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纪律与法律的区别
- 格式:ppt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一道德与法治笔记整理大全
以下是一些初一道德与法治笔记整理:
1. 法律与纪律的区别: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违反法律可能受到法律制裁;而纪律则是由社会组织或团体自行制定的,仅对其成员具有约束力,违反纪律只会受到组织的处罚。
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权利,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如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等。
3. 违法行为的分类: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定的行为,需要承担行政责任;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4. 犯罪的特征: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征。
5. 宪法的重要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所有公民,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6. 法治的要求: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和善治。
良法之治要求立法必须符合宪法的精神、反映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善治要求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加强法治建设和社会建设。
7. 法律的作用: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规范作用是指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行为标准,明确行为的合法与非法、正当与不当,指引人们正确行为、合法行为;保护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问答题1.说一说作为小学生,法律规定了哪些义务?答:(1)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2)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3)借了别人东西要及时归还,(4)等到我们成年后,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2.法律与纪律、道德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1)纪律、道德和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2)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性。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3.什么是刑法?作用是什么?(1)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2)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
作用: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4.什么是民法?作用是什么?答: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作用:民法保护了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
5.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答:(1)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为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2)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
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6.宪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根蒂根基和根据。
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构造,具有最高的法律效率、法律权势巨子、法律位置。
7.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紧张意义是甚么?答: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一个,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国家宪法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0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1.法律与纪律、道德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①联系:纪律、道德和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②区别: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2、法律的作用有哪些?答: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①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②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③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
3、什么是法律援助?答:法律援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中的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
02宪法是根本法1.宪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答: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2.宪法和其它法律法规有什么关系?(你从哪里看出“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答:①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宪法是国家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③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怎样树立宪法权威?答:①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
了解宪法如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我们就能体会它在国家和国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它是我们行动的根本依据。
②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从事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得到追究。
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03公民意味着什么1.公民身份从何而来?答: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小学六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简答题汇编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0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1.法律与纪律、道德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①联系:纪律、道德和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②区别: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2、法律的作用有哪些?答: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①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②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③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
3、什么是法律援助?答:法律援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中的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
02宪法是根本法1.宪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答: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2.宪法和其它法律法规有什么关系?(你从哪里看出“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答:①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宪法是国家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③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怎样树立宪法权威?答:①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
了解宪法如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我们就能体会它在国家和国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它是我们行动的根本依据。
②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从事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得到追究。
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03公民意味着什么1.公民身份从何而来?答: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法学概论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法学基本概念1.1 法律的定义与特征1.2 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与联系1.3 法的构成要素: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概念1.4 法的效力: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第二章:法律关系2.1 法律关系的定义与特征2.2 法律关系的种类: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婚姻家庭关系等2.3 法律关系的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2.4 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第三章:法律行为与法律事实3.1 法律行为的定义与分类:民事法律行为、行政法律行为、刑事法律行为3.2 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意思表示、客体、法律后果3.3 法律事实的定义与分类:法律事件、法律行为3.4 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的联系与作用第四章:法律规范的制定与实施4.1 法律规范的制定:立法机关、立法程序、法律文本4.2 法律规范的实施:执法、司法、守法4.3 法律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4.4 法律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学术解释第五章: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5.1 法律责任的定义与特征5.2 法律责任的种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5.3 法律制裁的定义与特征5.4 法律制裁的种类: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第六章:民商法律制度6.1 民法概述:民法的定义、调整对象、民法的基本原则6.2 民法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6.3 物权法:物权的概念、种类、物权法的基本原则6.4 债权法:债权的概念、种类、债权法的基本原则第七章:行政法律制度7.1 行政法概述:行政法的定义、调整对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7.2 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种类、效力、程序7.3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的概念、范围、程序;行政诉讼的概念、范围、程序7.4 行政赔偿:行政赔偿的条件、赔偿范围、赔偿方式第八章:刑事法律制度8.1 刑法概述:刑法的定义、调整对象、刑法的基本原则8.2 犯罪:犯罪的概念、特征、犯罪论体系8.3 刑罚:刑罚的概念、种类、刑罚的适用8.4 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概念、基本原则、诉讼程序第九章:经济法律制度9.1 经济法概述:经济法的定义、调整对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9.2 市场主体法律制度:企业法人的法律制度、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的法律制度9.3 市场秩序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9.4 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国有资产的定义、分类、管理与监督第十章:国际法律制度10.1 国际法概述:国际法的定义、调整对象、国际法的主体10.2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家主权原则、平等互利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10.3 国际关系法:条约法、国际组织法、海洋法10.4 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国际投资法重点解析第一章:法学基本概念重点:法律的定义与特征、法的构成要素、法的效力。
道德、法律、规章制度的区别引言道德、法律和规章制度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正与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他们之间存在一些重要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道德、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定义及其区别,并分析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关系。
道德的定义与特点道德是指人类对于善恶、行为规范的内在感知和评价。
它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体现,是人类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并没有明确的书写和强制执行机制,它是一种基于人的内心自愿遵守的规范。
道德的特点包括: - 主观性:道德标准是由个体内在的意识和信念决定的。
- 自律性:道德是人们自愿遵循的,不需要外部强制力。
- 可变性:道德标准因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等因素而变化。
法律的定义与特点法律是由国家或权威机构制定和实施的规则和规范,旨在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具有以下特点: - 可强制性:法律是强制性规定,违反法律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 公正性:法律追求公正与公平,保护个体权益和社会利益。
- 稳定性:法律相对稳定,一般不容易随意改变。
规章制度的定义与特点规章制度是指由组织、机构或社群内部设立的一系列明确的规定和规范,它们是为了管理和调控成员之间的行为而设立的。
规章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 适用范围有限:规章制度一般适用于特定的组织、机构或社群,而不是全社会范围。
- 相对灵活:规章制度相对法律而言,修改和调整的难度较小,更能适应组织内部的需要。
- 依从性:作为成员,遵守规章制度是义务,违反规章制度可能会受到组织内部的处罚或纪律制裁。
道德、法律、规章制度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道德、法律和规章制度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社会秩序与规范。
道德与法律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互动,道德准则通常是法律制定的基础,而法律则是对道德的外在保护和强化。
规章制度则作为组织层面的规范,与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
规章制度可以细化和补充法律规定,以满足组织内部的特定需要和要求。
一、道德和法律的关系1.定义:道德是社会公认的人类行为准则,是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观念对行为进行评判的标准。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为规范。
2.区别:b.约束力不同:道德是自觉遵守的,没有法律约束;法律是有强制力的,违反法律将受到法律制裁。
c.受众不同:道德适用于每个人,而法律是特定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态。
二、成为一个道德人1.知识与行为:道德人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和积极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学习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来不断提高自己。
2.多角度思考:道德人不仅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还要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做到多角度思考。
3.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道德人的基本要求,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4.礼节与纪律:道德人要尊重他人,遵守礼节和纪律,不能妨碍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5.善待动物:道德人应该善待动物,不虐待、不欺负他们,并保护环境。
三、基本法律常识1.法律是统治国家和社会的规则,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准则。
2.法律的特点:具有普遍性、强制性、权威性、稳定性、统一性等特点。
3.法律的作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
5.法律的种类:宪法、刑法、民法、劳动法等。
四、治理国家的方式和手段1.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以人民的意愿和利益为中心,实行人民民主权力。
2.法治:法治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依法治国,使每个人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3.专制:专制是以一个人或一小部分人的意志为主导的政治制度,权力集中在一人或一小部分人手中。
4.独裁:独裁是指一个人或少数人绝对掌握政权,不受制约。
5.互联网时代的治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家通过制定法律和规定网络行为准则来规范互联网的使用。
五、公民的权利与义务1.公民权利:公民有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等权利。
2.公民义务:公民应当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权益,履行家庭和社会责任。
六、人权问题1.人权是指每个人从出生起就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自由权、平等权、安全权等。
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没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社会就会陷入无秩序的混乱之中,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生活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
一、道德、纪律、法律之间的关系1、道德:1)含义:是调节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界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2)实质:调节各种矛盾的准则。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爱科学、爱人民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2、法律: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纪律:建立在道德和法律基础上的一种行为规范,是政党、机关、部队、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规章、条文,它要求所属成员在集体生活和社会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的职责。
三者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范,它们互相联系、彼此补充,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手段。
道德规范的实施没有强制性,法律、纪律的实施具有强制性。
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还应该遵循共同的道德准则。
遵守法纪,是法律、纪律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公共秩序的起码道德条件和每个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
二、学习“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意义学习“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有助于中职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促进全面健康成长。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范畴。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只有明辨“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才能在全社会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以“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
道德法律纪律的异同分析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混淆道德、法律和纪律的区别。
比如:老汉在公汽上让姑娘让座,姑娘不让,老汉坐在姑娘的腿上等。
在我国,社会提倡青年人在公汽上主动给老年人让座,这属于道德的范畴,但它不是必须,老汉坐在姑娘的腿上就涉嫌违法,因为他侵犯了姑娘的人身权利。
一、道德、法律和纪律的产生的主客观条件首先是人的自我意识产生,这需要你有一个健全的大脑,因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你若是个白痴或植物人,我就无法和你谈道德法律纪律;同时还需要你能够明白你自己需要什么,即你有欲望,有目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通过自己的目的创造自己的历史,通过满足自身需要而实现自身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自我意识的产生是道德、法律和纪律的产生的主观条件。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图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目标和终点。
所以人性是自利的。
所谓幸福(快乐):就是人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满足后的内心体验,有简单与复杂、低级与高级之分,人总是追求更复杂、更高级的幸福(快乐),人们通常习惯把它称为理想或梦想。
当人处于需要(欲望、目的)得到满足后的一种状态时,这就是所谓人的自由。
所以人的自然属性是自利。
所谓天赋人权,就是基于人与生俱来的需要而产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
《世界人权宣言》(联合国大会于1948年12月10日通过)第一条规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第三条规定: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
其次是人能够意识到在满足自身需要(即实现自己的人权)的过程中会与自然、他人以及自身产生矛盾,所以人的自然属性的自利并不代表人的本质(即社会属性)的善与恶,人性的善与恶是在形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三个维度的社会关系后,化解利益矛盾(权利冲突)时才产生的。
所以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法律和纪律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的产生是其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的需要(欲望、目的)支配人的行为,于是主客观条件就统一人的实践(劳动)。
1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1)德要比法律的产生早得多2)从依靠力量来看,二者也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3)道德对人们行为所干涉的范围则要广泛得多,深入得多.2道德与法律的联系:)1)从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来看,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2)从道德和法律的内容来看,二者有相互重叠的部分3)道德和法律有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关系.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1)父慈子孝,尊老爱幼2)立志勤学,持之以恒3自强不息,勇于革新4)仁以待人,以礼敬人5)诚实守信,见利思义6)公忠为国,反抗外族侵略7)修身为本,严于律己.4职业道德有三方面的特征:1)范围上的有限性2)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形式上的多样性.5社会注意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正面影响1)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性道德观念2)增强了人们的竞争道德观念3)增强了人们义利并重的道德观念4)增强了人们学习创新的道德观念6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负面影响1)容易诱发利己主义2)容易诱发拜金主义3)容易诱使人们淡漠精神价值,追求享乐主义7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有那些1)企业环境2)企业规章制度3)企业价值观4)企业经营之倒5)企业目标6)企业作风7)企业礼俗8)企业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9)企业职工职业道德10)企业形象包括产品及服务的价格和质量,产品品牌信誉,职工风貌,企业内外的人际关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建筑和职工服饰风格以及企业的物质文化环境等.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表现,其本质是企业信誉.8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1)自律功能2)导向功能3)整和功能4)激励功能9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1)仪表端庄①着装朴素大方②鞋袜搭配合理③饰品和化装要适当④面部,头发和手指要整洁⑤站姿端正2)语言规范①职业用语的基本要求②要用尊称敬语③不用忌语④说好”三声”⑤讲究语言艺术a和婉b让步c幽默3)举止得体①态度恭敬②表情从容③行为适度④形象庄重4)待人热情①微笑迎客②亲切友好③主动热情10职业责任的特点1)职业责任具有明确的规范性2)职业责任与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3)职业责任具有法律及其纪律的强制性.11一个企业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变诚实守信为企业的无形资本呢?1)在企业内部,要苦练内功,企业上下要努力形成三种共识,即客户至上,质量第一,严守承诺2)在企业外部,还要做外功,重视企业形象设计,广告策划和宣传以及新闻媒体对企业的深度报道,形成企业特色,扩大企业的知名度.12一个企业如何做到忠诚所属企业1)诚实劳动:诚实劳动十分重要.第一,它是衡量一个劳动者素质高低的基本尺度.第二,它是一个劳动者人生态度,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外在反映.第三,它直接关涉到一个劳动者人生追求和价值的实现.从最基本的追求来讲,就是高薪和高职位的获得,从较高层次来讲,就是奉献社会,成就事业,实现自我价值等.第四,它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兴衰成败,从而间接影响个人利益的实现.第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还会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高民族,还国家经济的发展,间接影响每个劳动者利益的实现.2)关心企业发展3)遵守合同和契约13企业信誉和形象的树立主要依赖三个因素1)产品质量2)服务质量3)信守承诺.14勤劳节俭的意义1)勤劳a勤劳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b勤劳是人致富的铺路石2)节俭a节俭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必需b节俭是持家之本c节俭是安邦定国的法宝15职业道德是在特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包括劳动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宣传纪律,外事纪律等基本纪律要求以及各行各业的特殊纪律要求.16职业纪律的特点1)职业纪律具有明确的规定性2)职业纪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17团结互助四大要素中的具体要求1)平等尊重a上下级之间平等尊重b同事之间相互尊重c师徒之间相互尊重d尊重服务对象2)顾全大局树立全局观念,不计较个人利益,自觉服从整体利益的需要3)相互学习a向师长学b向同行学c向后生学d向社会各类有经验,长处的人学习4)加强协作a正确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b正确看待合作与竞争18创新的涵义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创新”是指企业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1)新产品2)新方法3)新市场4)新原料5)新组织.19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1)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2)职业道德修养要从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着手3)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不断激励自己4)不断地同旧思想,旧意识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作斗争.20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1)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掌握职业道德知识2)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文化素养3)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增强自律性4)提高精神境界,努力作到”慎独”.。
一、感受生活中的法律1、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行为准则,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隐私权,通信自由等权利。
3、作为一名小学生,法律规定了哪些义务?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等到我们成年后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4、法律与纪律、道德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区别: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5、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1)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2)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
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6、什么是刑法?作用是什么?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
作用:刑法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7、什么是民法?作用是什么?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作用:民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
8、行政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利,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9、法律的作用有哪些?作为社会中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
二、宪法是根本法1、宪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法律与道德的界限在社会中,法律和道德一直被认为是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纲常的两个重要因素。
法律以法规和规章的形式明确了人们的行为规范,而道德则强调了人们内心的良知和行为操守。
然而,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清晰明了的。
本文将探讨法律与道德的界限问题,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1. 法律与道德的定义与特点法律是以国家、政府或组织制定并由其强制执行的规范。
法律有具体的条文和法规,并通过某些制度强制实施。
它的违法行为通常会受到处罚,例如罚款、刑事指控或其他刑罚。
而道德则是人们对善恶和正义的判断标准。
道德凭借内心的良知,强调人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道德规范往往基于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和个人伦理观念,并与人们个体内心的道德观念相关联。
道德行为通常是出于我们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2.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的,但并非完全重叠。
法律是社会的最低共同标准,是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它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违反法律的行为往往会导致指定的处罚。
相比之下,道德更多地关注于个人内心的操守和对他人的尊重。
道德规范是人们根据内心良知形成的个人判断,而不依赖于外在的制度和强制。
道德行为是出于对他人的关爱和道德准则的遵守。
3.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协调尽管法律和道德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但它们之间的冲突也是常见的。
有时,法律的要求与某些人的个人道德观念相矛盾。
例如,某些法律可能合法化某些人认为不道德的行为,如人工中断妊娠或合法化同性婚姻。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可能会选择遵守道德而违反法律,或者遵守法律而违背个人的道德准则。
这需要个人在法律与道德之间做出选择,并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
然而,大部分时间,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协调的。
法律通常是建立在一种基本道德价值观的基础上,如诚实、正义和责任。
它们的目标都是实现社会的安全、公正和和谐。
法律的规范往往反映了社会的道德标准。
4. 法律与道德的重要性法律和道德在社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1.请简要说明道德、纪律、法律三个行为规则的区别和联系。
答:道德是人们自觉遵守的规范,是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纪律是组织或团体对成员行为的规定和要求;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规范。
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都是为了调整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请简述宪法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答: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国家应充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同时,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但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公民履行义务既包括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如服兵役、纳税等,也包括为国家、民族作出自己的贡献。
3.请简述我国参加国际人权条约的意义。
答:我国参加国际人权条约,旨在推动我国在人权方面的发展,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同时,参加国际人权条约也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的表现,体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态度。
使自由和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保护国家、社会和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四、根据视频截图资料可以得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同时也要求公民履行相应的义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原则。
这些道理告诉我们,作为公民,我们要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不仅要享有权利,更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保护国家、社会和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五、上述材料体现了法律在社会中具有指导、约束和制裁作用,可以引导人们遵守法律规定,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同时,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看,我们要认识到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只要求享有权利而忽视履行义务,否则就会损害他人的权利和利益,甚至违法犯罪。
因此,我们要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保护国家、社会和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简答题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法律是什么?我们生活在法律中,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①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生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②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2.法律与纪律、道德有什么联系和区别?①联系:纪律、道德和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②区别: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3.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答:我有财产权、受教育权、人身权、隐私权、通信自由等。
4.说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法律规定了哪些义务?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东西要及时归还,等到我们成年后,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5.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1)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2)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
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6、采访家人和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到哪些法律。
①工厂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②道路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③超市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④学校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7.什么是刑法?作用是什么?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它的作用是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8、什么是民法?作用是什么?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民法的作用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之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