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乐都地区水文特性
- 格式:pdf
- 大小:170.77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乐都区干旱灾害成因及预防对策摘要: 根据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旱灾基本情况,从气候,植被,地形,人为因素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旱灾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预防和减轻该地区干旱发生的相关技术对策。
关键词:旱灾成因危害预防措施乐都区是以山区为主的农业区(县),全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属半干旱区。
区内气候干旱,降雨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紧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地形、地貌等复杂原因的影响,全区已成为一个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较为明显的地区。
这些基本区(县)情决定了水利事业的发展在乐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基本情况:乐都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02009′~102047′,北纬36016′~36046′之间.大部分地区分布在海拔1825~3000m之间的河谷山丘地区,总面积3053km2。
据有关统计资料,区内干旱以春旱最为频繁,出现频率为35%~60%,其次是夏旱,出现频率为8%~45%。
区内有“三年两头旱,五年一大旱,十年有九寒”之说。
大旱之年农作物颗粒无收,一般年份减产也很普遍。
2旱灾产生的原因:(1)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乐都境内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上空的暖湿气流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东南沿海台风输送的暖湿气候,因水汽历经山脉、高山阻挡,进入境内含量甚微。
年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全区年平均降水量408mm. 平均水面蒸发量800~1200mm。
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差悬殊,水分供应不足,干旱灾害频繁。
(2)水资源分布不均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08mm,年降总水量114849万m3,多年平均天然地表水资源量38361.13万m3,相当于年平均径流深136.2mm。
全区实有天然水资源总量40326.64m3,全区自产水资源相对贫乏。
乐都区内人均占有水量仅1000m3左右,耕地亩均占有水量为600 m3左右,分别为青海省平均数的5%和6%。
青海省水资源情况(一)水资源概况青海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水系发育,河流众多,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高山峰顶冰雪覆盖。
省境内,有穿越高原、峡谷奔腾东流的黄河、长江,有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有湖群密布的神秘无人区――可可西里盆地,有开发历史悠久、人烟稠密的“河湟谷地”等。
1.水系青海境内集水面积在5OO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71条,河流总长约2.8公里。
受降水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制约,省内河流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多雨的东南部和东北部水系发育,河网密集;干旱少雨的西北部诸内陆盆地,则河流稀疏,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甚至出现大面积的无径流区。
按河川径流的循环形成,省内河流可分为内、外流两大区域。
以乌兰乌拉山-布尔汗布达山-日月山-大通山-线为分水岭,此线以南为外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48.2%,分属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大流域;此线以北为内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51.8%,分属可可西里盆地、柴达木盆地、茶卡-沙珠玉盆地、哈拉湖盆地、青海湖盆地和祁连山地等六大内陆水系。
2.冰川青海境内的祁连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等山脉,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山上终年积雪,广布冰川。
据中科院兰州冰川研究所的考察资料,全省有冰川面积为4,872.92平方公里,占中国冰川总面积的8.8%,冰川覆盖率为0.67%,冰川储水量为3,519.66亿立方米。
冰川补给径流年融水量31.72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总量的5.1%。
其中:外流区有冰川面积1,853.71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38. O%,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源流区;内流区有冰川面积3,O19.21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62.0%,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昆仑山和可可西里的高山地带。
3.湖泊青海省是中国多湖泊的地区之一。
全省水面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266个,湖泊总面积为12,610.5平方公里,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15.8%,青海省湖泊率为1.7%;湖水总储量为2,244亿立方米,其中有淡水湖151个,湖泊淡水储量约355亿立方米、占全国湖泊淡水总储量的16.5%。
简述青海湖的水文特征
青海湖位于中国西北的青海省,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也是
世界上的最低淡水湖,湖面海拔2844米,湖边最高海拔3700多米,
湖面面积4505平方公里,湖边有沙漠和丘陵,山谷及空谷。
其中黄色
沙漠位于湖南,为晚更新世-早更新世之分布,湖南山脉为卧龙山脉,
有几处山洞、山涧,称为五道洞穴。
青海湖的水文特征不同于其他淡水湖,它是中国唯一一个有水位
轮起伏的湖泊,其特点是每年五月起,水位开始起伏,直到八月底水
位达到最高,从八月开始,水位就会持续下降。
其他对水文特征的表
达有,水面总体保持较低,有循环性昼夜涨落但变化缓慢,水质较高,属淡水,水体只有浅层,表层覆盖率较大。
青海湖是多年来受冰雪、旱涝、气候变化、人口增加、加之不良
的治湖措施造成的各种危害的受害者,湖泊水位下降、水质受到污染,水生态系统持续劣化。
有了十几年的治湖,青海湖环境整治、水位稳定、水质改善和区域发展达到重大变化,依然保持着它独特的自然属性,成为联合国指定的‘世界自然遗产’。
乐都县引胜沟水源地水资源评价经雪静;娄国鹏;康健【摘要】介绍乐都县引胜沟水源地的水文气候特征、水文地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并对水资源进行评价,以期为乐都县引胜沟水源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年(卷),期】2017(000)018【总页数】2页(P143-144)【关键词】水资源评价;引胜沟;青海乐都【作者】经雪静;娄国鹏;康健【作者单位】黄委会中游水文水资源局,山西晋中 030600;黄委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黄委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73.4乐都县地处黄河上游的最大支流湟水的中下游地区,引胜沟属黄河二级支流,是湟水下游的最大支流之一,引胜沟水源地是乐都县碾伯镇和省住县大中型企业生活用水的唯一可靠供水水源[1-2]。
引胜沟位于东经102 °20 ′~103 °30′、北纬36°30′~36°53′之间,流域面积 481km2,干流长 51.9km,发源于乐都县和互助县交接处的达板山扎科岭,其流域地形西北高东北低,地形复杂多变,地形最高海拔4204m,最低为引胜沟入湟河口1 962 m,相对高差2 242 m。
引胜沟是乐都县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区内共有碾伯镇部分和引胜乡、寿乐乡36个行政村,总人口24 530人,占全县人口的8.45%。
耕地面积3403.07hm2,占全县的8.97%,其中水浇地 818.7 hm2,浅山地 1 801.7 hm2,脑山地 782.6 hm2,区内农村经济总值22 389.93万元;引胜沟地区也是乐都县碾伯镇和省住县大中型企业集中地,工业总产值29035万元。
由此可见,保护引胜沟水资源对乐都县人民的生活以及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
引胜沟干流自西北流向东南,支流发育基本呈树状分布,属扇形分布;降水量从上游到下游递减,温度和蒸发量则相反,径流以降水为主,且来水量主要来自上游[3-4]。
“『节能减排与循环经诉海东市乐都区水资源现状分析及2025年供需平衡研究张霞(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摘要]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地属西北干燥缺水地区,年降水量330mm,是青海省种植业比较集中的县份,是粮食产区和蔬菜、果类的主要生产基地。
乐都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缺乏且开发利用难度大。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生态环境和供用水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未来乐都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资源型、水质型和工程型缺水形势。
本文以2018年为现状年,扌艮据2018年的国民经济发展指标数据通过综合增长率法预计2025年的各项指标,并根据2018年乐都区现状供水、用水情况对目标年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叫[关键词]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水资源现状供需平衡建议措施乐都区地处青海省东部,淳水河中下游,在地理分布上属黄土高原西缘,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叫也是青海省境内海拔较低的地区。
乐都大部分地区分布在海拔1900m-3200m之间的河谷山丘地带。
区内山地面积占总面积80%叫乐都区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气候干燥,降水量不到蒸发量的四分之一,作物生长期短,无霜期更短;年平均气温2.5-7.59。
截至2018年,乐都区人口统计总数为288137人,其中城镇人口113115人,农村人口175022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9.3%叫1乐都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青海乐都区年平均自产地表水38361.13万启,相当于平均径流深136.2mm。
全区年平均自产地表水中,淳水流域34149.47万n?,占全区自产地表水的89.2%;大通河流域为4211.66万n?,占全区自产水的10.8%o地下水补给来源:地表水渗漏补给、支沟谷地下径流的补给、大气降水直接渗入补给、渠道水及灌溉用水的渗漏补给叫全区自产地表水38361.13万启,地下水综合补给量4445.96万m3o乐都区6个水功能区(大峡桥、乐都、老鸭峡、公路桥、八里桥、水磨营桥)经断面监测有3个不符合水质要求,3个符合水质要求。
青海省乐都地区水文特性作者:古嫩凯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第18期摘要:乐都水文站是湟水下游干流控制站,也是国家重要水文站。
本文利用长系列流量、泥沙、降水、蒸发等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法分析了乐都水文站各项特征值的多年变化,为合理选用水文系列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特征值;分析;乐都地区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1流域概况1.1自然地理及河流水系乐都水文站是湟水下游干流控制站,也是国家重要水文站。
地处青海省乐都县岗沟镇下教场村,地理位置位于102°25′,北纬36°29′,集水面积13025km2,距河口128km,所用基面为冻结基面,干流相关站上游有西宁水文站,下游有民和水文站。
测站断面下游主要支流南岸有岗子沟、双塔沟、虎狼沟,北岸有引胜沟、直沟等。
1.2测验河段乐都水文站基本测验河段长度100m,河床由沙卵石组成,洪水期有冲淤变化,两岸均有4~5m的防洪堤。
主流靠左岸,基本断面以下河段较顺直,水流方向与断面垂直。
洪水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来源由地面径流和暴雨而引起,暴雨、山洪引起水位、流量暴涨暴落,水位~流量关系比较稳定。
沙量来源主要是河床冲刷,山洪暴发而引起,沙量较大。
2资料选用乐都水文站始建于1988年,前身为大峡水文站,建于1957年,两断面相距约20km。
两断面区间入流北岸有水磨沟、迭儿沟和寺沟,南岸有高店沟、马吓拉沟和峰堆沟,本次的特征值分析为了资料的系列长度的考虑,将两断面的资料先合并采用,即从1957~2004年的各项特征值一并作为乐都水文站资料来分析,再分别作为两站进行比较分析。
3降水量的多年变化3.1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年降水量的变化,表现在本站近年有逐渐偏枯的趋势,进行P—Ⅲ型频率适线优选,计算得出Cv=0.22,Cs/Cv=2.0。
从实测资料分析可知,20世纪50年代至今(2004年),大致可以归纳以下两点:①年降水量经历了偏丰—偏枯的变化过程,本站50~60年代和90年代的年降水量(分别为339.1mm 和336.2mm)与多年平均降水量较接近。
摘要介绍乐都县引胜沟水源地的水文气候特征、水文地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并对水资源进行评价,以期为乐都县引胜沟水源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评价;引胜沟;青海乐都中图分类号S2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7)18-0143-02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Yinshenggou Water Source Area of Ledu CountyJING Xue-jing 1LOU Guo-peng 2KANG Jian 2(1Yellow River Middle Reaches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Bureau ,YRCC ,Jinzhong Shanxi 030600;2Yellow River Upstream Hydrology andWater Resources Bureau ,YRCC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hydrological and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hydroge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Yinshenggou water source area in Ledu County ,and evaluated the water resourc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Yinshenggou water source area of Ledu County.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Yinshenggou ;Ledu Qinghai乐都县引胜沟水源地水资源评价经雪静1娄国鹏2康健2(1黄委会中游水文水资源局,山西晋中030600;2黄委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乐都县地处黄河上游的最大支流湟水的中下游地区,引胜沟属黄河二级支流,是湟水下游的最大支流之一,引胜沟水源地是乐都县碾伯镇和省住县大中型企业生活用水的唯一可靠供水水源[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