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学期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7菩萨兵教学设计4
- 格式:doc
- 大小:276.50 KB
- 文档页数:10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菩萨兵》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中的菩萨形象以及菩萨兵的传说;2.学会阅读古代文言文;3.学会理解奇幻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4.学会进行创意写作,运用想象力描绘菩萨兵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二、教学重难点1.阅读古代文言文的能力;2.理解奇幻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能力;3.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本课程以《菩萨兵》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故事背景介绍;2.故事情节的讲解;3.描绘菩萨兵形象的创意写作。
2. 教学安排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第一课时故事背景介绍讲解第二课时故事情节的讲解讲解第三课时描绘菩萨兵形象的创意写作个人创作第一课时:故事背景介绍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菩萨兵》的故事背景,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理解文本的含义。
具体内容如下:1.让学生观察全文题目,思考“菩萨兵”是什么意思?2.讲解传统文化中的菩萨形象,让学生了解菩萨是什么;3.讲解菩萨兵的传说,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第二课时:故事情节的讲解本节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整个故事情节的理解,并对其中的重点部分进行解释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具体内容如下: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故事背景;2.讲解故事情节,并引导学生对其中重点部分进行思考和讲解;3.总结故事,让学生思考故事的含义和启示。
第三课时:描绘菩萨兵形象的创意写作本节课程主要是进行创意写作,让学生自由发挥,运用想象力,描绘出菩萨兵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具体内容如下: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到的知识;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创意写作;3.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分享。
四、教学方法1.阅读课教学法;2.讲解法;3.创意写作法。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2.作品评价。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菩萨兵》教学建议一、教学内容:本篇教学建议主要围绕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课文《菩萨兵》展开。
该课文是一篇叙事文,主要讲述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爷爷之间的故事,内容充实,情感细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菩萨兵》这篇课文中的基本情节,并能够清晰叙述;•能够认读生词“好心人、菩萨、后生、兵器店”等;•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句式和语法。
2.能力目标:•能够借助课文中的描述,描绘出故事的情节及人物形象;•发扬小组合作精神,增强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锻炼学生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词汇及短语,并运用于实际情境中;2.能够清晰地叙述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3.学习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预测、推测、与生活联系等。
四、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不了一些情节推断,要求学生在读后自行思考;2.学生对部分生词的读音和意义有所困惑。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读一读让全班学生自由阅读《菩萨兵》这篇课文,其中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并尝试发掘文中的关键词汇、情节和人物形象。
2.感受情境——思考问题提出以下问题,从而引领学生充分体会课文情节和意境:1.故事中最可爱的角色是谁?为什么?2.张雪哲在哪些地方做出了善良的行为?你有哪些类似的经历?3.为什么爷爷选择让张雪哲学习「菩萨兵」这些招式?3.集中讨论——理解关键词汇和短语通过集中讨论的方式,在班级范围内加深对于以下关键词汇和短语的理解:好心人、菩萨、后生、兵器店等。
4.完成探究——发挥想象为了让学生对于《菩萨兵》这篇课文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有更深入的理解,让他们手写一个小结,从「在学习中学会做好事」的主题出发,自己想象出一个角色、人物,或者是场景。
让孩子们在这个角色中,反映课文里的文化和思想。
5.小组合作——阅读策略小组合作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以下任务:1.从许多角度去推测和扩展文本的意思;2.使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来理解全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菩萨兵》教
学设计大全
《菩萨兵》教学设计教材简说
首先《菩萨兵》这篇课文的课题很值得关注,首先它是重点,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其次它是难点,菩萨兵一
词平日少见,也许师生均是第一次接触。
读懂课文,应
从读懂课题开始,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教学时可直接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预习,你
知道菩萨一词的意思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
菩萨的初步认识。
教师再相机点拨:菩萨是传说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
了解了这些后,请
同学们猜猜看:菩萨兵是什么意思?相信一部分学生通
过预习和思考,会得出像菩萨那样的兵或具有菩萨心肠
的兵,那么菩萨兵就是一个了不起的美称。
此时引导学
生读课题,就容易读出称赞、崇敬之情,为下文的学习
奠定情感基础。
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菩萨兵》精彩教学设计吧
《菩萨兵》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
《菩萨兵》教学设计之三(周秀兰)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作者:杨志云)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作者:联合中心小学姜丽萍夏静)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缪语云云)
《菩萨兵》教学设计之一(佚名)
《菩萨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佚名)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佚名)
《菩萨兵》教学设计之二(佚名)
《菩萨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作者[心随影动])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菩萨兵》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菩萨兵》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菩萨兵》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菩萨兵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菩萨兵的战斗故事,教育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奉献的精神。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菩萨兵的定义和意义,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教学重点:学习菩萨兵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菩萨兵图片、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菩萨兵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菩萨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菩萨兵的定义和意义。
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讲解菩萨兵的选拔与训练,以及战斗故事。
4.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菩萨兵,体验菩萨兵的战斗精神。
5.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学习卡片上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菩萨兵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兵》2. 主要内容:a. 菩萨兵的定义与意义b. 菩萨兵的选拔与训练c. 菩萨兵的战斗故事d. 菩萨兵的精神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简要介绍菩萨兵的定义和意义。
b. 请举例说明菩萨兵的战斗精神。
c. 谈谈你对菩萨兵的感想。
2. 答案:a. 菩萨兵是指在我国历史上,为了保卫国家、民族,勇敢战斗、舍生忘死的士兵。
b. 例:菩萨兵在战斗中,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勇敢冲锋,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菩萨兵的定义和意义有了深入了解,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其他战斗英雄的故事,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完整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了解菩萨兵的定义、意义、选拔与训练,以及战斗故事。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菩萨兵》教案设计【导语】《菩萨兵》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
篇一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2.理解红军被成为菩萨的原因。
三、教具准备:PPT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忆,揭题导入1.回忆《朱德的扁担》,谈谈对朱德的认识2.揭题3.指名朗读与课题相对应的课文段落4.解题: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说的是谁?5.再读课题(二)探究体悟1.躲红军反动军队对老百姓做了哪些坏事?师穿插介绍红军(PPT)理解“藏族同胞……谁也不露面。
”(1)抓住关键词体会藏胞的害怕程度(2)指导朗读朱德总司令得知后急得不得了,因为他担心——,他忧虑——,他不想看到——。
对比:反动军队的司令会着急吗?2.找藏胞(1)(PPT)指名读(2)加标点再读,体会语气(3)对比:要是反动军队会去找找藏胞吗?(4)指导朗读(5)生自由读四至七段,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有菩萨般的心肠?3.抢春耕(1)汇报:“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结果……”指名读并说原因理解:朱德同志的第一句话就是怕藏胞挨饿。
因为种自己的地来不得一丝一毫马虎,所以朱德同志要求战士用心耕种。
指导朗读理解第二句话并指导朗读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所吃的苦,所受的累对比:反动军队会这么做吗?(2)汇报:“这也怨不得……抢种上。
”挡住百姓眼睛的乌云是谁?朱总司令着急吗?为什么而急?对比:想藏胞之所想,急藏胞之所急(3)再读朱总司令的三段话4.夸红军(1)得知这一消息的藏胞悄悄返回家园,也许他们在想什么?(2)看到红军不仅不拿他们的一针一线,还打扫,整治,他们又会说什么呢?组内练说班内交流(3)他们以前伤心流泪是因为——,他们现在感动得流泪是因为——。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菩萨兵》教学实录及反思(一)教学时段及班级情况教学日期:XXXX年X月X日教学时段:第X节课教学对象: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X)班教学主题:《菩萨兵》教学时长:X分钟教学地点:教室(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菩萨兵》的主题和情节。
2.能够认识并掌握部分生字词。
3.懂得通过绘画反映读书的看法和感受。
过程目标1.能够积极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活动。
2.通过课堂上积极讨论,培养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读书绘画和创意活动等,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读书的教育,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3.激发学生的美感和情趣,培养其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和佛教教义。
教师简要介绍哪些事情是佛教讲究的,如尊重生命、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净化等。
2.讲授(1)教师开始讲述《菩萨兵》的故事情节,同时将课文图片上的人物形象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形象化理解。
(2)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熟悉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情况。
(3)教师让学生一起合作、讨论本文的主题,引领学生从文本生动的人物形象中把握到了佛教思想中的关爱生命、平和宽容等主旨内容。
3.练习(1)让学生自己朗读一段文本,教师在旁边引导和纠正读音。
(2)将文本分给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和讲述,为大家创造阅读情境,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4.创作(1)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菩萨兵》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想法和指导。
(2)教师布置“创作伴读”任务,让学生在组内自由发挥,谈谈读后感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5.评价教师针对本节课的讲授策略、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也可以以一些创意活动、课堂口算等形式让学生自我评价,并总结学生的表现,并为学生学习的动因注入新的力量。
(四)反思记录通过本节课结束,我有一些自己笃定的感受和体会,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菩萨兵》教学实录及反思一、教学背景本篇教案适用于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内容,教学主题为《菩萨兵》。
本单元旨在通过精选的课文,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故事中的经典角色,特别是大家熟知的《六义》中菩萨兵英雄形象的历史故事,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并理解和掌握课文中内容。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内容,并理解课文大意;2.能够运用有关的汉字、词语,熟练写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3.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在阅读中体验乐趣。
4.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高情意语文素养。
其中,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正确的读音,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感受其中含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准备• 课文教学PPT;• 视频、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教具;• 学生阅读材料及相关辅助材料。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首先,教师要通过课前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短片、图片、音乐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菩萨兵》的背景,提高学生对这一文化形象的认识。
步骤二:朗读接下来,教师要通过读音练习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课文内容。
按照小组点名的形式让学生读一段,并注重矫正学生发音错误。
此外,教师还可与学生一起合唱课文中的经典歌曲或看字读音练习。
步骤三:课文分析与思考请学生跟随PPT,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并尝试回答一些提问。
例如:“在课文中,菩萨兵战胜了那些恶魔?”、“他们的战斗中透露出什么道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可以做出和菩萨兵一样的事情呢?”等等。
步骤四: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为了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动画、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辅助教具,将菩萨兵的英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更加形象化地认识到课文内容,又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菩萨兵》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的角色特点,感悟菩萨兵的精神风貌。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菩萨兵的精神风貌,感悟课文中的道德教育。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previouslesson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previouslesson我们学习了什么?二、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让学生初步感受故事的氛围。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句子,勾画出生字词。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菩萨兵有什么特点?3.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菩萨兵为什么能够得到百姓的尊敬?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故事?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课文中的哪个场景最让你感动?3.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像菩萨兵一样的人?三、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我心中的菩萨兵》为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构思,教师指导。
3.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菩萨兵》这个故事,你们对菩萨兵有什么样的印象?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像菩萨兵一样的人?3.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课后作业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菩萨兵》的读后感。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菩萨兵》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感受到了菩萨兵的勇敢、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同时也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菩萨兵》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多音字。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明白得藏胞什么缘故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会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能运用“热火朝天”、“干洁净净”等词语描写一个活动场面。
教具预备:投影图片、生字卡片教学时刻: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看投影,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
2.板书课题,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什么缘故称红军为“菩萨兵”呢?二、初读指导.1.自学.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生字词,不明白的词语用线画出来。
2.检查自学成效。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2)齐读词语。
(3)说说不明白的词语的意思。
糟践:侮辱。
热火朝天:比喻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烈火、高涨的境域。
3.分段指名读课文。
想每段告诉我们什么?4.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第一段.1.自由读。
2.指名说你明白了什么?3.指导读出感情。
四、作业.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书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二、默读全文,想:藏族同胞什么缘故称红军为“菩萨兵”?画出有关的语句。
三、连续精读课文2—5自然段.1.指名读。
2.第二段表达了朱德的什么心情?如何样读?3.第五段朱德对藏族同胞的一片爱心的句子是(指名读),该如何读。
4.分角色朗读2—5段。
四、精读6、7自然段.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怀、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的词语。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五、精读8、9自然段.1.自由读。
2.默读摸索:藏胞什么缘故全都流出了兴奋的泪水?什么缘故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3.交流上面的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7 菩萨兵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菩萨、藏民、春耕、动员、平平展展、同胞、糊涂、感激、尽心尽力”等词语;重点指导多音字“藏、挨”,尝试用“尽心尽力、热火朝天”等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采用“要素概括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思路,抓住表示时间的几个词语分段复述,然后连起来复述全文。
3.感悟朱总司令的“三句话”,体会红军与反动军队的区别,感悟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的鱼水深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悟朱总司令的“三句话”,体会红军与反动军队的区别,感悟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难点:学生对长征这段历史缺乏了解。
三、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生落实生字词;对于本课“藏”“挨”多音字的读音和意义,要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解决文章中比较难读的句子,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引导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关于长征、菩萨等方面的资料,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
3.通过讲故事、给红军写信,评价学生复述课文及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把课文多读几遍教师:教学课件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谈话导入:1.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在这一年多的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翻山越岭,1936年6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师课件出示,简介长征。
2.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藏民居住的地区,当地藏民同胞却称他们为“菩萨兵”,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7课。
板书课题:7 菩萨兵“菩”“萨”都是草字头,上下结构,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师生共同书写)齐读课题3.齐读课题,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问题预设: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二)借助预习单、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难度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识与写。
(1)同位根据预习单交流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
(2)展示预习单上学生对难写生字的书写,并由该学生指出书写的难点、关键点,大家共享学习收获,并针对书写难点进行书写点评。
3.根据预习单,检查预习情况(1)同位交流你自学到的生词。
(2)出示生字词语藏(zànɡ)族菩(pú)萨(s a)同胞(bāo) 翻译(yì) 糊(hú)涂(t u)怨(yuàn)不得耕(ɡěnɡ)地播(bō)种糟(zāo)蹋(t a)感激挨(ái)饿尽心尽力平平展展①指名检查,注意把握能否读准确。
重点强调:“藏、萨、糟”是平舌音,“菩萨、糊涂、糟蹋”等词语的第二个字读作轻声。
“藏、挨”是多音字。
藏 zànɡ( ) 挨ái( )cánɡ( ) āi( )(教师可根据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较灵活的采取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拼读、去拼音读、小老师领读、分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方式读,将字音读准确,重点关注多音字。
)②展示预习单,随机纠错,重点强化学生对难写生字的书写,并由该学生指出书写的难点、关键点,大家共享学习收获,并针对书写难点进行书写点评。
(重点指导“藏、怨、播”等笔画比较多的字。
)3.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针对学生读书情况教师及时订正,个别读的不够正确、流利的语句、段落教师可以范读指导。
)(2)教师范读语句,重点指导长句子的阅读。
请仔细听老师读一读这几句话,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语气有哪些变化,哪些地方有停顿?或者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课件出示:(学生轻声跟着读,教师帮助学生做到字字清晰、准确,不读破句,不漏读、跳读、回读。
)(3)学生练读,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
你能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吗?(红军长征途中、藏民居住地区、朱德带领的红军、藏族同胞)2.“要素概括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①起因:红军长征途中来到了藏民居住区,藏族同胞却。
②经过:朱总司令着急,着急。
派人到,还帮藏民。
③结果:藏族同胞亲切的称他们为。
明确了一篇叙事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就可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
请同学们把老师提供的这些信息连起来,尝试着概括一下吧。
(小组练习、指名回答)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重点感悟——“菩萨兵”和“反动军队”1.文中的藏族同胞亲切的称红军为“菩萨兵”,你是哪儿知道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呢?找找看。
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是什么样的?(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处处为他人着想,只做好事,不干坏事。
)你能把藏族同胞内心对朱总司令和红军发自内心的赞美吗?学生练读,指名读。
2.藏胞认为红军像菩萨一样,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有一颗仁爱之心。
一开始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吗?再找找看,藏胞得知又有军队来,有什么反映?课件出示:想象说话: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同学们结合你看过的电视电影,想想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哪些苦头?藏胞们吃尽了哪些苦头?指导朗读。
指名读,强调“吃尽了”。
3.引读:是的,反动军队一进入村庄就大肆掠夺,滥杀无辜,到处一片血腥。
藏族同胞真是——“吃尽了苦头”,所以当军队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时,难怪他们——“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3.藏胞由一开始的又躲又跑(板书:躲、跑)到如今称红军为“菩萨兵”,究竟是为什么呢?(板书:→?)我们下节课继续阅读。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五)重点感悟——“菩萨一样的军队”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反动军队迫害百姓,藏族同胞深受其苦;可是他们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学生默读圈画。
(相机出示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2.交流朱总司令的第一句话:(1)自由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朱总司令牵挂着藏族老百姓。
)(2)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3)是啊,朱总司令首先想到的是——藏胞,深山的生活也许一天两天还能熬得过去,可这么多天了,让人怎么受得了呢?谁还想来读读这句话?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师生齐读。
3.交流朱总司令的第二句话:(1)朱总司令真是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啊!你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还能够体会到什么?(朱总司令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2)是啊,如果不把地抢种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朱总司令该多急啊!谁想读好这句话?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学生练读(重点指导体会“节气不饶人、赶紧”等词语。
)(3)朱总司令的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四小节)“乌云”遮住了谁的“眼睛”?(藏族同胞)这里的“乌云”指的是什么?(结合反动军队对藏胞的迫害指导学生理解:乌云遮住了眼睛”)是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迫害让他们再也不敢相信任何军队,面对着藏胞的不理解朱总司令却表现的那么宽容和理解。
那你能通过朗读把朱总司令的这份宽容和理解读出来吗?(指名读)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4.交流朱总司令的第三句话:过渡:学到这儿,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读书,还能通过朗读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能感受到朱总司令一心替藏胞着想,有着菩萨心肠。
那请你们再读读朱总司令在春耕动员会上的发言,看又能感受到什么?(1)什么是“尽心尽力”呢?(就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全心全意)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朱总司令想民所想,把藏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这就是“尽心尽力”!)(2)你能用“尽心尽力”说一句话吗?(学生练习,指名说。
)(3)假如你就是朱总司令,春耕动员会马上就要召开了,你打算在会上怎么说?(指导学生以朱总司令的身份读好这句话。
)5.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朗读将朱总司令的这三句话,感悟朱总司令和红军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2.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再次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引导学生读出对朱德和红军的感激,赞美,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七)词句训练红军的劳动场面让人印象深刻,这样的劳动场面,你想到了哪个词呢?(热火朝天)是的,当许多人齐心协力做一件事,如大扫除,植树时就可以用上“热火朝天”。
课件出示:你能用“热火朝天”说一句话吗?(八)拓展延伸1.复述课文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可是你喜欢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回家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吧。
可是究竟怎样把这个故事讲好呢?我们就来练一练。
课件出示:(1)理清课文思路:①红军长征途中来到了藏民居住区,藏族同胞却躲到山里。
②朱总司令着急藏民生活,着急藏民春耕。
派人到山中寻找,还帮藏民耕种土地。
③藏族同胞亲切的称他们为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军队。
(2)抓住几个时间段:“一天”、“第二天”、“几天以后”。
(3)发挥想象,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词句,可以加入自己的语言。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分段复述,然后连起来复述,待会老师找同学到讲台给同学们讲故事。
2.给红军写信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请你们代藏胞们给朱德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
学生练写,交流。
尊敬的红军战士3.新时代的人民军队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菩萨兵》一样反映军民情的感人故事,九八年我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是无数的解放军战士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不朽的长城。
“5.12”汶川地震,救灾现场有无数的解放军战士的身影,又是一群群菩萨兵,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挽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老百姓再次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
(多媒体出示解放军战士抗击雪灾的图片,5.12抗震救灾的图片)10、菩萨兵朱德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藏民躲跑返回流泪(军民鱼水情深)附三上6《菩萨兵》预习单2.读一读,抄一抄,预习本课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