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7-11章)【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582.16 KB
  • 文档页数:3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学龄初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上)

一、简答题

1.学龄初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答:(1)学习活动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开始形成和分化,学习策略也在逐步形成和丰富。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有些小学儿童在感知、思维、语言、情绪、社会性等方面表现出学习障碍。

(2)在学习的过程中,小学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也随之获得发展。小学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小学儿童的概括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在逐步发展,对概念的掌握逐步丰富、深刻和系统,各种推理能力以及思维的品质都在迅速发展。

(3)在新的社会生活中,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也有了新的发展,表现为自我意识更加深刻,逐渐发展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开始从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与此同时,随着儿童认知中的自我中心成分的逐渐减少,儿童对他人的认识也逐渐趋于客观和深刻,其社会性认知迅速发展。随着儿童社会性交往的发展和范围的扩大,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断提高。

(4)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品德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儿童逐步形成系统的道德认识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道德动机、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都在迅速发展。

2.简述学龄初期儿童学习的特点及其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答:(1)学龄初期儿童学习的特点

从学龄初期开始,在学前儿童发展的基础上,在社会和教育的要求下,儿童逐渐以学习这一比较高级的活动形式作为主导的活动形式。

①狭义的学习和广义的学习

儿童在学校里所进行的学习是一种狭义的学习,是和在生活中所进行的广义的学习不完全相同的。儿童在学校里所进行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内容,根据儿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考虑科学知识本身的系统性,把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知识加以选择、安排,并用合乎儿童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使儿童在一定的时间内学习掌握人类长期以来所积累的有益的知识经验。

②学习、游戏和劳动

学习、游戏和劳动虽然都是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性的活动,但它们又是有区别的。

a.学习和游戏不同

游戏的目的包含在游戏活动的本身中,成人并不向儿童提出在游戏活动以外某种外加的、遥远的目的;在学习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求儿童明确认识学习的目的,要求儿童善于使自己的全部活动服从于这一目的,并在以后适当的时间里对这一目的实现的情况进行检查。

在学习中,教师的指导具有更大的组织性,对儿童提出更高的和更复杂的要求,而游戏就不完全如此。

学习和游戏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学习带有严格的强制性。儿童对于游戏,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兴趣去参加或不参加,而学习是社会对儿童提出的要求,是儿童必须做到的,是不允许完全按意愿或兴趣行事的,是一种具有严格要求的社会的义务。

b.学习和劳动不同

学习和劳动是不完全相同的。从严格的科学意义来说,劳动是人们改造自然、生产财富

的过程。学习是劳动的准备,或劳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儿童从事劳动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生产劳动产品,而是在于从小养成劳动习惯,培养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爱护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在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从小学时期起,学习活动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①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小学儿童的学习不但具有更大的社会性、目的性和系统性,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儿童必须明确认识学习的目的,使自己的活动服从这一目的,并对这一目的的实现情况进行检查。学习是社会对儿童提出的要求,是儿童必须完成的社会义务。儿童在这种特殊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责任感和义务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儿童的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这对其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学校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儿童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掌握读、写、算等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掌握人类的知识打下最初的基础。在掌握这些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儿童不但心理活动的内容有了改变,而且各种心理过程也起了变化。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都明显地发展起来,其思维活动也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③学习活动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儿童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这不仅有助于儿童发展社会交往的技能,提高社会认知的水平,培养合作、互助的集体精神,而且有助于儿童掌握各种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形成并发展各种良好的品德。

由此可见,进入学校,开始以学习作为主导活动,对儿童的心理各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3.教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

答:从学龄初期开始,在学前儿童发展的基础上,在社会和教育的要求下,儿童才逐渐有可能以学习这一比较高级的活动形式作为主导的活动形式。因此,在小学,不是儿童要不要游戏的问题,而是如何适当地运用游戏活动来对儿童进行教育教学的问题。

在整个学龄初期,在教育的影响下,随着儿童身心的发展,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也在不断发展着。

(1)学习动机

动机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力量,它鼓舞着儿童这样或那样行动。如果一个儿童没有一定的学习动机,那么,他的学习就变成一种毫无乐趣的沉重的负担。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儿童的学习动机,并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良好的学习动机。

(2)学习态度

小学时期是学习态度初步形成的时期。在学习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上,儿童对教师的态度、对班集体的态度、对作业的态度和对评分的态度是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①对教师的态度

和初入学儿童发生关系的是教师。低年级儿童对教师的态度的主要特点是对自己的教师有一种特殊的尊敬和依恋的心情。许多优秀教师的实践证明,教师对儿童的亲切而机智的关怀,甚至在一些被人看做有特殊不良倾向的儿童身上,也能培养正确而良好的学习态度。

②对班集体的态度

初入学儿童相互之间的关系还不是集体关系。初入学儿童之间的关系常常受一些偶然因素决定,如座位相邻,同住在一条街上等。以后在教师的教学影响下,才逐步以教师为中心建立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关系。

③对作业的态度

培养儿童对作业的真正负责的态度是儿童学习态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根据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