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17.19 KB
- 文档页数:3
正确理解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现实意义(小组讨论发言稿严峰)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政权的根本组织原则。
目前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因此,强调正确地理解和贯彻民主集中制,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理解民主集中制的含义。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它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无产阶级政党本身是一个既民主又集中的组织。
所谓民主的组织,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内部是由全体党员当家作主的,而不是由少数人统治或者个别人独裁的组织。
所谓集中的组织,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统一整体,而不是内部涣散的、各自为政的不定型的团体。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关系体现着既民主又集中的精神。
1、就上下级关系讲,既是领导和被领导、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又是服务和被服务以及互相监督的关系。
2、就个人和组织的关系讲,每个党员都有参与党内事务,包括选择领导人,发表意见和批评,向上级反映情况以及保留个人意见的权利,但同时又必须服从和执行组织决议,遵守组织纪律,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3、就个人与个人的关系讲,除了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是一种建立在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友爱的革命同志关系。
(三)无产阶级政党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议事原则。
所谓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各级组织在形成自己的一切决定时,发动全体党员或委员会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表决,以超过半数的多数人的意志为根据的原则。
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集中制的灵魂。
(四)无产阶级政党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领导制度。
实现集体领导,即在党的领导工作中,凡属重大问题,都要通过党的组织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反对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分工负责,即党组织做出的决定,要由委员按照个人分工,分别去负责执行,充分发挥每个领导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职责不明和无人负责。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集全党之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把经济抓上去。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其根本途径就是要在党内坚持民主集中制,使全党形成强大合力,从而加速小康建设步伐。
那么,如何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下面我谈谈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之一。
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普遍的主要的实践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创立无产阶级政党之初,就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思想,他们明确主张,工人阶级政党应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来建立,在创建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时,他们就强调同盟组织章程应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
列宁在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于1905年第一次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概念,并使之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载入党章。
1920年7月,共产国际接受列宁的建议,把实行这一原则作为加入共产国际的必要条件。
从此,民主集中制就成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一致公认的组织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创造性地运用民主集中制,制定正确规范党员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制度,1927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正式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原则。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县特别强调指出,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更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而决不能削弱和放弃民主集中制。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了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极端重要性,“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
”离开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在指导思想上和行动纲领上的统一,就失去了组织保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也就无从谈起。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全党同志都要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观念,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遵守客观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
有关中国共产党的若干问题索引一、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与经济条件2、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3、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四、社会主义改造1、社会主义改造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五、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1、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3、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1、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
2、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3、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不同内容和特点4、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
5、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6、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七、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八、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九、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1、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2、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3、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4、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一、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具体地说:①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②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
③中国革命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农民游击战争。
广大农民所在的广大农村,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
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要是落实在对广大农民的领导上。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主集中制理论作者:覃祥虎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9期【摘要】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奠定思想基础,列宁明确提出来的科学概念。
民主集中制作为一个科学慨念,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使用过,但他们在创建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中,最早实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在他们所创立和领导的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组织中,例如在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的组织中,民主集中制作为其组织机构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一再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工人阶级政党中提出的民主集中制的思想按什么样的组织原则来建党,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斗争中,就是用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原则把党组织起来的。
当时他们并没有提出民主集中制这个概念,但这一思想却贯穿在他们为无产阶级度党制定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和组织条例》之中,并且在其他一些著作里,对民主和集中的思想做了重要的论述。
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产生之前,工人阶级虽有种种政治组织,但都不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思想组织起来的,也没有民主与集中的制度。
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工人运动发展的初期,也建立过一些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
马克思、恩格斯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一八四五年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的小组,一八四六年二月,又成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它与巴黎、伦敦等地的正义者同盟等组织取得联系并广泛宣传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为了便正义者同盟成為真正工人阶级的革命组织,对其盟内各种形式的空想社会主义流派开展了批判,使正义者同盟的盟员思想上有了变化。
一八四七年一月底到二月初,正义者同盟邀请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同盟。
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制定同盟的纲领,把正义者同盟改造成为无产阶级政党。
一八四七年六月在伦敦召开的代表大会上,把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 .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A .苏联B .南斯拉夫C .越南D .古巴2 .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A .马歇尔计划B .杜鲁门主义C .两大阵营的形成D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3 .两极终结的标志是()A .东欧剧变B .苏联解体C .第三世界的崛起D .中国的强大4 .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 .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 .生产关系为标准C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 .以阶级斗争为标准5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 .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6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 .坚持党的领导D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 .进行阶级斗争B .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8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9 .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A .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 .改良的资本主义C .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D .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10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 .集体领导B .理论联系实际C .实事求是D .民主集中制11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A .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 .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 .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 .实现共产主义12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13 .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A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14 .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A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 .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6 .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 .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 .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 .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 .国家政权问题17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 .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 .农民问题C .武装斗争问题D .国家政权问题18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 .经济斗争B .政治斗争C .理论斗争D .议会斗争19 .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 .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0 .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A .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 .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 .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21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A .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 . 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22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 .德国古典哲学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3 .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4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A .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 .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 .实践D .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25 .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26 .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 )A .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 .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27 .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A .由谁来进行统治B .其经济基础的性质C .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D .是不是全民的民主28 .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29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 .唯物史观C .无产阶级专政D .国家政权30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A .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 .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 .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 .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31 .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A .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C .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D .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32.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A.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 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C. 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单项选择题答案]1.C2.B3.B4.A5.C6.C7.D8.A9.B 10.D 11.C 12.C 13.B 14.D 15.D 16.A 17.D 18.B 19.D 20.D 21.B 22.C 23.A 24.D 25.B 26.C 27.A 28.A29.A 30.A 31.C 32.B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A. 南斯拉夫B. 罗马尼亚C. 奥地利D. 匈牙利2. 科学社会主义的功绩是()A. 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 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 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 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3.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A.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B. 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B.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C. 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D.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5.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 按劳分配C.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6.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0A. 苏联模式B. 南斯拉夫模式C.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7 .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A .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B .历史传统不同C .指导思想不同D .地域环境不同8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 .夺取国家政权C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9 .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A .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B .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C .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D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10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A .政治领导B .组织领导C .思想领导D .集体领导1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 .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D .坚持改革开放12 .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A .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B .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人社会主义C .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D .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13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A .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B .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C .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D .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14 .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势的主要特征是()A .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B .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C .多数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D .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巧.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A .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C .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D .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16 .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A . 18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B . 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C .德国古典哲学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7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有()A .经济斗争B .政治斗争C .文化斗争D .思想斗争18 .《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A .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B .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C .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D .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9 .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A .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B .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C .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D .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20 .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B .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D .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21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A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22.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A. 16-17世纪早期科学社会主义B. 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 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 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23. 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0A. 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B. 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C. 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D. 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24. 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A.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B.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D.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25.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 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C.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D. 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26. 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B.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C. 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D.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27.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A. 发现了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B. 提出了人类社会史就是阶级斗争史学说C. 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 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28.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A.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B.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C.,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D.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29. 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A. 社会主义将在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B. 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C. 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D. 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30.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
无产阶级政党纲领的基本原则作者:唐敏来源:《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21期摘要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政党纲领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先后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等纲领性文件,马克思还专门撰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力图纠正德国工人党中的拉萨尔主义错误思想,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提供了指南和引导。
两位革命家的思辨理论和激烈言辞,明确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纲领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专政以及把最终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为后世的纲领制定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宝贵建议。
关键词无产阶级政党纲领基本原则作者简介:唐敏,天津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D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19.07.350党纲作为凝聚广大工农群众的鲜明旗帜、作为“判定党的运动水平的界碑”,对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马克思政党理论的重要内容。
在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了旗帜鲜明的纲领,而且还明确了党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对处于新时代历史方位的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党的政治纲领体现了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目标和行动策略,是建设党组织的思想基石,是凝聚党内力量的旗帜,也是向社会和历史展示自我特征的旗帜。
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无产阶级纲领,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无产阶级政党与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是党纲的主体,也是制定党纲和实施党纲的基础。
厘清无产阶级政党的概念,以及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无产阶级政党与共产党的关系,是研究党纲的前提与基础。
(一)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是由广泛的无产者拥护、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并为之斗争的先进组织和政治代表。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模拟17(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第Ⅰ部分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方政治学主要研究对象是______(分数:1.00)A.国家√B.权力C.权利D.革命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西方政治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世界的范围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政治、经济矛盾也日趋尖锐化和复杂化。
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
第二个阶段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为适应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变化,资产阶级政治学也从国家制度的研究转向政治权利的研究。
第三个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又从以权利研究为主逐渐转变为对公共政策的研究。
2.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封建社会实行的是______(分数:1.00)A.中央集权制B.三权分立制C.地产权力等级制√D.官僚制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西方封建制国家的特征。
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地产权力等级制,而中国则是官僚制。
西方的领主制经济使得政治的权力地位是按地产来排列的,逐级分封形成的严格等级必然成为权力结构的直接基础。
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制生产关系决定了地主阶级在政治、法律上的等级划分很不严格,地主阶级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机器,并由专职官吏行使权力,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权力结构——封建官僚制。
3.实行议会君主制政体的典型国家是______(分数:1.00)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议会君主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又称议会君主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的政体形式。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议会君主制的典型国家。
4.无产阶级专政最根本的保证是______(分数:1.00)A.工人阶级领导B.人民代表大会制C.党的领导√D.社会主义公有制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无产阶级专政最根本的保证。
基本含义。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
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是胜利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它的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在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
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就是要在党内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我国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最初的中文翻译为“民主主义的集中权”、“民主主义的中央集权”、“德莫克乃西的中央集权”。
包括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称之为中央集权制。
1923年5月10日,施存统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民主的集中制”[1]1924年1月,刘仁静发表的文章中,首次以民主集中制来描叙列宁创立的布尔什维克党,这是民主集中制首次出现在中文文献中[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据潘志恒《论行政诉讼法的宪法基础》一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采纳权力分立互相制约的原则,而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该宪法第三条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3]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大会上,把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概括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据《中国论文网》所载《论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宪法中的地位》一文,共产主义的创始者马克思与恩格斯从未倡导过民主集中制原则;被马克思充分肯定的巴黎公社,它所实行的,不是民主集中制,而是议行合一。
该文认为,议行合一与民主集中制不是同一概念;而列宁是在反对党内小组主义和战争背景下强调民主集中制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涵盖宪法的全部内容,而主权,基本人权,法治等宪法基本原则所决定。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bai级政党的根本组织du原则,介绍如下:
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础上的zhi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dao结合的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
党章规定民主集中制有六项基本原则:
(1)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
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4)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
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
党的各级组织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5)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6)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
党章规定民主集中制有六项基本原则:
(1)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
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4)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
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
党的
各级组织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5)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6)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