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王国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23
《蔚蓝的王国》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教学内容:1. 引入海洋的重要性和美丽。
2. 介绍本课程的内容和安排。
教学活动:1. 播放海洋风光视频,引起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
3. 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和主题。
4. 分配学习任务和作业。
第二章:海洋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2. 学生了解海洋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1. 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2. 讲解海洋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捕食和共生。
教学活动:1. 展示海洋生态系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讲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3.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海洋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第三章:海洋生物多样性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
2.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海洋生物。
教学内容:1. 介绍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体系。
2. 讲解常见的海洋生物及其特征。
教学活动:1. 展示海洋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讲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体系。
3. 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展示,讲解常见的海洋生物及其特征。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第四章:海洋保护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海洋的建议。
教学内容:1. 介绍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包括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讲解保护海洋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活动:1. 展示海洋保护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2. 讲解海洋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海洋的建议。
4. 总结并强调海洋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海洋的行动。
第五章:海洋探索与利用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海洋探索和利用的历史和现状。
2. 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蔚蓝的王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海洋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观察、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生物的分类及其特点2. 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3. 海洋资源的保护4. 海洋生物观察与创作5. 海洋主题实践活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洋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
3. 采用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海洋生物的兴趣和能力。
4. 利用创作展示法,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5. 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海洋生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观察海洋生物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3. 准备创作材料,如画纸、彩笔等。
4.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环境保护宣传资料。
1. 学生对海洋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观察、创作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海洋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4. 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六、教学进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图片,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课堂讲解: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及其特点,讲解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
3. 案例分析:分析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让学生了解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4. 观察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海洋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兴趣。
5. 创作展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创作海洋生物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七、教学课时本课程共设计10课时,分别为:1. 海洋生物的分类及其特点(2课时)2. 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2课时)3. 海洋资源的保护(2课时)4. 海洋生物观察与创作(2课时)5. 海洋主题实践活动(2课时)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洋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
3. 采用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海洋生物的兴趣和能力。
《蔚蓝的王国》教案《蔚蓝的王国》教案1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比较《蔚蓝的王国》和《天上的街市》的异同之处。
2.感受作者在当中寄托的美好感情。
3.总结散文诗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难点】1.感受作者在当中寄托的美好感情。
(重点)2.总结散文诗的写作特色。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蔚蓝的王国》体裁上属于散文诗。
所谓散文诗,是兼有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
形式上,它有散文的特点,不讲究分行排列和押韵;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
这提示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要运用想象,注意字里行间作者所传达的情感。
二、自主预习《蔚蓝的王国》和《天上的街市》所想象的世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明确:相同之处:两者都描写了想象中的美好的世界,寄托了作者的感情和理想,都是把想象中的世界和现实中的世界作对比。
不同之处:《蔚蓝的王国》通过想象所描绘的内容是生活中的确存在的事物,《天上的街市》通过想象所描绘的内容是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前者是以“虚”写“实”,后者是以“虚”写“虚”;《蔚蓝的王国》所描写的想象比较具体,内容比较丰富,《天上的街市》所描写的想象世界,只是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进行简笔勾勒,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更大。
三、合作探究(一)主题归纳屠格涅夫运用富有自然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塑造神奇美丽的大海形象,抒发心中对美、对大自然、对幸福、对青春、对爱的无比崇敬和向往,景与情紧密结合,富有感染力。
蔚蓝的王国是作者想象中的大海,在这个王国中没有烦恼、痛苦、忧患、压迫、灾难,有的只是快乐、幸福、自由、美丽和温馨,是作者理想中的生活环境,同时也隐喻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二)美点寻踪1.用词贴切。
诵读__时,我们能够体会到屠格涅夫那优美华丽、富有自然色彩的语言风格。
这与作者所掌握的丰富词汇,以及对词语贴切而灵活的运用分不开。
如,开头用“蔚蓝”“光明”“青春”“幸福”一系列形容词来抒发对大海的向往、热爱、赞美之情,这些词并不新异,但用在此处十分贴切,既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又能给读者以情绪上的感染。
《蔚蓝的王国》【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对大海的艺术描写。
2、品味、感悟散文诗的优美的艺术和作者奇特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1、感受作者在文章当中寄托的美好感情。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说梦”――导入场景同学们,我们如东是一个滨海的城市,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来到蓝色的大海边,开垦荒地、繁衍后代,创造了今天这样一座美丽的城市,我们是大海的儿女,同学们,你心中的大海是怎样的?(请同学描绘大海,大屏幕上出现一幅静止画面。
)你们描绘的大海简直是太美的,我们一起来看海。
(欣赏视频)同学们,你在梦中遨游过大海吗?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进入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梦中,去欣赏他梦中的那片海。
大屏幕展示课题《蔚蓝的王国》(二)、初读课文,进入情境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屠格涅夫的梦中有哪些人?你看到了屠格涅夫梦中的大海的哪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他梦中的情感吗?2、师生交流合作:板书梦中人:我、伙伴、女人蔚蓝的王国梦中景:大海、小船、风帆、仙岛、花、鸟、流水、宝石……梦中情:……?要想能够深切地感受作者笔下的情感,我们就不能不去了解作者屠格涅夫,有谁向我们介绍一下作者?老师补充文学常识:屠格涅夫: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罗亭》等、他有“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之称,散文诗是屠格涅夫一生创作活动的最后一个里程碑,其成就和价值并不比小说逊色。
他以真挚的爱心和诚实态度描写了种种美好的景物和快乐的人们,激情讴歌了俄罗斯的淳朴、善良的人们。
表达了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
(三)、二读课文:1、接下去请同学再次进入课文,去感受作者笔下蔚蓝的王国。
请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或段落和大家一起分享。
师:在阅读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模仿老师的“圈点学习法”。
(点击示例赏析句子)2、学生自由朗读,做评注。
3、小组交流,朗读。
4、全班交流,老师指导朗读。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27课《蔚蓝的王国》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课文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案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学习课文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蔚蓝的王国”、“绿色的宝藏”等。
教案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b.学生分享预习课文的心得体会。
2.自主学习a.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查找字典解释。
b.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a.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4.课堂讲解a.教师详细讲解课文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理解词语。
b.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合作交流a.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主题的?6.课堂小结b.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课后作业a.抄写课文生字词,巩固记忆。
b.选择课文片段进行背诵。
教案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画面。
3.课堂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教案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4.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案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鼓励学生创作以大自然为主题的作文,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案七、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教学课件。
3.环保宣传资料。
4.相关文学作品。
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蔚蓝的王国》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2.课时:一课时3.课前准备:百度搜索①屠格涅夫另一篇散文诗《老人》②班得瑞《追梦人》③《蔚蓝的王国》flash二.教学课题1.初步认识散文诗,领悟作品的内涵,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写作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 学会使用想象写作手法。
三.教材分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奇思妙想”为主题,专门选取的四位作家作品,有诗歌、散文诗、童话故事,从天上到人间,从事物到人物,从现实到未来,篇篇都驰骋想象,这些根植于现实生活的想象,饱含哲理,给人启迪。
其中屠格涅夫《蔚蓝的王国》是一篇散文诗,通过奇妙的想象,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梦境,表达了美好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学会使用想象写作手法。
四.教学方法:配乐朗诵法、情感教学法和设问教学法,让学生在语言的感知和品味中感受想象的魅力,进入“蔚蓝的王国”,体会迷人的意境。
在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运用任务驱动学习法,圈点勾画批注学习法,把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通过诵读赏析感悟大海之美、语言之美。
五、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展示屠格涅夫在1878年6月写的另一篇散文诗《老人》。
导入本课。
/redirect.php?fid=123&tid=2762&got o=nextnewset(这样的导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形成教学问题场。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平常状态进入了教学情境场。
)(二)展示本课flash动画。
/topic-1698649-1-1.html初步进入文章意境,并吸引学生去认识作者。
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成名作《猎人笔记》,揭露了地主表面仁慈、实际残暴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