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音乐概况及其流派PPT
- 格式:ppt
- 大小:672.50 KB
- 文档页数:7
东亚:日本:尺八(竖笛类代表乐器),三味线(最常用的为歌曲伴奏的乐器),日本筝(13根弦);日本三曲,雅乐(管弦乐舞乐);雅乐的特色:音乐讲究旋律和节奏的形式美,格调高雅,乐曲依次分为:序,破,急,三个部分,速度由慢变化,旋律分类型化,调门固定,有绝对音高,器乐几乎全是合奏曲。
日本的音乐音阶特点:都节音阶mi fa la si do mi能乐包含能与狂言。
能是一种严肃的音乐象征剧,是以主角(“为手”或称”仕手”,戴假面具)为中心,“胁”是助演者,不戴面具,以伴奏为唱念,及奏乐所构成的音乐剧,使用面具是特征之一。
能的舞台由本舞台、地谣座、后座、引桥四部分构成。
能的音乐特点(1)按类型变化进行作曲(2)“定位方法”的表现(3)旋律的单纯性与节奏的复杂性(4)即兴性的演奏。
三大要素:舞蹈(舞),唱念(谣),奏乐歌舞伎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成为了一种歌唱,对白,器乐和舞蹈融为一体的戏剧形式。
它的的剧目按其构成因素的特点有科白剧和舞蹈剧之分。
歌舞伎的音乐大致分为,一是所作音乐,二是下座音乐。
乐器主要以三味线为主。
还有太鼓,鼓,笛,尺八,钟及其他打击乐器。
舞蹈包括舞踊振三个要素。
民谣是日本传统音乐中最为大众化,最富有生活气息的品种,直接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劳动,生活和各种习俗,表达了他们丰富多样的思想感情。
从内容看:宗教民谣和世俗民谣。
从人群分:大人民谣和小孩民谣。
从音乐风格:有追分样式,八木节样式以及介于2者之间的中间样式。
从创作方式看:有由音乐家民谣风格作曲的创作民谣和在人民群众中以自然形态的集体方式产生的自然民谣。
追风型风格:旋律节奏自由、无鲜明节拍,装饰音丰富,音域宽广,抒情性强,流传过程中旋律变化较多,适合用尺八伴奏。
八木节民歌类型:节奏固定,节拍鲜明,旋律装饰音较少,音域较窄,多用集体演唱方式,接近宣叙性风格。
民谣的音乐特色:(1)相对于许多邦乐使用含半音的五声音阶,民谣多用不含半音的五声音阶(2)多数以同一段曲调歌唱多段歌词的分节歌(3)多数曲子自始至终没有速度变化(4)曲子的开始与结束均无过分夸张,而显清淡单纯(5)伴奏技巧朴素平易(6)发声自然,多用本嗓东亚地区的音乐特征:(1)弹性的节拍和节奏(2)五声性音阶和五声性旋法(3)渐变的音乐结构(4)音响表现形式的单一性(5)以丝竹为主的相同的乐器家族(6)追求近于自然的音色朝鲜半岛:伽倻琴,玄琴,大岑;雅乐(朝鲜雅乐包括管弦合奏、管乐合奏、吹打、歌乐);傍嗦哩(唱科白三大要素),散调(主要器乐演奏),农乐(主要作为农乐舞伴奏,采用联曲体形式十二番)。
东南亚的音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了解东南亚的音乐独有的艺术魅力的基础上增进审美情趣;过程与方法:视听刺激,参与体验;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尼的“甘美兰音乐”以及“克隆钟”音乐的风格特点,欣赏《星星索》、《梭罗河》,学习菲律宾的“竹舞”,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体验东南亚两个国家音乐的风格与特点。
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大屏幕、竹竿等东亚的音乐总要求:通过学习本单元,了解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洲音乐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以及亚洲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等。
具体要求:1、了解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
背唱日本著名民歌《樱花》,并体会其独具特色的五声音阶的音调特征。
2、解日本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学唱《樱花》。
了解日本音乐的主要特征。
1、解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主要特色,并能以歌唱和语言形式作不同的表达。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室的有关装置等。
2、投影仪、幻灯机等,以便把地图、图片等投放到屏幕上。
意图:1、过本章图文、曲谱、音乐相结合的形式学习,形成生动直观的亚洲主要国家的音乐教材内容;2、以知识讲授、唱歌、欣赏结合的形式学习,了解亚洲音乐;3、每个主要亚洲国家或选一首歌、或选一支乐曲、或选一至二幅图;以不同的表达形式的教学内容、一点给棉的叙述和联系方式,表现有关国家乃至东亚、东南亚、南亚的音乐。
重点与难点:1、各国音乐特征。
2、日本音乐。
(第1课时)(一)合本单元开头的图片,见数额亚洲和亚洲音乐。
导入本课的方法,可以教师说,也可以师生共同参与。
(二)东亚:朝鲜半岛、日本半岛音乐与中国有着悠久的联系。
日本的雅乐、朝鲜的乡乐都受到中国唐代以来音乐的许多影响。
中国的琵琶、、筝、三弦及其它音乐作品传往东亚成为对日本、朝鲜传统音乐有重大影响的部类。
1、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的有3900多个小岛组成的太平洋岛国,一亿多人口。
主要音乐有雅乐、能乐;一种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结合的艺术,筝乐尺八乐、三味线音乐等。
东南亚民族音乐概论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东南亚各地的民族音乐风格及其文化背景。
2. 研究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
3. 探索东南亚民族音乐对现代音乐的影响和重要性。
授课内容及进度安排
第一课:概述
- 介绍东南亚各国的民族音乐特征及其文化意义。
- 简要介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二课:泰国
- 研究泰国传统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
- 尝试演奏泰国传统音乐中的一些代表作品。
第三课:缅甸
- 研究缅甸传统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
- 尝试演奏缅甸传统音乐中的一些代表作品。
第四课:印度尼西亚
- 研究印度尼西亚传统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
- 尝试演奏印度尼西亚传统音乐中的一些代表作品。
第五课:越南
- 研究越南传统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
- 尝试演奏越南传统音乐中的一些代表作品。
第六课:结课
- 总结本课程所学内容。
- 探讨东南亚民族音乐对现代音乐的影响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 呈现式讲解:结合图文、音视频等多种呈现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音乐的特征和文化背景。
- 演示式教学:老师亲自演奏传统音乐,让学生研究、模仿、体验并提高演奏技巧。
- 组合式演奏:鼓励学生自由组合,自主编排演奏曲目,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创造力。
评价方式
-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活动表现、作业及演奏等)占总成绩60%。
-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40%。
参考资料
1. 《东南亚民族音乐》
2. 《传统音乐欣赏与演奏》
3. 《世界音乐文化》。
东南亚音乐的介绍一、东南亚概况东南亚,地处亚洲的东南地区。
旧时也称南洋。
这一地区由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分布在南中国海、印度洋、菲律宾海的大小岛屿所构成。
包括:大陆半岛地区的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越南,岛屿地区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东帝汶、文莱等国家和地区。
面积约44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4.2亿。
境内种族、民族、语言复杂。
其中,泰人、柬埔寨人、越南人、马来人和菲律宾的大多民族属蒙古人种(即黄种人);马来西亚的塞诺人、塞芒人,菲律宾的阿埃塔人及印度尼西亚东部的巴布亚人,属于赤道人种(即黑色人种)。
在语言方面,缅人、泰人、苗族人、瑶族人属汉藏语系;印度尼西亚人和马来人属南岛语系,有爪哇语、比萨扬语、他加禄语、马来语、马都拉语和米南加保语等;越南人、柬埔寨人属南亚语系;印度尼西亚东部地区和东帝汶又属巴布亚诸语。
宗教信仰方面,大乘佛教在越南占优势,小乘佛教成为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的国教。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
缅甸、泰国、新加坡也有部分居民信仰伊斯兰教。
马来西亚有8%的泰米尔人是印度教徒。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巴厘人的宗教是印度教和佛教的混合体。
菲律宾是亚洲唯一的天主教国家。
此外,在东南亚的一些狩猎采集和刀耕火种民族中还有自然力崇拜、精灵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古老信仰。
二、历史、文化与音乐东南亚地区,在历史上曾从中国、印度、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接受了多种宗教和文化。
越南,在汉代以后就在中国文明的强烈影响之下,因此,中国的道教、佛教、在统治阶层中的儒教、在一般老百姓中的民俗信仰、以及各种民俗活动和音乐文化,都被当地群众所接受。
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以及苏门答腊、爪哇为中心的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地区,则受到印度文明的影响,大约在公元初就传入了佛教、印度教及其文化。
13世纪以降,仍以印度为经由地而传入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并在岛屿地区和马来半岛扩展。
16 世纪以后,在与欧洲的交往之中,基督教也在一部分地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