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北改片区总体规划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北改片区优化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5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我市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1.14•【字号】成办发[2007]102号•【施行日期】2007.1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我市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的实施意见(成办发〔2007〕102号)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改变了中心城区“城中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了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发展。
据初步统计,目前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以下统称五城区)内还有待改造的“城中村”12个,待改造范围12.95平方公里,待改造建筑面积约546万平方米,需拆迁居民11290余户。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城中村”改造步伐,推进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现就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及实施主体和实施步骤(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促进城市土地科学合理利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中村”区域居民生活居住环境、推进统筹城乡和谐发展为目的,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城中村”改造。
(二)基本原则。
1.切实保护“城中村”居民合法权益。
通过“城中村”改造,切实改善“城中村”居住生活环境,促进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提升“城中村”居民生活质量。
2.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
以政府为主导推进“城中村”改造,走以市场化为主的道路,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中村”改造。
3.结合实际,“一村一策”。
“城中村”改造难度高,各“城中村”情况差别大,在土地、规划、报建、拆迁管理等方面除予以统一的政策支持措施外,还需要结合各“城中村”具体情况,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分别确定改造方式和政策支持措施,确保全市各“城中村”改造的顺利推进。
成都北改方案1. 引言成都北改方案是指对成都市北部地区进行改造和发展的规划方案。
成都市北部地区是成都市的重要发展区域,也是成都市与其他城市交通联系的重要节点。
为了推动北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成都市政府制定了成都北改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都北改方案的背景、目标、主要内容和实施计划。
2. 背景成都市北部地区是成都市的重要发展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缺乏规划,该地区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北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成都市政府决定制定成都北改方案。
3. 目标成都北改方案的目标是实现北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提高城市形象。
具体目标如下:•改善交通状况,提升交通网络的质量和效率;•完善基础设施,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提升环境质量,实施生态保护和治理。
4. 主要内容成都北改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交通改善为了解决北部地区交通拥堵问题,成都北改方案将重点改善交通网络。
具体措施包括:•扩建和改造主要道路,提高道路容量;•新建轨道交通线路,并完善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发展自行车道网络,鼓励绿色出行。
4.2. 基础设施建设成都北改方案将加大对北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具体措施包括:•新建和扩建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水、电、气等公共设施供应;•改建和提升住宅区的环境和设施。
4.3. 产业发展成都北改方案将通过推动北部地区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具体措施包括:•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科技园区,吸引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区域竞争力。
4.4. 环境保护成都北改方案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水质和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建设生态公园和绿化带;•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措施。
成都北改方案成都北改方案一、项目背景成都北是成都市北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片区,位于成都市锦江区。
目前,成都北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较为突出,的解决这些问题,市政府制定了成都北改方案。
二、方案概述成都北改方案旨在通过改善交通设施、增设公共交通线路等措施,提高成都北地区的交通状况,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三、具体措施1. 改善道路设施方案中提出了改善道路设施的措施,包括扩建道路、提升道路质量等。
扩建道路将增加通行能力,缓解道路拥堵情况。
同时,提升道路质量将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2. 增设公共交通线路为了方便市民出行,成都北改方案还提出了增设公共交通线路的措施。
通过增加公共交通线路的覆盖范围,方便市民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从而缓解交通流量过大的问题。
3. 完善停车设施成都北改方案还提出了完善停车设施的措施。
通过增加停车位数量,合理布局停车场,提高停车设施的便利性和效率,方便市民停车。
4. 优化交通信号控制为了提高交通的运行效率,成都北改方案还提出了优化交通信号控制的措施。
通过合理设置信号灯,调整信号灯的时长,减少交通等待时间,提高交通的通行能力。
5. 推广绿色出行为了减少车辆污染,成都北改方案提出了推广绿色出行的措施。
通过鼓励市民骑行、步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式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空气污染。
四、实施计划成都北改方案的实施将分为多个阶段进行。
首先,将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确定各项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案。
随后,将进行施工工程,包括道路扩建、公共交通线路的修建等。
最后,将对成都北地区的交通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五、预计效果预计成都北改方案的实施将带来以下效果:1. 交通拥堵问题大幅度缓解,交通状况明显改善。
2. 市民出行更加便利,交通出行时间缩短。
3. 私家车使用率下降,绿色出行意识提高。
4. 交通事故发生率下降,交通安全得到提升。
六、总结成都北改方案旨在通过改善交通设施、增设公共交通线路等措施,提高成都北地区的交通状况,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27•【文号】国函〔2024〕146号•【施行日期】2024.09.2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4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成都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成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3.9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16.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96.6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361.2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56.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战略保障。
成都北改片区总体规划获批定位为城北副中心《“北改(微博)”片区总体规划》(简称《规划》)已正式经成都市政府审批通过。
昨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12年第19次专题新闻发布会,市北改办副主任、市规划局副局长王松涛介绍,“北部城区老旧城市形态和生产力布局改造工程”(简称“北改”)片区总体定位是成都市城北副中心,这标志着“北改”片区将按照城市级的要求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打造宜人特色的城北。
总体面积21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246万九大片区国际商贸片区、大天商业商务总部片区、上府河商业休闲娱乐片区、凤凰山商业商务片区、北湖国际文化旅游商贸片区、花照商务商贸片区、火车北站商务商贸片区、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片区、新成华创意总部商务片区核心功能国际现代商贸中心、科技研发商务高地和多元文化创意高地总体定位全面建成成都城北副中心形成九大城市片区本次规划的“北改”片区总面积212平方公里,其中金牛区84平方公里,成华区(微博)55平方公里,新都区73平方公里。
具体边界西至成灌路及北部商贸城西侧边界,东至成华大道,南至府河,北至香城大道及三河场镇。
根据《规划》,片区将全面建成成都市城北副中心,形成九大城市片区,规划人口约246万。
其中,人北延线城市副中心、国际商贸城、熊猫国际文化旅游休闲区、人北商务中心、新成华大道中心五个板块是区域中心功能主要承载区。
“北改”片区核心功能可概括为“一中心、两高地”,即国际现代商贸中心、科技研发商务高地和多元文化创意高地。
国际现代商贸中心将推动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提档升级,打造“国际现代商贸强区”。
科技研发商务高地将依托西南交大(微博)等高校,铁二院、铁路局等“铁”字号企业、华西集团等大型企业,以火车北站、猛追湾、高科北区等为空间载体,集聚发展科技商务产业。
多元文化创意高地将依托生态绿楔(熊猫基地、银杏园、安靖湖)及昭觉寺、华侨城等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产业,依托东区音乐公园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成都划定五大“北改”旧城改造片区昨日,作为“北改”(改变城市北部区域面貌)主要区域之一的成都市金牛区,举行了“北改”龙头工程誓师动员大会。
划定金牛区“北改”大致范围,包括旧城改造五大重点片区以及新区开发三大重点片区。
金牛区将落实市委“交通先行”战略,“北改”工程将首先优化城北路网结构:今年6月底前贯通黄忠大道茶店子段,届时成都2.5环将基本实现全线贯通。
同时,在年内完成羊西线、解放北路、金牛大道的道路改造提升和沿线风貌整治。
旧城改造五大片区人民北路—火车北站片区解放路—曹家巷驷马桥片区沙湾路—铁二局西南交大(微博)片区金牛大道—茶店子金牛宾馆片区川陕路—天回旧场镇片区重点开发三大新区北新干道—凤凰山片区北新干道—国际商贸城片区沙西线“198”片区金牛区“北改”区域2012年是成都市“立城优城”战略龙头工程——“北改”的开局之年,“北城”的大致范围约107.5平方公里。
金牛区“北改”区域68.3平方公里,东起解放路—川陕路,西至西大街—金牛大道(老成灌路),南抵一环路(局部至府河),北至绕城高速(微博)金牛北边界。
含驷马桥、荷花池、人民北路、五块石、九里堤、营门口、沙河源、西华、凤凰山、天回镇10个街道办事处全部辖区以及抚琴、茶店子、金泉3个街道办事处部分辖区。
范围划定荷花池火车北站要改造金牛区作为“北改”龙头工程的主要承载,既是成都市中心城区旧城改造面积最大、传统专业市场最集中的区域,同时也是成都市中心城区区位条件较好、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
金牛区的最新“北改”规划中,分门别类制定了“建新”、“更新”、“改旧”三种模式的工作方案。
荷花池、火车北站均在“北改”区域内。
重点区域为旧城改造五大重点片区:人民北路—火车北站片区、解放路—曹家巷驷马桥片区、沙湾路—铁二局西南交大片区、金牛大道—茶店子金牛宾馆片区、川陕路—天回旧场镇片区。
金牛区还将重点开发三大新区,主要包括:北新干道—凤凰山片区、北新干道—国际商贸城片区、沙西线“198”片区。
成都“北改”之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驷马桥片区为例胡昂;牟燕川【摘要】成都“北改”因条件局限,大面积拆旧建新式的旧城改造方式难有作为,必须探索以城市更新为主导的旧城改造新模式.以驷马桥片区改造策略研究为例,结合史料收集与现状调研,在延续城市文脉、塑造城市精神、建设放心与安全都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等更新理念的指导下,从梳理城市肌理、打造城市轴线,优化空间结构、延续空间形态,撬动更新的经济杠杆,推行微循环改造模式等方面提出适用的城市更新策略.【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4页(P177-180)【关键词】城市更新;放心与安全都市;PFI;BOT;微循环改造【作者】胡昂;牟燕川【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近年来成都市区大体上呈现向城东和向城南发展的态势,城北的建设相对滞后。
一方面,因火车北站的存在,众多专业批发市场以及物流公司聚集城北,产业业态低端。
加之城北道路格局支零破碎,路面坑坑洼洼,停车设施缺乏,造成整个城北地区人货混杂、交通拥挤、治安混乱。
另一方面,由于城北的建筑多建于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建筑形态老旧、建筑密度大且年久失修,居民区生活配套设施缺乏。
昔日繁华的城北如今满目疮痍,其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地运转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阻碍。
在此背景下,成都市于2012年启动北部城区老旧城市形态和生产力布局(城市业态)改造工程(简称“北改”工程),规划涉及金牛、成华、新都三个区,共212km2土地,150万人口。
作为成都“北改”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金牛区,“北改”中涉及85km 2土地和85万人口,其改造工作可谓困难重重。
金牛区“北改”规划结构为“四轴八片”,其中“四轴”是金牛区的四条出城道路,即老成灌路、交大路沙西线、人民北路、川陕路和解放路,“八片”则几乎覆盖了整个区域。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北城改造有关政策的意见正文:----------------------------------------------------------------------------------------------------------------------------------------------------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北城改造有关政策的意见(成办发〔2012〕20号)金牛区、成华区、新都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立城优城”战略,加快推进北城改造(以下简称北改),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现就进一步推进北城改造有关政策提出如下意见。
一、政策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主体、群众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基层组织作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高质高效推进北改工作。
坚持整体规划、分类推进的原则。
按照建新、更新、改旧三种模式,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由区政府统一确定并组织实施北改项目,完善功能配套,改善区域环境,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政策统一、政策杠杆的原则。
对愿改、先改的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推动北改项目早启动、北城形象早改善、北城产业大提升、北城居民得实惠。
二、政策适用范围北改区域(211平方公里)范围内按照本政策意见推进实施。
其中,规划管理政策适用于211平方公里北改区域,涉及新都区的北改范围,由新都区政府参照执行,按统规自建方式实施。
土地利用、项目报建、房屋征收、财政税收政策适用于211平方公里北改区域中的“四轴四片”范围内金牛区、成华区所辖行政区域(见附件1、附件2)。
三、规划管理政策(一)实行规划前置服务。
按照《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心城区北改区域优化方案(以下简称北改区域优化方案),经确定的北改项目区提前组织编制项目区实施规划。
北改片区总体规划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北改片区优化方案北改片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发展区域,也是现行总体规划中涵盖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对北改片区规划进行更新优化,既是利用好城市发展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就北改片区总体规划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北改片区优化方案进行探讨。
1. 北改片区的定位和作用北改片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东北部,涵盖范围约为22.5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62.84万人。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成都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
北改片区的定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市中心核心区的拓展北改片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向东、向北拓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该区域的快速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对土地、资源、人口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是构建城市“多中心、多节点”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
1.2 城市新经济领域的发展北改片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这为城市新经济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该区域已经成为成都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区域之一。
1.3 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北改片区是成都市文化资源的重要区域之一,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不仅可以推动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也可以为城市旅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2. 北改片区的优化方案为了更好地利用北改片区的优势资源,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制定了北改片区的优化方案。
具体如下:2.1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北改片区作为成都市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必须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道路交通布局和交通组织,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特别是加强新型交通系统建设,如自行车道、电动车道、步行街等,这些都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措施。
2.2 加强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布局管理为了更好地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空间布局的科学发展,北改片区必须要加强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布局管理。
旧城更新规划的可实施性探索——成都市八里庄二仙桥片区更新规划实践侯婉丽【摘要】近年来,旧城更新的复杂性日益加剧,更新规划也常常由于“规划方案与土地资源不匹配、多元利益诉求难以协调,规划实施缺乏政策配套”等等因素而难于实施.基于此,文章以城市规划公共政策为基本原则,从可实施的角度出发,根据旧城更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协商评估的结果为底图指导规划方案,实现规土匹配;全过程的公众参与应对明确的利益问题;将技术文件转变为政策文件,保证方案的可操作性”三大实践经验.【期刊名称】《四川建筑》【年(卷),期】2017(037)001【总页数】3页(P25-26,28)【关键词】城乡规划;旧城更新;可实施【作者】侯婉丽【作者单位】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4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的转型,旧城更新过程中滋生的问题不断涌现,进一步加剧了旧城更新的复杂性,旧城更新规划也因此而难以实施。
在规划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解决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成为旧城更新规划过程中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这也是更新规划具有可实施性的重要突破口。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提出体现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原则,从可实施的角度出发,对旧城更新规划的可实施性进行研究,以期能为其他城市的旧城更新规划提供借鉴。
1.1 规划方案与土地资源不匹配旧城更新的实施主体为政府,而更新区大部分土地权属众多且复杂,造成建设主体与土地客体的分离,增加了旧城更新土地储备、协调的难度,直接影响了规划更新方案、建设时序以及投融资等方面的工作。
并且旧城更新规划实施“先方案后更新”的方式,在前期编制规划方案时,根据规划路网、划定每个更新地块的边界,这就导致在未充分考虑土地权属、土地成本及土地规模等因素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后期更新过程中土地经济难以平衡、土地权属难以整合与土地更新规模难以预料等问题[1]。
1.2 多元利益诉求难以协调《物权法》出台后,对旧城更新中城市商业区开发、商品房开发等赢利性项目前期的征地、拆迁等准备工作,因《物权法》对个人不动产财产的平等保护,政府将无法为其找到合理的法律依据,“政府推土机”即便有《征地法》撑腰,也有可能因民众的强烈抗议而无法推倒私人房产[2]。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正文:----------------------------------------------------------------------------------------------------------------------------------------------------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成府发[2003]50号2003年11月25日)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对我市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这一规划已不适应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急需进行修编。
目前,我市已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城市之一。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通知》(国土资发[2003]222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切实搞好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和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西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目标,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土地资源对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推动全市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则:科学合理地依法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有效保护基本农田,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贯彻节约与开发并举、以节约为主的方针,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规划基期和规划目标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2002年为基期,2010年为近期,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为便于与政府任期目标挂钩,增加2007年目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