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论文(梁志龙)
- 格式:doc
- 大小:2.92 MB
- 文档页数:6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二十六届(2010)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横流风扇的无尾桨直升机尾梁流场CFD分析张银辉1 唐正飞1高卓飞2(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旋翼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6)(2.中国人民解放军61267部队,北京通州101114)摘要:本文基于美国NOTAR系列直升机的尾梁设计以及横流风扇本身对气流流动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无尾桨直升机的尾梁设计方案并进行了该尾梁的流场CFD分析。
本文首先使用CAD软件设计了这种内置横流风扇尾梁的几何外形,其次借助CFD软件对内置横流风扇尾梁的二维简化模型进行了流场分析以及升阻力特性的探讨。
关键词:无尾桨直升机;横流风扇;计算流体力学(CFD);1 前言麦道公司研制的无尾桨(NOTAR)系列直升机与传统的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相比,安全性高,噪音低,振动小,因此在民用和军事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青睐。
它的主要原理如图所示,在引擎的驱动下,用喷气引射和主旋翼下洗气流的有利交互作用形成反扭力。
主旋翼产生的下洗气流从尾梁两侧流经尾梁,发动机产生的压缩空气通过尾梁一侧的向下开槽喷出,促使这一侧的下洗气流向尾梁表面吸附并加速(即所谓射流效应或Coanda 效应),形成尾梁两侧气流的速度差,产生向一侧的侧推力,实现没有尾桨的反扭力。
图1 麦道公司NOTAR系列直升机原理横流风扇(Cross-flow fan,CFF)是Mortier在1893年发明的,这种风扇的特征是它的纵向长度跟横向直径相比会很大,因此气流在离开端部时会近似地保持二维的形态,并且能够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
横流风扇采用装有前倾圆弧叶片的叶轮,叶轮放置在蜗壳中。
横流风扇以于它的轻巧,紧凑,安静以及能够提供很高的压力系数而被广泛的应用在空调等一般工业中。
1979年Harloff打破了人们对于横流风扇应用的局限,提出了把横流风扇使用到航空上,进行流动控制和实现矢量推力的大胆假设,并首次基于实验的手段研究了横流风扇在较高转速下的流场特性。
衡阳市2010年论文“一等奖”运用多媒体技术搭建学习平台点亮小学语文课堂李姣[内容摘要]: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
学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浪潮之中,课堂教学正面临着深刻变革。
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应用多媒体技术,搭建学习平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树立大语文观,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多媒体点亮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兴趣语文教学的整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十几年的教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学生乐意学的内容记得快,学得深,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是我们教学时应该追求的。
多媒体教学的扑面而来,为老师和学生都打开了一扇‚兴趣‛之门,多媒体技术以它特有的鲜活的优势让课文中的人、事、景物跃出纸面,学习的形式变得丰富,内容变得立体,学生置身于浩瀚信息海洋中,自主地、快乐地、超越时空、文本,随时随性地进行学习,才是快乐地学习!而我们教师从多媒体课件中选取合适的、教学需要的动画、文字等资料,配合光、形、声、色,提高语言感知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唤起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因此,多媒体技术创设了新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快乐学习搭建了平台,点亮了小学语文课堂。
一、声画并茂,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
2010年发表文章1. An-Bang Wang, Yun-Cai Wang, Chaos correlation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 V ol.53 No.2:398-404, 20102. Jian-Yu Zheng, Ming-Jiang Zhang, An-Bang Wang, Yun-Cai Wang, Photonic UWB pulsegeneration based on chaotic dynamics in an optical feedback laser diode, Optics Letters,Vol.35, No. 11, 1734-1736,June 1, 20103. Pu Li, Yun-cai Wang and Jian-zhong Zhang,"All-optical fast random number generator",Optics Express, 2010,18(19):20360-203694. Lingzhen Yang, Jianfeng Zhu, Zhanduo Qiao, Xiyue Yan,Yuncai Wang,Periodic intensityvariations on e pulse-train of a passively mode-locked fiber ring laser,optics communication, 2010, 283:3798-38025. H.-Y. Wei, Z.-S. Wu, Q.-L. Ma, Log-amplitude variance of laser beam propagation on theslant path through the turbulent atmophere, 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 V ol.108, 277-291, 20106. Guang-Hui Li, Wang An-Bang, Feng Ye, Wang Yang Synchronization and BidirectionalCommunication without Delay Line Using Strong Mutually Coupled Semiconductor Lasers,Chinese Physics B7. Yanqing Ding, Anbang Wang, Mingjiang Zhang, Hucheng He, Xiaochun Li, and YuncaiWang,Wavelength Conversion of Chaotic Message through Gain Modulation in Injection-Locked Fabry-Perot Laser Diode,Chinese Optics Letters,V ol 8, No 04, 368-271, 20108. Yuying Hao, Xiaoxia Guo, Liping Lei, Jianning Yu, Huixia Xu, Bingshe Xu,Multicoloremitting from a single component emitter: new iridium complexes with ancillary ligand 2- ( 2-hydroxyphenyl ) benzothiazole,Synthetic Metals,2010, 160, 1210–12159. Hao Yuying, Lei Junfeng, Fang Xiaohong, Fan Wenhao, Xu Bingshe, Theoretical studies ongeometrical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electroplex at the NPB/PBD interface 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Curr. Appl. Phys. 2010, 10 ( 3), 744-74810. Li Xiao-Chun, Wang Li-Zhong , Liu Hong-De, Studies on the Ultraviolet Light InducedAbsorption change in nearly stoichiometric LiNbO3: Fe: Mn crystals,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Vol. 30, 1035-1040,2010.11. Wang, Yuncai; Li, Pu; Zhang, Jianzhong, Fast Random Bit Generation in Optical Domainwith Ultra-wide Bandwidth Chaotic Laser, 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10.1109/LPT.2010.2080265,12. Yuncai Wang, Junsheng Liang, Anbang Wang, Mingjiang Zhang, “Time-delay extraction inchaotic laser diode using RF spectrum analyzer”, Electronics Letters, V ol.46, No.24, 1621-1623,November 2010.13. Mingjiang Zhang, Tiegan Liu, Anbang Wang, Yuncai Wang, “All optical pulse repetitionfrequency divider utilizing an injection-unlocked Faber-Perot laser diode ”,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V ol.52, No.12, 2641-2643 , 2010.14. Erming Pan, Shuangchen Ruan, Chunyu Guo, Yuncai Wang, “Supercontinuum Generationwith Output Power of 1.7W Pumped by a Picosecond Laser Pulse”,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V ol.27, No.10, 100702, October 2010.15. Yunqiao Wu, Zhanduo Qiao, Mingjiang Zhang, Zhuoqun Jin, Lingzhen Yang, “ChaoticDynamic of Active Optical Fiber Ring Resonator with Optical Injection ”, Chinese OpticsLetters, V ol.8, No.12, 2010.16. Wenhao Fan,Liqi Wang,Lianzheng Ding,Qingsen Meng,“Effect of FAPAS process on the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β-FeSi2”,Materials Science Forum, Energy and Environment Materials,650,137-141,2010.17. Qingsen Meng,Wenhao Fan, Ruixue Chen, Z. A. Munir,“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nanostructured FeSi2 prepared by field-activated and pressure-assisted reactive sintering”,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492,303–306,2010.18. Yuan Guo, Shuangchen Ruan, Peiguang Yan et al.,“Supercontinuum generation and modeanalysis in secondary cores of a hollow-core photonic crystal fiber.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27(4): 044212-1-044212-4,2010.19. D. Depla, Xiuyan Li, S. Mahieu, K. Van Aeken, W. P. Leroy, J. Haemers,R. De Gryse, and A.Bogaerts,“Rotating cylindrical magnetron sputtering: Simulation of the reactive proces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107: 113307-1-9,2010.20. 王安帮 王云才,混沌激光相关法光时域反射测量技术,中国科学:信息科学,Vol.40.No.3 512-518, 201021. 杨玲珍,乔占朵,邬云翘,王云才,“掺铒光纤环形激光器混沌带宽特性数值研究”,物理学报,Vol.59, No.6, 3975-3972, 2010.22. 张继兵,张建忠,杨毅彪,梁君生,王云才,外腔半导体激光器随机数熵源的腔长分析,物理学报,Vol.59, N0.6, 3975-3972, June, 2010,23. 杨毅彪,王栓峰,王云才,李秀杰,梁伟,介质柱型二维Triangular格子光子晶体的禁带特性,物理学报,Vol.27, No.2, 157-160, 201024. 于建宁、郝玉英,一种新型苯基吡唑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30, No.1, 2424-2427,2010,25. 郭晓霞,郝玉英,雷俊峰,樊文浩,王华,许并社,新型绿色磷光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30, No.1, 170-173. 201026. 杨毅彪,王栓峰,李秀杰,王云才,梁伟,“介质柱型二维Triangular格子光子晶体的禁带特性”,物理学报,Vol. 59, No.7,5073-5077,2010.27. 孟维欣、郝玉英,NPB层嵌入MgF2超薄层对OLED性能的影响,光电子 激光, Vol.21,No.5, 652,201028. 杨毅彪,王云才,王栓峰,王伟军,梁伟,二维介质柱型graphite格子光子晶体禁 带特性,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Vol.27, No.2, 157-161, 201029. 崔彩娥,陆志娟,黄平,Pr和Nb共掺杂Bi4Ti3O12陶瓷材料电行为特性研究,人工晶体学报, Vol.39, No.1,201030. 宁平凡,崔彩娥,黄平,康爱国,郝虎在,“循环电场下钙钛矿铁电薄膜的极化疲劳机制”,人工晶体学报,Vol.38, No.6,1511,2010.52.韩国华,王云才,“基于混沌激光的传输线断点测量”,中国激光,Vol.37, No.8,2020-2024, 2010.53.王云才,钱建军,“混沌信号相关法测距技术”,深圳大学学报,Vol.27, No.4, 379-385,2010.31. Jianyu Zheng, Tunable Photonic Ultra-Wideband Signals Generation using SemiconductorLaser Dynamics,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Nanjing, China32. Mingjiang Zhang, All-optical wavelength conversion and clock division utilizingsemiconductor laser,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Networks, Nanjing, China.33. Ming-Jiang Zhang, All-optical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 divider utilizing aninjection-unlocked fabry-perot laser diode,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34. Weiyan Liu, Xiuyan Li, Hefeng Wang, Rui Feng, Bin Tang,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titanium surface alloyed stainless steel”,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148-149:740-743,2010.35. Xushu Zhang,Yuan Guo,Hao Qin,“The VB Implementation of Contour Detection andExtraction for CT Images of Knee Joint”,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ISE 2010), V ol 10, 7608-11, 2010.36. Na Li, Yuxiang Lv, Fei Ma, Libing Niu, Yinshan Qin,“Research on Overhead TransmissionLine Windage Yaw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and Key Technology”, Tianjin,China: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2010.37. Qiao TieZhu,Song Le. The design of multi-parameter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of waterquality based on GPRS [C]//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Ningbo, China: IEEE Computer Society,2010: 1-3.38. Lv Yingchun, Ma Fuchang, Ma Jun. The research of modified solid supported bilayer lipidmembrane electrode characteristics [C]//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 Dalian, China: IEEE Computer Society,2010:(2),2555-2559.39. Lv Yingchun, Ma Fuchang. Influence of transducer methods on bilayer lipid Membranesensitive characteristics [C]//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pplication and System Modeling, Proceedings. Taiyuan, China: IEEE Computer Society,2010:(3),3385-3389.40. Lv Yingchun, Ma Fuchang. Research on conduc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S-BLM sensitivemembranes [C]// 2010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China: IEEE Computer Society,2010: (8),317-321.41. Ma Jun, Qi Yu. Channel model of sensor signal transmission in the sewer [C]// 2010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Changsha, China: IEEE Computer Society,2010: (1),366-369.42. Hu Yu,Li Yue. Research o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localization algorithms[C]//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gress in Informatics andComputing. Shanghai, China: IEEE Computer Society,2010: (2), 1122-1125.。
凸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摘要高等数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凸函数是数学学科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凸函数的许多良好性质在数学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凸函数在数学,对策论,运筹学,经济学以及最优控制论等学科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现在已经成为了这些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强有力的工具。
同时,凸函数也有一些局限性,因为在实际的运用中大量的函数并不是凸函数的形式,这给凸函数的运用造成了不便。
为了突破其局限性并加强凸函数在实际中的运用,于是在60年代中期便产生了凸分析。
本文主要是研究凸函数在数学和经济学方面的应用,在数学方面,文主要探究了不等式的证明,看看它与传统方法比较哪个更为简洁;在经济学方面,主要介绍了凸函数的一些新的发展,即最优问题,该问题在投资决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经济学中的有关Arrow-pratt风险厌恶度量的知识。
关键词:凸函数;不等式;经济学;最优化问题目录摘要 (I)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绪论 (1)第2章预备知识 (3)2.1 凸函数的定义 (3)2.2 凸函数的定理 (6)2.3 凸函数的简单性质 (10)2.4 几种常见的不等式 (11)第3章在数学中的应用 (12)3.1. 初等不等式的证明 (13)3.2 函数不等式的证明 (14)3.3 积分不等式的证明 (16)第4章凸函数在经济学的中应用 (19)4.1 最优化问题 (20)4.1.1 线性规划下的最优化问题 (20)4.1.2 非线性规划下的最优化问题 (22)4.2 Arrow-pratt风险厌恶度量 (28)结论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31)第1章 绪 论提起凸函数我们就知道它是一种性质特殊的函数,在初高中阶段我们只是对其性质,及其图像进行了简单的认识。
信息检索课程综合报告姓名学号学科专业报告得分一、研究课题名称中文:数控机床的曲线插补控制研究英文:Curve interpolation control strategy for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二、围绕课题需求,开展信息检索1.根据检索需求,选择检索工具,请写出所选数据库名称及检索年限,例如:2. 利用上述数据库中详细写出以下内容:(1)列出所选数据库检索获得的记录数、各摘录3条相关文献题录及摘要信息数据库1: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式:主题=(数控机床+数控系统+ CNC)*曲线插补检索记录数:334条记录主要相关文献:[1]侯雪滨.NURBS插补技术在复杂曲面数控加工中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12(1).【摘要】分析了NURBS(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曲线直接插补技术相对于传统数控系统中采用的直线或圆弧逼近对NURBS曲线数控编程的优越性;探讨采用NURBS曲线插补技术的CNC机床曲线曲面的加工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和广强,于东,张晓辉. 基于速度前瞻控制的五轴NURBS曲线插补方法[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1,(5).【摘要】在分析了最大加速度、进给速度约束以及曲线曲率变化等因素对数控加工过程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前瞻控制的五轴NURBS曲线插补方法。
该方法将五轴NURBS曲线插补划分为预处理和实时插补两个阶段,预处理阶段用于样条曲线表达式的计算、刀心点样条曲线按曲率变化的分段以及分割点处期望速度的计算,以减少实时插补阶段的计算量,使其能够满足数控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实时插补阶段利用预处理阶段所得到的信息进行进给速度实时规划,以确保到达曲率较大或曲率突变点之前提前减速。
[3]周丹. 基于数控复杂平面曲线插补的一种新方法[J]. 机床与液压,2010,(16).【摘要】对数控插补原理和离线插补策略进行分析,着重讨论数字积分法在复杂曲线插补中的应用。
南京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作者: 学号:0716120223学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三辊行星轧制复合管的组织分析题目:教授指导者:(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评阅者:(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2011 年6 月目录1 绪论 (1)三辊行星轧机的结构和传动原理 (1)三辊行星轧机的轧制原理 (2)三辊行星轧制工艺的特点 (2): (3): (3)三辊行星轧制国内外研究进展 (4)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6)实验材料 (6)实验路线 (6) (6)实验方法手段 (7)实验材料的加工 (7)光学金相组织观察 (8)硬度测定 (10)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0)3003铝合金的组织演变 (10)铜管坯的组织演变 (15)铝合金管坯的硬度值变化 (19)结论 (21)致谢 (22)参考文献 (23)1 绪论三辊行星轧机(Planet Schraege Walzwerk,简称PSW),是一种轧制变形量大,轧制温度高的先进轧制机械,被应用于轧制半成品或成品圆棒无缝钢管生产等,并应用到铜管材生产中,成功地轧制出完全再结晶的细晶铜管材,是当今比较先进的轧机,目前国内外有众多专家对其展开研究。
三辊行星轧机的结构和传动原理三辊行星轧机(图1)主要由固定机架、运动回转大盘和周向120度布置并装入大盘中的三个轧辊、齿轮传动机构、中心润滑系统等组成。
轧机由主、辅电机驱动运转。
主电机驱动小伞齿轮G1带动固定在大盘上的大伞齿轮G2而使大盘回转,由于三个轧辊固定在大盘上,因此,三个轧辊随大盘绕中心轴的轴线公转辅助电机驱动小伞齿轮G3,G3带动中心轴上的大伞齿轮G4使中心轴旋转,固定在中心轴上的太阳轮G5与行星轮G6啮合,通过传动轴及齿轮G7、G8的啮合使轧辊绕自身轴线旋转,因此,轧辊产生自转。
由于轧辊既公转又自转,通过调整副电机的输入转速使轧件仅作轴向移动而不转动[1]。
图1 三辊行星轧机的结构[1]三辊行星轧机的轧制原理当三个轧辊分别围绕其轴线转动自转的同时, 又被一转架带着绕轧件的轴线即轧制中心线转动公转, 形成一个锥形变形区, 由于每个轧辊的轴线与轧制中心线呈异面直线, 所以锥形轧辊在转动时能产生推力, 使轧件在减径的同时, 沿轧制中心线方向移动[1]。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论文8篇第一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摘要:本文将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与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相比较,论证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是今后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趋势,指出并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方向机械设计制造经历了从传统的机械功能到自动化的稳步发展历程,自动化弥补了传统机械设计制造中的种种缺陷。
其中,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制造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是否具有智能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未来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趋势,明确未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提高自动化水平的关键。
1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机械设计制造的发展从古至今可分为三个阶段:1)机械设计制造起源阶段:从古到17世纪;2)近代机械设计制造阶段:17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3)现代机械设计制造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
机械设计制造的发展经历了依靠直觉设计、利用生产经验设计、使用理论设计等阶段。
当下,机械设计制造可以概括为传统机械设计制造与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
1.1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简介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绝大部分依靠大量的劳动力与系统控制。
在初期满足了生产需求,但生产效率低,生产质量得不到保证,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不容小觑。
1.2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简介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是指在机械设计制造中运用自动化技术,机器操作采用自动控制器,生产技术由机械化逐步过渡到数字自动化、计算机自动化,实现对加工对象的自动化生产,优化生产速度,提高生产质量,解放大批劳动力[1]。
2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方式与自动化方式的比较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依靠大量劳动力和系统控制,自动化的机械设计制造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智能化机器逐步取代了人的位置。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相对于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有诸多优势:1)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将会自动断电、报警、诊断、自我保护,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Unigraphics Solutions Inc编著,董正卫等编译.UG/OPEN API编程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4王忠,朴英花,卢金火,等.CATIA-V5的知识工程优化功能在汽车产品开发上的应用.汽车技术,2004,3.5王登峰.北京:CATIA V5机械(汽车)产品CAD/CAE/CAM 全精通教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352~382.6盛选禹.CATIA有限元分析命令详解与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5~46.7Benedyk J.LightMetals in Automotive Applications.LightMe-talAge,2000,58(10):34~35.8韩旭,朱平.基于刚度和模态性能的轿车车身轻量化研究.汽车工程,2007,29(7).9兰凤崇,陈吉清.轿卡货厢车顶盖疲劳失效分析及改进设计.机械研究与应用,2005,18(3).(责任编辑帘青)修改稿收到日期为2010年5月17日。
汽车偏置碰撞中的前横梁改进王志涛门永新汤志鸿王则龙赵福全(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针对“汽车前横梁改进”项目的要求,建立了整车碰撞有限元模型,并采用CAE技术手段,分析得出了该车身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从而可有效地保障车辆安全性能,指导车身设计,避免在新车开发中出现结构缺陷。
主题词:前横梁碰撞CAE改进方案中图分类号:U46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703(2010)00-0000-00The Improvement of Front Cross Member in Vehicle Offset Impact Wang Zhitao,Men Yongxin,Tang Zhihong,Wang Zelong,Zhao Fuquan(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Institute Co.Ltd)【Abstract】In view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Improvement Development of Front Cross Member",vehicle impact FE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the paper,and by using CAE technology,the paper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current body structure,and an effective improvement plan was proposed,which can effectively ensure vehicle safety performance,guide body structural design and avoid structure defect in new vehicle development.Key words:Front cross member,Impact,CAE technology,Improvement plan1前言目前,国外汽车正面碰撞试验法规中对正面碰撞的评价方法为全宽碰撞试验和40%偏置碰撞试验2种。
论文工作单位:兰州公路总段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中心姓名:梁志龙二零一零年十一月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梁志龙兰州公路总段高等级养护管理中心摘要:通过白兰、兰临高速公路养护维修工程简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2010年我参与了白兰高速公路养护维修工程及兰临高速公路养护维修工程,我个人在现场主要负责沥青混凝土的摊铺和现场管理工作,现将我个人在沥青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些体会,以供大家共同探讨。
本项目工程的施工重点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铺筑,由于该养护维修工程为半幅封闭施工,路面主要侧重于车辙段的挖补重铺和沉陷段的沥青混合料找平,恢复原路面标高,这就决定了该工程施工中最大的难点是新旧路面的施工横向接缝处理及新路面本身的平整度质量控制。
1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1.1 摊铺前的机械(以维特根S2100摊铺机为例)及施工准备1.1.1沥青混合料摊铺时首先要检查、调整好摊铺机本身的作业性能。
主要是熨平板的宽度、坡度及安装的边板和主熨平板是否在同一平面位置上,尤其检查板于板之间的纵横向接缝有无错台。
在安装过程中尤其应注意:熨平板宽度不宜过宽,以5m以内为佳,螺旋布料器距离挡板宜小于25cm为佳,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离析,这个在ATB系列、LSPM等粗粒径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尤为关键,两侧安装熨平板应对称,以避免由于两侧阻力不同,而对沥青混合料表面产生划痕及摊铺时两侧不在同一轴线上造成的摊铺厚度不均匀等状况;1.1.2检查夯锤、振动系统、找平系统是否正常;1.2 热拌沥青混凝土摊铺工艺1.2.1在热拌沥青混合料运输到现场以后,一定要先检测沥青混合料温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同时观察沥青碎石裹覆状况,表面有无花白料等现象,在完成这一系列工作后,在略高于规范要求的温度时即开始摊铺;1.2.2摊铺前一定要对熨平板充分预热,预热越充分,摊铺效果越好,预热不充分则会出现摊铺机起步过低和划痕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沥青混合料摊铺的平整度和美观性。
以我个人施工经验,一般摊铺机预热30-60分钟即可达到摊铺要求,对于摊铺机使用年限较长的则需要预热60-90分钟,方可达到摊铺要求,熨平板温度应高于100℃以上,越接近摊铺温度,摊铺效果越好;1.2.3在摊铺前,要考虑摊铺的松铺系数,经实践证明,摊铺厚度5cm以内时,熨平板下垫8-10mm 的钢板比较适宜,摊铺厚度在5cm-10cm之间时,熨平板下垫15-20mm的钢板比较适宜。
这个还需考虑摊铺机熨平板预热是否充分;如果是连续摊铺(在熨平板温度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则下垫钢板厚度应适当降低。
1.2.4摊铺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每次起步时,速度从零开始增加,缓慢起步, 有助于消除因熨平板温度相对低、混合料之间的阻力较大、特别是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容易产生路线横向的波浪的现象;1.2.5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的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是摊铺的核心。
对于摊铺过程中,偶尔发现的拌合不均匀、过火及花白料及时发现,及时让工人清理。
正常摊铺时,根据沥青混合料的供应情况 ,速度尽量降低至2-4 米/分钟(这个也根据摊铺厚度而不同,摊铺厚度越大,摊铺速度也随之应该相应的降低,确保路面的压实时间和压实度),并保持均匀的速度前行,对保证摊铺的平整度特别重要。
要始终使摊铺机前至少有3车料等待,安排专人负责即使清理料斗和卸料工作,使摊铺工作连续进行。
即摊铺时做到两个不要:不要停下摊铺机,不要碰撞摊铺机。
1.3接缝处理工艺1.3.1接缝是新旧沥青混合料路面结合最薄弱的点,对铣刨过的纵向接缝用切割机裁直,认真清理切割缝上的一层石屑,然后用刷子将粘层沥青均匀涂抹于切缝上,以保证新旧路面的整体结合。
1.3.2在摊铺机正常摊铺后,在未开始碾压前对虚铺的的沥青混合料路面和旧油路面用3m直尺检查,看摊铺过程中是否达到预设的松铺系数。
对局部不满足的采用耙子(耙子接触面不小于80cm)对摊铺不饱满、缺料及熨平板划痕的地方人工将接缝处粗料刮除,将细料均匀洒在上面,认真清扫整齐,以确保碾压后一次成型,对成型后的新路面上杜绝补料。
1.3.3车辙段纵向接缝,建议采用企口状,这样可以减少纵向接缝的裂缝错台。
1.3.4由于养护维修工程的局限性,在半幅封闭施工处理路面沉陷病害时不能同时完成整幅路面,导致路面纵向接缝为冷接缝,给路面施工造成了更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在对封闭的半幅进行施工时一定要特别注意纵缝的直顺度,对于摊铺机微调方向以后的一些死角,就特别需要拉线,缺料的人工进行修补,余料的人工用钝一点的工具修成毛边,增加相对接触面,有利于两个半幅路面的粘结质量,有利于在另半幅施工时接缝的搭接美观、直顺。
1.4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设备要求及工艺1.4.1在工程开始前应对所使用压实设备过磅检测自重,如自重达不到设计沥青混合料路面压实要求,就须给压实设备进行配重,直到满足设计要求。
还需要配备小型的碾压设备,如小型手推式压路机或平板夯,对一些压实死角进行人工配合小型机具碾压,确保压实度达标。
1.4.2在摊铺过程中,随时测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在略高于规范要求的温度时即开始碾压,尤其现在一些新型的改性沥青材料,从生产、运输、摊铺、开放交通整个过程中,温度已成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重要指标。
对于气温较低的季节施工,尤其要碾压紧跟摊铺进行,以确保路面压实度。
1.4.3初压前,双钢轮压路机应在已形成强度的路面上洒水,在水渍上多行进几遍,确保整个钢轮都形成水膜,避免沾轮。
轮胎式压路机加水配重,在压实过程中,不能洒水,这样会使沥青混合料温度损失过快,严重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建议采用刷菜油等方式避免沾轮,一定不能喷洒柴油,这样会使柴油稀释掉部分沥青混合料上裹覆的沥青材料,导致以后局部路面的松散、脱落。
1.4.4初压时, 压路机一定要匀速并按照直线行走,起步、停步速度变化要慢,每次转换碾压位置时,须在己成形路面上转方向再直线前行。
初压后检查平整度,有严重缺陷时进行修整乃至返工。
1.4.5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且不得随意停顿。
复压时,要注意每次先慢起步, 再开振动;停机时,先关闭振动,再慢慢停步,并且纵向轮位之间互相错成阶梯形,谨防由于压路机的振动而留下小波浪,影响路面平整度。
由于沥青面层压实度必须在施工时一次碾压密实,无法补充压实,因此,碾压各阶段的温度和遍数要严格控制,确保压实度达到要求。
对于车辙类病害及特殊路段建议让轮胎压路机反复碾压,甚至要超过规范所规定的次数,但还是要随时观察,不能造成过压。
过压也会造成沥青混合料老化,对路面的质量造成严重损害。
1.4.6碾压过程要保持匀速进行,速度要慢,应不超过4km/h。
在不产生严重的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初压、复压、终压都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
2 热拌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要点:2.1 匀速2.1.1在整个沥青混合料摊铺和碾压过程中,匀速且持续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千万不能忽快忽慢,这样会使路面形成小波浪,在灯光下尤为明显。
即使机械故障和人为因素,也应尽量避免自重过大的机械、运输车辆停止在新铺的路面上产生车辙及裂缝等病害,给新铺筑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2.2构造物及死角施工工艺2.2.1在桥梁、涵洞、通道等构造物的接头处匝道以及港湾式紧急停车带等摊铺机和压路机难以按正常施工工艺操作的部位,以优先机械摊铺、碾压为佳,实在机械无法摊铺或压实的死角,辅以小型机具或人工操作,人工在洒布沥青混合料的时候注意一定不能正面撒开,尽量倒扣堆放,然后用耙子推开找平,这样可以降低破坏沥青混合料的级配。
这些地方必须特别小心,以免影响大局。
2.3车辙段盲沟2.3.1对车辙病害施工中,建议车辙段路面排水方向从紧急停车带和硬路肩上每30m切割一道盲沟,以便路面渗水排出,盲沟深度宜为沥青混凝土结构层深度,宽度8cm左右,然后预留5cm,其余部分以大粒径碎石填充压实,最后以沥青混凝土填补预留5cm盲沟表面,这样做可以尽量避免路面内部水分无法排除,在不断行车荷载作用下,这些水会降低沥青和集料的粘结力合粘附力,一致最终影响路面强度和承载力。
2.4人工修整2.4.1所有施工工艺都必须由机械连续稳定的操作,除了迫不得已的情况外,进行人工修整。
人工修正往往是越修正越难看,平整度反而不好,要尽力避免。
2.5旧路面对路面平整度的重要意义2..5.1原路面和基层的平整度是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前提条件,是新摊铺路面存在的根基。
所以在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铣刨旧路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施工环节,一定要从第一步就抓紧平整度、坡度,千万不能进入铣刨旧路面是无关紧要的认知误区。
2.6开放交通的条件2.1.6 在养护维修工程中,开放交通时的路面温度和时间是直接影响路面发生车辙、裂缝等病害的重要的因素。
规范要求,开放交通时路面温度应低于50℃,但在实际施工中,当外界温度达到30℃以上时,旧油路面地表温度都在50℃左右,所以在养护工程中怎样合理的开放交通是养护施工中一个有待研究的新课题。
由于本人从事于公路养护维修行业,本文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供参考,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出版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2004年9月4日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是我国公路交通领域唯一一所交通部直属的科研机构。
主要从事道路、桥梁、交通工程、智能交通、公路运输、汽车运用、公路环保、交通物流等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在岗员工已超千人。
拥有一批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交通行业国内外知名专家,现具有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资格,具有与东南大学联合培养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生资格,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利用中加合作项目建立的交通人才发展中心面向全行业培养技术与管理人才。
拥有位居亚洲第一的公路交通试验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