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铁杵磨针
- 格式:ppt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24
二年级小古文(日记)1.《读书需有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jiào)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3.《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4.《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 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5.《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⑾。
6.《拔苗助长》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zhǎng)而揠(yà)之者,芒( m áng)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yǐ)!予助苗长矣!”其子趋(qū)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guǎ)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yún)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雨》译文:今天的天气阴了下来,大雾渐渐的变浓了,雨如丝线般细.晚上,雨不下了,风儿吹走了乌云,月亮又绽放了光芒.《芦花》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放风筝》译文:青青的草地,放风筝。
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行。
《乡村》译文:乡下农民家,竹子做成的篱笆,茅草做成的房屋,邻近水边而形成村落。
水边有几棵杨树柳树,中间还夹杂着桃树和李树,两只飞翔的燕子在树丛间穿行,忽然高飞,忽然低落,来来去去非常迅速。
《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凋零,惟菊独盛。
《日月星》译文: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菊》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④惟:只有. 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莲》莲花,亦曰荷花。
种于暮春,开于盛夏。
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其实曰莲子。
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雪》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铁杵成针断句划分
1、《铁杵磨针》停顿(以/标注):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
”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
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2、典故:本文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昔有僧人,居山洞中,志向高远,修行刻苦。
一日,僧人见山石之间,有一铁杵,甚是坚硬。
因思:此铁杵若能磨成针,吾之毅力必能磨平世间之难。
僧人遂取铁杵,日复一日,于石磨之上磨之。
初时,铁杵尚粗,磨之难见成效。
僧人却不以为意,仍旧坚持磨之。
岁月如梭,铁杵渐细,磨之亦渐易。
僧人心中喜悦,愈发坚定磨之之志。
一日,山中来了一位长者,见僧人磨铁杵,好奇问道:“和尚,汝磨此铁杵何用?”僧人答曰:“吾欲磨此铁杵为针,以证吾之毅力。
”长者闻言,叹曰:“此僧之志,可谓坚矣!”又过数载,铁杵已磨成细丝,僧人遂以此丝为针,织成衣衫。
长者复见僧人,惊喜曰:“和尚,铁杵已磨成针矣!”僧人微笑答曰:“是也,此针虽小,却凝聚吾之毅力与汗水。
”长者赞叹不已,遂请教僧人曰:“和尚,磨铁杵之志,可否传授于我?”僧人曰:“磨铁杵者,非磨铁杵也,磨己之志也。
磨志如磨针,虽细微,却能成大事。
吾之磨针,实为磨己之毅力,磨己之意志。
”长者恍然大悟,谢曰:“和尚所言极是,吾当效仿和尚,磨己之志,以求精进。
”自是,长者亦以磨铁杵为喻,磨己之志,日有所进。
时过境迁,僧人已圆寂,铁杵磨针之事,传为佳话。
后人闻之,皆以僧人为楷模,磨己之志,奋发向前。
此僧磨铁杵之事,虽为小事,却蕴含着大道理。
磨铁杵者,非磨铁杵也,磨己之志也。
磨志如磨针,虽细微,却能成大事。
人若有磨针之志,必能克服重重困难,终成大器。
故曰:磨针虽小,磨志则大。
磨志者,磨己之毅力,磨己之意志,磨己之才华。
磨志如磨针,虽细微,却能磨出辉煌。
此乃磨针之真谛,亦为人之真谛。
愿世人皆能磨针,磨己之志,奋发向前,成就一番伟业。
如此,铁杵磨针之事,方得传世之价值。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册(50首)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13、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第四组读书要得法14、读书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15、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铁杵成针》教学设计范文《铁杵成针》教学设计1一、故事引入,初识文意1、谈话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等几篇文言文,知道了学习文言文主要用各种读得方法:(课件出示:1、断句读;2结合注释理解读;3、品读感悟读。
)我们今天继续用这种读的方式来学习《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铁杵成针》,你知道这个故事是讲了关于谁的故事吗?(出示课件,简介李白)2、引伸学习:李白小时候《铁杵成针》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现在,故事浓成了很短的文言文,让我们一起穿越到李白的幼年时代,看看你能不能准确地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含义呢?二、断句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1、(课件出示原文)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停顿,用铅笔在课文中用“/”划出朗读节奏。
并用小窗发语音。
(检查纠正读音。
注意“还”的读音。
)2、课件出示断句,学生对照。
3、谁来读读试试?(指名朗读,把握节奏)。
读文言文,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根据意思也需要适当读出停顿,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4、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
发语音。
5、我们接力来读读试试吧?看谁读音准确,读得流利,朗读过程中注意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降低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难度,同时,故事内容就是文言文的基本大意,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借助注释,借助故事内容,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达成本课的训练目标。
借助注释,理解内容。
】三、借助注释,理解课文1、文章的节奏感读好了,下面请你借助注释读一读,看看能理解课文吗?2、请同学们小组群内互相交流一下,看看你从文中理解了什么?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可以说文章的出处,或者词语的意思)小窗发语音到群交流。
3、活动检测自学效果。
活动1、下面老师出一个词,你会解释吗?(出示课件词语解释,提问:你是怎样知道它的意思?借以总结理解文言文词语方法:借助注释;组成词语;借助经验)活动2、你能理解这句的意思吗?发语音解释一下吧?(课件出示句子)活动3、下面请大家互相考核,一人读原文,请另外一个人说出自己的理解。
《雨》《雨》今日天阴,译文:今天的天气阴了下来,晓雾渐浓,大雾细雨如丝。
渐渐的变浓了,雨如丝线般天晚雨止,细.晚上,雨不下了,风儿吹风吹云散,走了乌云,月亮又绽放了光明月初出。
芒.《芦花》《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一片白色,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西风吹来,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花飞如雪。
像雪一样飘起来。
《放风筝》《放风筝》青草地,译文:放风筝。
青青的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你在前面走,我在后我后行。
面行。
《乡村》《乡村》译文:乡间农家,乡下农民家,竹子做成的篱笆,竹篱茅屋,茅草做成的房屋,邻近水边而临水成村。
形成村落。
水边有几棵杨树柳水边杨柳数株,树,中间还夹杂着桃树和李树,中夹桃李,两只飞翔的燕子在树丛间穿飞燕一双,行,忽然高飞,忽然低落,来忽高忽低,来去去非常迅速。
来去甚捷。
《日月星》《日月星》日则有日,译文:夜则有月,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夜又有星。
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三者之中,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日最明,月亮其次,星星最弱.月次之,星又次之。
《菊》《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其瓣如丝,如爪。
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其色或黄、或白、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寒,严霜既降,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 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百花凋零,惟菊独盛。
《雪》《雪》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冬日严寒,木叶尽脱,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阴云四布,弥漫天空,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清晨,登楼远望,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山林屋宇,一白无际,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小学文言文:《铁杵磨针》铁杵磨针明代:郑之珍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注释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去:离开。
逢:碰上。
媪:妇女的统称。
方:正在。
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欲:想要.感:被......感动.还:回去.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卒业:完成学业。
今:现在氏:姓…的人。
典故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不过,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能够穿石,愚公能够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不过,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启示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一个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坚持不懈,即可创佳绩。
00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吾后行。
00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00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00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00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00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00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00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009.《日时》一日一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0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011.《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012.《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013.《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014.《松》松,大树也。
叶状如针。
性耐冷,虽至冬日,其色常青。
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
015. 《桂》庭中种桂,其叶常绿。
秋时开花,或深黄,或淡黄。
小古文一百篇上册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② 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
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雨》《雨》今日天阴,译文:今天的天气阴了下来,晓雾渐浓,大雾细雨如丝。
渐渐的变浓了,雨如丝线般天晚雨止,细.晚上,雨不下了,风儿吹风吹云散,走了乌云,月亮又绽放了光明月初出。
芒.《芦花》《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一片白色,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西风吹来,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花飞如雪。
像雪一样飘起来。
《放风筝》《放风筝》青草地,译文:放风筝。
青青的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你在前面走,我在后我后行。
面行。
《乡村》《乡村》译文:乡间农家,乡下农民家,竹子做成的篱笆,竹篱茅屋,茅草做成的房屋,邻近水边而临水成村。
形成村落。
水边有几棵杨树柳水边杨柳数株,树,中间还夹杂着桃树和李树,中夹桃李,两只飞翔的燕子在树丛间穿飞燕一双,行,忽然高飞,忽然低落,来忽高忽低,来去去非常迅速。
来去甚捷。
《日月星》《日月星》日则有日,译文:夜则有月,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夜又有星。
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三者之中,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日最明,月亮其次,星星最弱.月次之,星又次之。
《菊》《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其瓣如丝,如爪。
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其色或黄、或白、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寒,严霜既降,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 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百花凋零,惟菊独盛。
《雪》《雪》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冬日严寒,木叶尽脱,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阴云四布,弥漫天空,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清晨,登楼远望,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山林屋宇,一白无际,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案与反思第【1】篇〗《铁杵成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
)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精神。
)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铁杵成针”。
(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去观看。
4.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要求(二)学习成语“铁杵成针”1.欣赏故事。
2.小组讨论交流。
师:故事我们已经看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提示和故事内容,把你的发现和你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3.汇报(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2)李白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又是什么事情使他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你对他了解吗?(指名背李白的诗,出示介绍李白资料的课件)(3)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则成语的意思?铁杵是什么意思?生说后,观看课件,板书成语意思:将铁杵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
学生齐读)谁能用铁杵成针说句话?(4)看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些什么?师:只要同学们坚持学成语,日积月累,就会掌握很多词条,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这就好比铁杵成针。
文言文《铁杵磨针》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铁杵磨针》原文及翻译
只要肯坚持,铁杵也能磨成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铁杵磨针》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注释
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去:离开。
逢:碰上。
媪:妇女的统称。
方:正在。
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欲:想要.
感:被......感动.
还:回去.
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卒业:完成学业。
今:现在
氏:姓…的人。
铁杵磨针
班级()姓名()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注释:
①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②成:完成,实现。
③去:离开。
④媪(ǎo):对老年妇人的尊称。
⑤方:正在。
⑥欲:想要。
⑦感:敬佩。
⑧卒业:完成学业。
译文:
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去:离开方:正欲:想要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持之以恒
启示: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