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车室卫生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旅客健康,维护车站公共卫生秩序,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车站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车站所有公共场所,包括候车室、售票厅、站台、卫生间等。
第三条本制度由车站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车站各部门应予以配合。
第二章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第四条车站应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卫生责任。
第五条车站应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清扫、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第六条公共场所的通风设施应保持正常运行,确保空气质量。
第七条公共场所的照明设施应保持完好,满足旅客需求。
第八条公共卫生用品(如纸巾、洗手液等)应充足、干净,满足旅客使用需求。
第九条公共场所的垃圾箱应定期清理,保持环境卫生。
第十条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应保持清洁,配备足够的卫生纸、洗手液等设施。
第十一条车站应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空气质量、微小气候、水质等监测,确保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第三章人员健康管理第十二条车站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健康。
第十三条从业人员应接受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卫生意识。
第十四条从业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整洁的工作服。
第十五条车站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确保其遵守卫生规定。
第四章应急处理第十六条车站应制定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
第十七条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车站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第十八条车站应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处理,确保旅客健康。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十九条车站卫生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车站应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配合其开展工作。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第二十一条对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车站应给予奖励。
第二十二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公共卫生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车站应依法予以处罚。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三条本制度由车站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车站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旨在保障旅客健康,维护车站公共卫生秩序。
一、总则为加强汽车站卫生管理,保障旅客身体健康,提高汽车站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站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创建清洁、卫生、舒适的乘车环境。
2. 保障旅客在乘车过程中的身体健康。
3. 提高汽车站卫生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管理职责1. 站长负责汽车站卫生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制度。
2. 站长助理负责卫生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监督各部门卫生工作。
3. 保洁员负责汽车站内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工作。
4. 旅客服务部负责旅客候车室、售票厅等区域的卫生工作。
5. 维修部负责汽车站设施设备的清洁维护工作。
四、卫生管理内容1. 公共区域卫生(1)保持汽车站内公共区域整洁,无杂物、污渍。
(2)地面、墙面、门窗、座椅等设施设备每天进行清洁消毒。
(3)卫生间设施齐全,保持清洁卫生,定时进行消毒处理。
(4)垃圾箱、烟头缸等设施保持干净,及时清理垃圾。
2. 车辆卫生(1)车辆进出站前,进行清洁消毒,确保车辆整洁。
(2)车辆内座椅、扶手、地面等部位每天进行清洁消毒。
(3)车辆垃圾箱、烟头缸等设施保持干净,及时清理垃圾。
3. 食品卫生(1)食品经营单位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保证食品卫生。
(2)食品经营场所保持整洁,餐具、容器等设施设备定期清洗消毒。
(3)食品加工、储存、销售过程严格执行卫生规范。
4. 传染病防治(1)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措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2)对汽车站内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3)加强旅客健康监测,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监督检查1. 站长助理负责对汽车站卫生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卫生制度落实到位。
2. 保洁员、旅客服务部、维修部等相关部门应定期向上级汇报卫生工作情况。
3. 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行为,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追究相关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6:候车(机、船)室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为加强候车(机、船)室的清洁消毒卫生管理,防止传染性疾病在候车(机、船)室中的传播,制定以下卫生管理指引: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类公共交通等候场所。
疫情期间,应按主管部门(交通委)的要求暂停或恢复营业。
二、一般管理制度(一)制定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每次消毒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二)人员管理1.加强行业卫生知识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操作规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训,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2.从业人员应持有健康合格证明。
3.每日上岗前、下班后要做好自身清洁消毒。
工作时应穿清洁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
疫情期间,应佩戴口罩,勤洗手。
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
疫情期间,应隔离观察的人员隔离观察期未满、无隔离观察解除告知书的,不得上岗。
5.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组织职工体检。
疫情期间每日开展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并做好相应登记和报告。
6.疫情期间,加强乘客管理,要求佩戴口罩,并做好体温检测及健康状况登记。
建议使用“健康码”进行健康核验。
疫情期间,不建议送行人员进入室内候车室。
乘客确需陪同的,仅限1人。
(三)经常性卫生要求1.保持等候场所内环境整洁,地面无废弃物。
旅客丢弃的生活垃圾,如废纸、塑料袋、玻璃瓶、食物残渣、烟头、果皮等要严加管理,及时清扫,集中处理,做到日产日清。
果皮箱、痰盂随时消毒,保持清洁。
2.加强室内换气通风。
疫情期间,符合要求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继续运行,并应根据空调系统及建筑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
3.供应的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储水水箱及蓄水池应定期清洗消毒。
4.候车(机、船)室内应使用一次性茶杯。
5.候车(机、船)室内部的地面、墙面以及公用扶手、门把手、水龙头、座椅等公众经常接触部位要加强清洁消毒。
6.卫生间的洗手盆、水龙头、公用扶手、抽水马桶等卫生洁具应每日消毒。
候车大厅管理制度一、候车大厅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 提高候车环境质量候车环境质量直接影响乘客的出行体验和满意度。
优质的候车环境可以提供舒适的休息和候车空间,有助于减少乘客等候时间的疲劳感,进而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
2. 保障候车秩序和安全候车大厅的秩序和安全是管理制度的重点。
候车秩序良好可以提高车辆的出发效率,减少拥挤和事故的发生;而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
3. 提高管理效率候车大厅管理制度可以对人员和设施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调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增加服务水平。
4. 符合国家政策和法规国家对于公共交通设施的管理和服务都有一定的政策和法规,在这些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管理制度,符合国家政策和法规。
二、候车大厅管理制度内容1. 候车秩序管理候车秩序管理包括候车人员排队、车辆停放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对于排队的乘客需要有规范的标识和引导,车辆停放也要有规定的区域和顺序,使候车区域不会发生混乱和拥挤。
2. 环境卫生管理候车大厅的环境卫生是乘客休息和候车的基本条件。
对于垃圾桶、卫生间、座椅等设施需要定时清洁和维护,保持环境整洁和卫生。
3. 安全保障管理候车大厅的安全保障是管理制度的重点,包括紧急疏散预案、安全设施设置和防范措施等。
在特殊情况下,员工需要有相应的处置能力和经验。
4. 服务水平管理候车大厅的服务水平包括人员服务、信息公告和投诉处理等方面。
员工需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技能,对于乘客的咨询和投诉要及时响应和解决。
5. 规章制度制定对于乘客在候车大厅的行为规范也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规定禁止吸烟、乱丢垃圾、大声喧哗等违规行为,维护候车秩序和环境卫生。
三、候车大厅管理制度执行要求1. 机构建设针对候车大厅管理制度的执行,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统一管理候车大厅的日常运营和服务工作。
2. 人员培训对于候车大厅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培训,包括客服技能、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
2024年客运站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升客运站的卫生管理水平,保障旅客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级客运站及相关单位。
第三条客运站应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卫生管理的职责和要求。
第四条卫生管理的目标是保障客运站的环境卫生和旅客的人身安全。
第五条客运站应加强卫生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服务意识。
第六条客运站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第七条本制度由客运站的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执行和监督。
第二章卫生管理职责第八条客运站应设立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卫生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第九条卫生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1. 制定客运站的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 监督客运站卫生设施的维护和运行;3. 负责客运站的卫生检查和评估;4. 组织开展卫生培训和宣传活动;5. 协助处理卫生事件和应急处置。
第十条客运站的其他各级部门应按照卫生管理部门的要求,积极配合卫生管理工作。
第三章卫生设施和环境第十一条客运站应配备充足的卫生设施,包括厕所、洗手间、洗衣房等;设施应保持清洁、整洁、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客运站应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包括车站大厅、候车室、过道、出入口等场所。
第十三条客运站应定期进行环境卫生的清洁工作,包括地面、墙壁、门窗、楼梯、扶手、座椅等。
第十四条客运站应配备足够的清洁工具和清洁用品,并负责定期更换和消毒。
第十五条客运站应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箱,引导旅客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第十六条客运站应加强害虫防治和卫生防病工作,保证旅客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四章卫生检查和评估第十七条客运站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八条卫生检查包括对卫生设施、环境卫生、员工卫生意识等方面进行检查。
第十九条卫生检查应详细记录,并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限。
第二十条客运站应定期进行卫生评估,检查各项卫生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第二十一条卫生评估采用定量评分制度,对客运站的卫生管理工作进行评价。
一、总则为加强车站卫生管理,营造整洁、舒适、卫生的乘车环境,提高旅客满意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车站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职责1. 车站站长负责车站卫生管理的全面工作,定期组织检查,确保各项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2. 车站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卫生工作负直接责任,确保本部门卫生工作达标。
3. 车站全体员工应自觉遵守本制度,保持车站卫生。
三、卫生管理内容1. 车站环境(1)车站内外环境整洁,无垃圾、杂物。
(2)车站设施设备完好,无明显污渍、破损。
(3)候车室、售票厅、卫生间等公共场所保持清洁,无异味。
2. 站内设施(1)座椅、地面、墙壁、玻璃等设施设备保持清洁,定期擦拭。
(2)候车室、售票厅、卫生间等公共场所的垃圾桶及时清理,保持干净。
(3)电梯、自动扶梯等设施设备定期清洁,确保正常运行。
3. 公共区域(1)候车室、售票厅、卫生间等公共场所保持通风,温度适宜。
(2)座椅、沙发等软质设施定期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3)卫生间内保持充足的水源和卫生纸,及时更换。
4. 人员卫生(1)员工上班前应进行个人卫生清洁,保持仪表整洁。
(2)员工应遵守公共卫生礼仪,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3)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四、卫生检查与考核1. 车站站长定期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各部门负责人每月对所属区域进行自查,确保卫生达标。
3. 车站设立卫生考核制度,对各部门卫生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部门绩效。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车站站长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
一、总则为了加强候车室卫生管理,提高候车室卫生质量,保障旅客身体健康,维护良好的候车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候车室及其附属设施。
三、管理职责1.候车室卫生管理由客运部门负责,具体由客运部门卫生管理小组负责实施。
2.客运部门卫生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候车室卫生管理计划,组织实施卫生清扫、消毒、保洁等工作。
3.客运部门卫生管理小组负责对候车室卫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纠正。
四、卫生标准1.候车室地面、墙壁、门窗、座椅、扶手等设施保持清洁,无污渍、灰尘。
2.候车室内空气清新,无异味,通风良好。
3.候车室卫生间设施齐全,保持干净整洁,无异味。
4.候车室垃圾箱及时清理,垃圾袋完好无损。
五、卫生管理措施1.客运部门卫生管理小组应定期对候车室进行清扫、消毒、保洁,确保卫生质量。
2.候车室内的公共设施,如座椅、扶手、垃圾箱等,应每天进行清洁消毒。
3.卫生间设施应每天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干净整洁。
4.客运部门卫生管理小组应定期对候车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查,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5.客运部门卫生管理小组应加强对候车室卫生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纠正。
六、宣传教育1.客运部门应加强对旅客的宣传教育,提高旅客的卫生意识,引导旅客自觉维护候车室卫生。
2.客运部门应定期开展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客运人员卫生管理水平。
七、奖惩措施1.对认真执行本制度,卫生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卫生管理混乱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或经济处罚。
八、附则1.本制度由客运部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铁路客运卫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铁路客运车站和旅客列车厕所环境卫生管理,创造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铁路总公司及铁路局管理的铁路客运车站和旅客列车。
委托铁路局运输管理的合资铁路客运车站和旅客列车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铁路客运车站应根据车站客流和站房布局,合理设置厕所位置和规模,满足旅客如厕需求。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铁路总公司负责制定铁路客运车站和旅客列车厕所环境卫生的管理办法,负责指导铁路局对客运站车厕所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铁路局负责制定铁路客运车站和旅客列车厕所环境卫生管理的相关办法、措施,并指导、监督、检查、考核站段落实和执行。
第六条客运站段作为客运站车厕所环境卫生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本单位客运站车厕所环境卫生相关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保持客运站车厕所环境卫生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第四章旅客列车厕所第一节质量要求第十六条库内(一)无异味。
(二)便器、导水沿凹槽(俗称“反扣”)、排便桶无积便、积垢,无尿碱、尿垢。
(三)厕所顶板、四壁、门窗、照面镜、灯罩洁净无污渍、积灰。
(四)不锈钢面、洗手盆、手纸盒、扶手表面无污痕、锈渍。
(五)地面无垃圾、积垢、死角、积冰、积水等。
(六)垃圾桶内无积垢、积渍。
(七)地漏不返臭味。
第十七条途中及外段折返站在库内保洁标准的基础上,还应实现:(一)便器无积便、尿液。
(二)地面无垃圾、积冰、积水。
第二节作业要求第十八条备品用具(一)厕所内配备专用厕刷。
(二)随车配备拖布、洁厕清洗剂、水桶、抹布。
(三)库内保洁班组配备便器导水沿凹槽钢丝刷、钢丝球、百洁布、洁厕清洗剂、抹布、洗衣粉、去污粉、胶皮手套等专用工具。
第十九条库内保洁(一)厕所便器及地面死角保洁。
1.清理厕所地面垃圾、污水等。
2.按照“一喷、二闷、三刷、四冲”的程序洗刷便器及卫生死角。
⑴“喷”:用洁厕清洗剂喷淋便器表面、导水沿凹槽及辅助便桶。
⑵“闷”:闷浸3-____分钟,使洁厕清洗剂与尿碱、污垢发生化学反应、软化分解。
一、总则为加强铁路站场卫生管理,保障旅客健康,提高铁路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铁路站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保障旅客身体健康,预防疾病传播。
2. 提高铁路站场环境卫生质量,营造整洁、舒适的乘车环境。
3. 增强铁路站场员工的卫生意识,提高卫生管理水平。
三、管理职责1. 站场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铁路站场卫生管理制度,组织、协调、监督各部门开展卫生工作。
2. 环卫部门:负责站场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确保站场环境卫生。
3. 公共卫生部门:负责对站场进行定期卫生检查,指导各部门开展卫生工作,对违反卫生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
4. 运营部门:负责确保站场设施设备正常运行,配合其他部门做好卫生工作。
四、具体措施1. 环境卫生管理(1)站场内地面、墙壁、门窗、座椅、厕所等设施设备要保持清洁,无污渍、灰尘。
(2)垃圾箱要及时清理,做到日产日清,防止垃圾堆积。
(3)站场内公共区域禁止吸烟,设置醒目的禁烟标志。
(4)公共卫生间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确保卫生设施完好。
2. 传染病防治(1)加强旅客信息登记,掌握旅客健康状况,对发热、咳嗽等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
(2)对站场进行定期消毒,特别是旅客接触频繁的部位,如候车室、卫生间、售票窗口等。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传染病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3. 卫生设施管理(1)站场内卫生间、洗手池、饮水机等卫生设施要定期检查、维修,确保设施完好。
(2)公共卫生间内要配备足够的卫生纸、洗手液等用品,满足旅客需求。
4. 员工培训与考核(1)定期对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卫生意识。
(2)对员工进行卫生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五、监督检查1. 站场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各部门卫生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公共卫生部门要对站场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3. 旅客投诉要及时处理,对违反卫生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一、总则为了保障旅客的出行安全,提高客运站的卫生水平,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客运站内环境卫生整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客运站站长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组织,明确卫生管理职责。
2.客运站设立卫生管理小组,负责客运站内卫生管理的日常工作。
3.客运站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本制度,共同维护客运站的卫生环境。
三、卫生管理范围1.客运站站房及附属设施。
2.售票厅、候车厅、检票口、检票通道、行李房、候车室、卫生间等公共区域。
3.车辆停放区域、停车场、垃圾收集点等。
四、卫生管理要求1.客运站应保持整洁、卫生、无异味、无积尘、无污垢。
2.客运站站房及附属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无细菌、病毒滋生。
3.售票厅、候车厅、检票口、检票通道、行李房、候车室、卫生间等公共区域应保持通风、采光良好,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4.车辆停放区域、停车场、垃圾收集点等应保持整洁、无积水、无垃圾。
5.客运站应配备充足的垃圾桶,分类收集垃圾,并定期清理。
6.客运站应设立公共卫生间,确保卫生设施完好,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7.客运站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的员工应暂时离岗治疗。
五、卫生管理制度1.客运站应制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卫生管理职责、卫生标准、卫生设施、卫生措施等。
2.客运站应定期对卫生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区域和设施进行整改。
3.客运站应加强对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卫生管理水平。
4.客运站应建立健全卫生档案,记录卫生管理情况。
5.客运站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做好卫生管理工作。
六、奖惩措施1.对认真履行卫生管理职责,取得显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部门和个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七、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客运站站长负责解释。
3.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候车室卫生管理制度
1、营业场所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营业。
2、场所内所有从业人员须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3、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区域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管理组织每周开展卫生检查改进工作,并做好记录,建立卫生档案。
4、卫生专干负责经常性卫生检查和对本单位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的培训。
5、候车室内外环境整洁、美观,地面无果皮、痰迹和垃圾,座椅、墙面、玻璃、壁灯干净无尘。
6、候车室内的卫生间地面必须保持干燥洁净,便池、马桶、面盆必须随时清理干净,台面、镜面、烘手机必须干净无尘。
7、候车室内禁止吸烟,设立明显禁烟标志和专门吸烟室。
吸烟室应安装独立的通排风装置,并保持通风良好,空气清洁。
8、候车室内应加强自然通风,保持机械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转,机械通风设备按卫生要求每周清洗过滤设备并记录完整,保证室内足够的新风量。
9、候车室须有固定卫生宣传栏,利用电视、广播定时向旅客播放卫生知识,并要做到有资料和记录。
10、候车厅三防设施完善,做到候车厅基本无蝇。
11、停车场设置车辆清洗台,并配备足够数量的密闭垃圾容器。
12、场所内配备足够数量的密闭垃圾容器,做到垃圾无满溢、无渗漏、日产日清;垃圾容器每天消毒,垃圾储运密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