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省级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5.71 MB
- 文档页数:49
国家环境保护体系省级环境保护数据库表结构规范试行介绍本文档旨在规范国家环境保护体系省级环境保护数据库表结构,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通过统一的表结构规范,可以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和查询的便利性。
本规范的试行范围为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相关数据库。
表结构规范表命名规范表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地表示表的内容。
表名应使用小写字母,可以使用下划线来分隔单词。
字段规范主键字段每张表都应该有一个主键字段,用于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一行数据。
主键字段应该具有明确的含义,并能够在表中唯一标识一条数据。
外键字段如果表与其他表存在关联关系,需要添加外键字段。
外键字段应该指向关联表的主键字段,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字段命名规范字段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地表示字段的含义。
字段名应使用小写字母,可以使用下划线来分隔单词。
数据类型规范字段的数据类型应根据其内容进行选择,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常见的数据类型包括整数型、浮点型、字符型、日期型等。
字段长度规范字段的长度应根据其内容进行选择,以确保能够存储所需的数据。
过长的字段长度会浪费存储空间,过短的字段长度会导致数据丢失。
索引规范表中的字段如果经常被用于查询条件,可以创建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索引应选择合适的字段,并根据查询频率和数据量进行创建。
数据库结构规范数据库应采用规范的三层结构,包括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
数据层负责存储数据,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表现层负责展示数据。
总结国家环境保护体系省级环境保护数据库表结构规范的制定和试行,对于提高数据管理效率和查询便利性至关重要。
遵循本规范的表结构规范,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有助于提升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数据管理水平。
***以上是国家环境保护体系省级环境保护数据库表结构规范试行的文档内容。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1.总则为规范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保证调查评价成果的科学性和统一性,依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方案》、《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及相关标准,制定本规定。
1.1调查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国31省(区、市)(港、澳、台除外)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1.2工作内容本次调查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全国范围当前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进行调查评价,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类型、分布等情况,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分析开发利用潜力。
1.3基本要求1.3.1以2012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开展调查评价工作,精度应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一致。
1.3.2以县为单位开展调查评价工作,在县级数据库和数据汇总基础上,进行地市级、省级建库和数据汇总。
省级检查通过后,将成果上报国土资源部。
1.3.3各评价单元的最终理论面积按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标准》计算。
1.3.4按照统一表格与要求,实事求是进行填报。
1.4建立严格的成果检查验收制度。
1.5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补充规定,但不得与本规定相抵触,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1.6本规定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2.准备工作2.1资料收集2.1.1图件资料包括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土壤图、水资源分布图、热量分布图、上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图、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开发整治规划图、农用地分等定级图,以及林业普查、农业普查、自然保护区规划、环保规划等相关图件。
2.1.2数据资料包括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上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资料。
2.1.3数据库资料包括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
2.1.4文字资料包括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关报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报告、上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第二次土壤普查报告、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等。
河南科技2012.05 下24创新研究INNOV ATION STUDIES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系统的评审验收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 张 晗 陈顶峰“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系统”(以下简称数据库录入系统)是由“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项目办”开发的,基于GIS 的二维空间属性的数据库管理软件,采用数据模型技术保证数据质量,主要用于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数据的录入、管理。
使用时,首先由建库人员通过数据库录入系统建立以单核查区为单位的成果数据库,在各项目承担单位通过自检、互检、抽检并对其改正完善后提交到省级项目办,最后由项目办组织数据库评审专家评审验收。
本文,笔者通过对单核查区数据库的评审验收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出了以下几种便捷有效的数据库评审验收方法。
一、形式验收形式验收的目的是检查提交的核查成果数据库形式内容是否齐全。
成果数据库纸质资料应包括报告、图件、附表、附件、评审意见书(报告和数据库的初审、终审意见书)、数据库质量检查表(自检、互检、抽检、数据库检查记录表);另外还应保存电子的Access 成果数据库光盘。
二、查错程序验收又称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建库辅助程序验收,该程序由项目办开发,一方面提供核查数据库建库辅助功能,能有效减轻建库工作量、提高准确度;另一方面也能检查、核查数据库,包括对Access 属性表的检查、核查数据库目录结构及文件编码的检查等。
用辅助程序查错,其主要检查的是数据表项的填写格式的标准性、数据表项的名称与代码的一致性、单一属性表中的运算错误、各表之间的逻辑关系。
有两项易忽视的内容应引起工作人员特别注意,一是Access 属性数据库、数据库目录结构及文件命名检查,二是数据库及图件设置的坐标及投影方式的检查。
三、电子图件验收最终的GIS 专题成果图主要包括套合图(含地形地质图)、采掘工程图、资源储量估算图和资源储量利用现状图。
检查验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7个方面。
1.四类图件要完整。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成果汇交办法(试行)1 总则1.1 目的为规范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成果提交程序、内容、形式以及存储规则,保障全国确权登记数据库成果的顺利汇交,特制定本办法。
1.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农办经[2015]5号)(以下简称《检查验收办法》)要求,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经检查验收合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成果的汇交。
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省(区、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本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或操作办法。
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后日常登记数据的更新办法另行规定。
1.3 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NY/T 2537-201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NY/T 2538-201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NY/T 2539-2014)《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农办经[2015]5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建设技术指南(试行)》2 组织实施确权登记数据库成果原则上采取三级汇交的方式逐级开展,即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县级向市级汇交、市级向省级汇交、省级向农业部汇交。
确权登记数据库成果汇交的组织工作由同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确权办”)负责。
各级确权办应按照“检查验收一个,报送一个”的原则,及时报送检查验收合格的县级确权登记数据库成果。
汇交程序如下:(1)数据汇交单位向上级确权办提交汇交情况说明(见附录1,以下简称“汇交情况说明”),并附数据库成果资料清单表(见附录2,以下简称“资料清单表”)。
(2)上级确权办根据提交的汇交情况说明进行检查,并核对资料清单表是否完整,确认无误后,通知汇交单位进行数据汇交。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保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质量,全面完成调查任务,统一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的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县级土地调查成果、市(地)级汇总成果和省级汇总成果的检查验收工作。
成果的自检、抽查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检查验收的制度对县级调查成果实行自检、预检、验收、核查确认的检查验收制度。
检查验收工作分别由各级土地调查办公室负责,县级负责自检,市(地)级负责复查,省级负责预检和验收,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负责核查确认。
市(地)级、省级汇总成果,实行自检和上级验收的检查验收制度。
第四条检查验收的依据(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四)《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五)《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六)《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八)《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1993)(九)《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十)《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籍]字第26号)(十一)《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汇交办法》(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十二)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的其他技术文件第五条检查验收的程序(一)县级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程序1.自检县级土地调查办公室组织调查承担单位及相关部门,对调查成果进行全面自检,并形成自检报告。
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规定为加强数据库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更新,民政部制定了《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办法(试行)》,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关于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的使用、维护、更新,确保数据完整、规范、准确、有效,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服务,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根据有关法规及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是指以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等为基础,对地名和行政区划、行政区域界线等数据的采集、录(导)入、存储、处理、分析、应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由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地区、盟)、县(市、市辖区)四级数据库组成,使用统一的软件平台,其中国家级数据库存储全国范围的数据,省、市、县三级数据库各存储本行政区域内的数据。
第三条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工作内容包括:(一)采集、审核、录(导)入数据;(二)更新、补充、修改数据;(三)按时限报送数据;(四)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五)硬件设备配置及管理维护;(六)软件研发、配备、升级及运行维护;(七)数据管理和应用;(八)安全保密管理。
第四条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运行管理执行以下标准:(一)《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l8521—2001);(二)《国家地名数据库代码编制规则》(民地办发〔2010〕1 号;(三)《国家地名数据库建设指导意见》(民办发〔2006〕4号);(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规程(修订版)。
第二章工作职责第五条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行政区划和地名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本级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的使用、更新维护、运行管理、开发应用及配套建设。
第六条民政部负责制定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建设规划,研究制定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组织开发应用各种比例尺的图形库数据;组织研发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和软件升级;省级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指导、上报数据审核和检查验收;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负责国家数据库数据的汇总、修改、管理应用和安全保密等工作。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及质量要求浅析摘要:建立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真实准确的掌握土地利用现状,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简要的从县级数据库建设流程、关于建设数据库的关键问题、数据库建设要求、数据库建设用途介绍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数据库建设;图形数据;属性数据1.县级数据库建设流程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最终数据库成果包需通过国家统一下发的国家级质检软件导出,导出成果包前流程包括:(1)可以使用杭州今奥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调数据建库软件,收集勾绘的县级全区域.shp格式图斑矢量数据、村级调查区、行政区、城镇村范围、路面范围、坡度图、耕地等别等基础数据。
(2)进行拓扑检查,检查规则包括图斑不能重叠、图斑不能有缝隙、行政区域界线与图斑完全套合等,若出现问题需要微调整图斑轮廓,直至拓扑检查错误数为零。
其他检查包括数据属性基础检查、控制面积检查、属性检查、拓扑检查、城乡数据衔接检查、坐落逻辑一致性检查、现状要素内逻辑一致性检查、现状要素与其他要素逻辑一致性检查等矢量数据检查。
(3)进行椭球面积计算、控制平差、汇总平差,县级区域面积需与国家下发区域面积数一致。
(4)利用今奥软件一键成果输出,输出内容包括:①“互联网+”举证成果②DOM影像图③基础数据包④其他资料⑤扫描资料⑥文字报告(5)将成果包导入国家级三调检查软件进行质检,若有质检问题,软件会报告问题类型,通过今奥软件进行修改,反复此过程直到国家级三调质检软件错误数为零。
最终导出的成果包即可上报省级检查。
数据成果目录如下:2.关于建设数据库的关键问题(1)已有数据资料质量控制。
已有的年度变更数据库、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耕地等别更新等数据库坐标系统都是西安1980坐标系统,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要求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因此,要将现有的数据资料首先进行坐标转化,确保大地基准一致。
同时要检查已有数据之间是否套合,是否存在属性、范围、界线矛盾冲突。
1软件安装环境操作系统:win7系统ArcGIS版本:ArcGIS10.2其他环境:.Net Framework4.5及以上版本2软件安装步骤本软件为免安装版本,可直接复制到计算机中,找到.exe可执行文件双击即可启动软件。
各子系统的可执行文件位置如下:(以复制到D盘根目录为例)耕地质量等别数据检查系统的exe可执行文件为:D:\耕地质量等别数据检查系统\FQChecker\Check \FQChecker.exe耕地质量等别复核系统的exe可执行文件为:D:\耕地质量数据检查系统\Debug\ FGChecker.exe耕地质量等别工作底图一致性检查系统的exe可执行文件为:D:\耕地质量数据检查系统\Output\Land.GDDB.Check.exe32018年度成果规则集的修改①MD_TabInfo表的修改:按“附件5:成果存放管理要求”设置表名、中文含义、存放文件夹路径。
注:等别成果文件夹名称为:“nnmm2019年等别成果”;更新成果文件夹名称为:“nnmm2019年更新成果”;数据库、年度更新包中的年份为“2018”;文字报告中年份为“2019年”;数据表中年份为“2018年度”;属性代码表中年份为“2018年度”。
修改了各数据汇总表的名称按照附录2: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结构定义添加了XZGD_DLTB、XZGD_XZDW、XZGD_LXDW、JSGD_DLTB、JSGD_XZDW、JSGD_LXDW、ZLJS_DLTB、ZLJS_XZDW、ZLJS_LXDW九个图层和HBQXJFDDY属性结构描述表的配置信息,删除了XJGXDY、XJGXXZDY、XJGXLXDY的配置信息。
增加了HBQXJFDDY表②MD_TabStrcture的修改。
按照附录2: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结构定义添加了XZGD_DLTB、XZGD_XZDW、XZGD_LXDW、JSGD_DLTB、JSGD_XZDW、JSGD_LXDW、ZLJS_DLTB、ZLJS_XZDW、ZLJS_LXDW九个图层和HBQXJFDDY属性结构描述表的配置信息,删除了XJGXDY、XJGXXZDY、XJGXLXDY的配置信息。
全省残疾人基础数据库根据江苏省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的需要和残联各业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及已有的登记表、台帐,制作各类残疾人和相关残疾人工作的数据采集表单,并根据表单涉及的字段,分类别制作相关数据模型,建立逻辑关系,构建全省残疾人基础信息数据库。
(一)数据采集表单残疾人个人(家庭)情况登记表(此表由社区(村)残疾人专干填报)行政区划代码:填报人:审核人:最新登记日期:(各级残联填报)行政区划代码:填报人:负责人:最新登记日期:各级残联直属事业机构登记表(各级残联填报)行政区划代码:填报人:负责人:最新登记日期:(各级残联填报)行政区划代码:填报人:负责人:最新登记日期:残疾人民间机构登记表(各级残联填报)行政区划代码:填报人:负责人:最新登记日期:残疾人工作者登记表(此表由各级残联填报))行政区划代码:填报人:审核人:最新登记日期:(二)数据库字段说明1、信息采集地点省:32江苏省省辖市(13个):01南京市、02无锡市、03徐州市、04常州市、05苏州市、06南通市、07连云港市、08淮安市、09盐城市、10扬州市、11镇江市、12泰州市、13宿迁市县(市、区):按行政区划排序乡(街道、镇):按行政区划排序村(居)委会:待报2、信息采集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名称:省、地、县及单位全称填写完整单位地址:填报单位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填报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联系方式:填报单位办公室电话成立时间:指单位成立文件批复时间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指单位登记证上注明的法定代表人。
如果没有单位登记证,填主要负责人。
单位规格:1局级、2副局级、3处级、4副处级、5科级、6副科级、7股级、8副股级单位隶属单位:1残联、2残联直属单位、3残联专门协会、4残疾人民间机构(注:残疾人民间机构为残联系统以外的县级以上(含县级)从事残疾人工作的民间组织。
包括: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法人单位;以及未登记注册的单位)如果是残联填写升格时间:指单位规格升格的具体时间是否参照公务员管理:1是、2否内设机构数:指残联机构改革方案中规定的部(处)、室个数。
公路货运子系统(省级版)软件操作流程一、软件启动(一)软件启动从专项调查网站下载《全国公路水路运输量专项调查公路V3.0数据采集系统》省级版的压缩包文件,将压缩包文件解压到所使用计算机的任何一个目录下;在解压后的目录里面,找到YSDC_GLHY.exe(货车图标),在该图标上双击鼠标左键就可以启动公路货运子系统。
可以将程序图标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这样下次就可以直接点击桌面的快捷方式图标来启动子系统了。
在对应的程序图标上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选择“桌面快捷方式”。
(二)打开旧版本数据当启动货运子系统后,即可看到蓝色背景的系统托盘界面。
点击“选择数据库”,然后在弹出的界面中,输入正确的服务器名,选择Windows身份验证或SQL Server身份验证(该验证需要输入正确的SQL Server用户名与密码,一般默认即可),选择已有的本省的数据库,点击“登录”按钮。
二、软件使用根据公路运输量专项调查的工作流程,本软件包括4大功能模块:抽样框整理、样本抽取、样本预调查、调查表录入。
(一)抽样框整理抽样框整理包括货运车辆数据库和货运站信息的整理,可以采用手工逐条录入和通过数据交换两种方式实现。
说明:由于在“抽样框整理”以及“调查表录入”这两个模块中,有很多功能是共有的,将这些共有的功能放在了“抽样框整理”模块中进行介绍,在“调查表录入”模块中就不重复介绍了。
1.数据交换在抽样框整理界面中,点击工具栏的“交换”按钮,在弹出的数据交换界面中,首先在左上角选择“数据交换表”,然后通过点击右上角的按钮选择“交换文件”,界面中显示了交换文件中包含的正确数据以及错误数据条数信息,点击“交换”按钮并对弹出对话框确认后执行交换操作。
可以继续选择其它的“数据交换表”和对应的“交换文件”进行交换操作。
数据交换后,到主界面数据浏览区域切换标签查看对应的数据表信息,确认对应的数据已经交换到数据库中。
各“数据交换表”都有其对应的交换格式,各数据字段之间使用逗号(英文输入法状态下)分隔,字段的个数、顺序都要正确。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建设省级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数据库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0.06.02•【字号】浙人社发[2010]167号•【施行日期】2010.06.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工资福利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建设省级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数据库的通知(浙人社发〔2010〕167号)省级各部门:为摸清省级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基本情况,切实改进事业单位人员计划和工资总额管理,经研究,决定在省级事业单位开展人员工资数据库建设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意义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数据库的建设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的一项全局性基础工作。
通过建设省级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数据库,全面、准确、动态地掌握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总量、结构和分布,为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改进管理提供依据,有利于事业资源的科学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事业和公益服务的需求。
省级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精心组织,落实人员、责任、设备和资金,保证数据库建设按要求如期完成。
二、数据库建设的范围、对象和内容数据库建设的范围:省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所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济实体所属的事业单位),不包括已列入省级机关工资统发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数据库建设的对象:省级事业单位的在册人员,即经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进入本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
数据库建设的内容:省级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情况(详见附件)。
三、数据库建设的程序和办法省级事业单位数据库各项指标的截止时间为2010年6月30日,其中有关工资总额及其构成的指标统计2010年上半年的发放情况。
省级各事业单位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一布置和要求,负责对本单位人员工资情况进行数据采集,经单位内部公示无异议后,录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的软件,经主管部门核实并汇总后,于2010年7月底前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17•【字号】•【施行日期】2021.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各市、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赣江新区自然资源局:根据自然资源部的统一部署,为做好我省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目标任务在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基础上,开展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全面掌握全省100个县(市、区)2021年度国土利用全要素变化情况,维护更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下称“三调”)成果,保持国土调查成果现势性。
在“三调”耕地质量分类工作基础上,开展2020年耕地质量分类年度更新和2021年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年度更新与监测工作,掌握耕地质量分类变化情况,更新耕地质量分类数据库。
从2022年开始,建立日常变更机制,各县(市、区)对自然资源部和省厅下发的各类监管核实图斑开展日常举证,开展季度或半年度集中举证工作,有效保障国土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二、健全工作机制坚持实事求是开展调查,发扬“三调”中求真务实、科学严谨、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切实做好相关工作。
(一)分级落实责任。
省级科学统筹安排,加强技术培训,对各地调查工作进行全过程指导与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障工作有序推进。
对经市级复核合格的成果开展全面内业核查、互联网+在线和外业实地抽查,对更新数据库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全省变更调查成果真实准确可靠。
市级要对本辖区县(市、区)开展技术指导,加强全过程质量管控,及时掌握各地工作进度和调查质量情况,对县级成果开展复核。
本年度市级重点负责新增建设用地、补充耕地图斑的检查,包括检查国家和省级下发疑似新增、拆除建设用地或设施农用地变化图斑是否全部调查举证,自主新增的建设用地举证照片是否为建设用地,当年度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减挂钩拆旧、工矿废弃地复垦、自主开发等补充耕地图斑是否全部调查举证,上述确属变化的是否按现状据实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