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气候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130.00 KB
- 文档页数:6
宁夏天气穿衣建议宁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自治区,位于黄河上游的河西走廊中部。
宁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干旱少雨。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宁夏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以及相应的穿衣建议。
春季(3月-5月):春季是宁夏气温回暖、多风少雨的季节。
此时气温逐渐回升,早晚较凉,白天气温适宜。
建议穿着轻薄的上衣,可以是长袖T恤或衬衫搭配薄款外套,下身搭配长裤或裙子即可。
夏季(6月-8月):夏季宁夏气温较高,属于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阳光炙热。
白天温度较高,午后容易出现热浪。
建议选择透气性好、吸湿排汗的衣物,如棉质或麻质材料的短袖T恤、衬衫等。
同时还要注意防晒,可以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
秋季(9月-11月):秋季宁夏气温逐渐降低,天空晴朗,干燥少雨。
早晚温度较凉,白天温暖宜人。
建议选择长袖衬衫、薄款毛衣、针织衫等作为上装,下身搭配长裤或连衣裙加薄款外套。
冬季(12月-2月):冬季宁夏气温偏低,早晚冷,白天温度也不高。
此时需要选择保暖性较好的厚外套,如羽绒服、棉衣等。
同时可以在内衣外面多穿几层,如长袖毛衣、加厚保暖衣等。
下身选择厚实的长裤,再配上保暖的袜子和靴子。
综上所述,宁夏的穿衣建议主要是根据季节气温变化而定的。
春季需注意早晚温差,夏季需选用透气、吸湿的衣物,秋季适合穿着轻薄的衣物加上外套,冬季则需要选择保暖性较好的厚外套。
此外,不管是哪个季节,宁夏气候干燥,应注意保湿,可适当携带润肤露、唇膏等补水保湿用品。
最后,大家在出行前可以通过天气预报及时了解当地的气温变化,以便合理安排衣物。
宁夏以干旱气候为主日照充足强烈干燥宁夏以干旱气候为主,日照充足,气候干燥。
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对宁夏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显著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特征、农业、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阐述宁夏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当地的影响。
一、地理特征宁夏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沙漠环绕其大部分区域,尤其是海西蒙古沙漠、贺兰山沙漠和洪水河沙漠。
这使得宁夏面临极度干旱的气候条件。
加之海拔较高,地势相对较低,山地较少,水源稀缺,使得干旱气候在宁夏地区得以进一步加剧。
二、农业宁夏干旱的气候条件对农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由于缺乏充足的水资源,农作物种植面临很大的挑战。
传统的农业模式难以为继,农业发展面临困境。
然而,宁夏人民积极探索适应干旱气候的农业技术,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利用滴灌、节水灌溉等水利技术,提高了灌溉效率,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适应性强的农作物、耐旱性较强的植物得到了广泛种植。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宁夏干旱气候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三、人居环境干旱气候对宁夏的人居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缺水是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
宁夏人民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改善了供水条件。
特别是利用地下水资源,建设了大量的水井和水塔,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
同时,在城市规划中,宁夏注重城市绿化、建设公园和植树造林,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居民的舒适度。
四、生态环境干旱气候对宁夏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宁夏的植被覆盖率较低,沙尘暴频发。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宁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进行荒漠化治理,加强沙漠边缘的植被覆盖,减少沙尘暴的频发。
同时,在资源利用方面,宁夏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大力推广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总之,宁夏以干旱气候为主,这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然而,宁夏人民勇于探索、积极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渐在适应干旱气候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宁夏将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宁夏气候以大陆性干旱气候为主日照充足宁夏气候以大陆性干旱气候为主,日照充足。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临陕西,东南与河南接壤,南濒黄土高原,西界陕北黄土高原,北隔黄河与内蒙古相望。
由于地处内陆,受山脉屏障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宁夏气候以大陆性干旱气候为主,并且日照充足。
大陆性干旱气候是指在季风气候区以外,远离海洋,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并且降水较少的气候类型。
主要特征包括降水稀少、年温差大、季节性明显和日照时间长等。
首先,降水稀少是宁夏气候的显著特征之一。
由于缺乏大型水域的调节作用和受到大山屏障的影响,宁夏地区的降水非常有限。
全年降雨集中在夏季,但降雨量较小,可用降水量平均值(年降水量除以年份)来衡量,通常每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
由于降水量的稀少,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也较低,给当地的农业和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挑战。
其次,宁夏气候的年温差较大。
由于地处内陆,海洋的调节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宁夏的气温变化较大。
夏季气温高,最高温度可以达到摄氏40度以上;而冬季则非常寒冷,最低温度可以降至零下20度左右。
年平均气温在8-10摄氏度之间,昼夜温差也较大,甚至超过15摄氏度。
此外,宁夏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夏季天气炎热干燥,多为高温晴天,日照充足,降水稀少。
秋季凉爽干燥,温差逐渐加大,多数降水也集中在这个季节。
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但阳光充足。
春季温暖干燥,风沙多,气温变化大。
最后,宁夏的日照充足也是其气候特点之一。
由于地处内陆,山脉屏障的作用使得宁夏拥有较多的日照时间。
宁夏每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600-3000小时之间,超过国家平均水平。
充足的日照时间为当地的农作物生长和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宁夏的气候以大陆性干旱气候为主,具有降水稀少、年温差大、季节性明显和日照充足等特点。
这种气候条件对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和能源利用等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我们需要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促进宁夏的可持续发展。
柯本气候分类宁夏宁夏,古称“中华北疆”,位于中国长城的西端,与蒙古国、俄罗斯、阿尔泰山林谷、内蒙古自治区为邻,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五个自治区之一。
该区面积约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482万,其中汉族占55.4%,少数民族占44.6%,其中最大的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
宁夏的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其主要特征是热带夏季炎热湿润,冬天寒冷干燥;春、秋两季之间的温差较小,是宁夏最受欢迎的季节。
柯本气候分类(Kppen Climate Classification)是一套根据气候特征分类的系统,由德国气象学家吕希德韦斯特柯本(Wladimir Kppen)发明,主要用于分析各地区气候特点。
根据柯本气候分类系统,宁夏可分为三种气候类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Cwa)、温带湿润型沙漠气候(BWk)、温带干燥型沙漠气候(BWn)。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Cwa)是宁夏的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分布于省会和西部的青海湖流域以及西北部的黄河流域地区,包括中部的大部分地方,总面积约占宁夏的全境的三分之一。
有别于热带的气候,这种气候特征明显的特点是,冬季气温较低,多雨,冬季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60%以上;夏季以旱为主,偶尔有暴雨,夏季只占年降雨量的10%以下。
温带湿润型沙漠气候(BWk)主要分布在宁夏东部,属于比较稀少的气候类型,其气温较高,多旱、少雨。
温带湿润型沙漠气候的特点是夏季气温高,但由于地区空气在保持干燥的同时又有较多的云量,年降雨量较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对维持多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温带干燥型沙漠气候(BWn)分布于宁夏东部,是宁夏最典型的气候类型,气温最高,降雨最少,夏季长,冬季短,相对湿度较低,土地较贫瘠,较少植物覆盖。
温带干燥型沙漠气候的特点是夏季极热,年降雨量少,年平均气温高,最大月份气温超过25℃,冬季相对较暖,最小月份气温仍在0℃以上。
由于宁夏气候气温幅度较大,夏季气温极热,冬季气温极低,气候变化较大,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来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宁夏自治区气候类型1、宁夏平原的气候类型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居西北内陆高原,属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雨季多集中在6—9月,具有冬寒长,夏暑短,雨雪稀少,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南寒北暖等特点。
由于宁夏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所以夏季基本没有酷暑;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8℃以下,极端低温在零下22℃以下。
宁夏气候的最显著特征是:气温日差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一般可达12—15℃。
[3] 全年平均气温在5-9℃之间,引黄灌区和固原地区分别为全区高温区和低温区。
宁夏降水量南多北少,大都集中在夏季。
干旱山区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引黄灌区年平均157毫米。
1995年引黄灌区年降水量203.7毫米,干旱山区年降水量317.8毫米。
西海固位于宁夏南部,是黄土丘陵区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
这里长年干旱,年降雨量在3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在1000毫米以上,且多发各种自然灾害。
2、宁夏平原和恒河平原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地形水文:地势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约占全区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区,其中沙漠占宁夏面积的8%。
从地形分布来看,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草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
北面的贺兰山脉绵亘250公里成了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边则为郁郁葱葱的六盘山脉。
古老的黄河穿越宁夏中北部地区向北流淌,在宁夏境内总流程达397公里,流经12个县市。
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气候:南高北低的地形决定了宁夏南寒北暖的气候,此外,宁夏地处高纬度,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直射温度相对较高,晚间气流扫射余热温度明显降低,夏日昼夜温差在15度左右。
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
土壤植被资源:宁夏平原西南起自中卫市沙坡头,北止于石嘴山,宛如一条玉带,斜贯宁夏自治区北部。
南北长约320公里,东西宽约10-50公里,总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
它是由黄河冲击而成的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引水方便,利于自流灌溉。
航拍中国宁夏知识点整理一、宁夏地理概况宁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与陕西、甘肃、内蒙古接壤。
宁夏地处黄河上游和黄土高原之间,地势西高东低,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
宁夏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阳光充足,是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区域。
二、宁夏历史文化宁夏地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宁夏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
在历史上,宁夏地区曾经是西夏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夏文化对宁夏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宁夏的自然景观宁夏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沙坡头是宁夏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有着壮丽的沙漠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贺兰山是宁夏的重要山脉,山川秀丽,植被丰富,是休闲旅游和登山爱好者的理想之地。
宁夏还有众多的湖泊和河流,如银川市南部的河湖景区、固原市的鸣沙山和沙湖等。
四、宁夏的民俗文化宁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回族是宁夏的主要民族,回族文化在宁夏地区具有重要地位。
每年的回族传统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都是宁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展示传统的舞蹈、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
五、宁夏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宁夏地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农作物。
此外,宁夏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
近年来,宁夏积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产业,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支撑区域。
六、宁夏的旅游资源宁夏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
除了自然景观,宁夏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和建筑,如沙坡头文化景区、西夏王陵、六盘山石窟等。
此外,宁夏的草原文化和民俗风情也是吸引游客的特色之一。
七、宁夏的特色美食宁夏地区有许多独特的美食,代表性的有羊肉泡馍、绿豆糕、银川手抓羊肉等。
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吸引了许多游客和美食爱好者。
总结:宁夏作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一、宁夏的气候概况及特点宁夏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东部,处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典型。
在我国的气候区划中,固原市南部属中温带半湿润区,原州区以北至盐池、同心一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引黄灌区属中温带干旱区。
宁夏的基本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无霜期短而多变,干旱、冰雹、大风、沙尘暴、霜冻、局地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1、气温宁夏年平均气温为5.3~9.9℃,呈北高南低分布(图1).兴仁、麻黄山及固原市在7℃以下,其它地区在7℃以上,中宁、大武口分别是9。
5℃和9.9℃,为全区年最高.宁夏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各地气温7月最高,平均为16。
9~24。
7℃,1月最低,平均为-9.3~-6。
5℃,气温年较差大,达25。
2~31。
2℃。
2、降水宁夏年平均降水量166。
9~647.3毫米,北少南多,差异明显(图2).北部银川平原200毫米左右,中部盐池同心一带300毫米左右,南部固原市大部地区400毫米以上,六盘山区可达647。
3毫米。
图1 宁夏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宁夏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毫米)宁夏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降水相对集中。
春季降水仅占年降水量的12%~21%;夏季是一年中降水次数最多、降水量最大、局部洪涝发生最频繁的季节;秋季降水量略多于春季,约占年降水量的16%~23%;冬季最少,大多数地区不超过年降水量的3%(图3)。
图 3 宁夏全区平均降水量逐月变化图3、蒸发宁夏各地年平均蒸发量1312.0~2204。
0毫米,同心、韦州、石炭井最大,超过2200毫米;西吉、隆德、泾源较小,在1336。
4~1432。
3毫米之间(图4).蒸发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图4 宁夏年平均蒸发量分布图(毫米)4、太阳辐射及日照宁夏海拔较高、阴雨天气少、大气透明度好,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气候特征
贺兰县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气候,按全国气候分区指标划分,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
由于经常受到来自西伯利亚冷空气的侵入,以及贺兰山地形条件的影响,四季气温变化大,冬春季常因冷空气的入侵而带来大风和强烈降温,形成干冷漫长的严冬;夏秋受到东南季风暖温空气的影响,形成雨水较多的季节。
根据贺兰县的气候特点,这里习惯将3~5月划为春季,6~8月划分夏季,9~11月划分秋季,12月至次年2月划为冬季。
由于具体地形条件影响,全县又可分为3个气候小区,即贺兰山寒温带气候区、贺兰山山前洪积扇气候区和唐惠汉平原温带气候区。
贺兰县因地区类型不同而形成气象之差异。
根据贺兰县气象站连续26年记录资料分析,春季升温快,平均气温在10℃左右;夏季气温较稳定,平均气温在22℃左右,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6.7℃;秋季降温较快,平均气温8~9℃之间;冬季气温持续寒冷,平均气温在-9~-6℃之间,极端最低温度曾达到-27.7℃。
温差大是贺兰县气温的一个显著特点:①年温差大,气温年较差平均为32.4℃。
②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平均为13.4℃,最大达到29.9℃。
③地区温差较明显,贺兰山气候区气温偏低,山顶部全年无夏季,冬季长达10个月,年均气温偏低,山顶部全年无夏季,冬季长达10个月,年均气温在-0.8℃以下;平原气候较为温和,年均气温在7.9~8.6℃之间。
贺兰县的热量资源比较丰富。
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为3753.2℃,大于或等于5℃的积温为3619.6℃,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3281.6℃,大于或等于15℃的积温为2629.9℃。
主要作物生长期所需热量基本上均能得到满足。
宁夏气候宁夏深居西北内陆高原,属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雨季多集中在6—9月,具有冬寒长,夏暑短,雨雪稀少,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南寒北暖等特点。
由于宁夏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所以夏季基本没有酷暑;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8oC以下,极端低温在零下22oC以下。
宁夏气候的最显著特征是:气温日差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一般可达12—15oC。
所以即使在夏季去宁夏,也应该准备几件厚衣服。
每年5月-10月,是最佳旅游季节。
宁夏地处中国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由于位于中国季风区的西缘,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时间短,降水少,7月最热,平均气温24°C;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大,时间长,气温变化起伏大,1月最冷,平均气温-9°C。
全区年降水量在150毫米至600毫米之间。
南部六盘山区阴湿多雨,气温低,无霜期短。
北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150天左右,是中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
宁夏四季分明,春天暖的快,秋天凉的早。
5~9月间,宁夏山川气候宜人,风景如画,是旅游观光的黄金季节。
宁夏位于中国地势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转折的过渡地带,全境海拔1000米以上,地势南高北低,高差近1000米。
境内山峰迭起,平原错落,丘陵连绵,沙丘、沙地散布。
宁夏处在北纬35°25′至39°25′;东经104°10′至107°30′之间,地处中纬度内陆,远离海洋。
在北半球,太阳的直射点每年规律地运动于赤道两侧的南北回归线之间,因此地理纬度决定一个地方的太阳高度角大小,日照时间长短及获取太阳能量的多少,宁夏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一年中太阳高度有较大的变化,以北纬38°的宁夏平原为例,冬至日中午太阳高度为29°,日照时间为9小时21分;夏至日中午太阳高度为79°,日照时间为14小时49分,这就是造成“冬冷夏热”的基本原因。
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宁夏的气候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短暂,而春秋过渡季节较短。
年平均温度在8-10°C之间,降水总量非常有限,仅为100-200毫米左右,同时空气干燥。
中部和南部的气温较高,高达35-39°C,而北部和西部的气温相对较低,约为28-33°C。
该地区的气温差异较大,尤其是昼夜温差大,冬季晴朗无风时,夜间气温可以骤降至零下10°C以上。
1.干旱特征:由于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得不到大力湿润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加之河西走廊的山脉屏障阻挡了湿润气流的进入,导致宁夏的降水量非常有限。
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大部分地区是荒漠或半荒漠地带。
同时,降水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夏季,导致干旱状况严重。
2.寒冷特征:冬季气温较低,尤其是北部和西部地区。
由于盛行西北气流,这些地区的冬季气温可低至-20°C以下。
而且,冬季降水较少,主要以雪或少量的雨水形式出现。
3.炎热特征:夏季炎热而短暂,气温较高,特别是中部和南部地区。
夏季平均温度在32-35°C,最高可达39°C以上。
同时,由于降水不足,夏季往往伴随着旱灾。
4.昼夜温差大:宁夏地处内陆,地势高低起伏大。
在晴朗无风的夜晚,没有云层的遮挡,地面散失的热量很多,导致夜间气温骤降。
因此,昼夜温差可达10°C以上,甚至超过20°C,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不便。
5.干旱确为主要特点:总体而言,宁夏的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
气候燥热、降水稀少、蒸发潜力大、蒸发和降水失调严重,气候干旱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了解宁夏的气候情况对于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宁夏需要合理规划农业生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耐旱作物和农业管理模式。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在生态方面,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宁夏地区的生态质量。
银川的气候特点
银川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下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等3区2县1县级市,201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26.38平方公里。
2009年,各县(市)区共辖23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6个乡和211个居委会、271个村民委员会。
常住人口约202.57万(2011年),城镇人口为150.67万,乡村人口乡村人口51.90万;大部分为汉族,回族约为48.17万人。
银川自古有塞上明珠的说法,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
城区内多穆斯林风格建筑,以鼓楼为中心,城南有大型的清真寺和承天寺塔等著名古迹。
那么银川的气候如何?银川的气候有什么特点?什么时候去银川旅游最好?
银川四季分明,冬长严寒,夏短少雨。
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
1月平均气温-7.2℃、最低气温-22.2℃,7月平均气温24.1℃、最高气温38.7℃。
年降水量约700毫米,夏季降水占60%以上。
银川雨少、干燥,风大沙多。
最佳旅游季节为5-10月份。
5、8月应准备夏秋两季服装,9、10月份应携带冬装。
夏季最好带太阳伞或其它防晒物品。
浅析宁夏石嘴山市气候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宁夏石嘴山市气候资源具有日照充足,光能充沛,自然降水少,风速变化大,局地风能丰富;光热水等气象因素匹配合理,但有效利用率低;气象灾害多,危害较重等特点。
文章对全市农业气候资源特点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一点看法。
标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因素引言宁夏石嘴山市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属北半球中温带半干旱气候。
虽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西缘,但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明显。
地势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中间洼。
该区内植被稀疏,降水少、蒸发大、风沙多、日照长,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干旱、冰雹、沙尘、霜冻等气象灾害较频繁。
分析石嘴山市的气候资源及气候资源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趋利避害,提供可靠的农业气候依据。
1 气候资源特点1.1 光照充足,光照资源丰富全市年日照时数为3004.1~3112.3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6~78%。
一年中4~9月日照时数为1680小时左右,约占全年日照时数的55%。
此时段正值各种作物生长旺盛季节,充足的光照条件可以促进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为农、林、牧业生产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同时对发展日光温室和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
1.2 气候温凉差异大全市年平均气温在8.4~9.9℃之间,气温平均年较差在31.1~33.3℃之间。
气温日较差大,为增加作物呼吸作用,干物质积累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全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3.3~24.7℃,对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的生长发育比较有利。
全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9.2~-7.0℃,全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0.3~-22.7℃,出现在1月,这对个别地区冬小麦安全越冬有不利影响。
1.3 自然降水少全市年降水量在166.9~177.4mm之间。
主要集中在6~9月,平均降水量为124.2~137.6mm,占年总降水量的70%,冬季和春季降水量相对较少,这时正是作物需水的高峰期,降水量的多少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宁夏气候概况【字体:大中小】 2010-06-30 11:02:14 来源:中国天气网宁夏站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一、宁夏的气候概况及特点宁夏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东部,处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典型。
在我国的气候区划中,固原市南部属中温带半湿润区,原州区以北至盐池、同心一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引黄灌区属中温带干旱区。
宁夏的基本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无霜期短而多变,干旱、冰雹、大风、沙尘暴、霜冻、局地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
1、气温宁夏年平均气温为~℃,呈北高南低分布(图1)。
兴仁、麻黄山及固原市在7℃以下,其它地区在7℃以上,中宁、大武口分别是℃和℃,为全区年最高。
宁夏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各地气温7月最高,平均为~℃,1月最低,平均为~℃,气温年较差大,达~℃。
2、降水宁夏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北少南多,差异明显(图2)。
北部银川平原200毫米左右,中部盐池同心一带300毫米左右,南部固原市大部地区400毫米以上,六盘山区可达毫米。
图1 宁夏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宁夏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毫米)宁夏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降水相对集中。
春季降水仅占年降水量的12%~21%;夏季是一年中降水次数最多、降水量最大、局部洪涝发生最频繁的季节;秋季降水量略多于春季,约占年降水量的16%~23%;冬季最少,大多数地区不超过年降水量的3%(图3)。
图3 宁夏全区平均降水量逐月变化图3、蒸发宁夏各地年平均蒸发量~毫米,同心、韦州、石炭井最大,超过2200毫米;西吉、隆德、泾源较小,在~毫米之间(图4)。
蒸发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图4 宁夏年平均蒸发量分布图(毫米)4、太阳辐射及日照宁夏海拔较高、阴雨天气少、大气透明度好,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
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4950~61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2250~3100小时,日照百分率50%~69%,是全国日照资源丰富地区之一。
宁夏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征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特征的地区。
的确,宁夏的气候条件与其他地区相比有一定的不同,这也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宁夏干旱的气候特点展开,并探讨这些特征对该地区的影响。
一、降水分布不均匀在宁夏,降水分布非常不均匀,主要体现在不同季节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上。
一方面,在宁夏的南部和山地地区,夏季降水较多,而冬季降水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宁夏的北部和沙漠地区则是极端干旱的地带,降水稀少,甚至几乎没有。
这种不均匀的降水分布给宁夏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二、高温多风除了降水不足,宁夏的气温也较高,再加上常年的干燥风沙天气,使得该地区具有高温多风的特点。
夏季,气温常常超过35摄氏度,而冬季则会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
炎热的气候加上晴朗的天空,沿袭了大片沙漠地形的宁夏,使得该地区充满了辐射和蒸发,进一步加剧了旱情。
三、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宁夏的干旱气候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缺乏充足的降水,水源紧缺,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农民们不得不依赖于人工灌溉来解决农田的水分需求,但由于灌溉系统的不完善和水资源的有限性,长期以来,宁夏农田的灌溉条件一直难以得到充分改善。
因此,宁夏的农业生产一直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粮食产量和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四、干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干旱气候对宁夏人民的生活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缺水和高温导致室外工作变得艰辛,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同时,水资源的短缺也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用水量的限制和用水时间的分配不仅对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也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节奏。
面对干旱气候的挑战,宁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加大水利建设力度,优化水源配置,提高灌溉系统的效率。
此外,通过改进农作物品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等措施,帮助农民解决了一部分干旱带来的问题。
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宁夏还加大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
宁夏霜冻的气候特征、演变规律及预报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宁夏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半干旱气候区。
该区域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对植物生长、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霜冻是宁夏气象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就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深入探究宁夏霜冻的气候特征、演变规律及预报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二、研究内容1. 宁夏霜冻的气候特征通过对历年来宁夏霜冻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空间分布等因素的分析,探究宁夏霜冻的气候特征,为后文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 宁夏霜冻的演变规律通过对历史上宁夏霜冻的发生时间和强度进行分析,探究霜冻的演变规律。
通过建立霜冻演变模型,预测未来宁夏霜冻的发生趋势。
3. 宁夏霜冻的预报方法研究结合宁夏的气候特征和霜冻的演变规律,探究宁夏霜冻的预报方法。
主要包括基于数值天气预报的预报方法和基于统计分析的预报方法等。
同时,对预报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
三、研究意义1. 对于优化宁夏地区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能帮助农业生产者制定合理的种植计划和采取有效的防霜冻措施。
2. 对于加强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提前预警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 对于深入了解宁夏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气象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四、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宁夏历年来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降水等数据,构建宁夏的气象数据库。
2. 基本分析方法:通过统计学方法和时序分析技术对数据库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取气象数据中的规律性和趋势性等信息。
3. 模型分析方法:运用回归模型、分布模型和时序模型等方法,对宁夏的霜冻演变规律进行拟合和预测。
4. 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不同预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五、研究步骤1. 建立宁夏气象数据库,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存储等。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地理高考考点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是中国地理学中的两个重要地理概念,也是中学地理高考中的常见考点。
它们分别位于中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宁夏平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部,是黄河上游的一个重要平原地带。
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西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
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干旱,是农业发展的理想地区。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了解宁夏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势特点、气候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是黄河下游的一个重要平原地带。
它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位于黄河两岸,因此得名“河套”。
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干旱,是农业发展的理想地区。
河套平原还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粮仓”。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了解河套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势特点、气候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在地理特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宁夏平原位于黄河上游,而河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它们的地理位置不同。
其次,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气候条件也有所不同。
宁夏平原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少,而河套平原则相对湿润,降水量较多。
最后,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农业发展也有所差异。
宁夏平原以种植小麦、玉米、水果等作物为主,而河套平原则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为主。
了解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地理特征对于高考地理考试非常重要。
考生需要掌握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势特点、气候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查阅地理教材、地理参考书籍以及互联网等途径,加深对这两个地理概念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通过做地理试题、参加模拟考试等方式,提高对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总之,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是中国地理学中的两个重要地理概念,也是中学地理高考中的常见考点。
了解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地理特征对于高考地理考试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