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重点问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7.84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经济学重点问题答案

第一章

4.分析目前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现象。

城中村,又称都市村庄,是指已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范围内,农业用地很少或已经没有,居民职业结构与生存方式已经向城市转型,但建筑景观和居民文化习俗仍缺乏城市社区内涵特征,建立在集体性质土地上的习惯上仍称为“村”的居民聚落。城中村是以本地居民出租房屋获得经济来源、外地户籍居民承租房屋获得临时住所、兼有内部服务型经济为主的城乡过渡型社区。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建设急剧扩张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晚发外生型”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迟发展效应”,是所谓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长期并存的“二元”社会结构特征的一个微观体现,是在城乡二元格局依然存在状态下农村被动城市化的产物。

原因:

1)快速城市化是导火索"#城中村$是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结果!在发展主义意识形态下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圈占农村土地和农业资源,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置若罔闻!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只留下自己居住用的宅基地,而周边高楼林立,久而久之滋生出城中村现象!

2) 城乡二元结构是病根!我国在20世纪50 年代开始形成城乡区别的二元管理体制,人为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把城市和农村隔离开来,出现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体系!二元的土地法律制度决定了城中村在土地所有权上是处于一种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共存和交错状态!二元的户籍制度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迁移,城市与乡村的养老"医疗"失业"救济"补助等等产生巨大差异"

3) 村民文化素质不高!由于城中村村民和外来人口素质普遍不高,村民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技能不高,村民以出租房屋等手段来获取收益,依赖着租金收入,村民普遍表现出游手好闲和不思进取的恶习; 廉价租金所带来的稳定收入,促进了城中村自建设房的无序建设!

当然,将城中村一刀切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从宏观方面来考虑,先认识到城中村存在有特殊意义,然后通过分析现实原因,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给城中村的发展提供解决方法!

城中村问题的表现

1)城市地位尴尬,管理欠缺“城中村”位于城市之中或者边缘,在名义上是城市地区,但土地利用仍旧是农村型,土地利用与管理体制还属于农村,管理仍然保留村级建制,实行村行政管理,和城市的管理模式不同,因此形成两种模式,称为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管理上从以前的村委会改成了居民委员会,看似管理体制更换了,其实只是名义上更换了名字,管理实质未变,真正的城市管理理念没有达到也无法短时间内达到城中村中,相应的城市基础保障也是难以保障!

2)建设混乱,环境卫生条件差!目前的城市规划设计一般不涉及或者忽略城中村居民建筑的规划布局,未能及时统一安排控制无序的楼房建设,使城中村建筑杂乱无章!再加上城市建设需要占用了城中村大量的土地,村民没有了土地,也失去了经济来源,而城中村作为低价出租房是村民的经济收入之一,也是进城务工人员最佳居住地,使得城中村的房子有了改建扩建的动力,造成建筑密度过大,布局混乱,出现了大量的“接吻楼”“握手楼”和“贴面楼”。

“城中村”市政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普遍不健全,城中村排水排污"垃圾处理设施也不健全!生活性和生产性污水就近排入河道或农田"固体废弃物无序堆放"环境污染严重"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给环境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缺乏对环境的管理和保护!

3)居民生活质量低下,人口密度过高,社会治安混乱!城中村村民由于没有了土地,只能靠出租住所来获得经济收入,而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则大多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这里环境脏乱差,设施不齐全,居住拥挤,房屋建筑密度过大,缺乏充分的日照"通风"采光等卫生条件,缺少排水"燃气"供热"路灯等必要的市政设施及绿地等公共空间,生活质量不容乐观!各社会阶层的人口混杂在一起,人口流动较频繁,人口登记不便,管理较难,社会治安难免较差!

4)文化建设落后,村民素质低下!城中村原属于农村,整体文化水平较为低下,有较高文化和能力的大多数村民走了出去,剩下的是些文化素质较低的!另外租借房屋的,大多是些普通廉价的劳动力,不需要也没有较高的文化,造成城中村的居住者文化层面下降,文化设施建设更谈不上,租住人员多是异地人,缺少主人的心态,对当地的建设保护少有关心过问,城中村更加显得与城市格格不入!

城中村问题显性优势

除了以上提到的城中村消极方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城中村还存在几点积极的意义,也正是因为这样,城中村才得以发展至今!

1)为进城打工者提供庇护场所!城中村在进城打工者眼里,可是一个好地方,这里靠

近城市,上下班距离短且方便,房租相对比较便宜,即使城中村中各项设施不齐全,环境也不容乐观,但能在城市边找到一个地方落脚,对于进城打工者算是可喜的! 城中村像是一张温床,保护着进城打工的人,从某一方面看,城中村让这部分人真正地生活下来!

2)和城市靠近,共享城市资源!城中村虽然口碑不好,但由于其在城市边缘,能方便地共用城市资源,也是某些看重城市资源但又没能力在城市生活者所期望的居住环境,如城市中的快捷交通"第三产业"物品繁多等!

3)有助于本地原有居民经济发展!本地原有居民在城中村的形成过程中,逐渐地失去了土地,经济来源也就没了依靠,可以看到城中村形成的出租房经济发展模式比政府调控要来得更有力且更对居民有利!在自家大且空的基础上加盖改成出租屋,一次性投入,不定期维护,便可源源不断地收取租金,村民们看到这一点,并享受着这带来的好处!在某些地方如广东深圳,就有从城中村走出来的百万富豪"

4)城中村改造模式可能造就新的城市成长模式!城中村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一直保持下去,它的出现有它的原因和价值,而我们研究城中村也是站在城市发展角度上来思考问题,怎么才能让城市更美好,人民生活更充实富裕,真正面对并客观分析城中村,很难说不会找到一条适合城中村发展的" 促进城市进步的改革之路

城中村改造模式

城中村改造有不同的模式,各个城市提出不同的设想!

城中村发展模式

1)基础设施带动模式!政府通过多方融资进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环境的美化亮化来带动城中村改造!

2)整体搬迁改造模式!通过政府统一建设农村村民公寓式住宅小区,村民补偿新旧住宅差价后整体搬迁到住宅小区,实现旧村整体搬迁改造!

3)周转地块启动改造模式!该改造模式主要是针对中远期内需要拆迁改造的#城边村$"为解决政府控制民房建设"村民需要危房改建与置办新房等急需的住宅建设之间的矛盾,规划建议将拆迁的村民逐步安置到分期建好的住宅中,然后再对旧村进行拆迁建设!

4)滚动开发改造模式!为了有效控制引导中远期特别是远期建设用地内#城边村$的建设,推进这些#城边村$的改造,避免重复建设,规划建议充分利用村庄自留地等村庄建设未利用地,滚动开发改造此类村庄

城中村改造的内容

1)有形改造: 城中村有形改造是指将城中村中原有建筑物全部拆除后,重新修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