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711《广告传播理论》考试大纲精品文档8页
- 格式:docx
- 大小:25.03 KB
- 文档页数:8
传播学考试大纲第一篇:传播学考试大纲《传播学》考试大纲I 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与设置说明《传播学》传播学课程是国内新闻传播学科必须开始的核心专业课程,目标是通过中西方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传播学的发展,各种理论、流派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利用传播学知识,针对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传播现象,进行思考、辨析以及进行各种传播实践的实际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A、了解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了解传播学的学科背景,世界传播研究的发展潮流和中国传播研究的现状B、从传播者、受众、信息、符号、媒介、传播技巧、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等方面比较系统地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了解传播学与各相关学科的知识的交叉性,具备初步的应用传播学理论进行各领域研究的能力。
C、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传播现象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熟练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形成较强的传播实践能力。
3、学习用书郭庆光《传播学教程》,2004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I 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传播学教程大纲第一章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把握传播概念2、传播与信息信息定义、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3、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3、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传播学的任务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2、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1、符号的定义2、信号与象征符3、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1、意义的定义2、符号意义的分类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1、人类的象征行为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3、象征文化与现代社会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2、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一)直线模式: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香农-韦弗数学模式(二)循环和互动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3、传播过程的特点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1、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2、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3、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人内传播1、人内传播的定义2、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3、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米德关于内省式思考的观点第二节:人际传播1、人际传播的定义2、际传播的动机:人际传播的四个动机;库利的“镜中我”理论3、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人际传播的四个特点(渠道多方法活、意义丰富复杂、双向性强、非制度化);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两个主要研究领域4、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1、群体的特征与社会功能2、群体的概念3、群体的社会功能与意义4、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5、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的形成:群体意识三个方面P92;群体意识的形成P925、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6、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7、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集合行为的概念;集合行为产生的三个条件;集合行为的三种特殊的传播机制第二节:组织传播1、组织与组织传播: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组织传播极其功能组织传播的定义;组织传播的四个功能2、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3、组织外传播极其形态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的特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斯韦尔的三功能学说、赖特的四功能说、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三功能观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1、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2、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3、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1、大众传播与现代人生活:2、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3、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大众传播与现代化信息环境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1、国家与政府四个方面的控制2、受众对媒介控制的四种手段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1、麦奎尔的“规范理论”的六种类型2、资本注意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3、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一)媒介即信息(二)媒介:人的延伸;(三)“热媒介”与“冷媒介”;(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2、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一)“电视人”与“容器人”概念(二)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三)、新媒介的发展均势及其冲击(四)“电子乌托邦”思想项基本原则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1、传播者与大众传媒:2、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3、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作用(一)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怀特的“把关”模式及后来对它的补充(二)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三)把关过程的实质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使用与满足”的基本观点和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问题1、传播效果的概念含2、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阶段3、70年代以来的宏观效果研究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1、传播主题与传播效果(一)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二)“休眠效果”2、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一)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二)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三)“明示结论”和“寓材料于效果之中”(四)“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五)“警钟效果”3、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一)舆论领袖(二)群体归属与群体规范的影响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传播效果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2、对“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三种考察议程设置功能的机制(知觉模式、显著性模式、优先顺序模式)3、“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问题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1、“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2、“沉默的螺旋”理论特点3、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批判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1、“培养”理论的起源与背景2、“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1、“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蒂奇诺的“知沟”假说P2302、“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3、“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极其意义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1、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情况2、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3、文化帝国主义问题第十四章传播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1、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2、传播学的奠基者与学科开创者3、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的贡献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1、传播学的经验学派:3、传播学的批判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略)III 题型举例一、填空题按照信息的发生领域,可以把信息划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____________。
中国传媒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广播广告理论与操作》课程考试试题(2020年1月)提示:考生须独立认真完成答卷,若答卷出现雷同,则雷同答卷作废,并以“0”分计。
B 卷一、填空(每空1分,共12分) 1、广播技术最早是在( 1926 )年引入到中国的。
2、世界上最早的付费广告出现在( 美国 ) 国。
3、1979年,( 上海 )人民广播电台率先在中国恢复播出广播广告。
4、按技术标准,可以将广播媒体分为( 模拟 )广播和( 数字 )广播。
5、录制广播广告时,通常通过音高、( 音长 ) 、( 音色 )、音量等四个方面来要求和规范音质。
6、广播广告的音响分为( )和( )。
7、广告歌曲通常有(冲击型 )型、( 印象型 )型、家庭歌曲型和( 气氛型 )型等几种。
考场________ 年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层次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 所属学习中心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5分)1、声音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解析: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声音是物质振动产生的波动,需要靠介质传播才能听到。
介质包括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并且一般情况下,在固体的声速最大,气体中的声速最小。
由于物体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声音是物质振动产生的波动,需要靠介质传播才能听到。
声波在介质中传递的速度,称为声速( 或音速),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因而产生了声音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2、广播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传播工具。
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有线广播。
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
广播的优势是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劣势是一瞬即逝,顺序收听,不能选择,语言不通则收听困难。
3、广播广告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金属导线,用电波向大众传播信息、提供服务和娱乐的大众传播媒体。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四年制本科《广告学概论》考试大纲淮阴师范学院一、说明(一)命题依据及原则1、命题依据本课程的考核依据《广告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以及由蔡嘉清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广告学教程》和陈培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广告学概论》教材。
2、命题原则①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进行考核;②考核内容的覆盖面广泛,各章节分布均匀,涉及广告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广告运作规律、广告法规的内容,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③考核内容的难易程度适中,强调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综合应用能力。
④兼顾各个能力层次,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建议为:易、中、难分别约30%、40%、30%。
(二)课程考核要求(1)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能够掌握广告学相关原理,培养广告基本素养,进一步认识专业特点,并为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了解中外广告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广告学学科的建设发展情况。
(3)掌握有关广告组织、广告环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4)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广告计划的程序以及广告表现战略相关内容。
(5)掌握基本技能,通过对广告文案以及广告设计与制作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广告文案的写作要点和了解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设计审美能力。
掌握对广告媒介的分析能力以及一定的广告效果测定的能力。
(6)考试以闭卷形式,题型应多样化,同时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大纲内容(一)课程考核内容及说明第一章广告概述——揭开神秘的广告面纱[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使学生重点掌握广告的概念和本质,掌握广告传播的相关理论,对广告学这一学科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考核知识点]广告的概念、分类、功能与特征;广告学的学科体系;广告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广告研究的理论学说。
[考核要求]1、何谓广告识记:广告的概念、分类功能与本质理解:广告的功能与本质2、广告学的学科构建识记:广告学的研究对象、广告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预先占用权、USP理论、定位理论、ROI理论、品牌个性理论、整合营销传播)领会:读图时代广告传播的变化第二章广告运作——置身商海的游戏规则[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使学生重点掌握中国广告市场的形成历史及广告市场的构成主体。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广告学真题——广告传播理论(回忆版)(含2010、2009、2008年试题以及2010年考试大纲)一、名词解释1.市声广告2. 相声广告3. 松下橱窗广告事件4. 广告代理制5. 传播6. 营销观念二、简答题1.简述《上海犹太纪事报》的经营策略和在我国广告史上的地位和贡献2.什么是价值链?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3.简述组织传播的功能三、论述题1.论述广告的社会影响(注意:2010年复试中考过简答)2.结合传播学理论,论述微博在广告中的作用和前景3.结合“凡客体”,论述品牌对于企业和消费者的作用和价值(2008年初论述题)附:2010、2009、2008年试题(广告学从2008年改革,初试考试加入广告学和营销学、广告史)2010年初试题一、名词解释1、郑曼陀2、马占山香烟广告3、“威斯敏斯特及环球信息中心”介绍中介4、广告主5、媒介现实6、双因素动机理论二、简答1、简要分析及评价徐宝璜《新闻学》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在中国广告学术史的地位及作用。
2、简述广告环境的含义。
3、简述人类社会中的信息及信息运动过程的特点。
三、论述题1、人类传播的演进过程。
2、从市场营销角度,阐述产品的含义,结合实例从顾客价值体系说明产品的五个层次。
3、从营销学、传播学、品牌形象等角度对“中国制造”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且提出更好的塑造“中国制造”品牌形象的更好的建议!2009年初试考题一、名词解释1、招幌2、约翰逊博士的广告评论3、古罗马时期商业广告中的职业书写人4、内容分析法5、媒介策划6、品牌资产二、简答题:1、简述非语言符合的含义、特点及类型。
2、简述四大传统广告形式的主要特点。
3、简述《立报》的经营策略及其在中国报业经营中的地位。
三、论述题:1、论述主要的受众理论类型及其内涵。
2、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市场补缺者的特点及在市场竞争中各自应采取的竞争策略。
3、创意对于广告生存及发展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
附件2:《广告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和要求总体要求: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理解或掌握《广告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广告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并能够通过知识的运用,研究和解决广告的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广告创意和策划的能力。
(一)广告概述1.考试内容广告的定义;广告的内涵;广告的作用与分类;广告活动的参与者。
2.考试要求掌握广告的定义;掌握广告的内涵;了解广告的作用与分类;理解广告活动的参与者。
(二)广告活动的本质1.考试内容广告作品与广告活动的区别;广告活动的主要环节;广告一般传播过程;营销和营销组合的基本概念;整合营销传播。
2.考试要求认识广告作品与广告活动的区别;掌握广告活动的主要环节;了解一般传播过程;掌握营销和营销组合的基本概念;理解作为传播过程和营销过程的广告活动。
(三)广告历史1.考试内容广告的起源;现代广告的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广告的特点与发展过程;广告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中国广告的起源与发展;广告学说的产生与发展。
2.考试要求了解广告的起源;了解现代广告的发展;了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广告的特点及发展过程;了解广告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间;了解中国广告的起源与发展;了解广告学说的产生与发展。
(四)广告的功能1.考试内容广告对市场供需的影响;广告对竞争和产业集中的影响;广告对价格的影响机制;广告对消费者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2.考试要求了解广告对市场供需的影响;了解广告对竞争和产业集中的影响;了解广告对价格的影响机制;了解广告对消费者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五)广告环境1.考试内容广告环境的构成;广告环境的作用;经济环境对广告的影响;文化对广告的作用;广告的控制环境。
2.考试要求掌握广告环境的构成;了解广告环境的作用;认识经济环境对广告的影响;了解文化对广告的作用;了解广告的控制环境。
(六)广告主1.考试内容广告主的职责;广告主的分类;如何做一个好客户;掌握广告主选择广告公司的标准;广告部门的功能;企业广告部门的建构;品牌经理的作用。
《传播学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传播学理论二、适用专业新闻学、广告学三、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本章课程要求:1.了解传播行为的基本形式;2.理解传播的性质与特点。
3.了解传播学的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其理论基础。
4.了解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课题。
本章课程重点:第一节本章课程难点:第二节第一节什么是传播一,传播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二,人类传播行为的四种基本形式三,传播的性质和特点四,大众传播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五,有关传播的四种定义第二节传播学一,孕育传播学的社会条件二,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三,创立传播学理论的四大先驱四,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课题五,传播学研究的不同学派六,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七,传播学的本土化问题第二章关于传播者的分析与研究本章课程要求:1.理解“把关”与“把关人”理论;2.理解“深层控制”理论;本章课程重点:第二节本章课程难点:第三节思考题:怎样理解所谓“新闻自由”?第一节传播者的分类第二节“把关”与“把关人”理论第三节深层控制论第四节“潜网论”第五节两种传播制度的比较与批判第六节六种媒介规范理论第三章关于传播内容的分析与研究本章课程要求:1.理解内容分析的意义和作用;2.理解传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本章课程重点:第四节本章课程难点:第二节第一节内容分析的意义和作用第二节传播内容----影响受众的两种理论第三节决定传播内容的诸多因素第四节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的辨证关系第四章传播媒介(工具)的分析与研究本章课程要求:1.了解中外传播媒介发展简史;2.掌握不同媒介的比较方法。
本章课程重点:第二节、第三节本章课程难点:第三节第一节外国传播媒介发展简史第二节中国传播媒介发展简史第三节不同传播媒介的比较分析第四节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前景第五节英尼斯与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第五章传播方法的分析与研究本章课程要求:1.了解传播方法的一般性通则;2.了解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的编排手段;3.了解现代传播方式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广告传播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本《广告传播理论》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本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营销学概论和广告发展史等四个部分的内容。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广告与传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运作流程和发展轨迹,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一)中外广告史1.中国古代广告史(1)先秦时期的主要广告形式(市声广告、响器广告、物价牌广告、陈列展示广告等)(2)秦汉时期原始形态的商标(3)唐朝时期的主要广告形式(“唱卖”活动、现存最早的广告实物、灯笼广告等)(4)宋元时期的主要广告形式(招幌广告、现存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最早的广告画、书铺广告等)(5)明清时期的主要广告形式(响器广告、招幌、招牌等)2.中国近代广告史(1)近代报刊广告的出现(2)近代主要报纸广告的经营(《申报》、《大公报》、《新闻报》、《上海犹太纪事报》、《立报》等)(3)晚清政府的《政治官报》与广告(4)近代最具代表性的广告媒介——月份牌(5)近代的电影海报(6)早期广告公司的出现及其演化(7)近代广告代理业的兴盛及行业自律(8)近代有特色的广告形式(火花广告、药品广告等)(9)近代的广告学术研究活动(1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革命报刊的广告宣传(11)霓虹灯广告的出现(12)近代广告中的爱国情结(13)《现代》杂志与书刊广告(14)近代广播广告的出现及其中独特的广告形式—相声广告3.中国现当代广告史(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广告行业进行的改组整顿(2)建国初期的报刊广告宣传(3)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组建国营广告公司(4)布拉格国际广告会议(5)二十一城市“商业广告会议”(6)文革时期广告事业停滞的原因(7)改革开放后国内主要媒体广告的恢复和兴办(8)改革开放之初的外商广告(9)改革开放之初本土广告公司的复兴(10)改革开放之后国外广告公司的进入(11)广告代理制在国内的发展(12)改革开放之后跨国广告公司的演进(13)改革开放初期企业的广告活动(14)外资企业在国内的广告营销活动(15)CI在国内的引进(16)新时期国内广告教育与学术研究4.外国广告史(1)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广告(2)古代埃及和希腊商业广告中的叫喊人(3)古希腊的刻印(print)广告(4)古罗马时期商业广告中的职业书写人(5)中世纪的叫喊人行会(6)英国最早的新闻书广告(7)约翰逊博士的广告评论(8)十八世纪咖啡馆在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9)“威斯敏斯特中心市场及环球信息”广告中介(10)本杰明•富兰克林对北美早期报纸广告经营的贡献(11)美国早期报纸的广告经营(《太阳报》、《先驱报》、《世界报》等)(12)美国职业广告文案撰稿第一人——鲍威尔(13)早期美国的广告公司及广告组织(14)广播广告在美国的兴起和成熟(15)消费者运动的兴起(16)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前后,美国广告诉求发生的变化及产生的作用(17)日本和韩国广告市场开放的进程(18)日本广告环境近代化的主要表现(19)韩国放送广告公社(20)日本和韩国广告业国际化的进程(二)广告学概论1.广告学基础(1)广告的定义及概念的流变(2)广告的分类(3)广告活动的含义(4)广告传播模型(5)整合营销传播兴起的背景(6)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及内涵(7)广告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影响(8)广告环境的概念及构成(9)广告环境的作用(10)广告与环境的互动(11)广告行业内环境的构成(12)广告发展与行业内环境的互动2.广告的主体及客体(1)广告主体的构成及主体间的相互关系(2)广告主的定义(3)广告部门的设立(4)企业广告部门的主要职责和类型(5)广告代理公司的种类(6)选择广告公司的标准(7)综合型广告公司的组织形态(8)广告公司的取酬方式(9)广告媒介与广告公司的关系(10)选择广告媒体时主要考虑的因素(11)广告代理制的概念(12)广告代理制的起源与发展(13)广告代理制的意义(14)广告客体的构成与角色3.广告运作及相关环节(1)广告运作的概念(2)广告运作的一般程序和主要内容(3)广告运作的本质(4)现代广告运作的特点(5)广告运作的科学与艺术之争论(6)营销调查与广告调查(7)调查方法(8)调查的一般步骤(9)受众调查在广告中的作用(10)广告效果的含义(11)广告效果的主要特点(12)广告策划的概念及本质(13)广告策划的原则(14)广告策划的主要内容(15)广告策划的一般程序(16)创意的本质(17)讯息战略与战术的区别(18)讯息战略的种类(19)六种经典广告创意法(20)报纸作为广告媒介的特征(21)杂志作为广告媒介的特征(22)广播作为广告媒介的特征(23)电视作为广告媒介的特征(24)网络广告的形式(25)网络广告的特点(26)媒介策划的定义(27)媒介策划的流程(三)传播学概论1.传播学基础(1)传播学兴起的背景(2)国外传播学发展的轨迹(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4)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体系(5)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6)传播的定义和类型(7)人类传播演进的几个阶段和规律(8)传播的基本职能2.传播学实务(1)信息的特征与功能(2)符号的定义及属性(3)语言符号及非语言符号的具体分类及特点(4)讯息的定义(5)人际传播的定义及特点(6)组织传播的定义与功能(7)大众传播的定义及特点(8)线形传播过程模式及其缺陷(9)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及其缺陷(10)系统传播过程模式及其缺陷(11)大众传播系统的自组织原理3.传播与社会(1)三种形态的传播制度(2)传播制度对社会制度的能动作用(3)把关人的定义及把关原因、过程(4)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5)国外关于传播方式研究的主要成果(6)传播内容分析的过程及方法(7)麦克卢汉的媒介分析理论(8)人们选择某种信息的或然率公式(9)媒介现实的定义(10)媒介文化的定义(11)受众的定义及分类、特征(12)受众选择性心理实际应用的表现(13)从众的定义(14)如何正面引导从众心理(15)有关受众的主要理论及其内涵(16)受众研究的主要方法(17)传播效果的认识历程的演变及代表性理论(18)传播效果的内涵(四)营销学概论1.营销学基础(1)营销的定义(2)营销人员所涉及的主要概念(3)营销管理的定义(4)市场的定义(5)竞争的定义及层次(6)营销组合的定义及工具(7)营销观念的四个主要支柱(8)社会营销观念的内涵(9)新经济下的主要营销主题及内涵(10)客户关系营销(11)数据库营销(12)价值链(13)客户关系管理(14)影响顾客权益的三项因素(15)竞争优势(16)品牌的定义和内涵(17)品牌对企业和消费者的价值(18)品牌资产的构成及其价值2.营销运作及相关环节(1)SWOT分析法(2)营销调研的程序、方法和工具(3)影响营销的主要宏观环境因素的构成(4)消费者行为(5)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6)三种与营销有关的动机理论(7)学习、信念和态度的定义(8)购买决策中的角色划分(9)购买决策过程的几个阶段(10)企业购买过程的参与者(11)迈克尔•波特关于参与竞争的5种力量模型(12)行业定义及其分类依据(13)市场领导者、挑战者、追随者和补缺者战略(14)市场细分的有效性(15)如何进行市场细分(16)定位的含义及方法(17)有效差异化的原则(18)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及营销战略(19)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采用过程及影响因素(20)产品的定义及层次(21)服务的定义及特点(22)服务营销的7Ps(23)人员传播渠道和非人员传播渠道(24)五种主要促销工具的特点(25)销售促进的主要工具三、考试的基本题型主要的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传播历史与理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传播历史与理论》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传媒教育、传媒经济学和广告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传播历史与理论》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学史、传播基本原理、传播者和传播体制研究、传播内容与文化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等。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媒介现实问题并对解决
方案进行思考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一)传播学史
1.美国主流范式的诞生与发展
2.批判研究与多元化
3.本土化:中国传播研究的发展
(二)传播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传播与媒介研究的主要方法
2.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差异与结合
(三)传播
1.传播的概念
2.人类传播演进的历史进程
3.人类传播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四)信息、符号与讯息
1.信息及相关概念
2.三论
3.符号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4.有关符号的理论
(五)传播类型
1.内向传播的定义
2.人际传播的定义、特征及相关理论
3.群体传播的定义、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
4.组织传播的定义、形式与功能
5.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征
- 1 -
精都考研网(专业课精编资料、一对一辅导、视频网课)。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方向大纲整理《传播实务》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传播实务》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传媒教育、传媒经济学、广告学、新媒体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传播实务》考试的要紧内容包括传播理论的应用、传播研究方法的应用、新媒体传播、政治传播、广告与公关传播、传媒教育、传媒经济、传媒政策法规等。
要求考生能了解传播研究的重要领域,具有使用理论和方法来观看传播与媒介状况、分析传播与媒介问题、改进传播与媒介实践等的能力。
本科目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部分,共80分,所有考生必答;第二部分为分专业(方向)指定选作部分,共70分,考生依照报考专业(方向)选择题目答题。
指定选作一(传播学专业【不含传媒政策与法规】)指定选作二(传媒经济学专业)要紧考查考生对传媒经济的差不多概念、基础知识的把握情形和运用能力。
指定选作三(传媒教育专业)考试的要紧内容包括:关于媒介本质和传播偏向的思想史;关于教育本质(本真)的思想史;媒介的性质差异及其传播方式特点;媒介的教化作用与教育阻碍;学校教育的媒介视角及媒介性质解读;个人在传播媒介及所营造世界中的地位。
指定选作四(广告学专业)要紧内容包括了广告进展史、广告学的差不多理论与实践、整合营销传播、消费者研究、品牌营销与传播、新媒体与广告传播、公共关系学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综合形成此大纲。
期望考生能熟练把握广告与传播的差不多概念、差不多原理、运作流程和进展轨迹,在此基础上也能运用所把握的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指定选作五(传播学专业传媒政策与法规方向)要紧考查考生关于法学差不多知识、差不多理论的把握情形,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要紧内容为法律基础部分,法律基础部分要紧涵盖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法、知识产权法、刑法、诉讼法等领域。
指定选作六(新媒体专业01新媒体产业方向)要紧内容包括新媒体相关基础理论,新媒体要紧构成部分,新媒体与社会的要紧关系三个部分的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
《广告传播》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对广告传播有整体的理解,是否对广告传播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案例、最新研究成果有敏锐的把握,是否掌握广告传播的相关理论,是否深入了解广告传播的流程及要素,是否掌握广告传播的法规与伦理,是否深入了解品牌传播的相关理论和案例,是否深入了解整合营销传播的相关理论和案例,是否掌握公益传播与社会营销的相关理论和案例,是否掌握策略传播的相关理论和案例,是否有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能力和潜质。
二、考试内容
1.广告传播相关理论;
2.广告传播的主体、客体及其延伸因素;
3.广告传播的流程及要素;
4.广告传播的法规与伦理;
5.品牌传播;
6.整合营销传播;
7.公益传播与社会营销;
8.策略传播;
9.新技术与广告传播;
10.国际广告传播。
三、试题类型
本科目满分100分。
主要题型可能有: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育明教育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广告传播理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广告传播理论》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本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营销学概论和广告发展史等四个部分的内容。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广告与传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运作流程和发展轨迹,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一)中外广告史
1.中国古代广告史
(1)先秦时期的主要广告形式(市声广告、响器广告、物价牌广告、陈列展示广告等)
(2)秦汉时期原始形态的商标
(3)唐朝时期的主要广告形式(“唱卖”活动、现存最早的广告实物、灯笼广告等)(4)宋元时期的主要广告形式(招幌广告、现存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最早的广告画、书铺广告等)
(5)明清时期的主要广告形式(响器广告、招幌、招牌等)
2.中国近代广告史
(1)近代报刊广告的出现
(2)近代主要报纸广告的经营(《申报》、《大公报》、《新闻报》、《上海犹太纪事报》、《立报》等)
(3)晚清政府的《政治官报》与广告
(4)近代最具代表性的广告媒介——月份牌
(5)近代的电影海报
(6)早期广告公司的出现及其演化
(7)近代广告代理业的兴盛及行业自律
(8)近代有特色的广告形式(火花广告、药品广告等)
(9)近代的广告学术研究活动
(1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革命报刊的广告宣传
(11)霓虹灯广告的出现
(12)近代广告中的爱国情结
(13)《现代》杂志与书刊广告
(14)近代广播广告的出现及其中独特的广告形式—相声广告
3.中国现当代广告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广告行业进行的改组整顿
(2)建国初期的报刊广告宣传
(3)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组建国营广告公司
(4)布拉格国际广告会议
(5)二十一城市“商业广告会议”
(6)文革时期广告事业停滞的原因
(7)改革开放后国内主要媒体广告的恢复和兴办
(8)改革开放之初的外商广告
(9)改革开放之初本土广告公司的复兴
(10)改革开放之后国外广告公司的进入
(11)广告代理制在国内的发展
(12)改革开放之后跨国广告公司的演进
(13)改革开放初期企业的广告活动
(14)外资企业在国内的广告营销活动
(15)CI在国内的引进
(16)新时期国内广告教育与学术研究
4.外国广告史
(1)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广告
(2)古代埃及和希腊商业广告中的叫喊人
(3)古希腊的刻印(print)广告
(4)古罗马时期商业广告中的职业书写人
(5)中世纪的叫喊人行会
(6)英国最早的新闻书广告
(7)约翰逊博士的广告评论
(8)十八世纪咖啡馆在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9)“威斯敏斯特中心市场及环球信息”广告中介
(10)本杰明•富兰克林对北美早期报纸广告经营的贡献
(11)美国早期报纸的广告经营(《太阳报》、《先驱报》、《世界报》等)(12)美国职业广告文案撰稿第一人——鲍威尔
(13)早期美国的广告公司及广告组织
(14)广播广告在美国的兴起和成熟
(15)消费者运动的兴起
(16)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前后,美国广告诉求发生的变化及产生的作用(17)日本和韩国广告市场开放的进程
(18)日本广告环境近代化的主要表现
(19)韩国放送广告公社
(20)日本和韩国广告业国际化的进程
(二)广告学概论
1.广告学基础
(1)广告的定义及概念的流变
(2)广告的分类
(3)广告活动的含义
(4)广告传播模型
(5)整合营销传播兴起的背景
(6)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及内涵
(7)广告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影响
(8)广告环境的概念及构成
(9)广告环境的作用
(10)广告与环境的互动
(11)广告行业内环境的构成
(12)广告发展与行业内环境的互动
2.广告的主体及客体
(1)广告主体的构成及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2)广告主的定义
(3)广告部门的设立
(4)企业广告部门的主要职责和类型
(5)广告代理公司的种类
(6)选择广告公司的标准
(7)综合型广告公司的组织形态
(8)广告公司的取酬方式
(9)广告媒介与广告公司的关系
(10)选择广告媒体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11)广告代理制的概念
(12)广告代理制的起源与发展
(13)广告代理制的意义
(14)广告客体的构成与角色
3.广告运作及相关环节
(1)广告运作的概念
(2)广告运作的一般程序和主要内容(3)广告运作的本质
(4)现代广告运作的特点
(5)广告运作的科学与艺术之争论(6)营销调查与广告调查
(7)调查方法
(8)调查的一般步骤
(9)受众调查在广告中的作用(10)广告效果的含义
(11)广告效果的主要特点
(12)广告策划的概念及本质(13)广告策划的原则
(14)广告策划的主要内容
(15)广告策划的一般程序
(16)创意的本质
(17)讯息战略与战术的区别(18)讯息战略的种类
(19)六种经典广告创意法
(20)报纸作为广告媒介的特征(21)杂志作为广告媒介的特征(22)广播作为广告媒介的特征(23)电视作为广告媒介的特征(24)网络广告的形式
(25)网络广告的特点
(26)媒介策划的定义
(27)媒介策划的流程
(三)传播学概论
1.传播学基础
(1)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2)国外传播学发展的轨迹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4)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体系
(5)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
(6)传播的定义和类型
(7)人类传播演进的几个阶段和规律
(8)传播的基本职能
2.传播学实务
(1)信息的特征与功能
(2)符号的定义及属性
(3)语言符号及非语言符号的具体分类及特点(4)讯息的定义
(5)人际传播的定义及特点
(6)组织传播的定义与功能
(7)大众传播的定义及特点
(8)线形传播过程模式及其缺陷
(9)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及其缺陷
(10)系统传播过程模式及其缺陷
(11)大众传播系统的自组织原理
3.传播与社会
(1)三种形态的传播制度
(2)传播制度对社会制度的能动作用
(3)把关人的定义及把关原因、过程
(4)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5)国外关于传播方式研究的主要成果
(6)传播内容分析的过程及方法
(7)麦克卢汉的媒介分析理论
(8)人们选择某种信息的或然率公式
(9)媒介现实的定义
(10)媒介文化的定义
(11)受众的定义及分类、特征
(12)受众选择性心理实际应用的表现
(13)从众的定义
(14)如何正面引导从众心理
(15)有关受众的主要理论及其内涵
(16)受众研究的主要方法
(17)传播效果的认识历程的演变及代表性理论(18)传播效果的内涵
(四)营销学概论
1.营销学基础
(1)营销的定义
(2)营销人员所涉及的主要概念
(3)营销管理的定义
(4)市场的定义
(5)竞争的定义及层次
(6)营销组合的定义及工具
(7)营销观念的四个主要支柱
(8)社会营销观念的内涵
(9)新经济下的主要营销主题及内涵
(10)客户关系营销
(11)数据库营销
(12)价值链
(13)客户关系管理
(14)影响顾客权益的三项因素
(15)竞争优势
(16)品牌的定义和内涵
(17)品牌对企业和消费者的价值
(18)品牌资产的构成及其价值
2.营销运作及相关环节
(1)SWOT分析法
(2)营销调研的程序、方法和工具
(3)影响营销的主要宏观环境因素的构成
(4)消费者行为
(5)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
(6)三种与营销有关的动机理论
(7)学习、信念和态度的定义
(8)购买决策中的角色划分
(9)购买决策过程的几个阶段
(10)企业购买过程的参与者
(11)迈克尔•波特关于参与竞争的5种力量模型(12)行业定义及其分类依据
(13)市场领导者、挑战者、追随者和补缺者战略(14)市场细分的有效性
(15)如何进行市场细分
(16)定位的含义及方法
(17)有效差异化的原则
(18)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及营销战略
(19)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采用过程及影响因素
(20)产品的定义及层次
(21)服务的定义及特点
(22)服务营销的7Ps
(23)人员传播渠道和非人员传播渠道
(24)五种主要促销工具的特点
(25)销售促进的主要工具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
主要的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
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第一品牌
【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辅导体系】
【温馨提示】
【师资】
中国传媒大学相关专业师资,以博士、助理教授、专业课状元为主。
2019年以后,教育部不允许高校老师在外讲课。
【住宿】
协助安排,标间(二人一间),费用为80元/天;单人间,费用为100/天左右。
【优惠】
两班连报,每个班次优惠100元;五一前报名优惠200元;开课前一个月报名优惠100元。
【资料】
凡是报班的通过,赠送全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