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王铎及其《王屋图诗卷》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19
王铎报寇葵衷书《报寇葵衷书》是明末清初书法大家王铎中年得力之作,作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恰近40岁,使转清晰,纸墨相发,不象晚年作品狂乱不羁,偏于怪熟之误。
王铎一觉庵铭王铎,楷书《一觉庵铭》,1646年,拓本,现存河南孟津县王铎故居。
倪元璐杜牧《赠李秀才》杜牧《赠李秀才》,明,倪元璐书,纸本,立轴,纵128.5cm,横93.1cm,行书,4行,35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骨清年少眼如冰,凤羽参差五色层。
天上麒麟时一下,人间不独有徐陵。
元璐似千岩辞丈。
本幅钤“倪元璐印”、“鸿宝氏”印。
收藏印有“师守玉印”、“蒯寿枢家珍藏”、“师氏春德堂藏”。
此为倪元璐书唐代诗人杜牧七绝诗《赠李秀才是上公孙子》。
在明代末年书坛上,倪元璐与黄道周的书法共具奇倔特色。
首先,结构安排上欹斜交错,险峻恣肆,多姿而奇伟。
其次,在运锋的流转、顿挫中融入了更多的沉郁和涩拙之笔。
点画亦支离而诡异,颇具风骨凌厉之气势,风格独标。
清末康有为曰:“倪鸿宝新理异态尤多。
”陈洪绶画赞斗方陈洪绶《画赞斗方》,行书,金笺。
纵28厘米,横24厘米。
倪元璐行书谢翱五律诗轴绫本,纵157.1厘米,横41.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书为行书录宋代谢翱五律诗。
倪元璐行书五律诗轴行书五律诗轴,纵177.8厘米、横48.2厘米,绫本,广东省博物馆藏。
倪元璐行书尺牍行书尺牍,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陈洪绶五言绝句陈洪绶《五言绝句》,纸本,纵114.6厘米,横32厘米。
陆师道题仇英《仙山楼阁图》陆师道题仇英《仙山楼阁图》,楷书,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释文】仙山賦。
馳藻思兮何間關。
搆圖繪兮非人間。
將神遊之恍惚兮。
抑倒景之曾攀。
山莫妙於九疊屏風。
又九九而無窮。
水莫妙於三十六曲。
又曲曲而愈通。
示白雲之懸路兮。
叩靈關而莫從。
但見山產不凋之木。
地茂常青之草。
桃李榮萬年之春。
羽毛翔不死之鳥。
巖幽幽乎葉飛。
洞聒聒兮泉鳴。
非金膏之餘液。
則璚樹之弱英。
雙朱楣以為門。
忽青林之隱隱。
王铎自画像1592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壬辰1岁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建立明朝,迄今225年。
明神宗朱翊钧为第13代皇帝。
明神宗万历间,帝疏于政务,每不视朝,时朝议者两件大事,一曰开矿之争,一曰东宫册立。
王铎诞生于河南孟津邑双槐里。
父王本仁,31岁,母陈氏29 岁。
据《明季南略》记载,王铎“河南孟津籍,山西平阳府洪洞人”。
是年,孙承宗30岁、文震孟19岁、姚希孟14岁、钱谦益10 岁、黄道周8岁。
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甲午3岁二月,皇太子常洛出阁讲学,时年14岁,出阁用东宫仪,中外欣慰。
王铎三妹生于是年。
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3岁王铎始临习王羲之《圣教序》。
三年后,字字逼肖。
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乙巳 14岁王铎始读书,古文数篇而已。
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丙午15岁王铎舅陈具茨缔社于乡里,王铎从之学文。
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 16岁王铎入庠读书,时家境益窘迫,生计维艰。
与孟津东20里花园村马氏之女结婚。
妻马氏长王铎二岁,岳父名马从龙,字云合,河北香河知县。
是年42岁。
在经济上,王铎多得妻马氏及岳父马从龙接济。
四弟王镆生。
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已酉18岁秋,福建、浙江、江西大水,四川、河南、陕西、山西旱,畿内山东、徐州蝗。
王铎就学干山西蒲州河东书院。
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9岁三月,廷试赐韩敬、马之骐、钱谦益及第。
岳父马云合辞官返里。
1611年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20岁王铎家田仅十三、四亩,贫困时不能一日两粥。
舅父陈具茨时相资给。
长子无党生。
1612年明万历四十年壬子2l岁八月,王铎以禀膳生员赴乡试不中,友人吕维祺举于乡。
吕维祺时年二十七岁。
1613年明历历四十一年癸丑22岁嵩山之内有王铎书屋,当时或就读于此,有诗作《嵩山》五律两首。
友人吕维祺中进士。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25岁春,畿内,山东、河南大饥,河南农民义军起。
王铎肆业于西烟寺,得大司寇乔鹤皋器重,令弟子受学于王铎,赖之资给,得以度过荒年。
50幅,看懂王铎!王铎临王羲之帖自署书于庚寅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
草书。
绫本。
凡三行,共66宇。
纵240cm,横51cm。
开封市博物馆藏。
释文敬豫在彼尚未议还增耿耿得远嘉兴书计今必度喜迟可喻言迟见此子真以日为岁前与(女更)求屏风遂不得答为也不审复何以永日多少看未当采菊不庚寅夏日王铎王铎行书五言诗轴行书五言诗轴约书于辛卯年(清顺治八年,1651年)、绫本。
凡三行,共58字。
纵213.5cm,横43cm王铎行书忏诗之三轴绫本行书纵240厘米横49厘米王铎为明末清初人,诗文书画皆有成就。
尤以书法见称,工行草,宗二王,于时风中另树一帜,对日本近世书坛影响很大。
此轴写五言诗一首,用笔圆浑沉厚,结构稳中有险王铎《杜子美赠陈补阀诗》,凡三行,共58字。
纵203cm,横5lcm 。
王铎行书立轴绢本。
155X51cm释文:前辈孟宗伯词晔鸾龙品标圭璧后进领袖吾师韩象云数为予称之今嗣发己丑谦抑好古能世家隻寻萧寺作一序以阐宗伯公经济以见山仰前辈愧不充及也己丑六月挥汗题洪洞王王铎《七律诗》立轴行草书绫本释文:碧水澄潭映远空紫云香驾御微风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向浦回舟萍已绿分林蔽殿槿初红古来徒奏横汾曲今日宸游圣藻雄坦园年家词丈戊子二月王铎行草五言律诗轴绫本纵262厘米、55厘米文:*花然旅意,客裔酌虚亭。
寇警离人歇,萧音入雨灵。
杏桃春内冷,天地夜来青。
可耐酬明生,钟山有茯苓。
樊君相邀。
翔南老亲翁正。
王铎《王铎行草五言律诗轴》纵262厘米,横55厘米。
绫本。
内容为五言律诗一首,诗镜苍凉沉郁,字势纵横捭阖。
以其诗文、笔意推之,约为王铎四十五岁时之作,其书风已明显转向含蓄蕴藉。
像“容”、“离”、“可”、“明”等字行笔从容,着墨润泽,沉雄浑厚。
如“虚亭”、“人”、“相邀”、“翔南老亲翁正”等字苍劲老辣,笔势洞圆,神完气足。
该作不同于他早期全以力胜而显剑拔弩张的那类作品,整幅气息趋于静穆,躁气渐退。
虽然从一些字间连带、字之结体上仍可看到“使力”的痕迹,显得不够自然,但这种书风转变时期的作品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更具有参考价值。
王铎部分书法释文1、《赠张抱一草书诗卷》:张抱一公祖招集湖亭有酒沧池对烟丘,相招者谁任意游。
晋人唐人曾几度,泉水溪水还同流。
钟鼓此城鸣白露,戎兵何处领高秋。
芦花今古依然在,羡尔无声眠野鸥。
登岳庙天中阁看山同友四围紫逻坐相望,突兀高峰划大荒。
谁复凌空呼帝座,我今乘胜挹天浆。
香烟古庙通灵气,石路神丘点太阳。
冻草暮云无限意,汉京封禅旧山房。
牛首山同堪虚静原一樽绝巘放高歌,回首禅房忘坎坷。
旦树晴分天目近,午帆气挟海风过。
山吞吴楚犹新燕,寺趁齐梁只故萝。
莫管星辰朽不朽,吹箫何处倚嵯峨。
频入频入长安过九衢,谁知幽梦在髭须。
只今人路何从说,渐审岩居不可无。
屈指箸筹赊日月,伤心戎旅满江湖。
此生休外韬真处,锦瑟琪华待醐。
汴京南楼夷门萧瑟俯晴空,万事欷献向此中。
梁苑池台新萑苇,宋家艮岳老苔丛。
牧人壕外时驱犊,猎骑天边晚射鸿。
旧月多情依汴水,滔滔东去更朦胧。
崇祯十五年三月夜洪洞同邑弟王铎具草抱翁公祖教正2、《草书杜律卷》:何限倚山木,吟诗秋叶黄。
蝉声集古寺,鸟影渡寒塘。
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
老夫贪佛日,随意坐僧房。
生死论交地,何繇见一人。
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
绵谷元通汉,它江不向秦。
五陵花满眼,传语故乡春。
秋窗犹曙色,木落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随)转蓬。
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
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
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
犹残数行泪,忍对百花丛。
丙戌三月夜岩荦廷尉过访闲观大观佳帖戏书子美诗为二弟仲和王铎时五十五岁3、《王屋图诗卷》送自玉六载宅频移,汝归不必悲。
笙镛俱歇处,哭泣独存时。
有鹿堪为伴,河淡不可期。
微官终代谢,村酒带品篱。
自玉归寄题王屋解嘲云峰久与(“无”点去)别,薄禄复燕都。
落日空原上,幽山似怨吾。
花林春事早,鱼浦兴情孤。
寄语西王屋,茗华举举无。
人事多遗虑,终朝独静吟。
敢言巢父逸,空负食牛心。
伊洛风尘扰,衣裳虮虱侵。
火山与瘴土,翻觉林深远。
梅公临行,邀予过斋中归心去已久,行色更如何?徐孺曾相吊,柴桑又一过。
中国古代文字文化历史研究非常深厚,有许多著作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其中最权威的当属《“王铎琅华馆文卷”》。
“王铎琅华馆文卷”属于明代钦定本,其收录的内容涉及历史、理学、政治、军事、农业、经济等方面,内容涉及13种不同的学科,这本书的特色就在于它集学历史著作史料文献多门学科汇编一身,表达深刻、犀利,富有优秀的学术成果与文学价值,从未有过任何文献能够比拟及,被公认为国学探源者琅华馆文卷,是古代中国文学文化历史不可或缺的中国经典著作,其影响至今。
《“王铎琅华馆文卷”》收录的文字有古今的文字,因此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而且作者还提供了详细的释文,从而极大地拓展了读者的阅读范围和认知空间。
其中、文章调节性大,内容全面准确,古今文学文化历史和学术精力恢宏洋溢、文史内容较之以往多而繁杂,有足够的真实性与新意,以致在学习之中被归类交叉引用,突出重点,这使得该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王铎琅华馆文卷”全书收录的文字和资料,反映的历史与文化及时代特征,让学者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整个历史文字文化的发展过程以及古代中国族群的分布、文化、宗教、习俗等,因此,作为研究古代文字文化史的重要参考书,《“王铎琅华馆文卷”高清附释文》也成为古代文学文化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要具备完整的认知古代文字文化历史,阅读《“王铎琅华馆文卷”高清附释文》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有必要强调的是,读者在阅读《“王铎琅华馆文卷”高清附释文》的时候,要尊重作者的版权,并遵守有关著作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这样才能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也才能保持历史文艺文化书籍的传播,最终使大家都能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字文化历史。
关于“王铎琅华馆文卷”高清附释文,千古如一日,自明朝以来,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诞生了许多金句名言,久负盛说。
随着21世纪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王铎琅华馆文卷”的高清附释文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结合近现代历史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面向,从多角度、主题和重点进行研究,揭示出“王铎琅华馆文卷”的丰富和优秀的学术基础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王铎书画作品拍卖前十位
排名名称成交价拍卖公司拍卖日期
1《雒州香山作》(1640年作)4536万元北京匡时2010年12月5日2《行草书条屏》(1638年作)4140万元北京翰海2011年5月20日
3《宿江上作诗轴》(1645年作)3696万元北京匡时2010年12月5日
4《草书诗卷》(1642年作)2680万元香港佳士德2011年5月31日
5《行书苏水园亭邀饮诗卷》(1634年作)2464万元北京匡时2010年6月5日
6《草书诗卷》(1646年作)2240万元广州嘉德2010年12月7日7《草书诗卷》(1649年作)1691万元西泠拍卖2007年12月19日
8《临淳化阁帖草书卷》(1644年作)1613万元北京保利2010年12月4日
9《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1646年作)1552万元北京匡时2011年6月7日
10《临张芝帖》(1647年作)1120万元北京匡时2010年12月5日数据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时间2011年6月
四件王铎书法成交过亿 "雒州香山"刷新世界纪录
王铎雒州香山作RMB 45,360,000
王铎宿江上作诗轴RMB 36,960,000
王铎临张芝帖RMB 11,200,000
王铎临王献之敬祖鄱阳帖RMB
7,840,000。
明代王铎诗词
明代王铎(1497年-1583年),字希孟,号石泉,是明朝时期著
名的诗人。
他的诗词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趣。
王铎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著称,被誉为明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之一。
王铎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山水意境。
他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和四季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例如他在《春雨》中写道:“春雨乍晴花未放,红杏枝头映日长。
槛前一
树女儿红,院内三春杏子黄。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雨过后
花朵未开的情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除了山水田园,王铎的诗词也涉及了人生哲理和社会风俗。
他的作品中常常透露出深邃的思考和真挚的感慨。
《四时田园杂兴》一诗中写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春光懒困绕,林泉无限心。
”这首诗表达了对宁静和内心安宁的向往,展示了王铎对人生境界的独特见解。
王铎的诗词作品不仅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喜爱,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风简练、意境深远,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作品被收录在《明文选》、《万历野获编》等重要文选中,并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总之,明代诗人王铎以其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诗词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和人文关怀。
他的诗词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草书字帖下载草书字帖草书字帖:王羲之《西问帖》草书⼤图下载王羲之《西问帖》草书⼤图下载王羲之《西问帖》草书局部王羲之《西问帖》,⼜名“不得西问帖”,榻本。
1⾏,6字,草书。
⼊刻《淳化阁帖》、《⼤观帖》、《澄清堂帖》、《绛帖》、《⽟烟堂帖》、《宝贤 ...2012-6-4 10:02草书字帖:王羲之《夜来腹痛帖》⾼清⼤图下载王羲之《夜来腹痛帖》⾼清⼤图下载王羲之《夜来腹痛帖》⾼清局部夜来腹痛帖,⼜名腹痛帖。
王羲之书。
榻本。
7⾏,58字。
草书。
⼊刻《淳化阁帖》(第⼋)、《澄清堂帖》、《⼤观帖》(第⼋)、《绛帖》、《宝贤 ...2012-6-4 10:01草书字帖:王羲之《⽉末帖》草书⼤图下载王羲之《⽉末帖》草书⼤图下载王羲之《⽉末帖》草书局部⼜名“家⽉末帖”,榻本。
2⾏,11字,草书。
⼊刻《淳化阁帖》、《⼤观帖》、《澄清堂帖》、《绛帖》、《⽟烟堂帖》、《宝贤堂》。
释⽂ ...2012-6-4 09:59草书字帖:王羲之《采菊帖》草书⾼清⼤图下载王羲之《采菊帖》草书⾼清⼤图下载王羲之《采菊帖》局部王羲之《采菊帖》,王羲之书。
榻本。
五⾏,三⼗六字。
草书。
黄庭坚《⼭⾕题跋》谓此帖为《采药帖》,因为他将第⼆⾏“九⽇常采菊”之“菊”字 ...2012-6-4 09:58草书字帖:王羲之《安西帖》草书王羲之《安西帖》草书王羲之《安西帖》局部王羲之《安西帖》,榻本。
3⾏,19字,草书。
此帖被辨为伪帖。
⼊刻《淳化阁帖》、《⼤观帖》、《澄清堂帖》、《宝贤堂》。
王羲之《安西帖》释⽂: ...2012-6-4 09:53草书字帖:王羲之《丘令帖》草书⾼清⼤图下载王羲之《丘令帖》草书⾼清⼤图下载王羲之《丘令帖》局部王羲之《丘令帖》,王羲之书,榻本,四⾏,三⼗⼀字。
草书。
这是⼀通关於买宅⽥的尺牍。
帖⽂⼤意为:丘令送这幅宅图与我,并说有四⼗亩。
那 ...2012-6-4 09:52草书字帖:王羲之《敬和帖》草书⾼清下载王羲之《敬和帖》草书⾼清下载王羲之《敬和帖》局部王羲之《敬和帖》释⽂:解得数⽰修载已还不知敬和东事哀云何吾善断⽿耿耿之2012-6-4 09:51草书字帖:王羲之《昨故遣书帖》草书⼤图⾼清下载王羲之《昨故遣书帖》草书⼤图⾼清下载王羲之《昨故遣书帖》局部王羲之《昨故遣书帖》,⼜名“遣书帖”,榻本。
明代王铎及其《王屋图诗卷》明代王铎及其《王屋图诗卷》2010-06-06 13:28:00|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王铎《王屋图诗卷》释文:送自玉六载宅频移,汝归不必悲。
笙镛俱歇处,哭泣独存时。
有鹿堪为伴,河淡不可期。
微官终代谢,村酒带品篱。
自玉归寄题王屋解嘲云峰久与(“无”点去)别,薄禄复燕都。
落日空原上,幽山似怨吾。
花林春事早,鱼浦兴情孤。
寄语西王屋,茗华举举无。
人事多遗虑,终朝独静吟。
敢言巢父逸,空负食牛心。
伊洛风尘扰,衣裳虮虱侵。
火山与瘴土,翻觉林深远。
梅公临行,邀予过斋中归心去已久,行色更如何?徐孺曾相吊,柴桑又一过。
鼂声彭蠡静,猱路弋阳多。
料得怀思处,岩云欵乃歌。
待到秋江日,(“到”点去)秋江到处花。
戍旗无海盗,村庙下神鸦。
湓浦橙香熟,鹅湖月影斜。
安安垂骨健,休忘送驴车。
一任一任愁烟举,狂夫卧小斋。
北燕回气候,数日不阴霾。
清庙为吹籥,圆丘俟集紫。
况闻勤恤*,休沐学无怀。
听南蛮语海南多异事,远道未经传。
市易玻璃货,家携砮石絃(即“弦”)。
穴峒疏泉细(脉),架海种高田。
雪色何曾见,獉獉(即“榛榛”)只醉眠。
跣足虚房内,草香气已深。
画观诸洞相,书见至人心。
欵客捎时果,善言假古琴。
逸形天步移,玄秀峭阴阴。
何日示七襄何日便隳官,帔霞性始安鬼神恭受箓,星斗护加餐。
远硐逃苍兕,清晨漱白湍。
桃花容欲非,天柱亦无难。
心存灵异迹,往往忆榛丘。
世事今初定,吾情外敢求。
元龟韬石砌,老鹤夸沧州。
酸楚木瓜岫,悠悠复几秋?京中昼夜不闲,自玉亲丈来,犹作一画二长卷,可谓暇且整矣。
丁亥夏四月初五夜书近做博正。
孟津王铎时年五十六。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又字觉之,号嵩樵、石樵、十樵、痴樵、雪山等,别署“烟潭渔叟”。
河南孟津人,故人称“王孟津”。
明天启元年中乡举,二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崇祯十一年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经筵讲官、教习馆员等职。
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役,李自成攻入北京,王铎避难南京,拥立福王,任东阁大学士。
次年(顺治二年),与著名诗人钱谦益一同降清,顺治三年以原官礼部尚书管弘文院学士,并任《明史》编纂副总裁。
顺治六年,授礼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同年晋少保。
顺治九年病逝,谥文安。
延伸阅读王铎生平与艺术历程王铎生活在明清之交一个社会剧烈动荡、江山易帜的特殊时代。
这个时代造就了他充满矛盾而苦难深重的内心世界。
而这一切同时又激发了他的杰出的艺术创造性。
“艺术源于人生的苦闷”。
因而,古来离乱不安的时代,悲苦的个人遭遇,往往成就出许多艺术大家。
一部绵延千年的书法史亦可佐证此中道理。
上自东晋,有书圣王羲之郁郁不得志,挥毫慨叹。
世间传有美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叙》;中唐“安史之乱”颜真卿丧兄亡侄.奋笔疾书《祭侄文稿》遂成书法之佳构;宋代文学大师苏东坡遭贬黄州,苦雨小屋里写就《寒食帖》名篇;入元称臣的宋朝宗室赵盂頫自悔一生事事总堪惭,情钟书学,独创赵体;明末清初之际,由社会黑暗转入战乱,既而改朝换代。
变幻跌荡的百年间又造就了诸多书坛巨匠,王铎是其中艺术贡献最为卓著者。
王铎先人中,惟有祖父之长兄王价登万历二年进士,然不幸早逝,年仅49岁。
祖父王作,终生未曾进入仕途。
王铎的父亲王本仁,字性之,号梅园,以农耕读书为业,教子甚严。
王铎就是在这样一个知悉诗书,家境衰落的生活环境中生长起来。
王铎家原“有田二百亩”,但在明晚期疯狂的土地兼并中缩减到“日不胜于贫时十三亩也”。
他的父亲依靠黄河南岸的13亩薄田支撑着全家生活。
王铎有四个弟弟,即镛、鑨、镆、镡,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
家境贫困艰难之时,“不能一日两粥”。
王铎的母亲陈氏曾将陪嫁的“钏珥链柎鬻之市,以供朝夕”。
“麦稻缺,买犄饼,不能遍诸儿。
半儿饱,母略茹藿,则腹饥矣”。
慈母怜子以菜充饥,而饼少人多,仍不能让儿女免去饥饿,这便是王铎早年饥苦贫寒的生活窘状。
直到成年王铎依然难忘母亲的话“子勿忘我饼尽腹饥时,女勿忘我钏珥鬻币时也”。
“王铎青少年时期,乡里的富豪为侵吞王家财陷王铎的父亲王本仁,这使得王家日渐衰落的经济生活更加上加霜。
俗话说:“陋室出公卿”。
苦难激励着王铎在清贫中力学,走上千禄仕进之路,以求光宗耀祖。
王铎有诗序云:“余少年贫,衣食为艰,鲜有掖者。
余复压然,不求人怜”。
少年的王铎倔犟而独立。
而在那个社会,知识分子也唯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打通参与政治的道路,才能改变经济生活命运。
王铎14岁读书,从学习古文开始,转年从舅父陈具茨学习。
16岁读书。
18岁就学于山西蒲州河东书院。
王铎因学业优秀,得到同乡乔允升的器重,对其他门下弟子讲:“孟津中的富家子弟,但以有吃有穿而傲视乡里,只有王家长子王铎,勤奋好学”。
乔允升还令其他弟子北面受学于王铎,还在经济上资助王铎,使王铎度过了明万历四十四年的河南大饥。
王铎早年得到资助最多的是舅父陈具茨、岳父马从龙,当然还有倾其所有、同甘共苦的妻子马氏。
1621年8月,王铎中乡试。
入冬,王铎来到京师,寓居于京城报国寺,准备参加会试。
翌年三月,王铎31岁时,殿试名列三甲第58名,赐同进士出身。
半年多的时间王铎连科及弟,这对王氏家族简直是天大的荣耀。
王铎又从进取的409名进士中考选人翰林院为庶吉士,同时的有倪元璐、黄道周,当时人称“三株树”和“三狂人”。
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号石斋,福建漳浦铜山人。
明天启二年进士。
明天启四年,授翰林院编修。
崇祯帝死后,他事福王、唐王,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
明隆武二年,殉节而死。
黄道周擅长诗文书画,取法魏晋而面目独出,书风“险怪”。
倪元璐(1594~1644),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
官拜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
明崇祯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时自缢身死。
倪元璐擅长丹青翰墨,其书法以纵姿奇崛为面目.直人真率天趣之意境。
黄、倪、王三人仕途同时起步,交游甚密,政治上相互影响,学术上相互砥砺.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说:“然如黄石斋之崖岸,倪鸿宝之萧逸,王觉斯之腾挪,明之后劲,终当属此数公”。
只是在明亡之际,黄、倪二人与王铎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归宿。
王铎入选翰林院,进入庶吉士行列,为他日后的升迁提供了最优越的条件。
《明史》记载,自明英宗天顺二年以后,“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
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
关于王铎入选庶吉士的原因,《侯太史遂园诗集?卷首》部分记载为当时任职翰林院的同乡侯恪的推荐。
而《王铎的政治生涯》的作者则认为最有可能推荐者是同邑师长、刑部左侍郎乔允升。
但无论推荐者是谁,总之,王铎这位“田舍翁”瞬间成为朝中的“士大夫”,并且直接敲开了通往中央权力中心的门户,这是其一生最重要的转折。
然而,纵观王铎的一生,做为庶吉士,即“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他是当之无愧。
至于以此做为晋升的高台阶,虽然带给他日后的达官显爵,但同时也把他抛入凶险莫测的宦海之中,历尽升沉。
真可谓:福兮?祸兮?王铎初涉政坛的九年,以清流自居。
在当时“东林党”与“阉党”的政治角逐中,他与文震孟、陈仁锡、黄道周、倪元璐、黄锦、郑之玄等人表现了鲜明的倾向于“东林党”人的立场。
入朝初期与王铎交游来往密切的人是吕维祺。
吕维祺是河南新安人,明万历四十一年进士,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王铎十分敬重吕维祺,吕维祺更是赏识王铎的才华。
后王铎将长女嫁与吕维祺之子吕兆琳,两家结为姻亲。
吕维祺与东林首要人物大理寺卿邹元标、副都御史曹于汴相友善,并在北京创立了“首善书院”,以讲学为契机,展开关于改良政治的讨论。
邹元标得王守仁之传,冯从吾志濂洛之学,吕维祺则深研经义,这对于王铎学术思想以及政治倾向的培养有不小的影响。
另外,王铎、倪元璐、黄道周所共同仰慕的先师孙承宗,也是河南籍。
钱谦益即是孙承宗的忠实门生。
孙承宗对王铎亦是格外青臁,曾为王铎的《拟山园初集》撰写了《叙王觉斯太史初集》。
从王铎这些交游关系及经历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王铎政治立场形成的原因以及后来如何为官做事的动因。
明天启六年正月,“阉党”首领魏忠贤授意朝廷,纂修《三朝要典》,目的是总结“阉党”在政治斗争中的胜利,为自己树碑立传。
王铎时任翰林院检讨一职,理应参加《三朝要典》的编纂,然而王铎却与同僚黄锦、郑之玄一同辞去了编纂工作,做出了不与“阉党”为伍的行动。
以后,《三朝要典》由大学士顾秉谦、杨景辰主持完成,又于明崇祯元年元月被皇帝朱由检下旨焚毁了。
明崇祯六年四月至八年秋,王铎居京长达两年多,其间已由翰林院侍讲迁转为詹事府左谕德,右庶子。
这时期中首辅是明崇祯年间居阁时间最长而且阴险狡诈的温体仁。
王铎与其政见不和,自请调离京师任南京翰林院学士。
王铎曾叙述这段经历说:“不合温体仁、吴宗达、乌程百计中之,后避而之金陵”。
明崇祯十年初,王铎被召回北京,任少詹事。
是年八月,大学士温体仁引疾免,吏部推阁员13名,王铎为其中之一,但未能获任。
十二月,定东宫官属,为东宫侍班;次年正月,又晋升为詹事;同年七月,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经筵讲官、教习(翰林院)馆员等职。
明崇祯十一年,满州的皇太极再次发起大规模的入侵,明朝军队接连受挫。
内地由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分别攻战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明王朝已处于颓败之势。
此时,兵部尚书杨嗣昌在边事上主张议和,遭到朝中正义之士的强烈反对,王铎的好友黄道周在崇祯帝召对于平台之际抗疏论辩,批驳议和派主张,遭致贬官六秩之处分。
事情仅过19天之后,王铎仍旧上疏,“言边不可抚,事关宗社,为祸甚大,懔懔数千言”,使主和派大为恼怒,杨嗣昌已使人言于崇祯帝,要求给王铎以“廷杖”的处罚。
“廷杖”之罚等同死刑,无人能从杖下生还。
消息传出,王铎一家老小,都为王铎担心流泣,而王铎却神态自若,毫无畏惧之感。
好在“上亦不加罪焉”,保住了王铎一条性命。
事隔数日,经筵秋讲开始,王铎以经筵讲官的身份,进讲《中庸?唯天下至圣章》并论及时事时,“力言加派,赋外加赋。
白骨满野,敲骨吸髓,民不堪命。
有司驱民为贼,室家离散,天下大乱,致太平无日”。
又触怒了皇帝,据《清史列传》的记载:“庄烈帝切责敷衍支吾,不能发挥精义。
铎惶惧,俯伏案前待罪”。
虽然,崇祯帝“不加罪”,但已令人栗栗危惧。
历史的记录虽仅寥寥数语,但对于当事人的王铎却需要何等的勇气。
同朝廷理论、与皇帝直言,表现出青年时期的王铎骨子里刚直不阿,求真求实的精神。
不过,得罪权臣、拂逆龙颜,终归不会有好果子吃——王铎随即遭到了政治上的失意。
而此时他的两个幼女亦于同年(明崇祯十一年)秋冬季先后夭折。
他两度上疏“乞归省亲”,遂获准。
年底返回孟津故里。
明崇祯十二年十月,王铎重返北京,任翰林院学士职,明崇祯十三年九月受命南京礼部尚书。
在赴任南京的途中,顺路返回孟津。
翌年初,老父病故,王铎辞官服丧。
四个月后,老母亦病故。
此时,家乡一带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王铎不得不率家人流落于河北、江苏、湖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