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而委身于日本人。
当他最终和日本人成为正式的“朋友”时,他的妹妹却被日本人拖进了慰安所,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活摔死,他的老婆因为被打晕而幸免遇难。
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简短《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简短》提起《南京!南京!》这部电影,我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地揪住,久久无法平静。
影片的开头,那黑白色调的画面,就仿佛将我一下子拽回到了那个黑暗、绝望的年代。
南京城的大街小巷,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和死亡的气息。
人们的脸上写满了恐惧和无助,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绝望。
我看到了日军疯狂地冲进南京城,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无辜的百姓在街头奔逃,哭喊声、呼救声交织在一起,可却无法阻挡日军的暴行。
有一个场景让我至今难忘,那是一个年轻的母亲,紧紧地抱着自己年幼的孩子,拼命地想要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避。
然而,日军的子弹无情地射来,母亲倒在了血泊中,孩子那惊恐的眼神,让我的心都碎了。
电影中的拉贝先生,他试图建立一个安全区来保护百姓。
他那坚定的眼神和不懈的努力,让我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可是,即便是在安全区内,危险也时刻存在。
日军的威胁和恐吓从未停止,百姓们依然生活在恐惧之中。
还有那些英勇抵抗的战士们,他们明知敌众我寡,却毫不退缩。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抵御外敌的长城。
每一次冲锋,每一次呐喊,都让我热泪盈眶。
在影片中,有一个细节让我感触特别深。
那是一个破旧的小院里,一位老人默默地坐在门口,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
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
他的身边,放着一个破旧的篮子,里面装着几个已经发霉的馒头。
老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一动不动,仿佛已经对这个世界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这时,一阵风吹过,吹起了地上的尘土,也吹乱了老人那花白的头发。
他下意识地用手挡了挡眼睛,嘴里喃喃地说着什么。
我想,他或许是在思念自己已经逝去的亲人,或许是在回忆曾经美好的时光。
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在这场惨绝人寰的灾难面前,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渺小和脆弱,可他们却又都在努力地活着,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绝不放弃。
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更是让我心疼不已。
她们遭受了日军非人的折磨和侮辱,可她们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坚强的光芒。
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精选19篇)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篇1不知道南京南京在这边是什么时候上映的,但是我昨天去看了,电影《南京南京》。
作为年轻人,我也觉得成天在网上发泄反日情绪并没有什么用。
毕竟国际上永远只相信实力而不是弱者的血泪控诉,国际政治永远不会温情脉脉,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关系。
为我们的后代不再遭受外敌入侵的折磨,只有拼命壮大我们的实力。
只有祖国的强大才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历史就是历史,真实地还原是对历史的尊重,我们厌恶战争,不代表我们就能遗忘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对于七十二年前南京的那场浩劫,更是每个中国人民心底永久的伤痛!黑白的影像、地道的方言一下子拉进了我们与那段历史的距离,残垣断壁、灰尘夹杂着炮火带来的硝烟让这座六朝古都成了现实版的“人间地狱”,而安全区真的能成为一把能为难民遮风挡雨的保护伞吗?不是!什么人道主义、国际舆论丝毫没能阻挡日军侵略的铁蹄。
角色需要塑造,而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相信这些深入人心的角色是被还原出来的,从日本兵角川到誓死保卫南京的陆剑雄,从唐先生到姜老师,甚至是当时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舞女小江,无一不在彰显着人性的光辉。
影片以一个日本兵的视角拉开了序幕,角川的眼神和歇斯底里的呐喊告诉了我们,他痛恨这种惨无人道的杀戮,可又不得不成为历史唾骂的对象,挣扎、彷徨、无奈从他卷入这场战争开始就一直伴随着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与最后一次都被这场劫难放大了,当他无意中射杀了躲藏在门中的妇女时,一句“我不是故意的”饱含忏悔,足具震撼力,而影片结尾角川在放走了即将被执行枪决的两个中国人后,内心的压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再以难以承受,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结束了......那么快就结束了,也许在他死的那一刻,他希望这一枪是罪恶的终止符。
唐先生?我该怎么去说这样一个人呢?虽说范伟以前所扮演的大都是一些喜剧角色,而这一次你很难把他跟喜剧一词联系起来,作为拉贝的秘书,身份是一般百姓所不能及的,也许正是这一点他过分地相信了自己对家人的保护能力,当他亲眼所见日军的暴行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作为一个父亲,面对女儿被活生生地扔下楼去,绝望的眼神与呐喊怎能让我们不为之动容呢?出卖了安全区里的伤员换来的是什么?舍大家保小家换来的又是什么?只是一张废纸!而面对跟随拉贝离开地狱的机会,却又义无反顾地放弃机会,走上刑场,留给日军一句“我的太太又怀孕了!”发人深省......生命还在接力!小江和姜老师可以说是片中的女性代表,小江不愿剪发让人联想到《泊秦淮》中的那句商女不知亡国恨,当日军索要慰安妇,为了保证安全区的片刻安宁,她举起手,踏上那段耻辱的不归路......那时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光辉的顶峰。
南京南京观后感(通用10篇)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南京南京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南京南京观后感篇1今天看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刹那间非常恨日本人,甚至对今年发生的日本地震不太感到伤感,我也许是一时心血来潮,毕竟上次如此的满腔愤怒还是好久的事情了,感到国内对国耻的宣传并不是很多,因为毕竟抗日战争结束已经很久了,很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已经不在人世了,作为80后的我也只是在以往娱乐节目不多的情况下,看了一些抗日题材的电影,但是这些不够,不能真正反映出日本人在那个年代所犯下的滔天罪恶。
现在电视娱乐节目和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根本很少涉及到这些题材,即使涉及也感到拍出的有些搞笑,只有南京南京这部片子才能稍微把那段历史呈现给大家看,我们的民族拥有那么长的历史,创造出那么灿烂的文明,为什么那么容易遗忘呢,虽说团结是主体,但是国耻不能忘呀,也许90后们还能略懂那段历史,但是00后们,以后的人们难道就永远的对那段历史陌生了么?他们仅仅感兴趣的就是现在的娱乐节目吗?民族性何在?这是历史的教训,希望所有人勿忘国耻,即使千百年后也应记得日本人对我们的民族国家所犯下的罪恶。
我是在南京读的书,只知道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那个时候无非是拉响警笛,在南京的那几年我并没发现当地政府有什么纪念活动,反正作为学生的我并没有机会参加,但是仅仅是那几声警笛声,似乎也能勾起人们无尽的回忆,回忆那段历史,如果有其他活动是否会让我们更加难忘那段历史呢?毕业后回到生活的城市合肥,在这里那么多年了,每年的12月13日并不能听见警笛声,别说什么纪念活动了。
我想很多城市也是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是否就会开始忘记历史呢?现在的中日团结并不能让我们有理由忘记惨痛的教训。
顺便百度了一下,现在这段历史似乎快被遗忘了,我不是剧作家,也不是名人,更不是电视电影导演,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80后,我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不忘掉那段历史,更希望有能力的国人拍出一些回忆那段历史的经典电影或电视剧,而不是把那段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拍成了搞笑题材的,我觉得我们有理由提醒我们的后代和我们的同胞,友谊归友谊,但是历史已经发生,不能忘掉。
入党思想汇报——《南京!南京》观后感敬爱的党组织:.12月13日是南京的遇难日,我观看了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
《南京!南京!》,读这个片名,像是读一份加急电报:捧着电报的双手在不住颤抖,心跳激烈加速,浓浓的不详兆预感在撞击心鼓。
当然,史实要比这个譬喻残忍无数倍、紧急无数倍、恐怖无数倍,绝望无数倍,伤心无数倍。
那种兵临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种家破人亡的深悲剧痛,那种辱妻杀子的莫大污耻,那种朝不保夕的极度忧惴,那种茫无涯际的杳渺切盼……是今人尽最大所能仍无法完全感受的。
今人能做的是,静静坐在影院里重温记忆,劳劳记住曾经的腥风血雨,时时鞭策己身以国难家仇……这是一部叫人倍感沉重的影片。
黑白的胶片、剧烈抖动的镜头,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
你安静地坐在放映室的角落里,阴郁的氛围立刻席卷全身,将你拉回七十二年前那惨绝人寰的争战里头,然后你开始了观影之旅,因为身临其境的错觉,你随着片中的人物(中国百姓们)一起紧促呼吸、心惊胆战、悲痛哀凄。
日军面对古城墙惊呼时,尚有一丝民族自豪感,但是眨眼间,随着震天动地的炮响,美好的感觉飞灰湮灭,转而为死亡逼近的惊恐不安占据。
这是影片带给观众的,其实更是惨痛的历史留下的不灭印记。
当我看见一堆面临死神的军官喊“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的时候,我震撼了;当拉贝先生征集一百名女性送往日本军营的时候,小江缓缓举起了她的手,我震撼了;当姜淑云在被日本军抓的时候说的那句“shoot me",我再一次震撼了。
他们面临着的是死亡,是绝望;但我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重生,希望,那是一种将自己与中国融为一体的精神,也许只有在那样的坏境中才能够体现出来的,也许是我们这些生活于太平盛世的孩子们所无法理解的。
影片以近乎残忍的镜头语言,再现了那段滴血的历史,让每一个看过的人记住南京,记住前辈留下的血。
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影片中,陆川用角川来完成对侵略者的人性还原,证明他们的痛苦和悔过。
敬爱的外国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
这几天,我重新看了一遍《南京,南京》,这篇影片又一次让我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让我的心一直难过着,揪着……之前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拍这么一部让人如此心痛的电影,第二次看了之后,我想,我知道了原因,这部影片为的就是让我们觉悟。
南京南京是一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电影,有人唾骂也有人赞赏,有人为此落泪也有人无动于衷。
“南京,南京”,反应的是1937年日本进驻中国南京进行大屠杀的真实写照,惨绝人寰,或许电影对真实还有所保留,但是这已足够了,足够让我们了解历史,让我们体验当时处于战争悲惨的生活,“南京,南京”,血淋淋的披露了当时旧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
生命,人格,尊严,亲人……连生存的空间都没有更谈不上这些“奢侈”的东西了。
一大片一大片的中国人在枪弹雨林中倒下,一群一群的中国人被埋在堆填坑,善良美丽的中国女性被强奸被欺辱致死……在那个年代,活着真的比死更艰难!这样的场面或许是历史上最悲惨的局面了,这样的场面怎么能叫人不动容,怎么叫人不伤心?但是,伤心的同时我们又在做些什么……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每天上网,无所事事,通宵达旦,抱怨上天的不公平,抱怨生活的困难,却又不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自杀,反叛,赌博,斗殴,离家出走…面对着幸福生活,我们仍然有那么多的不
满。
或许每一个正在抱怨生活的人都该好好反思一下,好好的给自己的人生定个目标!
回想整部影片,整理脑中的近代史资料,我们如今能做的,就是时刻将祖国放在心中,勿忘国耻,要有知耻而后勇的精神。
我相信,每一个看过“南京,南京”都人都会有很大的感慨,也让我们联想到现在的生活,想到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走向和平繁荣,也给了我们提醒,提醒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为我们的国家民族出一份力!让我们一同从历史的河流中吸取经验。
通过自己的努力,奋发,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更美好,让她站在世界地位之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