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4.22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1 种群: 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2 种群生物学: 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3 种群的主要特征:①数量特征:种群参数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体现。②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③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

4 种群分布格局: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可有三种类型:①均匀分布:S2/m = 0原因: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②随机

分布:S2/ m = 1原因:资源分布均匀,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③聚集分布:S2/ m>1 原因:资源分布不均匀;种子植物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群。 5.年龄结构:

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呈金字塔

形,因此,称这样的年龄分布称为年龄金字塔或年龄锥体。年龄锥体有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下降)型。种群的年龄分布体现种群存活、繁殖的历史,以及未来潜在的增长趋势,因此,研究种群的历史,便可预测种群的未来。 6.内禀增长能力:在种群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即能够排除不利的天气条件,提供理想的食物条件,排除捕食者和疾病,我们能够

观察到种群的最大增长能力(r m )。7」ogistic方程:①公式:dN/dt=rN (1-N/K )积分式为:

Nt=K / (1 + e的a-rt次方)② 图形:环境容量K,时间X (0-2-20),种群大小Y (0-1.5-7.5 ); 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饱和期。③意义:它是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它是渔业、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模型中的两个参数K 和r 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8。生活史(生活周期):生物从其出生到死亡

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关键组分:体形大小、生长率、繁殖、寿命。9.生态对策:各种生物所

特有的生活史(种群生态特征:如出生率、寿命、大小和存活率等)被视为进化过程中获得的生存对策--进化对策。该对策称为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生活史对策可以理解为生活史的各种成分或整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响应。繁殖对策、取食对策、避敌对策、扩散对策。10.种内与种间关系:①种内关系: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

同一生境中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②动物和植物的种内关系有所不同:植物的种内关系主要

表现为密度效应、集群等。动物的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领域性、集群、分散、婚配制度、等级制、利他行为、通讯等。③种间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寄生和共生等。11.①合作:指

个体通过相互联合,从而对彼此间有利的行为。合作常常是暂时或过渡性的,但也可能是长久性的。合作行为是动物界常见现象。②利他:是指一个体牺牲自我而使社群整体或其他个体获得

利益的行为。利他行为可以对直系亲属、近亲家族、整个群体有利。③竞争:是指两物

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④ 捕食:一种生物摄取其它种生物个体的全部或部分为食。前者称为捕食者,后者称为猎物或被食者。⑤寄生:是指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从寄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中获取营养,并对宿主造成危害的情况。⑤互利共生: 不同种两个个体间的

一种互惠关系,可增加双方的适合度。12.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和作用。①基础生态位:生物群落中,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称为基础生态位。

②实际生态位:生物群落中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称实际生态位。多维生态位空间:影响有机体的环境变量作为一系列维,多维变量便是n-维空间,称多维生态位空间,或n-维超体积生态位。13.生态位分化:①生态位重叠:两物种生态位空间的相互重叠部分,称生态位重叠。②高斯假说:高斯认为两物种越相似,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共存只能出现在物种生态位分化的稳定、均匀环境中。③生态位漂移:资源竞争而导致两物种的生态位发

生变化称生态位漂移。④生态位分离:种间竞争结果使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分化,从而使生态位分开。⑤性状替代:竞争产生的生态位收缩导致物种形态性状的变化,叫性状替代。⑥竞争释放: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这种现象称竞争释放。

1.群落: 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这种多种群的集合称群落。

2.群落生态学:是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3.群落的基本特征:①具有一定的外貌:生长类型②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物种数和个体数。③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和发展(种群构成群落的二个条件)。④形成群落环境:定居生物对生活环境的改造结果。⑤具有一定的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⑥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⑦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⑧群落的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

确的边界。⑨差异性: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4.群落的性质:①机体论学派:

群落是一个和生物个体、种群相似的自然单位,是有生命的系统。群落的演替具有定向特征

相当于生物的生活史或生物的发育,具有机体特征。代表人物:美国生态学家Cleme nts。②个体论学派:群落并不是一个自然单位,而是自然界中在空间和时间连续变化系列中的一个区

段。群落没有边界,自然界没有两个群落是相同的,因为环境变化导致的群落差异是连续的。代表人物:H.A.Gleason。 5.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①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称为优势种,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②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③伴生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④偶见种或罕见种:偶见种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6.种的多样性:①概念:指生物种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②两层涵义:种的数目或丰富度;种的均匀度。③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7.物种多样性的

时空变化①空间:纬度:随纬度升高物种多样性降低;海拔:随海拔升高物种多样性降低;水体:随深度增加物种多样性降低;②时间: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随着演替的进展,物种多样性增加;在群落演替的后期,物种多样性会降低。8.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的分层现象。群落的分层与资源(光、矿质营养、食物、微气候等)利用有关。①植物群落的成层现象(光、矿质营养、水分等)地上成层现象、地下成层现象、层间植物②动物的分层现象(食物、

微气候)地下、地面、空中。③水生群落的分层(主要与光照、温度、食物和溶氧量)挺水草本层、飘浮草本层、沉水漂草层、水底层漂浮动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动物、底内动物。9.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亦称群落二维结构。植物群

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是由于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主要控制因素:气候因素:微气候、径流;土壤因素:营养物质、土壤质地、地形特点;植物因素:他感作用、遮荫作用、繁殖特点;动物因素:喜食情况、种子散布、食物贮藏、践踏、挖洞。10.群落的时间结构:由于不同生物种类的生命活动在

时间上的差异,导致群落结构部分在时间上的相互更替,从而构成了群落的时间结构。周期性、群落季相、昼夜相、年际间变化。11.影响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因素:生物因素(竞争、

捕食)、干扰、空间异质性(群落环境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的特点称为空间异质性)12.中国群落的分类:①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地理分布、动态演替和生态环境等)作为分类依据,不重叠的等级分类方法。②中国植物分类系统单位:植被型:最主要的高级分类单位。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群系:主要的中级分类单位。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