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期末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8.50 MB
- 文档页数:110
软件架构设计期末考试
一、题目(论述题):
软件架构设计与软件项目开发
二、题目要求:
(1)简要说明软件设计风格、软件应用框架和软件设计模式的特征和区别?
(2)介绍自己曾经开发过的软件项目;
(3)描述该项目所应用的软件架构、框架以及设计模式;
(4)结合自己在项目中的体会,谈一谈软件架构对软件开发过程的作用及影响。
三、内容要求
作业格式要求:
1、给出标题,自拟
2、报告内容组织结构清晰,语句流畅,无错别字。
3、图、表描述恰当、与内容契合、清晰。
图、表序号标注准确。
4、A4纸,宋体小4号字,标准页边距,行间距固定值18磅,页码右下。
交打印稿。
5、报告不多于20页,可正反面打印。
四、评分细则
1、题目整体结构、语言表达、整体格式(20分)
2、说明软件设计风格、软件应用框架和软件设计模式的特征和区别(20分)
3、介绍自己曾经开发过的软件项目(10分)
4、描述该项目所应用的软件架构、框架以及设计模式(20分)
5、结合自己在项目中的体会,谈一谈软件架构对软件开发过程的作用及影响。
(30分)
五、课程总评成绩
期末成绩*60%+研讨*30%+出勤*10%。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复习题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复习题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重要课程,它涉及到软件系统的设计、构建和维护。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与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相关的复习题,以帮助读者巩固知识和提高理解。
一、软件设计原则1. 什么是SOLID原则?请简要介绍每个原则的含义。
SOLID原则是面向对象设计中的五个基本原则,分别是单一职责原则、开放封闭原则、里氏替换原则、接口隔离原则和依赖倒置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指一个类只应该有一个引起变化的原因;开放封闭原则指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里氏替换原则指子类对象应该能够替换父类对象而不影响程序的正确性;接口隔离原则指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依赖倒置原则指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它们都应该依赖于抽象。
2. 什么是DRY原则?它的目的是什么?DRY原则(Don't Repeat Yourself)指不要重复自己。
它的目的是避免代码的重复,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
通过遵循DRY原则,可以减少代码的冗余,降低了修改代码时的风险,同时也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
二、软件体系结构1. 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它有什么作用?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它描述了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
软件体系结构有助于理解系统的整体架构,提供了对系统进行设计、开发和维护的指导方针。
2. 请简要介绍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式。
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式包括分层结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发布-订阅结构、管道-过滤器结构等。
分层结构将系统划分为若干层次,每一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提供服务;发布-订阅结构中,发布者发布消息,订阅者订阅感兴趣的消息;管道-过滤器结构中,数据通过一系列的过滤器进行处理。
三、设计模式1. 什么是设计模式?为什么使用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
软件体系结构仅供参考Chapter 11.构件的概念,构件的分类方法构件是指语义完整、语法正确和有可重用价值的单位软件,是软件重用过程中可以明确辨识的系统;结构上,它是语义描述、通讯接口和实现代码的复合体。
构件模型是对构件本质特性的抽象描述。
三个主要流派:OMG的CORBA;SUN的EJB;Microsoft的DCOM分类方法:关键字分类法、刻画分类法、超文本组织方法2.软件危机的表现软件成本日益增长、开发进度难控制、软件质量差、软件维护困难3.构件的重用:检索和提取构建,理解和评价构件,修改构件,构件组装。
4.软件体系结构的意义:①是风险承担者进行交流的手段。
②是早期设计决策的体现。
③是可传递和可重用的模型。
5.软件体系结构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1) "无体系结构" 设计阶段(以汇编语言进行小规模应用程序开发为特征)2) 萌芽阶段(控制流图和数据流图)3) 初期阶段(UML)4) 高级阶段(高层抽象结构为中心)6.软件体系结构定义(填空)软件体系结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成系统的元素的描述、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指导元素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
Chapter 21.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的种类结构模型、框架模型、动态模型、过程模型、功能模型2.4+1视图(会画图,详细描述)逻辑视图,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开发视图,主要侧重于软件模块的组织和管理。
进程视图,侧重于系统的运行特性,主要关注一些非功能性的需求。
物理视图,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场景可以看作是那些重要系统活动的抽象,它使四个视图有机联系起来3.软件体系结构的核心模型五种元素[Chapter2 ppt 29]构件、连接件、配置、端口、角色4、软件体系结构的核心模型(会画,1对N的关系)5、软件体系结构的生命周期:需求分析阶段,建立软件体系结构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测试阶段。
填空题:1.构件是指语义完整,语法对旳和有可重用价值旳单位软件是软件重用过程中可以明确便是旳系统;构造上它是予以描述,通讯接口和实现代码旳复合体.2.构件获取渠道(1)直接使用作适应性修改(2)通过遗留工程(3)市场上购置(4)开发新旳构件3.构件分类与组织:关键字分类法,刻面分类法,超文本组织措施4.基于数据旳组装技术:这种组装技术也规定库中构件以子程序形式出现5.软件体系构造建模种类:构造模型,框架模型,动态模型,过程模型,功能模型6.体系构造风格定义了一种系统家族即定义了一种词汇表和一组约束7.有两种不一样构件:中央数据构造阐明目前状态,仓库是一黑板系统8.C/S体系构造有三个重要构成部分:数据库服务器,客户应用程序,网络9.ADL旳基本元素:构件,连接件,体系构造配置10.软件体系构造描述措施:图像体现工具,模块内连接语言,基于软构件旳系统描述语言,软件体系构造描述语言11.Web服务:数据层,数据访问层,业务层,业务面,监听者12.简朴对象访问协议:SOAP信封,SOAP编码规则,SOAP RPC表达,SOAP绑定13.Web服务特点:使用原则规范协议;使用协议旳规范性;高度集成能力;完好旳封装;松散耦合选择题:1构件模型旳三个重要流派OMG,Sun旳EJB,Microsoft旳DCOM2.构件管理:构件描述,构件分类与组织,人员及权限管理3.构件重用:检索与提取构件,理解与评价构件,修改构件,构件组装4.软件体系构造旳发展史:无体系构造设计阶段,萌芽阶段,初期阶段,高级阶段5.分层系统长处:支持基于抽象程度递增旳系统设计;支持功能增强;支持重用6.黑板系统旳构成:知识源,黑板数据构造,控制7.面向对象系统长处:变化一种对象旳表达不影响其他对象;分解成某些交互旳代理程序集合8.W3C是万维网联盟9.Web服务作为一种新兴旳Web应用模式,是一种崭新旳分布式计算模型,是Web上数据和信息集成旳有效机制10.Web服务就像Web上旳构件编程,开发人员通过调用Web应用编程接口,将Web服务集成进他们旳应用程序就像调用当地服务同样11.Web服务开发生命周期:构件,布署,运行,管理12.Web服务栈:程序设计语言【程序构件(构成程序旳基本元素及其取值或值域范围);操作符(连接构件旳多种功能符号); 抽象规则(有关构件和操作符旳命名体现规则);限制规则(一组选择并决定详细使用何种抽规则来作用于有关旳基本构件及其操作符旳规则和原理);规范阐明(有关句法旳语义关联阐明); 】软件体系构造【系统构件(模块化级别旳系统构成成分实体,这些实体可以被施以抽象旳特性化处理,并以多种方式得到使用);连接件(对构成系统旳有关抽象实体进行多种连接旳连接机制); 组合模式(系统中旳构件和连接件进行连接组合旳特殊方式也就是软件体系构造风格); 限制规则(决定有关模式可以作为子系统进行大型软件系统构造和开发旳合法子系统旳有关构件); 规范阐明(有关系统组织构造方面旳语义关联阐明)】1.软件体系构造定义: 软件体系构造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种构造、行为和属性旳高级抽象, 由构成系统旳元素旳描述、这些元素旳互相作用、指导元素集成旳模式以及这些模式旳约束构成。
概述部分1、请分析软件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原因。
表现:a)软件成本日益增加:开发、部署与应用成本高b)开发进度难以控制:不能按期完成c)软件质量差:错误率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没有生命力d)软件维护困难:成本高,维护效果不理想,可能带来潜在的错误原因:1.用户需求不明确2.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3.软件规模越来越大4.软件复杂度越来越高2、请说明软件规模与复杂度对软件过程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软件规模与复杂度增加后,软件开发和维护成本增加,开发进度难以控制,软件质量差,软件维护变得困难。
应更多地采用科学的分析、设计和实现方法以及辅助工具,增强软件分析和设计的力度,并通过构件化提高软件的重用能力。
3、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由哪三个部分组成?(构件、连接件、约束)软件体系结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属性和行为的高级抽象。
它不仅指定了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拓扑结构,并且显示了系统需求和构成系统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提供了一些设计决策的基本原理。
4、请简述软件重用的含义和意义。
可重用元素包括哪些种类?软件重用是指在多次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软件元素的过程。
(含义)可重用的元素包括程序代码、测试用例、设计文档、需求分析文档甚至领域知识。
(种类)可重用的元素越大,我们就说重用的粒度(Granularity)越大。
软件重用是软件产业工业化、工程化的重要手段。
软件重用对提高生产率,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改善软件质量以及提高灵活性和标准化程度大有帮助。
(意义)5、请简述常用的构件实现模型及其意义。
实现模型:1.CORBA2.EJB / DCOM / COM+意义:这些模型通常都定义了构件的实现方式、接口定义、访问方法等。
符合这些标准的任何构件都有很高的重用能力。
描述部分6、请用图示法说明4+1模型的5种视图之间的关系及关注点和涉众用户。
数据视图风格部分7、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的风格?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具有何种意义?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是指设计、组织和实现软件体系结构的各种惯用模式和习惯用法,是对一系列体系结构设计的抽象。
软件体系结构复习资料软件体系结构复习资料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它是软件系统设计的基础,决定了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在软件体系结构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体系结构模式、设计原则和关键概念。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复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软件体系结构。
一、体系结构模式1. 分层结构模式分层结构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式,它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
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模块化、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
例如,一个三层架构的Web应用程序可以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责任和职责。
2.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是一种常见的分布式体系结构模式,它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部分。
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和用户交互,而服务器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
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3. 主从模式主从模式是一种常见的并行计算体系结构模式,它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一个主节点和多个从节点。
主节点负责协调和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而从节点负责执行具体的任务。
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性能。
二、设计原则1. 单一职责原则单一职责原则要求一个类或模块只负责一项功能。
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例如,在一个MVC架构中,控制器只负责处理用户请求,模型只负责数据存储和处理,视图只负责展示数据。
2. 开放封闭原则开放封闭原则要求软件系统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
这意味着当需求变化时,我们应该通过扩展现有的代码来满足新的需求,而不是修改已有的代码。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3. 依赖倒置原则依赖倒置原则要求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而是应该依赖于抽象。
这样可以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例如,使用接口来定义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而不是直接依赖于具体的实现类。
河北师范⼤学软件体系结构期末复习总结软件体系结构复习第⼀章概述1.模式是⼀条由三部分组成的规则:⼀个特定的环境,⼀个问题,⼀个解决⽅案。
2.设计模式基于惯⽤法;体系结构模式基于设计模式。
3.好的系统设计应该具备的3个性质:可扩展性;灵活性;可插⼊性。
4.⾯对对象设计的原则:单⼀职责原则:⾼内聚性原则;避免相同的职责(功能)分散到不同的类中实现;避免⼀个类承担过多的职责——可以减少类之间的耦合;(类的设计主要⼯作是“发现职责”并“分离职责”;⼯⼚模式,模板⽅法模式,命令模式,代理模式遵守该设计模式);单⼀职责原则的体系结构模式:⼀个模块,⼦系统也应该仅有⼀个引起他变化的原因。
开闭原则:Open: 模块的⾏为必须是开放的,⽀持扩展的,⽽不是僵化的;Closed:在对模块的功能进⾏扩展时,不应该影响或把规模的影响已有的程序模块;绝⼤部分的设计模式都符合开闭原则;抽象化是开闭原则的关键——要求开发⼈员在不修改系统中现有的功能代码前提下,⽽实现对应⽤系统功能进⾏扩展。
依赖倒置原则:将依赖关系倒置为依赖接⼝:上层模块不应依赖于下层模块,它们共同依赖于⼀个抽象;⽗类不能依赖⼦类,他们都要依赖抽象类;抽象不能以来具体,具体应该依赖于抽象。
接⼝原则:⼀个类对另外⼀个类的依赖应当是建⽴在最⼩的接⼝上;客户端不应该依赖那些它不需要的接⼝。
如何避免不良好的接⼝设计:⽤多个专门的接⼝,⽽不使⽤单⼀的接⼝;⼀个接⼝就只代表⼀个⾓⾊;使⽤接⼝隔离原则拆分接⼝时,⾸先必须满⾜单⼀职责原则。
合成复⽤原则:⼜称为组合/聚合复⽤原则;尽量使⽤对象组合,⽽不是继承来达到复⽤⽬的;⼀个新的对象⾥通过关联关系(包括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来使⽤⼀些已有的对象;新对象通过委派调⽤已有对象的⽅法达到复⽤其已有功能的⽬的;继承复⽤:(“⽩箱”复⽤)实现简单,易于扩展,没有⾜够的灵活性。
组合/聚合复⽤:(“⿊箱”复⽤)耦合度相对较低,选择性地调⽤成员对象的操作;可以在运⾏时动态进⾏。
软件设计模式与体系结构复习重点
一、题型:
选择题5* 3分填空题15*2分问答题5个考综合分析(4题)和程序设计(一题),有可能有一个画图题。
二、考点:
1.五个设计原则
重点是开闭原则、依赖倒转原则、里氏原则
2.设计模式
1.创建型设计模式,要会每一种的名称,有几种,特点(意图)是什么,要会分析。
重点是单例模式,会实现,同时要注意其实现的细节(比如构造函数设置为private类型)
2.结构型设计模式,重点是装饰者模式,要会画UML图,同时要会代码实现
3.行为型设计模式,重点是观察者模式,要求同装饰者模式一样,也要注意其两种子类型(推拉);同时策略模式、命令模式、代理模式、适配器模式也很重要
4.不考的模式:中介者,享元模式,外观模式
5.访问者模式要注意关注一下它的特点
3.体系结构
结合PPT和论文
重点是基本含义、要求、风格(管道过滤器模式的特点)、与设计模式的区别和联系、
体系结构的4+1视图、描述语言与其他语言的区别
4.重要问答
1、(大体意思是这样,待补充)
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的
(1)区别:
软件设计模式和体系结构是处于不同层次的,设计模式是为了方面实现;而体系结构并没有具体的
(2)联系。
《软件体系结构》期末复习题《软件体系结构》期末复习题篇一:《软件体系结构》期末复习题《软件体系结构》期末复习题简答题:1、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的种类有:结构模型、框架模型、动态模型、过程模型、功能模型。
2、“4+1”视图模型从5个不同的视角包括:逻辑视图、进程视图、物理视图、开发视图和场景视图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
3、构件:是具有某种功能的可重用的软件模板单元,表示了系统中主要的计算元素和数据存储。
连接件:表示构件之间的交互。
配置:表示构件和连接件的拓扑逻辑和约束。
端口:表示构件和外部环境的交互点。
角色:定义了该连接交互的参与者。
4、画出“4+1”视图模型图,分析各部分的原理和功能。
5、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是描述某一特定应用领域中系统组织方式的惯用模式。
6、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软件体系结构以组件和组件交互的方式定义系统,说明需求与成品系统之间的对应关系,描述系统级别的可伸缩性、能力、吞吐量、一致性和兼容性等属性。
软件体系结构由组件、连接件和属性组成。
7、分层系统的优点有:1)支持基于抽象程度递增的系统设计,使设计者可以把一个复杂系统按递增的步骤进行分解;2)支持功能增强,因为每一层至多和相邻的上下层交互,因此功能的改变最多影响相邻的上下层;3)支持重用。
只要提供的服务接口定义不变,同一层的不同实现可以交换使用。
这样,就可以定义一组标准的接口,而允许各种不同的实现方法。
8、分层系统的缺点有:1)并不是每个系统都可以很容易地划分为分层的模式,甚至即使一个系统的逻辑结构是层次化的,出于对系统性能的考虑,系统设计师不得不把一些低级或高级的功能综合起来;2)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正确的层次抽象方法。
9、 B/S体系结构的优点有什么?答:1)基于B/S体系结构的软件,系统安装、修改和维护全在服务器端解决。
用户在使用系统时,仅仅需要一个浏览器就可运行全部的模块,真正达到了“零客户端”的功能,很容易在运行时自动升级。
精品文档简答题:、软件体系结构定义:1由构成系统的元素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软件体系结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软体系结构不仅.,指导元素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描述,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提还显示了系统需求和构成系统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指定了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拓扑结构, 供了一些设计决策的基本原理。
4+1视图模型:2、最终用逻辑视图:,开发视图和场景视图)--个不同角度(逻辑视图,进程视图,物理视图从5;吞吐量等,性能可扩充性,,软件管理;进程视图:系统集成人员,户功能需求;开发视图:编程人员通信等。
安装,:系统工程人员,系统拓扑,物理视图3、体系结构的核心模型,,其中构件连接件和配置是最基本的元素。
,,连接件配置,端口,角色: 由5种元素组成构件表示了系统中主要的计算元素和数据存(1)构件是具有某种功能的可重用性的软件模板单元, ,复合构件和原子构件;,储构件有两种(2)连接件表示了构件之间的交互;配置表示了构件和连接件的拓扑逻辑和约束。
(3))风格优点:客户4、三层C/S(/服务器能提高系统和软件允许合理得划分三层结构的功能(1),使之在逻辑上保持相对独立性,; 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使之在处理负荷能力上与处理特性上(2) 允许更灵活有效地选用相应的平台和硬件系统,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分别适应于结构清晰的三层,并且这些平台和各个组成部分可以具有良好的可升级性和开放性;(3)应用的各层可以并行开发,可以选择各自最适合的开发语言;(4)利用功能层有效地隔离开表示层与数据层,未授权的用户难以绕过功能层而利用数据库工具或黑客手段去非法访问数据层,为严格的安全管理奠定了坚持的基础。
三层比二层好在:三层C/S体系结构中增加了一个应用服务区可以将整个应用逻辑驻留在应用服务器上,而只有表示层存在客户机上,三层C/S体系结构将应用层序分成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三部分。
5、同传统分布式体系结构相比Web服务体系结构的主要优势:高度的通用性和易用性;完全的平台,语言独立性;高度的集成性;容易部署和发布6、UML的主要内容用例图;类图;对象图;顺序图;通信图;状态图;活动图;构件图;部署图7、与C/S相比,B/S的优点:基于B/S体系结构的软件,系统安装、修改和维护全在服务器端解决。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复习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是软件工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分别涉及到软件的设计和整体的组织结构。
软件设计关注的是如何将软件的需求转化为设计方案,而体系结构则关注如何合理地组织软件的各个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以及复习相关知识点。
一、软件设计的基本概念软件设计是指根据软件需求对软件进行结构性设计的过程。
它涉及到软件的模块划分、模块之间的通信、数据流程的设计等方面。
软件设计的目标是使软件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1.1软件设计的原则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来保证软件的质量:(1)单一职责原则:一个模块或对象应该只有一个单一的职责。
(2)开放封闭原则:软件实体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
(3)里氏替换原则:子类对象可以替换掉父类对象。
(4)接口隔离原则:使用多个小的接口,而不是一个大的接口。
(5)依赖倒置原则: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
1.2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软件设计中经验总结出的一些通用模式,它可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们设计出可重用、可扩展、可维护的软件系统。
常见的设计模式包括单例模式、工厂模式、策略模式等。
1.3UML图UML图是一种用来描述软件模型的图形化表示方法,它包括用例图、类图、时序图、活动图等。
UML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设计软件系统。
二、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的整体组织结构,它关注的是软件系统的架构、模块划分、模块之间的通信等方面。
良好的软件体系结构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2.1分层结构分层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式,它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
不同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使得每个层次都能相互独立地进行开发和维护。
2.2客户-服务器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分布式体系结构模式,它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返回响应结果。
体系结构期末复习一、选择题(一)1. 设计模式的基本原理是( C )A.面向实现编程B.面向对象编程C.面向接口编程D.面向组合编程2. 设计模式的两大主题是( D )A.系统的维护与开发B.对象组合与类的继承C.系统架构与系统开发D.系统复用与系统扩展3. 依据设计模式思想,程序开发中应优先使用的是( A )关系实现复用。
A.组合聚合B.继承C.创建D. .以上都不对4. 关于继承表述错误的是( D )A.继承是一种通过扩展一个已有对象的实现,从而获得新功能的复用方法。
B.泛化类(超类)可以显式地捕获那些公共的属性和方法。
特殊类(子类)则通过附加属性和方法来进行实现的扩展。
C.破坏了封装性,因为这会将父类的实现细节暴露给子类。
D.继承本质上是“白盒复用”,对父类的修改,不会影响到子类。
5. 常用的设计模式可分为( A )A.创建型、结构型和行为型B.对象型、结构型和行为型C.过程型、创建型和结构型D.抽象型、接口型和实现型6.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对( D )设计原则的通俗表述。
A.接口隔离B.里氏代换C.依赖倒转D. .迪米特法则7. 在适配器模式中,对象适配器模式是对( A )设计原则的典型应用A.合成聚合B.里氏代换C.依赖倒转D. .迪米特法则8.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这句话是对(C)设计模式的描述A.策略模式B.桥接模式C.适配器模式D.单例模式9. 以下设计模式中属于结构模式的是( D )A. 观察者模式B.单例模式C.策略模式D.外观模式10. 以下不属于对象行为型模式是( D )A. 命令模式B.策略模式C.访问者模式D.桥接模式11. 下面的类图表示的是哪个设计模式( D )A. 抽象工厂模式B.观察者模式C.策略模式D.桥接模式12. Open-Close开闭原则的含义是一个软件实体( A )A.应当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B.应当对修改开放,对扩展关闭。
软件体系结构期末复习软件体系结构期末复习要点第⼀章绪论1. 软件⼯程的基本要素过程:⽀持软件开发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
⽅法:完成软件开发任务的技术⼿段。
⼯具:为软件开发提供⾃动的或半⾃动的软件⽀撑环境。
2. 软件⼯程的过程image-202101091334500853. 软件⼯程的⽅法⾯向服务:在应⽤表现层次上将软件构件化,即应⽤业务过程由服务组成,⽽服务由构件组装⽽成。
⾯向构件:寻求⽐类的粒度更⼤的且易于复⽤的构件,期望实现软件的再⼯程。
⾯向对象:以类为基本程序单元,对象是类的实例化,对象之间以消息传递为基本⼿段。
⾯向过程:以算法作为基本构造单元,强调⾃顶向下的功能分解,将功能和数据进⾏⼀定程度的分离。
第⼆章软件过程1. 软件过程模型的分类image-202101091345593432. 根据不同软件应⽤场景,选择合适的软件过程模型1. 瀑布模型image-20210109135141466特点:以预测性为原则。
以⽂档驱动开发过程。
以过程控制为核⼼。
根据瀑布模型的特点(连续⽆反馈)是对于每⼀个阶段来说,前⼀个阶段⼯作的正确⽆误是⾄关重要的。
因此,瀑布模型不能很好地适应那些需求不易确定和多变的软件项⽬的开发。
由于⼤项⽬在软件开发的前期阶段,⼈们很难详细地了解系统的许多细节,从⽽在项⽬进⾏过程中常会出现需求变化。
因此,瀑布模型适⽤于⼩系统开发项⽬,⽽不适⽤于⼤、中型软件系统开发。
2. 原型化模型image-20210109135859530原型化⽅法⾸先根据系统分析⼈员对⽤户要求的理解,模拟出⼀个系统原型,然后就这个模型与⽤户展开讨论。
所以,原型化⽅法是⼀种适应于需求不确定性的软件系统开发⽅法,即指在获得⼀组软件基本需求说明后,快速分析构造出⼀个⼩型的软件系统,满⾜⽤户的基本要求,使得⽤户可在试⽤原型过程中得到感受和启发,并做出反应、评价;然后开发者根据⽤户的意见对原型加以改进,获得新的原型版本,再次交由⽤户试⽤、评价。
软件体系结构复习内容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在组织上的结构和模块之间的关系。
它描述了软件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系统环境之间的交互。
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对于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软件体系结构的复习内容:1.软件体系结构基本概念-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模块之间的关系。
-软件体系结构描述了软件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系统环境之间的交互。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2.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类型-分层体系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提供不同的功能。
-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客户端向服务器端请求服务。
-基于事件的体系结构:系统通过事件进行组织和通信,每个部分都可以处理事件。
-面向对象体系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对象,对象之间通过消息进行通信。
-基于组件的体系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可独立开发和部署的组件,组件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3.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原则-模块化: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
-高内聚低耦合:模块内部的元素彼此之间紧密相关,而模块之间的关系尽量松散。
-可扩展性:系统能够容易地增加新的功能模块。
-可重用性:系统中的模块能够被多个应用程序共享和重复使用。
-可维护性:系统的设计应该容易理解和修改,以适应变化的需求。
4.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层次化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
-面向对象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对象,对象之间通过消息进行通信。
-事件驱动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通过事件进行组织和通信。
-领域驱动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多个领域模型,每个模型描述一个特定领域的概念和关系。
5.软件体系结构评估方法-场景分析法:通过分析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场景来评估其性能和可用性。
-静态分析法:通过对软件系统的源代码、设计文档和配置文件进行分析来评估其结构和质量。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模式练习题11.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中的(1)是指一个模块在扩展性方面应该是开放的,而在更改性方面应该是封闭的;而(2)是指子类应当可以替换父类并出现在父类能够出现的任何地方。
(1) A.开闭原则 B.替换原则 C.依赖原则 D.单一职责原则(2) A.开闭原则 B.替换原则 C.依赖原则 D.单一职责原则2.(3)限制了创建类的实例数量,而(4)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3) A.命令模式(Command)B.适配器模式(Adapter)C.策略模式(Strategy) D.单例模式(Singleton)(4) A.命令模式(Command) B.适配器模式(Adapter) C.策略模式(Strategy) D.单例模式(Singleton)3. (5)设计模式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
下图为这种设计模式的类图,已知类 State 为抽象类,则类(6)的实例代表了Context 对象的状态。
(5) A.单件(Singleton) B.桥接(Bridge) C.组合(Composite) D.状态(State)(6) A. Context B. ConcreteStateA C. Handle D. State4.某公司欲开发一门户网站.将公司的各个分公司及办事处信息进行整合。
现决定采用Composite设计模式来实现公司的组织结构关系.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UML类图。
图中与Composite模式中的“Component”角色相对应的类是 (7) .与“Composite”角色相对应的类是 (8) 。
(7) A. Company B. FinanceDepartment C. HRDepartment D. ConcreteCompany(8) A. Company B. FinanceDepartment C. HRDepartment D. ConcreteCompany5.某软件公司正在设计一个通用的嵌入式数据处理平台.需要支持多种数据处理芯片之间的数据传递与交换。
体系结构期末复习一、选择题(一)1. 设计模式的基本原理是( C )A. 面向实现编程B. 面向对象编程C. 面向接口编程D. 面向组合编程2. 设计模式的两大主题是( D )A. 系统的维护与开发B. 对象组合与类的继承C. 系统架构与系统开发D. 系统复用与系统扩展3. 依据设计模式思想,程序开发中应优先使用的是( A)关系实现复用。
A. 组合聚合B. 继承C. 创建D. .以上都不对4. 关于继承表述错误的是( D )A. 继承是一种通过扩展一个已有对象的实现,从而获得新功能的复用方法。
B. 泛化类(超类)可以显式地捕获那些公共的属性和方法。
特殊类(子类)则通过附加属性和方法来进行实现的扩展。
C. 破坏了封装性,因为这会将父类的实现细节暴露给子类。
D. 继承本质上是“白盒复用”,对父类的修改,不会影响到子类。
5. 常用的设计模式可分为( A )A. 创建型、结构型和行为型B. 对象型、结构型和行为型C. 过程型、创建型和结构型D. 抽象型、接口型和实现型6.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对( D )设计原则的通俗表述。
A. 接口隔离B. 里氏代换C. 依赖倒转D. .迪米特法则7. 在适配器模式中,对象适配器模式是对( A)设计原则的典型应用A. 合成聚合B. 里氏代换C. 依赖倒转D. .迪米特法则8.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这句话是对(C)设计模式的描述A. 策略模式B. 桥接模式C. 适配器模式D. 单例模式9. 以下设计模式中属于结构模式的是( D )A. 观察者模式B. 单例模式C. 策略模式D. 外观模式10. 以下不属于对象行为型模式是( D )A. 命令模式B. 策略模式C. 访问者模式D. 桥接模式11. 下面的类图表示的是哪个设计模式( D )A. 抽象工厂模式B. 观察者模式C. 策略模式D. 桥接模式12. Open-Close开闭原则的含义是一个软件实体( A )A. 应当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B. 应当对修改开放,对扩展关闭。
C. 应当对继承开放,对修改关闭。
D. 以上都不对。
13. 下面的类图表示的是哪个设计模式( D )A. 策略模式B. 装饰模式C. 桥接模式D. 观察者模式14. 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这句话是对( D )设计模式的描述。
A. 外观模式B. 策略模式C. 适配器模式D. 单例模式15. 以下意图哪个是用来描述组合模式( C )A.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B. 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C. 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
D.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
16. 以下意图哪个是用来描述命令模式( A )A. 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
B. 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它们一个个封装起来, 并且使它们可相互替换。
C.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D. 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17. 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使用适配器模式( D )A. 你想使用一个已经存在的类,而它的接口不符合你的需求。
B. 你想创建一个类,该类可以复用另外一个类的功能。
C. 你想创建一个类,该类可以复用另外多个类的功能。
D. 你想在类中用相对较少的对象引用取代很多对象的引用。
18. 以下意图哪个是用来描述观察者模式( B )A. 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B. 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 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C. 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D.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19. 以下意图哪个是用来描述状态模式( C )A.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B. 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 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C. 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
看起来似乎修改了它的类。
D. 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
20. 以下意图哪个是用来描述策略模式( D )A. 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B.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
C. 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D. 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它们一个个封装起来, 并且使它们可相互替换。
(二)1. 要依赖于抽象,不要依赖于具体。
即针对接口编程,不要针对实现编程,是( D )A. 开闭原则B. 接口隔离原则C. 里氏代换原则D. 依赖倒转原则2. 以下对"开-闭"原则的一些描述错误的是( A )A. "开-闭"原则与"对可变性的封装原则"没有相似性。
B. 找到一个系统的可变元素,将它封装起来,叫"开-闭"原则。
C. 对修改关闭: 是其原则之一。
D. 从抽象层导出一个或多个新的具体类可以改变系统的行为,是其原则之一。
3. 依据设计模式思想,程序开发中应优先使用的是( B)关系实现复用。
A. 继承B. 组合聚合C. 创建D. .以上都不对4. 设计模式的两大主题是( C )A. 系统的维护与开发B. 对象组合与类的继承C. 系统复用与系统扩展D. 系统架构与系统开发5. 常用的设计模式可分为( C )A. 过程型、创建型和结构型B. 对象型、结构型和行为型C. 创建型、结构型和行为型D. 抽象型、接口型和实现型6. “知道的越少越好”是对( D )设计原则的通俗表述。
A. 接口隔离B. 里氏代换C. 依赖倒转D. .迪米特法则7. 在适配器模式中,对象适配器模式是对( A)设计原则的典型应用A. 合成聚合B. 里氏代换C. 依赖倒转D. .迪米特法则8.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 A )的依赖关系A. 一对多B. 多对多C. 一对一D. 以上都不对9. 以下设计模式中不属于创建型模式的是( B )A. 工厂模式B. 外观模式C. 生成器模式D. 单例模式10. 以下不属于结构型模式是( C )A. 组合模式B. 适配器模式C. 访问者模式D. 桥接模式11. 以下不属于行为型模式是( B )A. 迭代器模式B. 外观模式C. 状态模式D. 策略模式12.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这句话是对(C)设计模式的描述A. 策略模式B. 桥接模式C. 适配器模式D. 单例模式13. 下面的类图表示的是哪个设计模式( C )A. 策略模式B. 装饰模式C. 适配器模式D. 观察者模式14. 下面的类图表示的是哪个设计模式( B )A. 桥接模式B. 组合模式C. 命令模式D. 观察者模式15. 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这句话是对( D )设计模式的描述。
A. 外观模式B. 策略模式C. 适配器模式D. 单例模式16. 以下哪项不是桥接模式的优点( C )A. 分离接口及其实现部分。
B. 提高可扩充性。
C. 改变值以指定新对象。
D. 实现细节对客户透明。
17. 在观察者模式中,表述错误的是( C )A. 观察者角色的更新是被动的。
B. 被观察者可以通知观察者进行更新。
C. 观察者可以改变被观察者的状态,再由被观察者通知所有观察者依据被观察者的状态进行。
D. 以上表述全部错误。
18. 当我们想创建一个具体的对象而又不希望指定具体的类时,可以使用( A )模式A. 创建型B. 结构型C. 行为型D. .以上都不对19. 以下意图哪个是用来描述状态模式( C )A.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B. 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 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C. 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
看起来似乎修改了它的类。
D. 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
20. 以下意图哪个是用来描述组合模式( C )A.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B. 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C. 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
D.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
(三)1. 常用的设计模式可分为( A )A. 创建型、结构型和行为型B. 对象型、结构型和行为型C. 过程型、创建型和结构型D. 抽象型、接口型和实现型2.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对( D )设计原则的通俗表述。
A. 接口隔离B. 里氏代换C. 依赖倒转D. .迪米特法则3. 在适配器模式中,对象适配器模式是对( A)设计原则的典型应用A. 合成聚合B. 里氏代换C. 依赖倒转D. .迪米特法则4.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这句话是对(C)设计模式的描述A. 策略模式B. 桥接模式C. 适配器模式D. 单例模式5. 以下设计模式中属于结构模式的是( D )A. 观察者模式B. 单例模式C. 迭代器模式D. 适配器模式6. 以下意图哪个是用来描述命令模式( A )A. 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
B. 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它们一个个封装起来, 并且使它们可相互替换。
C.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D. 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7. 下面的类图表示的是哪个设计模式( D )A. 抽象工厂模式B. 桥接模式C. 状态模式D. 适配器模式图18. Open-Close开闭原则的含义是一个软件实体( A )A. 应当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B. 应当对修改开放,对扩展关闭。
C. 应当对继承开放,对修改关闭。
D. 以上都不对。
9. 以下意图哪个是用来描述组合模式( C )A.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B. 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C. 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
D.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
10. 以下意图哪个是用来描述状态模式( C )A.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B. 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 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C. 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
看起来似乎修改了它的类。
D. 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
(四)1. 当我们想创建一个具体的对象而又不希望指定具体的类时,可以使用( A )模式A. 创建型B. 结构型C. 行为型D. .以上都不对2. 以下对"开-闭"原则的一些描述错误的是( A )A. "开-闭"原则与"对可变性的封装原则"没有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