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宽和位宽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总线位宽是什么?总线位宽决定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用位(bit)表示,如总线宽度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
一. 并行总线。
并行总线带宽(MB/s) = 并行总线时钟频率(MHz) * 并行总线位宽(bit/8 = B) * 每时钟传输几组数据(cycle)●PCI 总线位宽是32位,总线频率33 MHz,每时钟传输1 组数据,它的带宽为127.2 MB/s,即1017.6 Mbps。
●PCI 2.1 总线位宽是64位,总线频率66 MHz,每时钟传输1 组数据,它的带宽为508.6 MB/s,即4068.8 Mbps。
●AGP 总线位宽是32位,总线频率66 MHz,每时钟传输1 组数据,它的带宽为254.3 MB/s,即2034.4 Mbps。
●AGP Pro 总线位宽是32位,总线频率66 MHz,每时钟传输1 组数据,它的带宽为254.3 MB/s,即2034.4 Mbps。
AGP Pro 是AGP 的改进型,它使工作站级主板也能利用AGP 的加速性能,降低了AGP 所需的电压供应,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AGP 2X 总线位宽是32位,总线频率66 MHz,每时钟传输2 组数据,它的带宽为508.6 MB/s,即4068.8 Mbps。
●AGP 4X 总线位宽是32位,总线频率66 MHz,每时钟传输4 组数据,它的带宽为1017.3 MB/s,即8138.4 Mbps。
●AGP 8X 总线位宽是32位,总线频率66 MHz,每时钟传输8 组数据,它的带宽为2034.6 MB/s,即16276.8 Mbps。
顺带说说:○ISA 总线位宽是16位,总线频率8.3 MHz,每时钟传输1 组数据,它的带宽为15.9 MB/s,即127.2 Mbps。
○EISA 总线位宽是32位,总线频率8.3 MHz,每时钟传输1 组数据,它的带宽为31.8 MB/s,即254.4 Mbps。
移动通信协议第一章 ISO/OSI 模型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几个概念:1.带宽:—电路层面的带宽 传输层面的带宽2传输方式:—定义两个互相连接的设备之间信号流动的方向单工 半双工 全双工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应用层 表示层 底层高层带宽(band width):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可传输资料数量,即在传输管道中可以传递数据的能力。
在数字设备中,频宽通常以bps表示,即每秒可传输之位数。
在模拟设备中,频宽通常以每秒传送周期或赫兹(Hz)来表示带宽= 时钟频率×总线位数/8. 带宽就是传输速率,是指每秒钟传输的最大字节数(B/S)即每秒处理多少兆字节。
扩展:•为了更形象地理解带宽、位宽、时钟频率的关系,我们举个比较形象的例子,工人加工零件,如果一个人干,在大家单个加工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肯定不如两个人干的多,带宽就像是加工零件的总数量,位宽仿佛工人数量,时钟工作频率相当于加工单个零件的速度,位宽越宽,时钟频率越高则总线带宽越大,其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1.数数转换:a)单极性编码b)极化编码c)双极性编码单极性编码:单极性编码只使用一个电压值,这个极性指定为两个二进制状态中的一个,通常是1,另一个状态通常是0,由0电压来表示。
(1是正电势)示例:0100 1110振幅01001110时间单极性编码的主要缺点:(1).直流分量问题,单极性编码信号的平均振幅不是零,不能由没有处理直流分量能力的介质传输(2).同步问题,当数据流中包含一长串连1或连0时,就会产生同步问题。
极化编码:(1).非归零编码(2).归零编码(3).双相位编码非归零编码又分:非归零电平编码NRZ-L(0正电势,1负电势)非归零反相编码NRZ-L(遇1反,遇0不变)0 1 0 0 1 1 1 0归零编码:使用了三个电平:正电平、负电平和零。
在归零编码中,信号变化不是发生在比特之间而是发生在比特内在每比特间隔的中段将信号归零。
带宽和位宽?回答:1.带宽和位宽的概念不同,带宽是指显卡传输数据的速度,单位是“每秒多少字节(GByte/S)”;位宽是指显卡每一次传输数据的宽度,单位是“位(bit)”。
如果用公路作比喻,带宽就是每秒过了多少辆车;位宽就是公路的宽度,能并排过几辆车。
2.带宽和位宽的性质不同,带宽是理论值,数据的实际传输速度是不可能高于带宽的;而位宽是实际值。
3.带宽可以通过超频来提高,而位宽是固定不变的。
4.带宽的计算要看显存类型,一楼的朋友提供的公式用来计算SD显存的带宽,如果是DDR显存,其带宽是相同SD显存的两倍。
5.带宽的确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如果显存类型相同,128位64M的性能优于64位128M,就是因为高位宽能带来高带宽。
位宽显存位宽是显存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传送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大则瞬间所能传输的数据量越大,这是显存的重要参数之一。
目前市场上的显存位宽有64位、128位和256位三种,人们习惯上叫的64位显卡、128位显卡和256位显卡就是指其相应的显存位宽。
显存位宽越高,性能越好价格也就越高,因此256位宽的显存更多应用于高端显卡,而主流显卡基本都采用128位显存。
一般出现在同品牌上的显存位宽上,例如同为一款ATI RADEON9200但是在显存位宽上有所不同,有些为128bit、有些为64bit,而销售人员就经常把64bit当作128bit来卖,外观上几乎没有区别,有区别的就是在显存的个数上,而普通的消费者往往不能正确的辨识。
在这里小编可以给大家介绍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来比对,如果显卡上显存颗粒数为8颗,那么该显卡的位宽基本为128bit,如果显卡上显存颗粒数为4颗,则为64bit。
以上方法只用于TSOP-II显存的辨认,而采用mBGA封装形式的显存通常都为128bit因为mBGA封装形式决定了他单颗颗粒位宽为32bit。
带宽带宽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的时间可传输的资料数量,亦即在传输管道中可以传递数据的能力。
带宽、比特率、波特率、网络速度的各种概念在各类电子设备和元器件中,我们都可以接触到带宽的概念,例如我们熟知的显示器的带宽、内存的带宽、总线的带宽和网络的带宽等等;对这些设备而言,带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不过容易让人迷惑的是,在显示器中它的单位是MHz,这是一个频率的概念;而在总线和内存中的单位则是GB/s,相当于数据传输率的概念;而在通讯领域,带宽的描述单位又变成了MHz、GHz……这两种不同单位的带宽表达的是同一个内涵么?二者存在哪些方面的联系呢?本文就带你走入精彩的带宽世界。
一、带宽的两种概念如果从电子电路角度出发,带宽(Bandwidth)本意指的是电子电路中存在一个固有通频带,这个概念或许比较抽象,我们有必要作进一步解释。
大家都知道,各类复杂的电子电路无一例外都存在电感、电容或相当功能的储能元件,即使没有采用现成的电感线圈或电容,导线自身就是一个电感,而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地之间便可以组成电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杂散电容或分布电容;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电容、电感,都会对信号起着阻滞作用从而消耗信号能量,严重的话会影响信号品质。
这种效应与交流电信号的频率成正比关系,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令信号难以保持稳定时,整个电子电路自然就无法正常工作。
为此,电子学上就提出了“带宽”的概念,它指的是电路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的频率范围。
而属于该体系的有显示器带宽、通讯/网络中的带宽等等。
而第二种带宽的概念大家也许会更熟悉,它所指的其实是数据传输率,譬如内存带宽、总线带宽、网络带宽等等,都是以“字节/秒”为单位。
我们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这些数据传输率的概念被称为“带宽”,但因业界与公众都接受了这种说法,代表数据传输率的带宽概念非常流行,尽管它与电子电路中“带宽”的本意相差很远。
对于电子电路中的带宽,决定因素在于电路设计。
它主要是由高频放大部分元件的特性决定,而高频电路的设计是比较困难的部分,成本也比普通电路要高很多。
3dB带宽定义和理解-3dB带宽定义和理解-3dB带宽指幅值等于最大值的二分之根号二倍时对应的频带宽度。
幅值的平方即为功率,平方后变为1/2倍,在对数坐标中就是-3dB的位置了,也就是半功率点了,对应的带宽就是功率在减少至其一半以前的频带宽度,表示在该带宽内集中了一半的功率。
3dB--指的是比峰值功率小3dB(就是峰值的50%)的频谱范围的带宽;6dB--同上,6dB对应的是峰值功率的25%。
截止频率用来说明电路频率特性指标的特殊频率。
当保持电路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改变频率使输出信号降至最大值的0.707倍,或某一特殊额定值时该频率称为截止频率。
在高频端和低频端各有一个截止频率,分别称为上截止频率和下截止频率。
两个截止频率之间的频率范围称为通频带。
关于通频带,3dB带宽,三阶截点和1dB压缩点1.通频带通频带用于衡量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能力。
由于放大电路中电容、电感及半导体器件结电容等电抗元件的存在,在输入信号频率较低或较高时,放大倍数的数值会下降并产生相移。
通常情况下,放大电路只适用于放大某一个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如图所示为某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f1-f2之间为通频带下限截止频率fL:在信号频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放大倍数的数值明显下降,使放大倍数的数值等于0.707倍的频率称为下限截止频率fL。
上限截止频率fH:信号频率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放大倍数的数值也将下降,使放大倍数的数值等于0.707倍的频率称为上限截止频率fH。
通频带fbw:fL与fH之间形成的频带称中频段,或通频带fbw。
fbw=fH-fL或者定义为:在信号传输系统中,系统输出信号从最大值衰减3dB的信号频率为截止频率,上下截止频率之间的频带称为通频带,用BW表示通频带越宽,表明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适应能力越强。
"通频带"英文:passband;transmissionbands;passband;2.3dB带宽3dB--指的是比峰值功率小3dB(就是峰值的50%)的频谱范围的带宽;6dB--同上,6dB对应的是峰值功率的25%。
3dB带宽的定义、理解dB是功率增益的单位,表示一个相对值。
当计算A的功率相比于B大或小多少个dB时,可按公式10lgA/B计算。
例如:A功率比B功率大一倍,那么10lgA /B=10lg2=3dB,也就是说,A的功率比B的功率大3dB;如果A的功率为46dBm,B的功率为40dBm,则可以说,A比B大6dB;如果A天线为12dBd,B天线为14dBd,可以说A比B小2dB。
dBm是一个表示功率绝对值的单位,计算公式为:10lg功率值/1mW。
例如:如果发射功率为1mW,按dBm单位进行折算后的值应为:10lg1mW/1mW=0dBm;对于40W的功率,则10lg(40W/1mW)=46dBm。
3dB带宽是通过功率得出的,简单的讲就是指损耗下降3dB时对应的频率间隔,是带宽的定义,你可以把13GHz带宽示波器前端看作是一带通滤波器,若该滤波器的带宽足够高,所有信号会都进来,反之,信号的高频成分会被滤掉(衰减掉),因此您可以画一个功率/幅值vs频率曲线图,当输入一13GHz正弦波,其示波器上显示的幅值是被测对象实际幅值的70.7%左右,换算成dB值是, -3dB,换算成功率是半功率点,这就是-3dB带宽的定义。
-3dB带宽的理解-3dB带宽指幅值等于最大值的二分之根号二倍时对应的频带宽度。
幅值的平方即为功率,平方后变为1/2倍,在对数坐标中就是-3dB的位置了,也就是半功率点了,对应的带宽就是功率在减少至其一半以前的频带宽度,表示在该带宽内集中了一半的功率。
3dB--指的是比峰值功率小3dB(就是峰值的50%)的频谱范围的带宽;6dB--同上,6dB对应的是峰值功率的25%。
截止频率用来说明电路频率特性指标的特殊频率。
当保持电路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改变频率使输出信号降至最大值的0.707倍,或某一特殊额定值时该频率称为截止频率。
在高频端和低频端各有一个截止频率,分别称为上截止频率和下截止频率。
两个截止频率之间的频率范围称为通频带。
带宽的两种概念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在各类和元中,我们都可以接触到的,例如我们熟知的显示器的带宽、内存的带宽、的带宽和网络的带宽等等;对这些设备而言,带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不过容易让人迷惑的是,在显示器中它的单位是MHz,这是一个频率的概念;而在总线和内存中的单位则是GB/s,相当于数据传输率的概念;而在通讯领域,带宽的描述单位又变成了MHz、GHz??这两种不同单位的带宽表达的是同一个内涵么?二者存在哪些方面的联系呢?本文就带你走入精彩的带宽世界。
一、带宽的两种概念如果从电子角度出发,带宽(Bandwidth)本意指的是电子电路中存在一个固有通频带,这个概念或许比较抽象,我们有必要作进一步解释。
大家都知道,各类复杂的电子电路无一例外都存在电感、电容或相当的储能元件,即使没有采用现成的电感线圈或电容,导线自身就是一个电感,而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地之间便可以组成电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杂散电容或分布电容;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电容、电感,都会对起着阻滞作用从而消耗信号能量,严重的话会影响信号品质。
这种效应与交流电信号的频率成正比关系,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令信号难以保持稳定时,整个电子电路自然就无法正常工作。
为此,电子学上就提出了“带宽”的概念,它指的是电路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的频率范围。
而属于该体系的有显示器带宽、通讯/网络中的带宽等等。
而第二种带宽的概念大家也许会更熟悉,它所指的其实是数据传输率,譬如内存带宽、总线带宽、网络带宽等等,都是以“字节/秒”为单位。
我们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这些数据传输率的概念被称为“带宽”,但因业界与公众都接受了这种说法,代表数据传输率的带宽概念非常流行,尽管它与电子电路中“带宽”的本意相差很远。
对于电子电路中的带宽,决定因素在于电路。
它主要是由高频放大部分元件的特性决定,而高频电路的设计是比较困难的部分,成本也比普通电路要高很多。
扑朔迷离的世界?全方位讲述带宽概念在各类电子设备和元器件中,我们都可以接触到带宽的概念,例如我们熟知的显示器的带宽、内存的带宽、总线的带宽和网络的带宽等等;对这些设备而言,带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不过容易让人迷惑的是,在显示器中它的单位是MHz,这是一个频率的概念;而在总线和内存中的单位则是GB/s,相当于数据传输率的概念;而在通讯领域,带宽的描述单位又变成了MHz、GHz……这两种不同单位的带宽表达的是同一个内涵么?二者存在哪些方面的联系呢?本文就带你走入精彩的带宽世界。
一、带宽的两种概念如果从电子电路角度出发,带宽(Bandwidth)本意指的是电子电路中存在一个固有通频带,这个概念或许比较抽象,我们有必要作进一步解释。
大家都知道,各类复杂的电子电路无一例外都存在电感、电容或相当功能的储能元件,即使没有采用现成的电感线圈或电容,导线自身就是一个电感,而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地之间便可以组成电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杂散电容或分布电容;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电容、电感,都会对信号起着阻滞作用从而消耗信号能量,严重的话会影响信号品质。
这种效应与交流电信号的频率成正比关系,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令信号难以保持稳定时,整个电子电路自然就无法正常工作。
为此,电子学上就提出了“带宽”的概念,它指的是电路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的频率范围。
而属于该体系的有显示器带宽、通讯/网络中的带宽等等。
而第二种带宽的概念大家也许会更熟悉,它所指的其实是数据传输率,譬如内存带宽、总线带宽、网络带宽等等,都是以“字节/秒”为单位。
我们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这些数据传输率的概念被称为“带宽”,但因业界与公众都接受了这种说法,代表数据传输率的带宽概念非常流行,尽管它与电子电路中“带宽”的本意相差很远。
对于电子电路中的带宽,决定因素在于电路设计。
它主要是由高频放大部分元件的特性决定,而高频电路的设计是比较困难的部分,成本也比普通电路要高很多。
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电路设计的知识,对此我们就不做深入的分析。
网络带宽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1. 带宽(Bandwidth):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量。
通常以比特/秒(bps)或兆比特/秒(Mbps)为单位。
2. 速率(Bitrate):指单位时间内传输单元的位数。
通常以比特/秒(bps)为单位。
3. 延迟(Latency):指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延迟,也就是数据传输的时延。
要计算网络带宽,首先需要知道以下几个参数:
1.前提条件:需要明确数据的传输速率以及传输时延。
2.数据包大小:指每个数据包的大小,通常以字节为单位。
3.数据传输协议:通常使用TCP或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而这两种协议的头部开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计算网络带宽的一般步骤如下:
1. 确定数据包大小:通常使用ping命令来发送数据包,并观察数据包的大小。
2. 确定传输时延:使用ping命令来测量数据包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往返时间,即延迟。
3.计算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带宽等于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除以单位时间。
带宽=数据包大小/往返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带宽是一个理论上的最大速率,实际情况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网络拥塞、链路质量、设备性能等。
因此,实际的带宽往往会低于计算出的理论带宽。
总结起来,计算网络带宽需要明确数据包大小、传输时延等参数,通过带宽=数据包大小/往返时间的公式进行计算。
计算出来的带宽值是一个理论上的最大速率,实际情况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根据需求进行带宽规划和优化。
1楼显卡是一个很重要的部件,其重要程度不次于CPU。
很多人会问我,XXX这个显卡怎么样?这个512M的显卡这么样?其实我很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新手来说,从显存大小上区分显卡的高低那是大错特错。
在这里教大家如何从参数上识别显卡的性能。
显存类型:如今来说,DDR DDR2的显卡无需查看其它参数,直接定性为低端卡。
显存位宽:(如例:9600GT 512M/128BIT。
这里的128BIT为显存位宽)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参数,只通过这个参数便可以直接区分显卡的档次。
大致可以这么认为:1 显存位宽为64BIT为超低端显卡2 显存位宽128BIT为低端显卡3 显存位宽为:192/256BIT 为中端显卡4 显存位宽为256BIT以上为高端显卡5 显存位宽达到512BIT以上为顶级卡显存大小:(如例:9600GT 512M/128BIT。
这里的512M为显存大小)这个参数是无关紧要的,位宽低的显存颗粒很不值钱,所以从显存大小上无法区分显卡性能。
核心频率,显存频率:(如例HD4850 600MHZ/1900MHZ 这里的600和1900是它的核心显存频率,换算G单位就是0.6GHZ、1.9GHZ)这两项是很重要的参数,是它们的工作频率。
频率越高速度越快。
如果以上几项参数可以达到,那么以下参数可以忽略不看SP单元:(流处理器)这个数值越高越好,但是不同类型流处理器不能做比较。
NV的SP单元与ATI的SP单元不能在个数上做比较,所以这个对于菜鸟来说就不必研究了。
显存速度:数值越小越好制造工艺:数值越小越好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当有人问我:9600GT怎么样?我无从回答。
7菜红的9600GT 有512M/64BIT0.5G/0.6G的超级缩水显卡也有512M/256BIT 0.6G/1.8G的标版9600GT 这两种显卡的性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96GT这个芯片的,显存位宽256是标版位宽128是缩水版位宽64是骗人版如果我告诉你,这个骗人版的游戏性能跟集成显卡是一个水准,你,作何感想?据本人多次测试,显存位宽为64的显卡玩使命召唤4默认设置会特别卡但是显存频率能达到1.4G以上的,另当别论。
带宽技术参数1. 什么是带宽?在网络通信中,带宽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通常用位/秒(bps)或字节/秒(Bps)来表示。
带宽决定了网络连接的速度和容量,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带宽的分类根据传输介质和技术不同,带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数字带宽数字带宽是指通过数字信号传输数据的带宽。
常见的数字带宽包括以太网、光纤通信等。
以太网常用的数字带宽有10Mbps、100Mbps、1Gbps、10Gbps等。
2.2. 模拟带宽模拟带宽是指通过模拟信号传输数据的带宽。
常见的模拟带宽包括电话线、电视信号等。
电话线常用的模拟带宽有56kbps、128kbps等。
2.3. 空间频率带宽空间频率带宽是指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时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无线电通信中常用的空间频率带宽有900MHz、1800MHz、2.4GHz等。
2.4. 光纤带宽光纤带宽是指通过光纤传输数据的带宽。
光纤通信具有高速、大容量、抗干扰等优点,常用的光纤带宽有10Gbps、40Gbps、100Gbps等。
3. 带宽的重要参数除了分类之外,带宽还有一些重要的技术参数需要了解:3.1. 带宽上限带宽上限是指网络连接所能达到的最大传输速度。
网络供应商通常会提供不同档位的带宽上限供用户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档位。
3.2. 带宽利用率带宽利用率是指实际使用的带宽与总带宽之间的比值。
当网络中存在瓶颈时,带宽利用率会影响数据传输的速度和质量。
高带宽利用率意味着网络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低带宽利用率则可能表示网络资源浪费。
3.3. 带宽数值和单位换算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带宽数值单位有bps、Kbps、Mbps、Gbps等。
对于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常用的换算关系如下:• 1 Kbps = 1000 bps• 1 Mbps = 1000 Kbps• 1 Gbps = 1000 Mbps用户在选择带宽时,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单位换算和比较。
DDR的基本原理DDR SDRAM全称为Double Data Rate SDRAM,中文名为“双倍数据流SDRAM”。
DDR SDRAM在原有的SDRAM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也正因为如此,DDR能够凭借着转产成本优势来打败昔日的对手RDRAM,成为当今的主流。
由于SDRAM的结构与操作在上文已有详细阐述,所以本文只着重讲讲DDR 的原理和DDR SDRAM相对于传统SDRAM(又称SDR SDRAM)的不同。
一、DDR的基本原理有很多文章都在探讨DDR的原理,但似乎也不得要领,甚至还带出一些错误的观点。
这种内部存储单元容量(也可以称为芯片内部总线位宽)=2×芯片位宽(也可称为芯片I/O总线位宽)的设计,就是所谓的两位预取(2-bit Prefetch),有的公司则贴切的称之为2-n Prefetch(n代表芯片位宽)。
二、DDR SDRAM与SDRAM的不同DDR SDRAM与SDRAM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DDR SDRAM与SDRAM一样,在开机时也要进行MRS,不过由于操作功能的增多,DDR SDRAM在MRS 之前还多了一EMRS阶段(Extended Mode Register Set,扩展模式寄存器设置),这个扩展模式寄存器控制着DLL的有效/禁止、输出驱动强度、QFC 有效/无效等。
由于EMRS与MRS的操作方法与SDRAM的MRS大同小异,在此就不再列出具体的模式表了,有兴趣的话可查看相关的DDR内存资料。
下面我们就着重说说DDR SDRAM的新设计与新功能。
差分时钟(参见上文“DDR SDRAM读操作时序图”)是DDR的一个必要设计,但CK#的作用,并不能理解为第二个触发时钟(你可以在讲述DDR原理时简单地这么比喻),而是起到触发时钟校准的作用。
由于数据是在CK的上下沿触发,造成传输周期缩短了一半,因此必须要保证传输周期的稳定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这就要求CK的上下沿间距要有精确的控制。
带宽带宽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的时间可传输的资料数量,亦即在传输管道中可以传递数据的能力。
对于模拟信号而言,带宽又称为频宽,以赫兹(Hz)为单位。
例如模拟语音电话的信号带宽为3400Hz,一个PAL-D电视频道的带宽为8MHz(含保护带宽)。
对于数字信号而言,带宽是指单位时间内链路能够通过的数据量。
带宽在信息论、无线电、通信、信号处理和波谱学等领域都是一个核心概念。
快速导航外文名Bandwidth单位bps、bit或Hz又称频宽频宽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中文名带宽别名频带宽度表示bps、bit或Hz目录∙1电脑领域∙2数字领域∙3人力领域∙4通讯领域∙5其它领域∙传感器∙显示器1电脑领域“带宽”在计算机中的意义一、表示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频宽对基本输出入系统 (BIOS ) 设备尤其重要,如快速磁盘驱动器会受低频宽的总线所阻碍。
[1]二、表示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带宽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对于带宽的概念,比较形象的一个比喻是高速公路。
单位时间内能够在线路上传送的数据量,常用的单位是bps(bit per second)。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严格来说,数字网络的带宽应使用波特率来表示(baud),表示每秒的脉冲数。
而比特是信息单位,由于数字设备使用二进制,则每位电平所承载的信息量是1(以2为底2的对数,如果是四进制,则是以2为底的4的对数,每位电平所承载的信息量为2)。
因此,在数值上,波特与比特是相同的。
由于人们对这两个概念分的并不是很清楚,因此常使用比特率来表示速率,也正是用比特的人太多,所以比特率也就成了一个带宽事实的标准叫法了。
[2]1024bit/s=1Kbit/s1024Kbit/s=1Mbit/s1024Mbit/s=1Gbit/s描述带宽时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计算机上常用频率、带宽、容量等计算公式及常见问题大家经常听过主频、带宽、位宽等术语,这些名词无论是对于普通用户还是电脑城的“大忽悠”商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只不过普通用户很少深究具体情况而已。
尤其是对于很多电脑初级用户而言,只要系统正常运行就可以了,也没必要费这个劲自己计算。
如果可能了解一下或许更好,保证下次超频的时候不会一次把电压加到顶就可以了。
一、几个常用的频率、容量计算公式1、CPU工作频率 = CPU基准外频*倍频数2、INTEL FSB频率 = CPU基准外频*43、AMD FSB频率 = CPU基准外频*24、FSB带宽 = FSB频率*FSB位宽/8,现在的FSB位宽已经都是64位了。
补充,FSB也基本已成为历史了,现在INTEL采用QPI,AMD采用HT技术。
AMD总说INTEL QPI是抄HT的,按照天缘的看法确实是抄的,不过为了避免纠纷,INTEL把HT又改了改,四像不像,默不作声。
HT总线带宽=频率*位宽*2*2,QPI总线带宽=频率*位宽*4*2,最后的2是双向意思。
5、内存带宽(MB/s) = 运行频率(MHz)*传输倍率*总线宽度(bit)/8,其中传输倍率是指一个周期传输数据次数,比如DDR2就是一个时钟周期传输两次数据,DDR3就是三次数据。
6、显存带宽= 显存频率*传输倍率*显存位宽/8,比如AGP16X 带宽=66.6MHz*16*32bit/8=4GB/s,4X、8X可以类似计算。
7、像素填充率=核心频率*像素管线8、纹理填充率=核心频率*像素管线*每管线纹理单元9、1EB=1024PB,1PB=1024TB,1TB=1024G,1G=1024M,1M=1024K,1K=1024BYTE,更多关于硬盘容量分区内容请参考:关于硬盘分区容量和分区数选择的几点参考意见二、主频、倍频、分频的概念1、主频:主频一般是指时钟源的标准输出频率,只所以称为主频,是因为这个频率信号最重要(源),主频随便一哆嗦,后面倍频、分频都要乱套。
在各类电子设备和元器件中,我们都可以接触到带宽的概念,例如我们熟知的显示器的带宽、内存的带宽、总线的带宽和网络的带宽等等;对这些设备而言,带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不过容易让人迷惑的是,在显示器中它的单位是MHz,这是一个频率的概念;而在总线和内存中的单位则是GB/s,相当于数据传输率的概念;而在通讯领域,带宽的描述单位又变成了MHz、GHz⋯⋯这两种不同单位的带宽表达的是同一个内涵么?二者存在哪些方面的联系呢?本文就带你走入精彩的带宽世界。
一、带宽的两种概念如果从电子电路角度出发,带宽(Bandwidth)本意指的是电子电路中存在一个固有通频带,这个概念或许比较抽象,我们有必要作进一步解释。
大家都知道,各类复杂的电子电路无一例外都存在电感、电容或相当功能的储能元件,即使没有采用现成的电感线圈或电容,导线自身就是一个电感,而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地之间便可以组成电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杂散电容或分布电容;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电容、电感,都会对信号起着阻滞作用从而消耗信号能量,严重的话会影响信号品质。
这种效应与交流电信号的频率成正比关系,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令信号难以保持稳定时,整个电子电路自然就无法正常工作。
为此,电子学上就提出了“带宽”的概念,它指的是电路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的频率范围。
而属于该体系的有显示器带宽、通讯/网络中的带宽等等。
而第二种带宽的概念大家也许会更熟悉,它所指的其实是数据传输率,譬如内存带宽、总线带宽、网络带宽等等,都是以“字节/秒”为单位。
我们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这些数据传输率的概念被称为“带宽”,但因业界与公众都接受了这种说法,代表数据传输率的带宽概念非常流行,尽管它与电子电路中“带宽”的本意相差很远。
对于电子电路中的带宽,决定因素在于电路设计。
它主要是由高频放大部分元件的特性决定,而高频电路的设计是比较困难的部分,成本也比普通电路要高很多。
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电路设计的知识,对此我们就不做深入的分析。
光纤传输系统中的位宽及纤芯直径选择依据光纤传输系统是现代通信领域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高带宽、低损耗的通信传输介质。
在构建光纤传输系统时,选择合适的位宽和纤芯直径是确保信号传输质量和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解析光纤传输系统中位宽和纤芯直径的选择依据,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首先,位宽在光纤传输系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位宽是指光纤中能够容纳光信号的通道数量。
位宽决定了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能力和带宽,直接影响信号传输的容量和速率。
一般而言,位宽越大,传输能力越高,可以支持更大容量的信号传输。
然而,选择适合的位宽并不仅仅取决于传输的容量需求,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
其次,纤芯直径也是光纤传输系统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纤芯直径是指光纤中心的直径,影响着光信号的传输特性。
通常情况下,纤芯直径越大,光纤的损耗越低,传输距离越长。
因此,在选择纤芯直径时需要考虑传输距离的需求和系统性能的平衡。
同时,纤芯直径的选择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传输速率、设备成本和系统部署的要求。
在光纤传输系统中,选择位宽和纤芯直径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 传输容量需求:根据实际的通信需求和传输容量的要求,选择适当的位宽。
位宽要能够满足当前的通信需求并留有一定的扩展余地,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和扩容。
2. 传输距离和损耗:根据实际的传输距离需求和系统的损耗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纤芯直径。
一般来说,传输距离越长,需要选择较大的纤芯直径以减小传输损耗。
3. 传输速率:根据传输系统的速率要求,选择匹配的位宽和纤芯直径。
高速传输需要更大的位宽和纤芯直径来支持更大的信号容量和传输速率。
4. 成本考虑:纤芯直径的选择还受到设备成本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较大的纤芯直径可能意味着更高的设备成本。
因此,在平衡传输性能和设备成本之间进行权衡,选择适当的纤芯直径。
5. 系统部署和维护:在选择位宽和纤芯直径时,还需要考虑系统部署和维护的便利性。
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可能需要更小尺寸的光纤,以适应空间限制和系统布线的要求。
显卡的位宽
显卡的位宽是指其内部数据传输的通道宽度,通常用bit表示。
它决定了显卡能够同时传输的数据量,对于显卡的性能和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位宽决定了显卡内部数据的传输速度。
位宽越宽,显卡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就越大。
这意味着显卡能够更快地处理图形数据,提高图形渲染的速度和效果。
例如,位宽为256bit的显卡在进行图像处理时能够同时传输256bit的数据,而位宽为128bit的显卡则只能同时传输128bit的数据。
显卡的位宽越大,它在处理大量图像数据时的性能越强。
其次,位宽还决定了显存的带宽。
显存带宽是指显卡内存与显卡芯片之间数据传输的速度,它的计算公式是位宽乘以显存频率。
位宽越宽,显存带宽就越大,数据传输速度就越快。
更高的显存带宽可以提高显存的读写速度,使得显卡能够更快地从显存中读取数据并写入数据,提高图像渲染的速度和流畅度。
此外,显卡的位宽还与显卡的显存容量有关。
通常情况下,位宽越大,显存容量可以更大。
这是因为位宽决定了显卡能够同时传输的数据量,如果位宽较小,那么显存容量过大可能导致显存带宽没有被充分利用,降低显卡的性能。
总结来说,显卡的位宽决定了其内部数据传输的通道宽度,影响了显卡的性能和速度。
较大的位宽可以提高显卡的处理速度、图像渲染效果和显存带宽。
因此,在选择显卡时,除了关注显存容量外,也要考虑位宽对显卡性能的影响。
带宽和位宽?
回答:
1.带宽和位宽的概念不同,带宽是指显卡传输数据的速度,单位是
“每秒多少字节(GByte/S)”;位宽是指显卡每一次传输数据的宽度,单位是“位(bit)”。
如果用公路作比喻,带宽就是每秒过了多少辆车;位宽就是公路的宽度,能并排过几辆车。
2.带宽和位宽的性质不同,带宽是理论值,数据的实际传输速度
是不可能高于带宽的;而位宽是实际值。
3.带宽可以通过超频来提高,而位宽是固定不变的。
4.带宽的计算要看显存类型,一楼的朋友提供的公式用来计算SD
显存的带宽,如果是DDR显存,其带宽是相同SD显存的两倍。
5.带宽的确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如果显存类型相同,128位64M
的性能优于64位128M,就是因为高位宽能带来高带宽。
位宽
显存位宽是显存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传送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大则瞬间所能传输的数据量越大,这是显存的重要参数之一。
目前市场上的显存位宽有64位、128位和256位三种,人们习惯上叫的64位显卡、128位显卡和256位显卡就是指其相应的显存位宽。
显存位宽越高,性能越好价格也就越高,因此256位宽的显存更多应用于高端显卡,而主流显卡基本都采用128位显存。
一般出现在同品牌上的显存位宽上,例如同为一款ATI RADEON9200但是在显存位宽上有所不同,有些为128bit、有些为64bit,而销售人员就经常把64bit当作128bit来卖,外观上几乎没有区别,有区别的就是在显存的个数上,而普通的消费者往往不能正确的辨识。
在这里小编可以给大家介绍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来比对,如果显卡上显存颗粒数为8颗,那么该显卡的位宽基本为128bit,如果显卡上显存颗粒数为4颗,则为64bit。
以上方法只用于TSOP-II显存的辨认,而采用mBGA封装形式的显存通常都为128bit因为
mBGA封装形式决定了他单颗颗粒位宽为32bit。
带宽
带宽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的时间可传输的资料数量,亦即在传输管道中可以传递数据的能力。
在数字设备中,频宽通常以bps表示,即每秒可传输之位数。
在模拟设备中,频宽通常以每秒传送周期或赫兹Hertz (Hz)来表示。
频宽对基本输出入系统(BIOS ) 设备尤其重要,如快速磁盘驱动器会受低频宽的总线所阻碍。
单位时间内能够在线路上传送的数据量,常用的单位是bps(bit per second)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时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
这里的M 是10^6。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在理解带宽这个概念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个公式:带宽=时钟频率x总线位数/8,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带宽和时钟频率、总线位数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
其实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不仅显示器、内存有带宽的概念,在一块板卡上,带宽的概念就更多了,完全可以说是带宽无处不在。
那到底什么是带宽呢?带宽的意义又是什么?简单的说,带宽就是传输速率,是指每秒钟传输的最大字节数(MB/S),即每秒处理多少兆字节,高带宽则意味着系统的高处理能力。
为了更形象地理解带宽、位宽、时钟频率的关系,我们举个比较形象的例子,工人加工零件,如果一个人干,在大家单个加工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肯定不如两个人干的多,带宽就象是加工零件的总数量,位宽仿佛工人数量,时钟工作频率相当于加工单个零件的速度,位宽越宽,时钟频率越高则总线带宽越大,其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主板上通常会有两块比较大的芯片,一般将靠近CPU的那块称为北桥,远离CPU的称为南桥。
北桥的作用是在CPU与内存、显卡之间建立通信接口,它们与北桥连接的带宽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内存与显卡效能的大小。
南桥是负责计算机的I/O设备、PCL设备和硬盘,对带宽的要求,相比较北桥而言,是要小一些的。
而南北桥之间的连接带宽一般就称为南北桥带宽。
随着计算机越来越向多媒体方向发展,南桥的功能也日益强大,对于南北桥间的连接总线带宽也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在INTEL的9X5系列主板上,南北桥的带宽将从以前一直为人所诟病的266MB/S发展到空前的2GB/S,一举解决了南北桥间的带宽瓶颈。
再来说说显卡,玩游戏的朋友都晓得,当玩一些大制作游戏的时候,画面有时候会卡的比较厉害。
其实这
就是显卡带宽不足的问题,再具体点说,这是显存带宽不足。
众所周知,目前当道的AGP接口是AGP 8X,而AGP总线的频率是PCL总线的两倍,也就是66MHz,很容易就可以换算出它的带宽是2.1GB/S,在目前的环境下,这样的带宽就显得很微不足道了,因为连最普通的ATI R9000的显存带宽都要达到400MHZ X 128Bit/8=6.4GB/s,其余的高端显卡更是不用说了。
正因为如此,INTEL在最新的9X5芯片组中,采用了PCL-Express总线来替代老态龙钟的AGP总线,与传统PCI以及更早期的计算机总线的共享并行架构相
比,PCI Express最大的特点是在设备间采用点对点串行连接,如此一来即允许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专用连接,不需要向整个总线请求带宽,同时利用串行的连接特点将能轻松将数据传输速度提到一个很高的频率。
在传输速度上,由于PCI Express支持双向传输模式,因此连接的每个装置都可以使用最大带宽。
AGP所遇到的带宽瓶颈也迎刃而解。
为了在实际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得到更多总线带宽,根据带宽的计算公式,一般会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增加总线速度,比如INTEL的P4 CPU和塞扬CPU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个是400总线,一个是533/800总线,在实际应用的效能就有了很大的区别(当然,二级缓存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另外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增加总线的宽度,如果当它的时钟速度一样时,总线的宽度增加一倍,那么尽管时钟下降沿同未改变之前是相同而此时每次下降沿所传输的数据量却是以前的两倍,这一点在相同核心,但是显存位宽却不一样的显卡上表现特别明显。
内存颗粒的规格是64*8-bit 说的是内存容量是512兆
1.5ns周期说的是显卡上的显存速度,数字越小速度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