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7课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基础巩固练】1.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根据“新型工业”可知是洋务运动。
所以答案选A。
2.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19世纪60年代”可知是洋务运动,典型人物是曾国藩。
A、C、D都和洋务运动无关。
所以答案选B。
3.A 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掀起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故此题选A。
4.B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火器”可判断应与军事工业相关,而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均属民用企业。
5.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到80年代,初步建成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故选C。
6.A 根据所学,洋务运动是清朝地主阶级掀起的一场自救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故选A。
7.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剿发捻……勤远略”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侮。
第(3)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洋务派主要是购买洋船洋炮,开矿。
第(4)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可知,洋务派奏准开办开平矿务局;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洋务派的“求富”是为“自强”服务的,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5)问,依据材料信息“外轮损失了1 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可知,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答案:(1)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
洋务运动
、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
教师活动:
鸦片战争清军战舰甲午战争清军战舰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
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
洋务运动的性质?
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教师活动: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
业特点
府是如何实现强兵的?
器,采用西式兵操练
积极影响: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
)。
小初高试卷+教案K12学习精品WIRD 第二单元知识点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2.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3.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4.口号及企业(1)军事工业:①时间:19世纪60—70年代②口号:自强③内容: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2)民用企业:①时间:19世纪70----90年代②口号:求富③内容: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5.19世纪70年代新式海军南洋、北洋、福建6.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7.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内部的的腐败、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背景:(1)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进而称霸世界(2)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2.过程: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大战(黄海,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辽东之战、威海卫战(1895)3.结果:1895年春《马关条约》(1)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2)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瓜分中国狂潮(1)赎辽费:沙俄联合法、德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2)《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公车上书:(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3)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4)宣传变法:组织学会,办报刊,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梁)和天津《国闻报》(严)(5)主张:①梁启超《变法通议》“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②严复“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法”2.百日维新:1898.6.11---9.21(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1)内容:①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预算③文化:废八股,开办新式学堂④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了解近代新式海陆军的建立。
2.能力目标客观地分析、评价洋务运动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正确认识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开始,树立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了解我国海军的发展,知道海军力量对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洋务运动的兴起(1)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分别是什么?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有哪些?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创办新式海陆军。
2.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洋务运动发展近代教育的表现有哪些?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1862年创办了京师同文馆,是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2)洋务派创办了哪些近代民用工业?洋务派在19世纪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这些企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洋务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80年代,我国建立了哪几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二、合作探究1.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其性质是什么?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代表人物: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第2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一、选择题1.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那么,这里所说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 D.虎门销烟2.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要依据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洋务运动吸取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3. 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被视为“国策”,洋务运动标志着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发展工业。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4.以下是洋务运动中教育实践一览表,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①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②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确立③洋务运动开辟多种途径培养科技人才④传统经学退出了中国教育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B.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入中国C.洋务运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力量D.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6.“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甲午”是指()A. 1893年B. 1894年C. 1895年D. 1896年7.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
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8.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①割占土地②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④获得大量战争赔款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9.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给出洋务运动相关人物的图片,培养学生识读图片、知识迁移的能力。
通过表格列举洋务企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中的军舰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它的性能一点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外国购买的“远”字战舰。
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曾经一炮击中了日本的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
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在中国引进了西方文明的曙光,是中国处于十字路口时有识之士做出的选择。
那么,洋务运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又是如何破产的?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价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洋务运动》。
二、新课讲授(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教师讲解:近代的清王朝,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
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阶级是如何自救的呢?教师图片展示晚清洋务运动中的代表名臣,提出问题:图中这些人在近代史上被称作什么派别?他们有什么共同主张?学生回答:派别:洋务派。
共同主张: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仿练兵方法,建设现代国防。
2.教师提问: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教师讲解: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一场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以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兴起了。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洋务运动的兴起1.目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时间:19世纪60 年代到90年代中期。
3.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4.洋务运动: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知识点2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5.创办军事企业: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6.兴办新式学校(1)目的:为了洋务的需要。
(2)举措: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局,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7.创办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知识点3 建立新式海陆军8.组建新式陆军: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9.筹建新式海军:(1)背景: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
为此,清政府内部发生激烈争论。
直隶总督李鸿章认为东南海防更加重要。
在他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2)成果:到19世纪80年代,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
10.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了加强西北塞防,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
但俄国仍通过条约割占了部分领土。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学习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性质。
2.掌握邓世昌与黄海海战,旅顺战役、威海溃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3.理解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学习重点】1.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2.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瓜分狂潮【学习难点】1.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2.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瓜分狂潮【课前预习】1.“赔两亿、割三地、设工厂、开四地。
”这句口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A. 增开通商口岸B. 赔款白银二亿两C. 割台湾等地给日本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3.率领致远舰重创日舰、最后壮烈殉国的海军管带是A.邓世昌B.左宗棠C.丁汝昌D.关天培4.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
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A. 赔款2100万银元B.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 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 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1.此次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2.《马关条约》影响3.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背景【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诗句赞颂的是( )A.关天培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林则徐2.“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上述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瑷珲条约》3.“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
下列集中体现了这一“巨祸”的史实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4.开放杭州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5.“割台湾”与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6.《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 A.割地 B.开设工厂 C.赔款 D.划使馆界7.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A.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B.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C.八国联军战争爆发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8.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B.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C.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民主革命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直击中考1.(赤峰中考改编)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A)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2.(包头中考)不列颠的枪炮使洋务派深刻认识到:“自强之道,以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学堂为先。
”因此洋务派在各地创办外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
这些洋务学堂的创办(C)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C.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D.建立起了先进的工业化体系3.(广东中考)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
”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C)A.舰船数量的劣势B.洋务运动的贡献C.甲午战败的原因D.维新变法的成效4.(安徽中考)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
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D)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解析】《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5.(河北中考)下图是某报刊登的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其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思想是(B)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6.(济宁中考)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
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A)7.(泰州中考)1901年,李鸿章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国家)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
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上年事变”指的是(D)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怀化中考)“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灾难,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提供了‘合法’依据。
单元提升【知识网络】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重点知识突破一、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典例1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D.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解析】B 项是《南京条约》的影响,C 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D 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皆排除。
这三个不平等条约都要清政府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故选A 项。
【答案】A二、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典例2 (包头中考)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
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A.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B.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C.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解析】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了新式学校,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维新变法也有利于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故选D 项。
【答案】D三、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典例3 《清议报》(1898年12月创刊)第16册的时政评论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
”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鸦片战争【解析】由材料中“时政评论”“爱国之心”“以一敌八”“排外自立”等信息,可知该事件是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鸦片战争皆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 、B 、D 三项。
【答案】C针对强化训练1.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一书中,作者写道:“变法本身在中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洋务运动是中国第一次自主的变法,它的毛病很多,但不能因此说它不行,甚至说是失败。
整体上来说,洋务运动是有成绩的……”以下不应作为其“成绩”的是 (B )A.洋务派以学习西方生产技术为主B.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教育2.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知道学生将《辛丑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进行比较,认识该条约的危害性,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史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搜集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及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的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结合《辛丑条约》内容,逐条分析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影响,掌握分析具体史实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义和团战士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通过了解八国联军野蛮残暴的罪行,揭露帝国主义的残暴性,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重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签订。
难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的签订。
【导入新课】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巨额的赔款和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
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内容探究】
一、义和团运动
[多媒体展示“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
师:义和团为什么迅速在山东兴起?为什么会不到三月就“遍地红”?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的原因是什么?
生:(1)根本原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直接原因: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3)发展原因:清政府的招抚、利用。
师:阅读教材P32“材料研读”,回答:这个揭帖宣传了哪些主张?你怎样看待这些主张?(扶清灭洋)组织学生讨论。
师总结:义和团主张正面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但从揭帖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清政府抱有幻想,且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和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师: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
生:(1)进步性: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2)局限性:“扶清”反映义和团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带有迷信等色彩,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灭洋”又表现出义和团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师:面对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有哪些改变?有何作用?
生: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义和团开始涌进京师,大肆捣毁教堂、拆电线
等。
至1900年,义和团基本上控制了京津地区。
二、抗击八国联军
[多媒体展示《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绘画)》]
师:由于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
便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绞杀中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
师:有人认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纯粹是由义和团运动引起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师总结:不同意;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侵略和瓜分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是其侵华的直接原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八国联军的构成及率领人。
师: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的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进行了哪些英勇抵抗?
生:义和团的廊坊阻击战、老龙头火车站围歼战;英勇将士:天津保卫战中,聂世成壮烈殉国。
[多媒体展示图片《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美军抢劫的白银》]
师: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犯下了哪些罪行?
生:八国联军侵略者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逃往西安,就在西逃的途中,她下令剿杀义和团。
这又是为什么?最后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师总结:就是要讨好帝国主义,以求得帝国主义列强对自己的“宽恕”。
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5,识记主干知识。
(时间、签订国、内容)
师提醒:1901年同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国家,除出兵中国的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之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荷兰三国,共11国。
师:《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根据条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师总结: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讲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课堂小结】
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西方侵略者,但《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被惊破了奴才梦的中国人怎样才能挽救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苦难深重的中国如何才能摆脱屈辱、走向自强?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应该做出怎样的抉择?
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运动兴起:山东直隶一带
口号:“扶清灭洋”
斗争:廊坊阻击战、老龙头之战等
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
内容
经济:赔款4.5亿白银
政治:改设外务部,严禁人民反帝
军事:拆毁炮台,驻兵要地
外交:划使馆界,禁止中国人居住
危害——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