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学习2.3的减法》(数学)
- 格式:docx
- 大小:35.23 KB
- 文档页数:4
大班数学活动2和3的减法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要详细内容为2和3的减法运算。
通过引导幼儿运用直观教具、图片等,帮助他们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2和3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减法的概念,知道减法算式的结构,掌握2和3的减法运算。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运用直观教具进行减法运算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2和3的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运用直观教具进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2和3的数字卡片、图片、磁性黑板、计数棒等。
2. 学具:幼儿用计数棒、图片、作业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创设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例如:“小猴子的水果店”,让幼儿观察并讲述情景中的数学问题。
提问:“小猴子有3个苹果,卖掉1个,还剩几个?”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解2和3的减法运算。
通过磁性黑板演示,让幼儿理解减法算式的结构。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2和3的减法题目,让幼儿运用计数棒进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幼儿的操作错误。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小猴子卖掉一个苹果后还剩几个?”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减法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减法算式:3 1 = 22 1 = 12. 2和3的减法运算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3 1 =2. 3 2 =3. 2 1 =4. 2 0 =答案:1. 2 2. 1 3. 1 4. 22. 家长评价:家长检查幼儿的作业,评价其对2和3的减法掌握程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减法问题,与家长分享解题过程。
大班数学活动2和3的减法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2和3的减法运算。
详细内容涉及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2和3的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2和3的减法运算方法,灵活进行计算。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2和3的减法运算方法。
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减法卡片、磁性黑板、计数器、挂图。
学具:学生用减法练习册、计数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创设“小熊过生日”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减法问题。
(2)引导学生用减法表示情景中的问题,导入新课。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减法卡片,讲解减法的含义。
(2)教师示范2和3的减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 随堂练习(1)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2和3的减法练习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定数量的减法题目。
(2)小组内交流答案,讨论解题方法。
(3)各小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
(2)教师出示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2和3的减法2. 内容:(1)减法的含义(2)2和3的减法运算方法(3)减法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册上的减法题目。
(2)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练习册答案见附录。
(2)实际问题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减法运算规律。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减法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复习2、3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通用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大班数学2、3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选用《数学启蒙》第1517章,内容包括2、3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运算规律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2、3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3的减法运算,特别是退位减法。
重点:2、3的加减法运算规律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练习题。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商品的价格标签。
引导学生发现商品价格中包含的2、3的加减法运算。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2、3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例如,讲解2的加法运算,教师可以展示两幅图片,一幅图片中有2个苹果,另一幅图片中有3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总共有几个苹果。
3.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2、3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实际应用题。
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4.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部的2、3的加减法竞赛。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内部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2、3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运算规律以及实际应用。
例如:2的加法:A + B = C2的减法:A B = C3的加法:A + B = C3的减法:A B = C七、作业设计:(1)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小红有3个橘子,她吃掉了2个,请问小红还剩下几个橘子?答案:(1)小明现在有5个苹果。
(2)小红还剩下1个橘子。
(1)妈妈买了3个苹果,爸爸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2)小明有2个玩具,他送给弟弟1个玩具,小明还剩下几个玩具?答案:(1)一共有5个苹果。
复习2、3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复习2、3的加减法,我们选择使用《数学启蒙》教材,复习第4章和第5章的内容。
第4章主要介绍了2的加减法,包括2的加法原则、2的减法原则以及2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第5章主要介绍了3的加减法,包括3的加法原则、3的减法原则以及3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3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2、3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3. 学生能够理解2、3的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2、3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
难点:2、3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熟练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小动物玩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小动物玩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老师带了一群小动物玩偶,其中有2只小猫和3只小狗,问学生们一共有几只小动物?2. 例题讲解: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2+3,解释加法的原则,然后写下32,解释减法的原则。
3. 随堂练习:学生们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2+3和32的运算。
4. 游戏环节: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小动物玩偶,每组需要完成2、3的加减法混合运算,最快完成的小组获胜。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2+3和32的运算,以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完成练习本上的2、3的加减法混合运算题目。
2.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生活中找到2、3的加减法应用场景,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答案:1. 2+3=5,32=12. 示例:家里有2个苹果,爸爸吃了1个,还剩几个苹果?答案:还剩1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们在课堂上掌握了2、3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但在混合运算中仍有一些学生出现错误,需要在课后多加练习。
2. 学生们对2、3的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在课后可能会有忘记的情况,需要家长协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练习。
拓展延伸:1. 下一节课可以引入4的加减法,让学生们继续巩固加减法运算规则。
大班数学活动2和3的减法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1. 学习2和3的减法运算规则;2. 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技巧;3.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和3的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减法题目;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减法运算的规则;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笔、算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2和3的减法运算;2. 讲解减法运算规则:教师通过PPT展示和黑板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2和3的减法运算规则;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减法运算规则进行解答;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5. 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数学问题;六、板书设计1. 减法运算规则;2. 典型例题解析;3. 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七、作业设计(1)10 2 =(2)15 3 =(3)7 2 =(4)8 3 =2. 请举例说明如何运用2和3的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1. (1)8;(2)12;(3)5;(4)5;2.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苹果?答案:8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2和3的减法运算规则掌握情况良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关于4和5的减法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提前预习,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减法运算规则的讲解:需要明确指出,减法运算是将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的结果称为差。
对于2和3的减法,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差为负数的概念。
幼儿园大班教案2和3的减法教案标题:幼儿园大班教案2和3的减法教案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减法的概念。
2. 培养幼儿基本的减法计算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给幼儿讲解减法的概念:减法是指两个数之间的运算,其中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
2.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分发小玩具或食物,示范减法运算的过程。
活动一:减法算式演练1. 布置一个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给一张卡片,上面有减法算式。
2. 让幼儿讨论并解答卡片上的算式,并互相交流他们的答案。
3.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减法的运算规则,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活动二:减法游戏1. 准备一些减法题目的图片卡片,并把它们粘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2. 让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给一张卡片作为起点。
3. 每个小组按照卡片上的减法题目,找到下一个对应的卡片,一路减法计算直到抵达终点。
4. 教师进行示范,然后引导幼儿玩游戏,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活动三:减法练习1. 分发一份减法练习纸给每个幼儿。
2. 让幼儿在纸上完成减法计算,并写下答案。
3. 教师巡视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学习。
活动四:减法互动游戏1. 教师准备一些减法互动游戏,如使用数字卡片进行减法比赛,或使用小动物玩偶进行减法故事创作等。
2. 引导幼儿参与游戏,通过互动的方式巩固减法概念和运算能力。
总结: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强调减法思维和计算的重要性,鼓励幼儿进行更多的练习和实践。
3. 鼓励幼儿参与互动游戏,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减法知识。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减法算式演练和减法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减法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幼儿在减法游戏和互动游戏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备注:教案中的具体活动和细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复习2、3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大班数学中2、3的加减法。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3章“数的加减法”中的2、3的加减法运算。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2、3的加减法概念,掌握2、3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运用2、3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3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2、3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2、3的加减法运算中进位与退位的理解。
教学重点:2、3的加减法运算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数器、加减法卡片、挂图、黑板。
学具:学生用计数器、加减法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分水果的故事,引出2、3的加减法运算。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2的加法运算:如1+1=2,2+1=3等。
(2)讲解2的减法运算:如31=2,21=1等。
(3)讲解3的加法运算:如2+1=3,1+2=3等。
(4)讲解3的减法运算:如31=2,32=1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加减法卡片,让学生进行2、3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4.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2、3的加减法运算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2、3的加减法运算式。
2. 标注进位和退位的情况。
3. 写出2、3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1= 2+1= 31= 32=小明有2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1个,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2. 答案:(1)1+1=2 2+1=3 31=2 32=1(2)小明现在有3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2、3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进位和退位概念的理解,加强个别辅导。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加减法问题,如4、5的加减法等,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24年复习2、3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2、3的加减法》。
详细内容包括:复习2、3的加减法运算,运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2、3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3的加减法运算,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2、3的加减法运算中,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2、3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如水果、玩具等)、图片、加减法卡片、小白板、磁性数字等。
2. 学具:学生用加减法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情景图,图中展示了孩子们在水果店购买水果的场景。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幅图,他们在干什么?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根据情景图,提出加减法问题,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给了他3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运用2、3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加减法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教室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4. 小组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2、3的加减法2. 内容:(1)2+3=5(2)3+2=5(3)52=3(4)53=2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练习本上的2、3的加减法计算题。
(2)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一道关于2、3的加减法的应用题,并解答。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练习本。
(2)应用题答案:见学生编写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发现2、3的加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复习2、3加减法大班数学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大班数学中第二章和第三章内容,主要聚焦于2、3加减法运算。
具体涉及教材章节为:《数加减法——2、3认识与应用》。
我们将详细学习如何运用2、3进行简单加减运算,并掌握其基本运算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2、3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2、3进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2、3加减法基本规律,提高运算速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2、3加减法运算规律,能够熟练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2、3进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磁性数字卡片、算式卡片、故事书。
2. 学具:练习册、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以故事书中小猴子摘果子情境引入,让学生帮助小猴子计算摘到果子数量,引导学生运用2、3进行加减运算。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2、3加减法运算规则,并通过挂图和磁性数字卡片展示例题,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过程。
例题1:2 + 1 = 3例题2:3 1 = 2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2、3加减法运算规律,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6. 游戏巩固(10分钟)设计“加减法接力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2、3加减法运算。
六、板书设计1. 2、3加减法运算规则2. 例题及解答3. 2、3加减法运算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运用2、3加减法,帮助小猴子计算摘到不同数量果子答案:(1)3、2、4、1(2)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计算2. 作业要求:完成作业后,家长签字确认,明天课堂上进行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2、3加减法运算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运算速度较慢,需要加强课后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可以用2、3进行加减运算例子,如:家庭成员数量、水果数量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封面)
幼儿园大班教案《学习2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图片,利用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理解减法含义,会
列出2 、3的减法算式。
2.能准确地理解图意,具有逻辑思维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3.积极地思考、操作,养成自觉整理学具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背景挂图3张,
2.3的减法图片3张,2.3减法算式中的“-”、“=”及数字符号。
2.幼儿作业纸、铅笔、雪花片3个(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建议
1.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图1,学习2-1=1.
(1)教师启发幼儿用一句话讲清图中所说的一件事,并在图片
下面用相应的数字表示。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草地上有2
只小松鼠、走了1只小松鼠,还剩下只1松鼠。
”
(2)教师出示“-”,让幼儿知道“-”是去掉、拿走的意思,
将“-”放在2和1中间,表示从2里面去掉、拿走1的意思。
2-1=1读作2减1等于1.启发幼儿用数的组成知识来回答:因为
2可以分成1 和1,从2中去掉1,还剩下1,所以2-1=1.
(3)请幼儿说出算示所表示的图意,引导幼儿思考并知道:
“走了”是“减少”的意思、凡是从总数里减掉一个数,求剩下的
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2.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图2,学习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