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四课时(精编)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简易方程整理复习︳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简易方程整理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关于简易方程的知识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方程的基本概念:理解方程是表示两个数或表达式相等关系的数学语句。
2. 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
3. 二元一次方程组:理解并应用代入法和消元法解决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
4. 方程的应用: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模型,并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并掌握简易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 独立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和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
3.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并运用方程知识解决。
4.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起实际问题与方程模型之间的联系,以及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典型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需准备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展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并一步步解题。
4.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遇到的难题,共同寻找解题方法。
6. 成果分享:每组选取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7.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解题的关键步骤。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地展示本节课的教学框架和关键知识点,包括:- 方程的基本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方程的应用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业内容将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展开,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简易方程第4课时练习一、复习导课x 5.3=10 15 x=40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解方程的?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相同的数。
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一要写解,二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练习题,使学生回顾形如x a=b方程的解法,复习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对方程的解进行合理的验证,为学习形如x-a=b 方程的解法进行铺垫。
二、尝试解答1、解方程:x-9=15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
(1)你是用什么方法解方程的?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也就是方程x-9=15的两边同时加上9,抵消掉等式左边的9,这样等式的左边只剩下x。
(2)你会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吗?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方程的左边等于右边,表示等式成立。
3、出示:64页第二题的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提问: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1)标准体重超出标准的重量=胖胖的体重(2)标准体重-低于标准的重量=小明的体重标准体重-小明的体重= 低于标准的重量提问:他们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一个是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一个是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
[设计意图]直接给学生提出解题要求,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利用“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一性质解决问题;通过对比练习,提高了学生对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可以有效避免解方程时的机械模仿。
三、巩固练习1、65页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选出各方程的解的?(1)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右是否相等。
(2)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2、65页第5题(1)提示学生认真读题,注意选择题中所给出的条件是否有用。
(2)集体订正。
3、65页第6、7题[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方程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同时培养验算的习惯。
四、全课总结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同时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体会学习的乐趣,使他们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第四单元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好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由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到学习方程,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的代数思想,这既是对所学四则运算意义和数量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又是为今后学习代数知识作准备,在知识衔接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般地说,在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是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
三是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本单元的编写的主要特点:X k B 1 . c o m1.选取的素材富有情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有关动物园的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直观的素材,有利于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投入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
2.重视借助帮助学生学习方程。
本单元在编排时,无论是理解方程的意义,探索等式的性质,还是学习解方程的方法,都是借助天平平衡的道理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让学生在实验、观察、推理和交流等活动中学习。
新|课3.根据学生的认知的特点安排知识结构。
本单元知识结构的编排,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了有序的安排。
先认识方程,再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解方程,然后重点学习如果用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步步为营,呈现出数学学习的真实过程。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在探索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解简易方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重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易方程4》青岛版教学内容《简易方程4》这一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设置未知数,并利用基本的代数知识来建立和解决方程。
内容主要包括识别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学习建立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掌握解这类方程的方法。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方程在描述数量关系时的作用,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情境,找出数量关系,并设置未知数,列出相应的方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从现实问题到方程模型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等量关系,并正确设置未知数。
此外,学生对于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也需要逐步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 黑板和粉笔- 方程练习卡片- 学生练习本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小明和小华共有30个苹果,小明比小华多5个,问小明和小华各有多少个苹果?”来引入方程的概念。
2. 新授:展示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方程,解释未知数的作用,并逐步引导学生列出并解方程。
3. 巩固练习:通过几个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建立方程并解决。
4. 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讨论不同解法,强调解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5. 总结: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申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的方法。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地展示方程的建立和解题步骤,以及关键的计算过程。
通过颜色和布局的区分,突出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设计一系列与课堂实例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建立和解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接受程度。
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体验,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建立和解方程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一、基本练习解方程。
(1) x-4.8=7.2 (2)y+12=45 (3)2.5x=14 (4)x÷5=30 (5)4x+30=94 (6) 2x -7.5=7.5列方程解x+b=c应用题一、铺垫孕伏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
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二、探究新知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
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等量关系式:_____的重量-_____的重量=_______的重量解:设原来有___千克饺子粉。
答:原来有_____千克饺子粉。
三、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 x表示;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3、解方程;4、检验,写出答案。
四、练习1、图书小组原来有一些故事书,借给3个班,每班18本,还剩35本。
原来有故事书多少本?2、四年级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25朵,布置教室用去一些以后还剩28朵。
布置教室用去多少朵?列方程解 ax+b=c 的应用题一、铺垫孕伏写出下面各题的式子(1)比x的3倍多15 (2)比 x的4倍少2(3)2个x与34的和(4)5个x与0.6的3倍的差二、探究新知(一)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
舞蹈队有多少人?等量关系式:解:设舞蹈队有__人。
答:舞蹈队有___人。
(二)变式练习:少年宫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人数的4倍少8人,舞蹈队有多少人?三、小结四、练习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
腰是多少厘米?2、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
去年养兔多少只?列方程ax+ab=c解决问题一、铺垫孕伏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每筐梨重x千克,5筐梨重()千克,10筐梨重()千克;(2)每支钢笔x元,3支钢笔()元,8支钢笔()元;(3)一列火车每时行x千米,4时行()千米,12时行()千米;(4)修路队每天修路x米.10天修路()米,20天修路()米。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3、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知识重点、难点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
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2×3a×714+ba÷7a×a5-x0.6×0.6二、新授。
1、教学例4(1):(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A、爸爸比小红大30岁。
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法2:a+30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爸爸的年龄)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
3、教学例4(2):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4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57-58页,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提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纵观整个五年级教学,解方程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而列方程解决问题又将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连接,因此该部分不管是对于数学来讲,还是对于学生来讲,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学会这部分对于学生继续学习稍复杂的方程又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探索并掌握用形如x±a=b ax=c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分析、交流与总结的过程,掌握列简单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使学生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列出正确的方程,并能解答正确难点理解方程的结构原理,理清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旧知导入解下列方程:3x=9 x-5=15 105÷x=2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小结解方程的注意事项。
师: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板书:用方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简单的方程。
,有利于实现知识的迁移,为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知识的储备。
(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动物园,今天我们一起来观看几种珍稀鸟类(多媒体出示丹顶鹤、白鹭、白天鹅,黑天鹅的照片),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预设:(1)有25只丹顶鹤,丹顶鹤比白鹭多9只,我提出的问题是白鹭有多少只?(2)我发现有60只白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黑天鹅的4倍,我提出的问题是:黑天鹅有多少只?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求白鹭有多少只?要先弄清楚白鹭与丹顶鹤之间的数量关系,自己独自思考,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我想用算术法解决,师:能具体说一下吗?生:既然知道丹顶鹤有25只,又知道丹顶鹤比白鹭多9只,那用丹顶鹤的只数减去9就是白鹭的只数,列式为:25-9=16(只),所以白鹭的只数为16只师:这个方法不错,还有其它方法吗?生:我想用方程,师:用方程的话,要找到等量关系,谁能分析一下本题的数量关系学生分析的数量关系:(1)白鹭的只数+多的只数=丹顶鹤的只数(2)丹顶鹤的只数-多的只数=白鹭的只数(3)丹顶鹤的只数-白鹤的只数=多的只数师:那等量关系找到了,能列出方程吗?学生独立解决。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式与方程︳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式与方程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方程是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式子。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重要作用,并学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概念,能够识别方程并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方程的概念理解。
2. 方程的书写与求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关系,进而引入方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方程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3. 例题解析:通过几个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方程的书写和求解方法。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方程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式子。
2. 方程的书写:ax b = c3. 方程的求解:移项、合并同类项、求解未知数。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尝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用方程表示并求解。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方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的书写和求解方法。
同时,要注意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需重点关注的细节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理解上的困难或操作上的障碍,对于方程这一概念来说,其理解和应用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教师需要对这些难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方程的相关知识。
详细补充和说明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的概念理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难点。
简易方程
第4课时练习
一、复习导课
x 5.3=10 15 x=40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解方程的?
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相同的数。
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一要写解,二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练习题,使学生回顾形如x a=b方程的解法,复习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对方程的解进行合理的验证,为学习形如x-a=b 方程的解法进行铺垫。
二、尝试解答
1、解方程:x-9=15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
(1)你是用什么方法解方程的?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也就是方程 x-9=15的两边同时加上9,抵消掉等式左边的9,这样等式的左边只剩下x。
(2)你会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吗?
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方程的左边等于右边,表示等式成立。
3、出示:64页第二题的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提问: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
(1)标准体重超出标准的重量=胖胖的体重
(2)标准体重-低于标准的重量=小明的体重
标准体重-小明的体重= 低于标准的重量
提问:他们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一个是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一个是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
[设计意图]直接给学生提出解题要求,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利用“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一性质解决问题;通过对比练习,提高了学生对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可以有效避免解方程时的机械模仿。
三、巩固练习
1、65页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选出各方程的解的?
(1)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右是否相等。
(2)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2、65页第5题
(1)提示学生认真读题,注意选择题中所给出的条件是否有用。
(2)集体订正。
3、65页第6、7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方程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同时培养验算的习惯。
四、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同时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体会学习的乐趣,使他们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