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学地质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20
中国⽯油⼤学(华东)油⽥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油⽥开发地质学复习重点总结(⽯⼯学院40学时)第⼀章:油⽓⽥地下流体的基本特征1、名词术语(1)⽯油:是储存于地下深处岩⽯孔隙和裂缝中的、天然⽣成的、以液态烃为主的可燃性有机矿产。
(2)油⽥⽔:油、⽓⽥区域内与油⽓藏有密切联系的地下⽔,⼀般指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
(3)天然⽓:地质条件下⽣成、运移并聚集在地下岩层中、以烃类为主的⽓体。
(4)⽯油的荧光性:⽯油及其衍⽣物(⽆论其本⾝还是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荧光的特性。
(5)⽯油的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油时,使偏光⾯发⽣⼀定⾓度旋转的特性。
2、原油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组分组成(1)主要元素:碳、氢、硫、氮、氧碳、氢占绝对优势,主要以烃类形式存在,是组成⽯油的主体;氧、氮、硫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碳、氢)、⾮烃类化合物(碳、氢、硫、氮、氧)①烃类化合物(按结构分类):烷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②⾮烃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元素硫、硫化氢、⼆硫化物、硫醇、硫醚等)、含氮化合物(吡啶、吡咯、喹啉、钒卟啉、镍卟啉等)、含氧化合物(环烷酸、脂肪酸、酚、醛、酮等)。
(3)组分组成:根据⽯油不同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划分。
①油质:⽯油的主要组分,淡⾊粘性液体,由烃类化合物组成;溶解性强、可溶解的有机溶剂很多,不被硅胶吸附(评价⽯油质量的标志);②胶质:胶质—粘性玻璃状半固体或固体,淡黄、褐红到⿊⾊,由芳烃和⾮烃化合物组成。
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③沥青质:沥青质—脆性固体,暗褐⾊到深⿊⾊,由稠环芳烃和⾼分⼦⾮烃化合物组成。
不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
注意:(1)异构烷烃中类异戊⼆烯型烷烃可能来⾃叶绿素的侧链,卟啉同系物也存在于动物⾎红素和植物叶绿素中,均可作为⽯油有机成因的标志;(2)油质主要指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等烃类物质,胶质和沥青质指含有氮、硫、氧的⾮烃物质及不饱和的芳⾹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学复习重点(推荐阅读)第一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学复习重点油矿地质学复习重点第一章1、井名判别2、录井方法:填空题为主,原理作了解,以前五种为主,大题不考第二章地层测试:了解为主第三章这是以后学习工作中中必用知识,在其他课程中讲述。
考试不作重点,略作了解第四章(重点)第一节了解第二、三节重点:作图题(例如:地层对比)第五章第一节(重点):断层识别,断点组合(作图)第二、三节作了解第六章(重点)第一节:填空为主第二节(重点):填空、简答题第三节:掌握裂缝几种成因,及描述裂缝的常用参数第四节:常考查定义(概念模型、静态模型、预测模型)第五节:了解第七章第一节:作了解,掌握概念(流动单位、流体系统)第二节(重点)第三节(重点)P245第八章作了解第九章(重点)第一节:理解不同类型储量的含义,名词解释第二、三节(重点):掌握容积法和物质平衡法储量计算原理,掌握相关计算参数及地质含义储量计算部分,常有计算题,(参考试题)第四节:了解第十章作了解第二篇:自我介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黎丹红,来自马来西亚的一名留学生。
我在北京石油大学读本科,学石油工程专业。
明年就快要毕业了,好舍不得离开中国!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有普通的爱好和兴趣:看书、上网、听音乐、旅游等。
我呢,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让大家容易认识我、记住我!我今年21岁了,个子不高也不胖,爸爸和妈妈一直说我从来不会再长胖,再长高。
有时候还会被人家误以为是高中学生呢。
哎,好郁闷!我喜欢中国!我总觉得中国的天空很高,马来西亚的天空比较低,因为中国的云比马来西亚的少。
我在中国呆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了。
最初的时候觉得很难适应这儿的新环境,但是两年就很快地过去了,我逐渐爱上了这儿!我发现中国人很善良、很热情。
作为外国人,也是一名留学生,不管我到哪里去、不管我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他们都会不犹豫地帮我。
基本要素1.流体(油,气,水)①石油概念: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元素组成:C,H,S(有害,评价石油质量),N,O,其他微量元素。
石油组成:馏分组成:原油在一定沸点区间蒸馏产生的各烃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分为重、中、轻馏分。
组分组成:石油在不同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吸附情况,分为油质、胶质、沥青质。
化合物组成: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非烃:含硫、氮(生物标志化合物),氧(找油标志)}。
卟啉化合物(含氮)研究石油成因;咔唑化合物(含氮)研究油气运移,追踪路径;环烷酸(含氧)找油标志。
石油分类:重值降解原油,芳香型原油,石蜡型和石蜡-环烷原油,高腊原油。
物理性质:颜色(胶质、沥青质有关)、密度(API度、波美度)和相对密度(取决于胶质。
沥青质、及溶解气数量)、粘度(受温度压力和石油化学组成,影响石油在地下的流动和井中、管道中的流动速度)、荧光性(鉴定含油)、旋光性(石油有机成因)、溶解性、其它。
海相陆相区别:烃含量,高低腊,高低硫,V/Ni比,δ。
②天然气概念:可燃烃类气体。
产状:相态:聚集性天然气(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分散性天然气(油溶气,水溶气,煤层气,固态水合气)油藏分布:伴生气,非伴生气化学组成:烃类组成:干气(>95%),湿气非烃类组成:N2、CO2、H2S、H2、CO、Hg蒸气及惰性气体物理性质:相对密度、粘度、蒸汽压力、溶解性、扩散性。
③油田水概念:油田区域下的地下水。
(来源:沉积水,渗入水,转化水,深成水)形成:沉积水,有机成因水化学组成:无机,有机(烃类,酚类,有机酸【环烷酸,水化学找油标志】) 油田水划分:苏林分类(以Na 、Mg 、Cl 和SO 4离子的含量)稳定碳、氢同位素:利用石油的碳同位素曲线解决成油环境、油源对比、及化石演化的问题,石油的碳同位素曲线有助于天然气成因类型的确定。
油气显示:油气显示评价:评价油气显示与油气藏关系。
油气显示评价主要依据油气显示成因类型。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绪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矿产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科学??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下的油气生成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的地质原理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石油地下天然形成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2,天然气广义,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狭义,天然气是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在岩石圈中蕴藏的可燃气体3,油田水指在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二、简答题1,石油可以分为哪几种族组合?石油的族分包括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2,石油中包含有哪几种主要的元素与次要的元素?主要元素:碳83%〜88%,氢10%〜14%,次要元素:硫,氮,氧,3,石油中包含哪几种烃类化合物和非烃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和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4,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和非烃气体?烃类气体:甲烷,重烃气(湿气重烃气>5%,干气重烃气<5%)非烃气:氮气,二氧化碳,硫化氢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地层水分为四种类型: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不同类型的水反映不同的地层封闭性:氯化钙>碳酸氢钠>氯化镁>硫酸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包括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也包括煤中的2,生油门限随着埋藏深度的加大和温度的升高,干酪根开始大量生烃的温度称为干酪根的成熟度或生油门限3,氯仿沥青“A ”4,油型气由腐泥型母质即I型或II1型干酪根形成的天然气5煤型气由腐殖型母质形成的天然气6生油窗在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转化为大量的石油和湿气,成为主要的生油时期,在国外称为“生油窗”7,未熟—一低熟油:①密度总体偏高,但也有轻质油②富含高分子量饱和烃③正烷烃具有奇数碳优势二、问答1、历史上有哪些主要的油气生成学说?无机成因学说:碳化物说(门捷列夫),宇宙说,岩浆说,高温生成说,蛇纹石化生油说有机成因论:早期成因论原始物质成岩作用早期石油和天然气晚期成因论(干酪根热降解成因论)原始有机质成岩作用早期干酪根成岩作用中晚期石油和天然气未熟一低熟油早期成因的石油煤成油(集中有机质生油)2、生物体有哪几类主要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类脂化合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和丹宁3、干酪根在结构上有哪些特征?不同类型的干酪根的结构有什么区别?美国绿河页的干酪根结构特征:1)三维网状系统;2)含有多个核;3)核被桥,键和官能团连接;4)含脂肪族链状结构黄县褐煤干酪根结构:芳香结构多,脂肪族链少4、干酪根中主要包括哪几种主要的显微组分?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5、干酪根有哪几种基本类型?1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高,氧含量低,H/C约1.25~1.75。
石油地质学复习笔记(D O C)石油地质学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1、石油(又称原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石油切割成不同沸点范围(即馏程)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3、石油的族分(族组成):石油化合物由于分子结构的差异,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
石油的组分根据有机溶剂中的选择溶解,可将石油沥青质类分为四组分:(1).油质:溶于石油醚而不被硅胶吸附的部分。
主要是由饱和烃和一部分低分子量芳烃组成的淡色粘性液体或蜡状固体。
(2).苯胶质:用苯从硅胶中解析的产物。
(胶质)分子量300-4000,非烃、芳烃、暗色胶状混合物。
(3).酒精-苯胶质:用酒精-苯从硅胶中解析的产物(胶质)分子量300-1000,非烃,暗色胶状混合物。
(4).沥青质:溶于氯仿而不溶于石油醚或正己烷的部分。
非烃,分子量更高(上千甚至上百万);结构更复杂,暗褐色-黑色沥青状无定形固体。
4、石油的烃类组成:(1)烷烃:①正构烷烃: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构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构烷烃分布曲线②异构烷烃(2)环烷烃:(其含量与成熟度有关)(3)芳香烃:(含有苯环结构,属不饱和烃。
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单环、多环、稠环三类芳香烃。
)5、石油的非烃组成:(主要是含硫、氮、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主要集中在石油的高沸点馏分中。
)(1)含硫化合物:最重要的非烃化合物,存在于中、重馏分中。
主要有硫醇(-SH)、硫化物(-S-)(包括硫醚 R-S-Rˊ、环硫醚)、二硫化物(-S-S-)以及噻吩衍生物。
此外,还有元素硫、硫化氢。
硫来自有机物的蛋白质和围岩的含硫矿物石膏等。
含硫量大于2%的石油称为高硫石油;低于0.5%的称为低硫石油;介于0.5%~2%之间的称为含硫石油。
地质学基础-西南石油大学石工重点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1、地球的结构、内圈、外圈怎么划分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圈包括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2、地质作用的概念和分类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和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P19)第二章矿物1、什么是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2、什么叫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数值叫克拉克值。
3、什么叫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4、地壳中的主要元素:O Si Al Fe Ca Na K Mg Ti H5.矿物的硬度、十种矿物。
矿物对外来机械注作用力的抵抗能力称为硬度。
莫氏硬度的十种标准矿物6、解理的概念和分类有些矿物破裂后沿一定方向会出现一系列相互平行而且平坦光滑的破裂面,矿物的这种性质称为解理。
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
7、常见矿物解理类型8、需区分常见矿物第三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1、岩浆作用和岩浆岩的概念岩浆作用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
在地下深处天然生成的、富含挥发性组分的高温硅酸盐熔融物质称为岩浆。
2、什么是岩石?分为哪三类?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所组成的一种固态集合体。
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3、鲍文反应序列(P44)、岩浆作用的类型: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岩浆岩的分类。
SiO2含量分为。
(P48)对应的侵入岩、喷出岩第四章变质作用和变质岩1、变质作用和变质岩(正变质岩、副变质岩)的概念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使基本处于固态的原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或结构发生变化,称为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
地质学家一般将由岩浆岩变质而成的岩石称为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岩石称为副变质岩。
石油地质学基础各章节复习重点01油气水一、名词解释:1.石油2.天然气(狭义)3.重烃4.油田水(狭义)5.底水6.边水7.膨胀系数8.压缩系数9.临界温度10.临界压力11.干气12.湿气13.矿化度二、填空题:1、“石油”一词最早是由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提出来的,记载于。
2、石油中的及化合物具萤光性。
3、胶质和沥青质通常共同组成石油中的馏分,它们通常由化合物组成。
4、石油的元素形成主要就是和。
5、典型的油田水其水型通常为型水和型水。
6、石油中环烷烃主要是员环和员环。
三、选择性填空题(每题挑选一恰当答案):1、“石油”一词我国最早是由首先提出的。
a、李冰;b、沈括;c、班固;d、郦道元。
2、我国早在1840年前后,四川天然气井的岩棉深度就已经达到。
a、2000米以上;b、1000米;c、5000米;d、几十米。
3、石油中的化合物不具萤光性。
a、饱和烃;b、芳香烃及其衍生物;c、非烃;d、胶质及沥青质。
4、在正常条件下,石油的比重(d420)与商业上常用的api度的关系是:api值愈大,石油的比重。
a、越大;b、并无变化;c、越大;d、可大可小。
四、是非判断题:()1、产于同一地区、同一层位的石油和天然气,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必然相同。
2、石油的粘度依赖于石油的化学共同组成,其胶质沥青质的含量愈低,粘度愈低。
()3、石油中钒、镍元素的绝对含量可能随风化、运移过程而变化,但其两者比值显现出来有规律的变化,因而可以做为油气运移的标志。
()4、原油中碳同位素组成,海相原油的δ13c值偏低,而陆相原油的δ13c值较低。
()5、油田水常所含环烷酸,它可以做为打听油的关键标志()6、氯化钙型油田水表明该地下水处于与地表大气降水隔绝的封闭水。
()五、简要回答:1、详述油、气矿产的特点。
2、试比较石油与天然气相对比重的概念有何不同?3、石油及天然气的密度和粘度在地下与地表有何差异,为什么?4、标示出右图中“底水”与“边水”边线。
1.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及成因。
1)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2)原生孔隙有粒间孔、粒内孔,是沉积作用过程形成的;(3)次生孔隙有铸模孔、粒内孔、晶间孔,是成岩作用过程形成的;裂缝,可以是构造、压实、脱水和成岩作用过程形成的。
2.储集层的物理性质及包括哪些内容。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通常包括其孔隙性,渗透性和孔隙结构以及非均质性,其中孔隙性和渗透性是储集层的两大基本特征,也是衡量储集层储集性好坏的基本参数3.按孔隙大小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根据岩石中孔隙的大小及其相对流体的作用不同可将空些分为三种类型: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
(1)超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大于0.5mm裂缝宽度大于0.25mm.在自然条件下,流体在其中自有流动,服从静水力学的一般规律(2)毛细管孔隙:管型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mm之间,裂缝宽度介于0.25-0.0001mm 流体在这种孔隙中,由于受毛细管阻力的作用。
已不能自有流动,只能在外力大于毛细管阻力的情况下,流体才能在其中流动(3)微毛细管孔隙:管型直径小于0.0002mm,微裂缝小于0.0001mm.在这种孔隙中,由于流体与周围介质分子之间的巨大引力,要使流体移动需要非常高的压力梯度,这在油层条件下是不能做到的4.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参数有哪些。
答(1)排驱压力,孔隙中最大连通孔隙相应的毛细管力(2)孔隙半径集中范围及百分含量。
(3)饱和度中值压力(4)最小非饱和孔隙百分数5.如何评价储集岩的物性。
答6.影响砂岩储集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1)沉积作用:岩石矿物成分,碎屑颗粒排列方式,颗粒粒度,分选,磨圆,杂基含量(2)成岩作用:压实作用,溶解作用,胶结作用(4次生孔隙形成7.如何评价储层孔隙结构。
8.影响碳酸岩储集性的因素。
答(1)碳酸盐岩的溶解性(2)地下水溶解能力(3)气候,地貌。
构造条件(4)其他成岩后生作用,白云岩化,重结晶,去白云石化作用9.盖层的封闭机制。
一、基本概念1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目前特别是研究地壳的一门科学。
(课件)2、地温梯度(低温增热率):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增加的温度,用℃表示。
(10页)3、重力异常:在实际情况中各地测定的重力值并不等于理论值的现象(8页)4、软流圈:构造地质学中称该地震波速降低的低速带称为软流圈。
(16页)5、岩石圈:在软流圈上部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16页)6、克拉克值:国际上将某种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重量百分比叫做克拉克值。
(16页)7、矿物:矿物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17页)8、解理:矿物晶体受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裂开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71页)9、岩石:地质作用所形成的矿物有规律的集合体。
(94页)10、地质作用:人们把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18页)1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岩石发生变形、变位的一种机械运动,又常称构造运动。
(20页)12、地震:地震就是大地的震动,是地应力突然释放产生的地壳快速颤动。
(22页)13、震级:震级的大小是由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确定和由仪器来测定的。
(23页)14、烈度:地表面及其上的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强烈程度称为烈度。
(23页)15、岩浆:岩浆是地球深处天然产出的高温、高压、含大量气体发挥组分,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26页)16、岩浆作用:是指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
(笔记)17、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及变质岩是指地壳运动、岩浆活动过程中,使原来的沉积岩、岩浆岩发生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新的岩石即为变质岩,形成变质岩的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33页)18、变质岩:指地壳运动、岩浆活动过程中,使原来的沉积岩、岩浆岩发生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新的岩石即为变质岩(33页)19、风化作用: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因长期受到O2、CO2、水以及生物等影响而发生化学分解和机械破碎的作用(或过程)成为风化作用。
《石油地质学复习整理》绪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的科学问题:①油气成因问题②油气成藏问题③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问题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一、名词解释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掩饰空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广义:自然界的一切气体;狭义: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主要是烃类气体。
3.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狭义: 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4.δ13C1碳的一种稳定同位素,δ13C值有助于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二、简答题1.石油可以分离为哪几种族组分?可分为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四种族分2.石油中包含哪几种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主要元素:碳和氢次要元素:硫、氮、氧3.石油中包含哪几类烃类化合物和非烃化合物?烃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4.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和非烃气体?烃类气体:甲烷为主,重烃为次,重烃以乙烷和丙烷最为常见非烃气体:N2,CO2,H2S,H2,CO,SO2,和汞蒸气等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
地层水划分为:NaHCO3型、Na2SO4型、MgCl2型、CaCl2型;油田水主要为CaCl2型NaHCO3型和Na2SO4型形成于大陆环境、Mg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海洋环境、Ca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深成环境;地层封闭性:CaCl2>NaHCO3>MgCl2>Na2SO4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一、名词解释1,储集层: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空隙,能使流体储集,并在其中渗透的岩层都称为储集层。
2,盖层:盖层是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地质学基础复习纲要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目前特别是研究地壳的一门科学。
洋脊:分布于海底的巨大的山脉,它延伸于四大洋,长达数万公里。
大西洋大陆边缘进一步划分:地球的平均半径:R=6371.004km地温梯度: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一百米所升高的温度。
海底为4—8度,大陆为0.9—5度,平均约3度。
地表以下依温度的分布状况和热源的分层:外热层——其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
常温层——其地温等于或略高于当地年平均温度。
内热层——常温层以下的温度层。
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地磁场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合称为地磁三要素 软流层:深度约60—250公里区间,其物质的塑性明显增大,局部地段呈现出液态。
大陆架——围绕大陆坡——大陆大陆基——大陆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地球的表层,它由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层和其上的地壳组成。
地球内圈的划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震波的主要类型: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产生纵波(P波)和横波(S波),P波传播快,可在固体或液体中传播。
S波传播慢,且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
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力引起的地球或地壳内部物质组成、结构以及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
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动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由内力引起的地壳的缓慢的机械运动。
地壳运动依方向的分类:升降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
上升运动或造陆运动;下降运动。
水平运动:沿地球切线方向的运动。
水平挤压或造山运动;水平拉张或造谷运动。
地震依震源深度的分类:从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浅源地震——不超过70公里,占72.5%;中源地震——70—300公里之间,占23.5%;深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占4 %。
地震的成因分类:分为人工地震、陷落地震、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等四种成因类型。
应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全球地震的分布规律:板块:岩石圈被分割成若干个既不连续又相互“镶嵌”起来的球面块体,称为岩石圈板块,简称板块。
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在板块的边缘造成应力的积累和应变能的突然释放,从而形成地震。
因此世界主要地震带位于各大板块边缘地区。
岩浆作用:是指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
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
岩浆依二氧化硅含量划分的基本类型:超基性岩浆—小于45%基性岩浆—45-52%中性岩浆—52-65%酸性岩浆—大于65%岩浆作用的类型: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又称之为火山作用。
岩浆的侵入作用:地下深处岩浆往上侵入到上覆围岩中冷凝固结成岩的作用。
常见的侵入岩体的产状:变质作用:地壳内早已存在的岩石,当原有的物化条件改变时,其自身也发生相的改变,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影响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
常见的变质作用类型:动力变质作用:它是以定向压力为主导影响因素的变质作用,它发生于构造运动强烈的断裂带当中——动力变质岩。
接触变质作用:它是由岩浆作用侵入围岩所引起的变质作用,它发生于侵入岩体的边缘地带。
区域变质作用:它是指广大地区或地壳的不同深度内,由于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起的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它是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度的一种超深变质作用。
冲击变质作用风化作用:在地表附近的条件下,坚硬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风化壳:残留下来的风化产物在陆地上构成了不连续的薄层叫风化壳。
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剖面上风化壳的分层:底部为未受风化的岩石,习惯上称之为基岩、半风化的岩石、残积层、土壤层。
物理风化的方式:岩石释重、岩石的热胀冷缩、岩石空隙中水的冻结与融化,又称冰劈作用、岩石空隙中盐类的结晶与潮解。
化学风化的方式: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合作用、水解作用剥蚀作用:流动介质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
搬运作用:流动介质将母岩风化剥蚀产物搬离原地的过程。
沉积作用:搬运物终止搬运堆积下来的作用。
侵蚀作用依方向的分类:下蚀作用——使河床不断降低的侵蚀作用,又称下切作用侧蚀作用——使河床两侧遭受破坏的侵蚀作用流水搬运碎屑的方式:在流水速度一定的情况,搬运的碎屑依其大小,分别从三种方式向下游方向搬运: 推运——砾石、粗砂;跃运——中砂、细砂;悬运——粉砂、泥。
(河流的搬运以悬运为主)河谷要素有哪些:谷底——河谷底部较为平坦的部分河床——谷底上河水占据的沟槽河漫滩——谷底上除河床外的其余部分谷坡——谷底至分水岭的斜坡河流阶地——谷坡上出现地势较平坦的地段简述河流构造阶地的形成过程。
在构造运动保持长期稳定的情况下,河流地质作用的发展阶段:初期——下切,高山峡谷中期——侧蚀,河流中游晚期——河流下游当地壳经历多次阶段性上升,则在河谷上形成河谷阶地。
喀斯特:以地下水为主,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特殊地貌。
地下水的运动类型:垂直运动带——饱气带——饱气带水水平运动带——饱和带——饱和带水(潜水;层间水/承压水)。
岩石空隙的类型:孔隙、裂缝、洞穴常见的喀斯特地貌:溶沟与石芽;落水洞、溶斗、溶洞;溶洼、溶盆、溶原等。
溶洞滴石有哪些: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
海岸带或滨岸带:风暴浪所及的上线至波浪作用所及的下限之间的水域。
浊流:清澈水体中沿底部运动的一股被泥沙搅和的水团, 比重一般大于1.5 。
海洋分区:滨海——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水域;浅海——平均低潮线以下至水深200米之间的水域;半深海——水深200米至2000米之间的水域;深海——水深2000米以下的水域;波浪作用为主的海岸带的划分:后滨——平均高潮线以上的水域;前滨——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水域;近滨——平均低潮线以下的水域;潮汐作用为主的海岸带的划分: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
海洋地质作用的动力有哪些:海水地质作用的主要动力是海浪,其次有潮汐、洋流、浊流等。
问题:3、简述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海浪对海底及海岸的破坏作用,简称海蚀作用。
基岩海岸经海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叫海蚀地貌。
冰川:陆地上终年缓慢流动着的巨大冰体。
冰川的分类: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常见的冰蚀地貌有哪些:冰斗、角峰、鳍脊、冰蚀谷、冰蚀洼地等。
常见的冰碛地貌有哪些:终碛垅、鼓丘、底碛、蛇行丘、冰水扇、锅穴等。
风成黄土:由风堆积的粉沙和尘土统称风成黄土。
常见的风蚀地貌有哪些:风蚀谷,风蚀残丘,风蚀洼地,风蚀蘑菇,岩漠,砾漠等。
风成黄土的一般特点。
主要由粉沙组成,可含钙质;呈灰黄、棕黄色;质地均一、未固结、略有粘性;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无明显层理;易受流水侵蚀形成特有的地貌。
矿物:自然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以及确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矿物的解理:矿物晶体受外力打击后沿某方向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现象,这种光滑面叫解理面。
矿物的成分分类:自然元素类、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类、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卤化物类、含氧酸盐类。
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哪些:包括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等。
常见矿物有哪些:石墨、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石英、萤石、石盐、方解石问题:从哪些方面识别常见的矿物。
一般说来,从矿物的外表形态入手,重点观察矿物的物理性质,必要时再考虑其化学性质。
矿物的形态: 矿物的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等)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脆性、弹性、延展性、绕性等。
矿物的其他物理性质:如比重、磁性、放射性、电学性质等。
矿物的化学成分岩浆岩:岩浆岩是由岩浆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
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中矿物的结晶状态,它包括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形状以及晶粒之间的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分类:超基性岩类(SiO2小于45%);基性岩类(45——52%);中性岩类(52——65%);酸性岩类(SiO2大于65%)。
常见的岩浆岩构造有哪些:块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流纹状构造等。
常见的岩浆岩有哪些: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等变质岩:由母岩经变质作用生成的一类岩石。
常见的变质岩有哪些:千枚岩、片岩、片麻岩、榴辉岩、麻粒岩、大理岩沉积岩:在地表附近的条件下,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一大类岩石。
沉积作用依沉积物的分类: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层理构造: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由于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
岩层:沉积岩系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由两个近于平行的物理界面所限制的的成分、颜色、结构和内部构造均一的岩体。
岩层依厚度的分类:块状岩层>1m厚层1~0.5m中层0.5 ~0.1m薄层0.1~0.01m页状层<0.01m常见的层面构造有哪些:波痕、泥裂、痕迹化石等。
常见的层理有哪些: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透镜状层理、粒序层理、块状层理等。
碎屑岩:主要由陆源碎屑组成的沉积岩。
砂岩依粒度的分类:粗砂岩2-0.5mm、中砂岩0.5-0.25mm、细砂岩0.25-0.1mm砂岩的成分分类:净砂岩——泥质含量少于15%;杂砂岩——泥质含量大于15%。
粘土岩依构造的分类:泥岩和页岩两类型。
碎屑岩的结构:组成碎屑岩的碎屑颗粒的粒度、圆度、球度以及其外部特征。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熔岩碎屑(刚性碎屑、塑性碎屑);晶体碎屑;玻璃碎屑。
碎屑岩依粒度的分类:砾岩依圆度的分类:碳酸盐岩: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
碳酸盐岩的成分分类:碳酸盐矿物,主要是方解石、白云石,还有菱铁矿、菱镁矿等。
陆源碎屑混入物,主要是粉砂级石英、长石和粘土。
非碳酸盐的自生矿物,如海绿石、黄铁矿、石膏、硬石膏及自生的石英、长石等。
石灰岩的结构分类:1、颗粒-灰泥石灰岩——粒屑结构2、晶粒石灰岩——晶粒结构3、礁灰岩——生物格架常见的碳酸盐岩的构造有哪些:层理、波痕、结核、缝合线、叠锥。
颗粒的类型:颗粒、灰泥。
油页岩:一种高灰分的腐泥质岩石。
地史上主要的成煤时期: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
沉积环境:沉积物堆积时所处的外部条件。
沉积相:沉积环境中的产物。
包括岩石,化石,地球化学特征等。
河流相可分哪些亚相、哪些微相:河流相的亚相类型:包括河床、堤岸、河漫、牛轭湖四个亚相。
河床微相:河床滞留沉积微相——河床低洼处沉积;边滩沉积微相——凸岸单向环流堆积;心滩沉积微相——河道中央双向环流堆积。
堤岸亚相:分天然堤沉积微相和缺口扇沉积微相。
河漫亚相:分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三个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