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混合施用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76.45 KB
- 文档页数:1
2024年浅谈农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要点引言杂草,作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经常与农作物争夺水分、养分和光照等资源,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维护农田生态平衡,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实施有效的杂草防除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农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的要点,旨在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理解并实施杂草管理策略。
预防策略预防是杂草管理的首要策略。
通过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方式,可以减少杂草的入侵机会。
例如,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作物品种,使其在生长速度和高度上超过杂草,从而减少杂草的生存空间。
此外,合理的轮作和间作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杂草的滋生。
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通过物理手段来减少杂草数量的方法。
其中,手工除草是最传统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此外,利用水力和热力也可以达到除草的目的。
例如,通过灌溉或雨水冲刷可以将杂草冲刷掉;而热力除草则利用高温破坏杂草的生长点,使其失去生命力。
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利用化学除草剂来杀死杂草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的缺点。
因此,在使用化学除草剂时,必须严格遵守使用说明,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杂草的生长。
例如,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或竞争性植物来抑制杂草的繁殖。
这种方法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但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综合防治策略综合防治策略是将上述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杂草防除体系。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农田的具体情况和杂草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例如,在杂草生长初期,可以采用物理或生物防治技术;当杂草数量增多时,可以考虑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快速控制。
在实施综合防治策略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定期监测:定期对农田进行杂草监测,掌握杂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合理施肥:通过合理施肥,提高农作物的养分吸收能力,增强其对杂草的竞争优势。
我国麦田常用除草剂的种类及使用技术麦田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在麦田中进行科学的除草管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保证麦田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本文将介绍我国麦田常用的除草剂种类及使用技术。
一、除草剂种类1.非选择性除草剂:广谱杀草剂,能够对各类杂草起草杀伤作用,通常用于麦田预除草。
常见的非选择性除草剂有草甘膦、草铵膦等。
2.选择性除草剂:对麦类作物有一定选择性,在防除杂草的同时尽量避免对庄稼产生负面影响。
常见的选择性除草剂有草胺清、草禾胺、氯吡草胺等。
3.土壤处理剂:常用于麦田前田间整地前后处理,可杀除土壤中存在的杂草和种子。
常见的土壤处理剂有苯醚甲烷、四氯化碳等。
4.溶解型液体除草剂:通过灌溉灌入土壤中,通过溶解和透水作用杀灭杂草。
常见的溶解型液体除草剂有噻唑隆、草甘膦等。
5.慢速释放型除草剂:在麦田中定期施用,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杂草的生长发育。
常见的慢速释放型除草剂有三嗪、吡他唑等。
6.有机除草剂: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和微生物菌剂作为活性成分,对杂草起到杀伤作用。
常见的有机除草剂有百草枯、草甘把等。
以上提到的除草剂种类都是我国麦田中常用的,各种除草剂在不同生长期和不同杂草类型下使用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剂量和使用方法。
二、除草剂使用技术1.剂量控制:除草剂的剂量控制对于除草效果至关重要,剂量过量会导致作物受害,剂量不足则无法达到杀伤效果。
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产品使用说明合理调整剂量,防止过量使用。
2.喷洒技术:喷洒是常见的除草剂使用方式,要保证均匀喷洒,避免漏洒或过度喷撒。
喷洒前应调整好喷雾器的喷雾角度和喷雾压力,并根据风向和天气条件,选择适宜的天气进行喷洒。
3.春季和秋季施用:春季施用以预防和控制杂草的生长发育,秋季施用则主要针对冬季的杂草问题。
春季施药一般在麦田作物萌芽前进行,秋季施药则要根据杂草生长发育情况进行。
4.混合施用:根据实际需要,可将不同除草剂进行混合施用,以扩大杂草的防控范围。
小麦除草剂使用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小麦除草剂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角色。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小麦除草剂使用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小麦除草剂什么时候打不少农户把麦田使用除草剂的时间选在春季,等到杂草的草龄和密度很大时才施药防治,这样既增加了成本,也容易对小麦和后茬及邻近的作物产生药害。
生产实践表明,麦田使用除草剂的时间,宜在冬前为好。
时间一般在小麦出苗前选用芽前除草剂,或小麦2~4叶期选择能杀灭已出苗杂草的除草剂。
掌握施药时的温度施药时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除草剂的效果,如2,4-d、二甲四氯等在气温10℃以下施药效果很差,10℃以上时施药效果才好;巨星除草剂在低温条件下,施药后30~40天才表现出除草效果。
因此,麦田使用除草剂,应在晴天气温较高时施药,才能充分发挥药效。
保证施药时土壤湿度充足不论是小麦出苗前的土壤施药,还是小麦生长期施药,土壤湿度都是影响药效高低的重要因素。
苗前施药时,若表土土层湿度大,易形成严密的药土封杀层,且杂草种子发芽出土快,因而防效高。
小麦生长期施药时,若土壤湿润,有利于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和在体内运转,因此药效发挥快,除草效果好。
小麦除草剂如何掌握用药量杂草和小麦都是植物,而除草剂的选择性有限,要保证除草剂既杀死杂草又不伤害小麦,必须严格掌握除草剂的用量,既不能随意增加,也不能减少,一定按使用说明书介绍的用量使用,并做到因地制宜。
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颗粒细的土壤,对除草剂的吸附量大,而且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活动旺盛,药剂被较多地降解,应适当增加施药量。
而沙壤土的颗粒较大,对药剂的吸附量较少,药分子在土壤颗粒间多为游离状态,活性强,易发生药害,用药量可适当减少。
除草剂在碱性土壤中较稳定,不易分解,残效期长,容易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故在碱性土壤上施药时间应尽量提前,并谨慎使用。
小麦除草剂喷施注意事项使用除草剂时,一定做到足够的清水稀释,充分混合均匀。
要达到喷施均匀,不重喷、不漏喷。
如果相邻地块是除草剂的敏感作物时,则要采取隔离措施,做到有风时不喷药,以免相邻地块的作物受害。
神雨复硝酚钠与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叶面肥混用技术
与杀虫剂混用可拓宽药谱、增强作物对虫害的抵抗作用,显著减轻植物虫害后遗症状,增强作物本身的抗逆功能,加速作物被害虫危害伤口损伤的愈合,使植株迅速恢复生民
与杀菌剂混用可拓宽药谱,提高杀菌剂的防效。
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活化抗病基因、激发植物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显著提高杀菌剂的杀菌效果。
与除草剂混用可使作物苗齐、苗壮,增强作物本身的抗逆功能,提高作物使用除草剂的安全系数,把除草剂对作物的有害程度降到最低,并能调y作物生民平衡,达到除草无害、
增产又增收的口的。
与肥料混用可增强植物对肥料的利用率,解除肥料之间的拮抗作用,协调营养平衡,显著提高肥效。
某种农药与复硝酚钠混用的检测方法是:将要加入神雨复硝酚钠溶液的农药先取一小部分溶于水,再慢慢地倒入复硝酚钠溶液中,如复硝酚钠溶液中没有发现沉淀物,溶液仍然保持褐红色,则此农药可以与复硝酚钠混用。
除草剂技术配方,草铵膦除草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90%乙草胺(45-90克/亩)+41%草甘膦(45-90克/亩),该配方能防除多种杂草,可以有效控制作物种植后杂草的发生。
2、90%乙草胺(40-75克/亩)+50%莠去津(40-75克/亩)+41%草甘膦(30-60克/亩),该配方主要防治多年生杂草,可以杀死其根系,达到根除的目的。
一、除草剂技术配方1、90%乙草胺(45-90克/亩)+41%草甘膦(45-90克/亩)。
使用时直接进行喷雾即可,这两种药剂进行混用不仅可以达到非常好的灭草效果,而且还能防除出土的多种杂草,可以有效控制作物种植后杂草发生,同时它对作物比较安全,一次施药能控制整个生长期内杂草的危害。
2、90%乙草胺(40-75克/亩)+50%莠去津(40-75克/亩)+41%草甘膦(30-60克/亩)。
在作物定植前可以采用喷雾法使用该药剂,这个配方对于多年生杂草很有效,可以杀死其根系,达到根除的目的。
尤其适合玉米田,在玉米播后苗前,当田间有大量杂草时就可以使用该配方,这样既可以杀死田间的大草,又能达到土壤封闭的效果。
3、90%乙草胺(45克-50克)+苄嘧磺隆(2-4克/亩)+草甘膦(40-80克/亩)。
使用时一定要在杂草还没有长出来时进行喷雾,该配方主要用于免耕直播水稻田,它具有有双重作用。
此配方具有低毒、杀草谱广、残效期长的特点,不仅可以达到杀草清茬的效果,还有土壤封闭的作用。
4、56%2甲4氯钠盐(10-20克/亩)+41%草甘膦(80-110克/亩)。
使用时可以采用毒土法,该配方对阔叶杂草、阔叶杂灌等防除效果比较好,而且也不影响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
5、41%草甘膦(40-80克)加乙羧氟草醚。
使用时可以在作物定植后进行喷雾,此配方比较适合用于农田免耕时,对于一般的阔叶杂草有很大防除效果。
二、草铵膦除草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使用方法以在荒地除草为例,可以在水中适当加入部分草甘膦,这样杂草后期反弹性会减少。
除草剂及其应用技术除草剂是一种杀灭或抑制杂草生长的化学药剂,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工具。
正确使用除草剂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但滥用除草剂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除草剂的种类、选择、应用技术和注意事项一、除草剂种类及作用机制除草剂主要分为非选择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两类。
非选择性除草剂是广谱杀草剂,可以杀死大多数植物。
选择性除草剂则只杀灭特定的杂草而对农作物影响较小。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机除草剂和生物除草剂,对环境污染较小,但效果较慢。
根据作用机制,除草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触源性除草剂:施药后,通过叶片、茎或根部吸收,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例如,吘氨唑类除草剂就是触源性除草剂,施用后被植物吸收,并抑制植物生长。
2.土壤处理剂:用于处理土壤,抑制坏菌和杂草的生长。
目前常用的土壤处理剂主要有三氯安、甲磺隆等。
3.叶面处理剂:用于在作物叶面上杀灭或抑制杂草的生长,不对作物产生明显影响。
常用的叶面除草剂有阿奇膦、克隆唑等。
4.抗草除草剂:这种除草剂可通过改变植物的代谢途径等方式,杀灭或抑制特定的杂草生长。
二、选择合适的除草剂选择合适的除草剂是农作物种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该根据田间杂草的种类、密度和农作物的品种等因素进行选择。
以下是选草剂的一些基本原则:1.选择与目标杂草存在抗草特异性的除草剂,以减少对作物的伤害。
2.注意除草剂的使用剂量,避免出现过量用药或剂量不足的情况。
3.在进行混合使用时,务必确保药剂之间的配伍性。
4.考虑杂草的生长阶段和天气条件,选择相应的除草剂。
三、除草剂的应用技术除草剂的施用技术是影响除草效果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除草剂应用技术:1.土壤处理:将除草剂均匀地喷洒在土壤表面,并轻轻耕翻,使除草剂均匀分布在农田中。
2.种子处理:将除草剂与种子混合,经过处理后再进行播种。
这样可以减少后期施药工作。
3.叶面处理:将除草剂溶解在水中,喷洒在作物叶面上。
优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除草剂施用技术方案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化学农药的使用逐渐普及,其中除草剂作为重要的植物保护工具之一,减少了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除草剂的施用过程中,一些技术问题仍需引起注意,如何正确使用除草剂成为保证其效果和保护环境的关键。
除草剂使用技巧1. 确定使用时机在冬季到早春季节,杂草营养转移到根部,这个时候使用除草剂能达到最佳效果。
此外,根据不同的杂草生长和繁殖特征,也需要选择不同的除草剂,根据草本植物、木质植物和蕨类等多种植物群落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除草剂,达到最佳除草效果。
2. 确定使用方法根据不同的除草剂和需要除草的场地,选择适合的使用方法。
当前,较为常用的使用方法包括喷射、涂刷、翻土、撒布等。
同时,在使用前,需要为除草剂配备专业的喷洒器、背负式能量器等,确保除草剂的安全使用。
3. 注意配比和浓度不同的除草剂有不同的配比和浓度要求,在使用前,需要了解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要求,根据标签上的说明进行合理配比和浓度调整。
同时,在加药的过程中,注意佩戴防护装备,避免药剂和皮肤接触,以及避免药剂泼洒到眼睛等重要器官上。
4. 注意安全性除草剂应避免接触人和家养宠物,应在人和动物不在现场的情况下进行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使用呼吸器、手套、面罩等保护工具,确保个人安全。
除草剂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喷洒工具及装置,避免残留较多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结论总的来说,除草剂在植物保护和增产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
选择合适的施药时机、使用方法和注意安全问题是提高除草剂效果的关键。
此外,在使用除草剂时,应该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保证除草剂的安全使用,保护人体健康、农作物生产和环境保护。
除草剂的使用技术(上)为了达到安全高效除草的目的,必须采取恰当准确的施药方法,把除草剂投放到靶标的适当部位或适宜的范围内,以利于杂草充分吸收而杀死杂草,同时保护农作物不受损害。
常用的施药方法,主要有播种前及播种后的土壤处理和生长期的茎叶处理。
除草剂有单用,又有混用,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浪费药剂,而且还会对当季或后茬农作物赞成严重药害。
(一)除草剂的喷洒技术1、除草剂的使用方法除草剂的使用方法有两种,即茎叶处理和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又可分播前处理和播后土壤处理。
(1)茎叶处理:将除草剂直接喷洒在杂草茎叶上的方法,叫茎叶处理。
这种方法,一般在杂草出苗后进行。
使用除草剂作茎叶处理,药液喷在杂草茎叶上,应该保证农作物绝对安全。
需要用灭生性除草剂防除杂草时,实行苗前处理或定向喷雾(保护性施药),并在喷雾器上装上挡板或防护罩,使药液不能接触到农作物,以消灭行间杂草。
在农作物高大时,压低喷头喷洒。
使用背负式喷雾器,每公顷喷药液450-750千克(30-50千克/亩),雾点要细,以便在叶面上粘附。
有风时,要防止雾滴飘移到邻近的敏感农作物上,并防止漏喷重喷。
除草剂的水剂、乳油、可湿性粉剂均可对水喷雾,但施用可湿性粉剂配成的药液喷药时,要边搅拌边施药,以免发生沉淀,堵塞喷头。
为了增加效果,可在药液加入药量0.1%左右的湿润剂、展着剂、如常用的洗衣粉等。
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法,近年来已成为一项新的施药技术。
施药效果受风力、风向的影响,适宜在风速1-3米/秒时进行。
(2)土壤处理:土壤处理,就是将除草剂用喷雾、喷洒、泼浇、浇水、喷粉或毒土等方法,施到土壤表层或土壤中,形成一定厚度的药土层,接触杂草种子、幼芽、幼苗及其他部分(如芽鞘)而被吸收,从而杀死杂草。
一般多用常规喷雾处理土壤,播种前施药叫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施药叫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实施土壤处理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1喷雾法:小面积施药时,使用喷雾机具为压缩式喷雾器。
除草剂混用、混剂及其药效评价林长福 杨玉廷(沈阳化工研究院农药生测中心,沈阳110021)摘 要 详细叙述了除草剂的混用、混剂及其目的意义,混用后的联合作用方式及科学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 混用 混剂 联合作用方式 药效评价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除草剂混配在一起应用的施药方式叫做除草剂的混用(Herbicides combination or Herbicides mixing)。
1 除草剂的混用包括三种使用形式1.1 现混现用习惯上简称除草剂混用,是农民在施药现场针对杂草的发生情况,根据一定的技术资料和施药经验,临时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除草剂混合在一起并立即喷撒的施药方式。
这种施药方式带有某些经验性,除草效果不够稳定,并且对农民的农艺素质要求也比较高。
1.2 桶混剂(Tank mixing)介于除草混剂和现混现用之间的一种施药方式,它是农药生产厂家加工与包装而成的一种容积相对较大、标签上注明由农药应用生物学家提供的最佳除草剂混用配方,农民在施药现场临时混合在一起喷撒的施药方式。
一般来说桶混制剂灵活机动,便于对症下药,可根据防除对象、气候条件、作物情况等调节混用比例,但对施药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较高。
1.3 除草混剂(Herbicides mixture)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效成分、助剂、填料等按一定配比,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的农药制剂,它是由农药生物学家进行认真配方筛选、农药化工专家进行混合剂型研究,并由农药厂经过精心加工、包装而成的一种商品农药,农民可以按照商品的标签说明直接使用。
混合制剂使用方便,经济实用,省工省时。
所以,对于有稳定开发应用市场的混用组合多以混合制剂的形式登记注册和使用。
2 除草剂混用后的联合作用方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除草剂混用,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可能是增加或降低,也可能是不增不减。
2.1 相加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除草剂混用后的药效表现为各单剂之和,一般活性结构类似、作用机制相同的除草剂混用时,多表现为相加作用。
玉米苗期除草剂的使用技术要点摘要:玉米夏播以“贴茬播种”为主,造成田间杂草多,遗留麦茬高,玉米苗前封闭除草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并且春播玉米苗前使用的除草剂剂量大,下茬作物容易出现农药残留问题。
为提高民权县玉米产量和保护田间生态环境,现多采用玉米出苗后除草的方式,可选用的除草剂种类多,施药期较长,除草效果稳定。
关键词:玉米苗期;除草剂;使用技术要点引言除草剂是我们作物中经常使用的农药,主要用于防治田间杂草,或用于非主要作物,主要作物除外,这些作物阻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
我们都知道,杂草对田地有害,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首先,杂草生长在土壤中,可以与作物竞争肥料和养分;其次,它可以通过降低透明度、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安装寄生虫和疾病、增加虫害和疾病对作物的影响以及最终降低作物质量来阻碍实地的空间。
使用除草剂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产力,更有效地预防了某些杂草,不仅减少了我们的人力和财政资源,而且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质量。
但是,必须注意合理应用和科学利用。
1出苗障碍表现第一个是种子率低,导致玉米田的种子率低于80%,缺乏措施影响正常生产。
二是变形种子较多,表明种子周期过长,种子没有得到治疗;玉米种子薄弱、过于僵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变形的种子较多,表现为叶片变形、叶片颜色异常、叶片数量异常、根数少、发育不良。
第三种是种子死亡,其表现是在播种期间玉米种子死亡,导致种子短缺。
2%以上的总死亡率可能影响产量。
2除草剂的选择性作用2.1生化选择性作物和杂草吸收除草剂后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表明,除草剂杀死或丧失了其致命作用,我们称之为除草剂的生化选择性。
例如,促进酶活性的除草剂本身对作物没有毒性,但通过在植物中进行代谢后生产有毒物质,可对杂草或作物产生致命影响。
因此,一些含氧量高的杂草是使用这种除草剂最好的例如:大豆的氧化物酶活性低,沙棘中的一些阔叶草和酶含量高,使用这种除草剂可以杀死不良的阔叶草而不损害大豆。
例如,某些除草剂本身对植物有毒,但被植物吸收后的酶活性中和,这是除草剂的被动毒性效应。
农药科学混用技术.敌稗不但不能混用,前后10天也不能连用,否则会造成药害。
与敌稗同属酰胺类的丁草胺等除草剂品种,也有这个问题。
农药混用中的学问还很多,举几个例子。
辛硫磷能抑制昆虫体的多功能氧化酶,这种酶系统的活性正是昆虫抗药性的原因之一、因此辛硫磷与一些菊酯类或其他有机磷类杀虫剂品种混用,往往能增效,特别是防治有一定抗药性的害虫种群能增效。
有的农药混用,在药效上会出现颉拮抗。
如井冈霉素与灭瘟素混用,会降低井冈山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
禾草灵与2甲4氯或地乐酚等混用,会降低禾草灵对野燕麦的防除效果。
乙霉威与多菌灵存在负交互抗性,即对多菌灵有抗性的植物病原菌反而对乙霉威更敏感。
二得的混用可以防治对多菌灵已有抗药性的植物病害。
二者的混用比例子可以根据抗药性程度而定。
如田间测定,对多菌灵敏感的菌株与有抗性的菌株数量上是三比一,则多菌灵与乙霉威混用有效成分之比以三比一为宜。
异稻瘟净与其他有机磷杀虫剂混用不但增效,而且增毒。
有人认为两种低毒药剂混用后增毒,但仍属低围,可以允许。
那么如果增毒到中等毒性围,甚至毒性不高的药剂增毒至高毒围,则不宜采用。
有的除草剂品种有药害蔌者有残留药害可能影响施用作物或下茬敏感作物,如与防除对象基本一致,但不存在药害问题的除草剂品种混用,可以减轻前者药害的危险氯嘧磺隆与嗪草柄用于大豆田,前者对后茬敏感作物不安全,后者剂量过大时对大豆作物不安全,而有效成分用量,也就分别提高了对当茬作物的安全性。
当然,农药混用时的药效、抗药性、药害、毒性等问题,要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研究,才能下结论。
2、农药混用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农药单剂的现混现用,可以根据作物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防治要求灵活运用,这是农药使用技术的一项基本功。
但经常的或普遍的农药混用,往往在农药加工时制成混剂。
混剂一般说来有效成分配伍较科学合理,制剂理化性能应比现混现用优良,有的固态制剂如粉剂、颗粒剂,混用难以均匀,不如制成定型混剂。
农药单剂在使用时往往受防治效果、使用范围和药害等因素制约,而且随着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强,防治效果降低。
目前,农药科研人员在研发新药的同时,主要通过复配来克服原有农药单剂的使用缺陷。
然而,复配农药出现时间不长,尚没有统一的复配原则和标准,不利于复配农药的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近几年国内农药专家的研发经验总结整理而成。
1 农药复配剂的类型农药混合剂按其作用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1 杀虫剂混合剂为了克服单一杀虫剂存在的不足,将不同类型、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复配。
目前主要有有机磷类与有机磷类、有机磷与拟菊酯类、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有机氮与氨基甲酸酯类以及有机氮与拟菊酯类等复配方式。
这是混剂中品种最多的一类,截止到1998年底,在农业药检所注册登记的杀虫剂为4230个,其中杀虫混剂为1684个,占39.8% [1]。
1.2 杀虫杀菌剂混合剂此类型主要用于拌种或土壤处理,发挥杀虫、杀菌兼治作用。
如10%甲柳·酮乳油、35%马·酮乳油和40%氧乐·酮乳油等杀虫杀菌混剂等[2]。
1.3 杀菌剂混合剂为延缓植物病原菌对内吸杀菌剂的抗性,常将内吸性杀菌剂与保护性杀菌剂复配使用。
内吸性杀菌剂能被植物吸收,起到杀菌效果;保护性杀菌剂残留在植物体表,防止病菌入侵感染。
如15%双·多悬浮剂[3]和40%三唑酮·多可湿性粉剂[4]等。
1.4 除草剂混合剂将持效期长、短不同的除草剂搭配;将内吸传导性除草剂与触杀性除草剂搭配;根据杀草谱互补原理,杀单子叶杂草的除草剂与杀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混用。
如5.3%丁·西颗粒剂[5]和48%乙·莠可湿性粉剂[6]等。
1.5 杀螨剂混合剂由于单一杀螨剂往往对螨的发育状况具有较大选择性,有效控制期差异较大,为了达到对各个发育阶段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控制期适当,常常将两种杀螨特点不同的药剂加工成杀螨剂混合剂。
如5%阿维·达乳油和22%炔螨·噻螨乳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