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浙优1号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技术控制程序
- 格式:pdf
- 大小:176.66 KB
- 文档页数:3
杂交稻中浙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杂交稻中浙优1号是中国浙江省著名的杂交稻品种,具有早熟、高产、耐倒伏、抗倒伏性强、抗病性好等特点。
下面将从其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特征特性(一)早熟中浙优1号是一个早熟的杂交稻品种,从插秧到成熟仅需100-110天左右,比一般的稻种节省了30-40天从而增加了收获季节。
(二)高产中浙优1号的单产有望超过一般稻种30%,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亩产可达750公斤以上。
其穗重大、粒饱满、谷粒饱满,产量高、品质优。
(三)耐倒伏中浙优1号的抗倒伏性强,能够在出苗初期或成熟后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从而稳产保收。
(四)抗病性好中浙优1号对白叶枯病、稻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有较好的抵抗力,不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二、高产栽培技术(一)积极选育,科学育秧选择育秧材料时应选用生长势强、品质好、病虫害少的基质和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
(二)科学施肥,合理浇水在生长期及开花前后应及时施肥,施肥量要依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发育状况来确定,进行施肥效果调查,及时调整施肥量。
浇水应保持土壤湿润不干旱,但也不宜过湿。
(三)密植适应中浙优1号稻谷粒饱满,植株生长势强健,在栽培时适当密植有助于提高产量。
但也要注意控制密度,适当稀植,以免造成植株生长不良。
(四)合理田间管理,及时病虫害防治在生长期要及时进行除草、深松和松土,保持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
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应及时进行防治,避免损失。
(五)及时收获,妥善保存中浙优1号是一个早熟品种,应在杂交稻成熟后及时进行收获,采用机械收割机械,进行快速、高效的收获。
收获后要及时整理晒干,妥善保存,避免损耗。
杂交稻中浙优1号以其早熟、高产、耐倒伏、抗倒伏性强、抗病性好等特点成为了中国浙江省的知名稻种。
合理的选育、育秧、施肥、浇水、密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中浙优1号的产量,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超级稻中浙优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超级稻中浙优1号的特征特性,提出高产配套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关键词超级稻;中浙优1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中浙优1号(航恢570×中浙A)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3年来该组合在温州市各县作单、连晚稻示范和推广,表现适应性广、长势旺、抗病性强、品质优等特点,但在海拔200m以下栽培易倒伏,总体上深受温州市半山区和平原地区农民的欢迎。
近两年来全市累计推广面积达40 760hm2,产量7680kg/hm2。
其中2008年单晚种植面积19 660hm2,连晚种植面积2 133 hm2;2009年单晚种植面积16 093hm2,连晚种植面积2 873 hm2,是温州市主推品种。
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中浙优1号属于感温型,随着海拔升高(200~600m特别明显)植株明显矮壮,穗长缩短,株型紧凑,长势旺,叶色深绿,剑叶挺,微内凹,分蘖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青秆黄熟。
全生育期125~144d,株高116cm,穗长25cm,单晚栽培平均每穗总粒数183.0粒,实粒数161.8粒,结实率88.4%;连晚栽培平均每穗总粒数150粒,实粒数138粒,结实率90.2%,千粒重27.1g。
1.2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浙江省单季稻区试,平均产量8.03t/hm2,比汕优63增产10.7%; 2003年在永嘉县瓯北镇芦田村作单晚试验,产量8.45t/hm2(区试产量第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7%;在平阳县腾蛟镇联元村作连晚试验,产量8.69t/hm2(区试产量第1),比对照汕优63增产8.7%;乐清市石帆镇山前村姜朝法农户作连晚示范种植6.7hm2,平均产量8.26 t/hm2,比对照协优9308增产9.8%。
杂交稻中浙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1. 引言1.1 杂交稻中浙优1号的简介杂交稻中浙优1号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一种优质稻种。
该品种具有早熟、抗倒伏、高产等特点,是近年来在浙江地区推广种植的重要稻种之一。
杂交稻中浙优1号的育种过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选育,通过优良的杂交组合,充分发挥了各亲本的优点,形成了稳定且高产的品种。
该品种在浙江地区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受到了农民们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杂交稻中浙优1号不仅具有优良的品质和口感,而且在耐病虫害、适应性强等方面也表现出色,受到了种植户的青睐。
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技术指导,杂交稻中浙优1号能够实现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经济效益,为农民增加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随着对该品种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杂交稻中浙优1号未来在稻米生产中的地位将会更加突出,为我国稻米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杂交稻中浙优1号的特征特性1. 抗病性强:杂交稻中浙优1号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有效抵抗水稻常见病害,如稻瘟病、细菌性白叶枯等,减少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2. 抗倒伏性好:该品种茎秆强劲,抗倒伏性好,能够有效抵抗自然灾害如台风、大风等造成的倒伏现象,保证稻谷的稳产。
3. 早熟性强:杂交稻中浙优1号生长发育迅速,生长周期短,可以提前一至两周收割,适应不同地区的种植需求。
4. 籽粒饱满丰硕:该品种稻谷颗粒饱满,米粒黏性好,口感细腻,香味浓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5. 适应性广:杂交稻中浙优1号适应性强,适合在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种植,适用性广泛。
杂交稻中浙优1号具有抗病性强、抗倒伏性好、早熟性强、籽粒饱满丰硕、适应性广等特征特性,是一种优质高产的稻种,受到农民和种植者的青睐和选择。
其良好的品质和高产性为稻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望在未来的种植中发挥更大的潜力,进一步提升稻米产量和品质。
2.2 杂交稻中浙优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与准备:选择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杂交稻中浙优1号,土壤酸碱度以中性为宜。
杂交稻中浙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1. 引言1.1 杂交稻中浙优1号的介绍杂交稻中浙优1号是一种优良的杂交稻品种,具有丰产、优质、抗逆等特点。
该品种是在浙江农业大学进行育种工作的成果,经过多年的选育和实践验证,已经被广泛推广和应用于中国的水稻种植中。
杂交稻中浙优1号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具有高产性,亩产量高达800-1000公斤以上;二是米质优良,米粒饱满透明,口感香糯;三是抗逆性强,对病虫害、逆境环境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杂交稻中浙优1号种植技术成熟,栽培简单易操作,适应性强,因此备受农民和种植户的青睐。
杂交稻在中国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产量稳定提升。
杂交稻中浙优1号作为优秀的杂交稻品种,对提高我国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推广种植该品种,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2 杂交稻在中国的地位在中国,杂交稻种植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培育和推广,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种植技术体系。
有许多优秀的杂交稻品种被推广种植,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下都取得了良好的产量表现。
而杂交稻中浙优1号作为其中的一员,以其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受到了众多农民的喜爱和推崇。
杂交稻在中国的地位已经日益凸显,为促进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种植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杂交稻在中国的地位将会更加稳固和重要。
2. 正文2.1 杂交稻中浙优1号的特征特性1. 优良的抗倒伏性:杂交稻中浙优1号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能够适应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有效减少水稻倒伏导致的减产风险。
2. 高产性:杂交稻中浙优1号的籽粒较大,穗位较高,结实率较高,整体产量较高。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与传统稻种相比,杂交稻中浙优1号的产量可以提高20%以上。
3. 耐病性强:杂交稻中浙优1号对水稻常见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如白叶枯病、稻飞虱等,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种植成本。
杂交稻中浙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杂交稻是指利用不同亲本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出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的水稻品种。
在中国,杂交水稻一直是重要的生产品种之一,其中浙优1号作为杂交稻的一种,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本文将结合这两个方面,对浙优1号进行详细介绍。
一、浙优1号的特征特性1. 早熟性浙优1号具有早熟性的特点,从播种到成熟期只需要120天左右的时间,比一般的水稻品种早熟15-20天。
这一特性有助于稻谷在充分利用生长期的避开部分重要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有效减轻病虫害危害,提高产量。
2. 抗倒伏性浙优1号水稻植株粗壮,根系发达,抗倒伏性强。
即使在遭受自然灾害或者强风袭击时,也能保持较好的立茬性,不易倒伏,有利于充分利用光合作用,保证稻谷的生长发育。
3. 抗病虫害性浙优1号对病虫害有一定的抗性,主要包括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等多种病虫害的抗性。
这有助于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优质性浙优1号水稻的稻谷外观白亮,颗粒饱满,米质透明,口感好,风味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稻谷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营养丰富,适合作为主食品种。
5. 适应性强浙优1号水稻适应性强,适宜种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闽南地区、珠三角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对土壤和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二、浙优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浙优1号适宜种植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5.5-6.5之间的土地上。
土壤肥力越好,产量越高,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优先选择肥沃的土地。
2.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除粒、干燥、浸种、催芽等处理,保证种子的品质和发芽率。
同时可以适当施用一定数量的种子处理剂,增强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
3. 良种选育在种植过程中,应选择高产、抗性好的浙优1号优良种子进行播种,确保从源头上控制品种的质量。
4. 合理密植根据当地的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情况,采取合理密植,保证每株稻谷都能得到充分的养分和阳光,提高植株间的竞争力,增加产量。
中浙优1号单季超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中浙优1号单季超高产的栽培技术,包括种了处理、适时播种、肥水双促、适当稀植、科学施肥、湿润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屮浙优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浙优1号;超高产;栽培技术中浙优1号(中浙A/航恢570)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
龙湾区于2003年引入,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与推广种植,表现优异,深受农户欢迎,已成为当地主栽品种。
现将中浙优1号单季超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农户参考。
1做好种子处理,适时播种中浙优1号属于釉型杂交稻种子,浸种所需时间较短,应采用间歇浸种方法,即先用清水或活水浸种2〜3h,在水中捞起摊晾2飞h,再浸种2〜3h,总共旷9h即可。
播种前抢晴天晒种1〜2d,然后用强氯精药剂浸种消毒,以杀灭种了所带的病菌,可有效预防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
由于龙湾区历年7〜8月台风多发,9月下旬又常有冷空气,因此单季晚稻的最佳齐穗期安排在9月17〜20日。
屮浙优1号感温性强, 播种期到齐穗期历期基本固定,一般为93d,早播早插早抽穗,迟播迟插迟抽穗,在龙湾区只能作单晚种植,并且只有适吋播种(6月15〜16 R)才能在最佳时机齐穗;迟于6月20日后播种,播种期至齐穗期历期延长, 不能安全齐穗,引起迟抽穗、不抽穗或结实率下降,甚至翘稻头不结实[l]o2肥水双促,育成多麋嫩壮秧中浙优1号要获得高产,培育壮秧是关键。
该品种秧龄长,要育成大苗多篥嫩壮秧,具体标准如下:秧龄25〜30d,苗高<35cm,叶龄6.0~6.5叶,带5〜6个葉、无病虫[2]。
苗床基肥施尿素 150~225kg/hm2、磷肥 225~300kg/hm2、钾肥 112. 5kg/hm2o扎根出苗后,在灌薄水上秧板的同时(播后3〜5d)撒施尿素75kg/hm2作断奶肥;秧龄长的看苗施接力肥,施尿素75. 0〜112・5kg/hm2;移栽前5~7d重施起身肥,撒施尿素112.5〜150.0 kg/hm2o还耍及时防治灰飞虱兼治二化螟,以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