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诗歌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复习目标1、背诵、默写诗歌(要求准确无误)2、了解文学常识(作者、字号、朝代、代表作、基本风格等)3、名句赏析(翻译、手法、感情)默写八上期中复习课内默写(一)1、白头搔更短,。
2、烟笼寒水月笼沙,。
3、僵卧孤村不自哀,。
4、辛苦遭逢起一经,。
5、人生自古谁无死? 。
6、,儿女共沾巾。
7、浩荡离愁白日斜,。
8、造化钟神秀,。
9、荡胸生曾云,。
10、,一览众山小。
11、最爱湖东行不足,。
12、不畏浮云遮望眼,。
文学常识第二单元《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1、《春望》作者是朝诗人,字,号。
他的诗记载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故而被称为,他本人被称为。
其诗风格多。
《春望》这首诗表现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2、《泊秦淮》作者朝诗人,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诗人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所作的流行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之情。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字,号,爱国诗人。
该诗表现诗人雨夜追忆往昔军旅生涯,表达自己为强烈愿望,也饱含了。
第二单元《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4、《过零丁洋》作者,字,又字,号,朝大臣、文学家。
诗人将和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的坚定决心和的生死观。
5、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诗。
诗人回顾平生,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二是,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
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作者是朝诗人,字,著有他的亦脍炙人口,其中名句历来为人所称道。
他与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
7、《己亥杂诗》作者,号,思想家、文学家。
有《龚定庵全集》,其中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
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 8、《望岳》作者代诗人。
诗歌一、句子默写1.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2)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赠从弟》刘桢)(3)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龟虽寿》______________)(4)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曹植)2.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
(1)《野望》中写在“薄暮”中诗人所见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崔颢在黄鹤楼上远眺,见到了草木明丽之景,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漂泊异乡的伤感和思念故乡的情怀。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用写景来交代行踪,用比喻来暗示内心抑郁、飘零之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的沙漠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花儿渐放,草儿初长的早春花草图。
二、综合性学习3.学校举行“我爱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劳动中充满着知识与智慧。
八上期中语文古诗复习题八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程中,古诗文的学习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古诗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还需要理解诗意、掌握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等。
以下是一些古诗复习题,旨在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一、古诗文背诵1. 请背诵《观刈麦》全文,并解释诗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含义。
2. 默写《钱塘湖春行》,分析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象。
3. 背诵《使至塞上》,并说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
二、古诗文理解1. 阅读《春望》,分析诗人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2. 阅读《登鹳雀楼》,解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所蕴含的哲理。
3. 阅读《望岳》,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表达的志向。
四、古诗文创作背景1. 请简述《游子吟》的创作背景,以及孟郊在诗中所表达的母爱。
2. 描述《江雪》一诗的创作背景,以及柳宗元在诗中所体现的孤独感。
3. 简述《悯农》二首的创作背景,分析作者李绅对农民的同情。
五、古诗文作者生平1. 请介绍李白的生平,并说明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简述杜甫的生平,以及他被称为“诗史”的原因。
3. 描述王之涣的生平,以及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贡献。
六、古诗文艺术特色1. 分析《静夜思》的艺术特色,说明李白是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乡之情的。
2. 讨论《出塞》一诗的艺术特色,分析王昌龄是如何通过边塞诗表现将士的豪情壮志的。
3. 说明《绝句》的艺术特色,分析杜甫是如何通过四句诗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七、古诗文赏析1. 赏析《泊船瓜洲》的意境,分析王安石是如何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的。
2. 赏析《送元二使安西》的情感,分析王维是如何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的。
3. 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构思,分析刘禹锡是如何通过对洞庭湖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的。
八、古诗文相关文化知识1. 简述“诗经”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以及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03 古诗文名篇默写1.诗文默写(1)_________________,猛浪若奔。
(郦道元《三峡》)(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3)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_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5)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6)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7)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梁甫行》)(8)唐代诗人王绩的《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古诗原句填空。
(1)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3)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4)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6)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7)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8)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9)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为国担当。
无论到了什么年纪,都应不失凌云斗志,做到“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
”3.古诗文名句默写。
诗歌期中复习一、诗词1.次北固山下(王湾(693~751)唐代诗人)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意: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
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回洛阳。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描述画面:飘流他乡的游子已经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载着归客的行舟也开始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
赏析:“客路”,指驿道,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青”“绿”展示山青水绿的江南春景,,使人心情愉悦。
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描述画面: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赏析:“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阔”宽阔,是潮平的结果,视野开阔。
“风正”,指顺风,和风,且风力不大,“悬”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的样子。
以“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传大景“潮平两岸阔”之神,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
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帆高挂、波平浪静等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描述画面:举目东望,只见江天一色,一轮红日从东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回眸西探,却见西边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夜之间已是中分二年,早上升起的海日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在开始,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脚步,悄悄渡江北上走进了旧年。
赏析:“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新的生命,“入”说明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
“生”和“入”用拟人的修辞,把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而富有生机,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
11 诗歌鉴赏(2022秋·北京·八年级校考期中)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
1.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年华易逝,无法长久欣赏江南大好风光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诗歌讲究炼字,请品味颈联中“乱”“浅”的妙处。
【答案】1.C2.“乱”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天花朵陆续开放,开的不整齐、不聚集的现象。
“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C.“隐含的年华易逝,无法长久欣赏江南大好风光的惋惜之情”属于过度解读,无中生有。
尾联“最爱”一词,直接表现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故选C。
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乱”和“浅”表现了早春的季节特征: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还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景中有情,表现了作者看到本湖生机勃勃的早春美景时的欣喜之情。
(2022秋·北京·八年级北京四中校考期中)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诗中颈联描写了登楼所见到的明丽之景,请你描绘一下这一联所呈现的画面。
4.这首诗的前两联均先写,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从前两联的两个“ ”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期中复习之诗歌赏析复习案复习目标:1、能熟练背诵并背斜书本古诗词2、掌握必要的文学文化常识3、能掌握诗歌赏析的技巧4、学会在讨论合作中学习《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一经:儒家经典)干戈寥落四周星。
(四周星:四年)山河破碎风飘絮,(国家命运如风中柳絮↘国家命运)身世浮沉雨打萍。
(个人命运如雨中浮萍↗紧密相连)惶恐滩头说惶恐,(一语双关,巧用地名。
)零丁洋里叹零丁。
(表达个人心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千古名句:直抒胸臆。
表明作者以死明志,以身报国的决心。
表现了诗人为国家舍生取义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分析讲解:思想内容:作者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充分表达了作者赤诚的爱国情怀和沉痛悲壮的心境,表现了他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艺术特色:①善用比喻,如颔联②巧用地名,一语双关,颈联③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练习: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事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伏。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以身报国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解释。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载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4、解词:①一经:儒家经典②干戈:战争③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④丹心:赤诚的衷心5、“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死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6、“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历来被称为绝唱,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惶恐”“零丁”既是地名又表达了诗人的两种感情,一语双关,巧妙结合,使之成为千古绝唱。
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
(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
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通过描写出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愁闷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示意了边塞将士惊慌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
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猛,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
二、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这首诗颈联将诗人的思绪从怀古拉回现实,描写了他登高所见汉阳、鹦鹉洲的____景色,尾联一问一答,抒发了诗人____之情,两联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5.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如“晴川历历汉阳树”一样含有地名。
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含有地名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试卷已出现的除外)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小题。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诗歌复习
一、《春望》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1、“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2、“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
3、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是心情。
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
“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的。
4、“搔”通过细节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二、《泊秦淮》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1、首句写景。
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
3、后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曲笔,讽刺了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4、“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切和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欲望。
1、“僵卧孤村”描绘了诗人年老久病,无所作为的处境。
2、通过“风吹雨”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自然而又巧妙。
“风吹雨”照应了诗题,同时窗外的风雨声与战场上的马蹄声很相似,引出了下一句。
四、《七律长征》生动形象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1、“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题目。
2、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江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3、“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的疾驰状态,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4、“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烘托了泸定桥环境的险恶,战争的激烈,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
1、“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2、颈联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3、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
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六、《己亥杂诗》
1、“浩荡”形容愁思无穷无尽。
2、一、二两句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忧虑、怨恨及失落的心境。
2、三、四两句运用新奇的比喻,诗人以“落花”自比,以“花”比作新生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的追求。
3、三、四两句有什么现实意义?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诗句?
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要不甘自弃,继续奋斗,作出自己的贡献
七、《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1、“干戈寥落”包含了诗人很多的辛酸和遗憾。
(会理解首联大意)
2、颔联的特点: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雨打萍”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
意思是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3、颈联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诗人忧虑不安的心情和孤苦零丁的处境,极为巧妙、新奇。
4、尾联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