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4
《歌曲写作》教学大纲(模版)第一篇:《歌曲写作》教学大纲(模版)《歌曲写作》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为(除作曲专业以外)所有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
旨在让学生了解音乐艺术一度创作的流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增强学生今后工作的适应性。
二、教学年限与学时一学期18周,36学时,2学分。
三、教学形式与措施大课讲授、作业改题。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1周介绍模拟式旋律写作方法作业:模拟写作第2周介绍分析歌曲中各种句式作业:写作不同句式四种第3周介绍分析歌曲基本结构作业:少儿歌曲一首第4周专题:音乐中的节奏作业:少儿歌曲一首第5周专题:音乐中的曲调作业:进行曲一首第6周专题:创作中调式调性的作用作业:进行曲一首第7周专题:创作中扩充的作用作业:抒情歌曲一首第8周专题:创作中的补充的作用作业:抒情歌曲一首第9周专题:带再现的二部曲式写作作业:二部歌曲一首第10周专题:不带再现的二部曲式写作作业:二部歌曲一首第11周专题:歌曲创作中虚词的处理作业:含虚词特点歌曲一首12周专题: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作业:民族风格歌曲一首第13周专题:前奏、间奏、尾奏的写作作业:创作带前奏、间奏、尾奏的二部曲式一首第14周专题:完全再现三部曲式的写作作业:三部曲式一首第15周专题:不完全再现三部曲式的写作作业:三部曲式一首第16周专题:通俗风格歌曲的写作作业:通俗风格歌曲一首第17周专题:小合唱作品写作作业:二部小合唱写作第18周专题:合唱作品写作作业:简单四部合唱写作五、教学考试与检查考试要求:命题创作,结构为两部曲式或三部曲式。
评分标准:A、形象准确,结构完整,旋律富有个性,具有创新性,85分—95分。
B、形象基本准确,结构基本完整,旋律通顺,75—84分。
C、形象不太准确,结构不太完整,曲调一般,60—74分。
D、形象不准确,结构不完整,曲调不通顺,不及格。
执笔:吴小平第二篇:365-《歌曲分析与写作》教学大纲《歌曲分析与写作》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36先修课程:和声学学分:2 讨论学时:6 适用专业:音乐大纲编写时间:1995年8月教学院长审定:理论学时:30开课学院:音乐学院大纲执笔人:张春林教研室主任审核:张建华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音乐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作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曲写作》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50726英文名称:Songwriting授课对象:录音艺术专业(电子音乐制作方向)、音乐编导、音乐经理人、流行音乐表演开课学期:四学分/学时:4/64先修课程: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方式:理论讲解,范例写作、谱例分析、弹唱试听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考试:卷面考试:片断写作与整体写作相结合,题型多样。
作品考试:给指定歌词创作完整歌曲,要求既有纸质乐谱,又有音响(保存为MP3、MIDI、WAV 等格式)。
课程简介:《歌曲写作》是作曲基础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创作实践特点。
课程教学以歌曲创作所涉及的作曲技术为主要内容,进行通俗歌曲、民歌改编等风格的作品创作。
在授课过程中,将声乐作品的基本写作规律、作曲技巧、歌曲分析三者结合,具体内容涉及主题构思、旋律写作、曲式安排、词曲结合、歌曲改编等技巧。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本门课程旨在系统培养学生一定的歌曲编创能力,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歌曲的艺术特色,能够掌握歌曲的创作语言和基本写作技巧,胜任一般声乐作品的创作(主要是通俗歌曲),并在创作实践中提升音乐修养,适应当代传媒领域对音乐传媒人才素质和能力多元化的要求。
教学要求: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与趣味、内容与形式、风格与技术、理论与实践” 的统一,教学内容不在于理论精深,而在于实用有效。
课程学习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需及时完成教师指定的写作,弹唱和歌曲实例分析的练习,勤于思考创作。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配备器材包括:五线谱板、电钢琴、多媒体音响设备等。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章' 节)重点' 难点学时第一章课程导入第一节歌曲的常见体裁第二节歌曲的演唱形式第三节人声分类及音域第四节关于歌词1.歌词的艺术特征2.歌词的结构形式1•歌曲的演唱形式;2.人声音域及分类;3.歌词韵律与旋律音乐性的和谐结合;4.歌词的句式与段式。
歌曲创作与曲式分析》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120903课程名称:歌曲创作与曲式分析英文名称:Song Writing and Analysis of Music Form课程简介:本大纲是为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四年制本科的学科课程而制定的。
本课程将通过对中外古今音乐作品的分析以及对歌曲的创作技巧方面的讲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歌曲创作方面和作品分析方面的知识(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对各种音乐体裁的识别,对各种曲式结构的分析等),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及较熟练地运用歌曲创作方面的各种技巧,用所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对各种音乐体裁、各种曲式结构的声乐作品进行分析及音乐上的处理,能够进行乐段、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及二部歌曲的创作,并且能够具备改编合唱的能力。
一、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强调音乐语言表达的“深入浅出” ,强调教学方法的“合规律性”根据“各门理论课程的相同点要从不同角度切入”的原则,力求真正做到各门相关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 、“触类旁通”,通过“分析与创作”并进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创作能力。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本课程开课前,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乐理、和声、钢琴和视唱练耳等方面的基础和知识技能。
3、开课学期:第四、五、六学期4、周学时/总学时(周学时X开课学期X 16周):2学时/96学时5、学分:6 学分6、教学形式:集体授课7、检课方式:通过课堂教授(强调理性与感性知识的结合,利用乐谱、录音带、CD 光盘及CAI 课件进行谱例分析)、课堂作业(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作品分析和歌曲写作方面的基本练习)、课堂改题(对学生所作的练习进行有选择、有目的的公开改题)的方法,使学生接受歌曲创作及作品分析方面的基本功和技能方面的训练。
8、考试安排:(1)考试方式:考试成绩评定均为百分制,60 分为及格标准。
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
采用笔试、闭卷的考试方式。
音乐创作教学大纲[引言]音乐创作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音乐创作,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体验,培养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提出一份音乐创作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和指导音乐创作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创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评价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创作提升整体效果。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音乐素材的收集与分析- 学习收集各种音乐素材,包括乐曲、旋律、和声、节奏等。
- 分析音乐素材的结构、特点和表现方式。
2. 曲式和结构的学习- 学习不同音乐曲式和结构的基本原理,如ABACABA等。
- 分析和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等。
3. 创作技巧与方法-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音乐创作技巧,包括旋律编写、和声运用、节奏控制等。
- 运用不同的音乐创作方法,如主题变奏、对位法等。
4. 进阶创作实践- 学习音乐创作的高级技巧,如调性转换、曲式变换等。
- 开展个人和团队创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出。
5. 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听取和分析学生的作品,帮助他们改进和完善创作。
- 鼓励学生欣赏和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 实践导向:通过实际创作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2.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个别指导,鼓励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借鉴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名家作品,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5. 多媒体辅助:利用音乐软件和录音设备等多媒体工具,提升创作效果。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1. 个人创作评价: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和创作过程记录,对其进行评价和反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粤语歌曲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粤语音乐文化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技巧,培养原创音乐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粤语音乐概述- 粤语音乐的历史与发展- 粤语音乐的种类与特点- 粤语歌曲的结构与风格2. 粤语歌曲创作基础- 粤语歌曲的基本格式与要求- 粤语歌词的创作技巧- 粤语歌曲的旋律创作方法3. 音乐理论基础- 音乐基本理论(节奏、旋律、和声等)- 音符、音阶、和弦等基础知识- 音乐术语及符号4. 编曲与制作- 编曲的基本技巧与原则- 制作软件的使用(如Cubase、FL Studio等) - 录音与混音的基本知识5. 实践与创作- 创作粤语歌曲的实践- 分析优秀粤语歌曲,学习创作技巧- 作品展示与交流三、教学安排1. 课程设置- 理论课程:每周2课时- 实践课程:每周2课时- 课外辅导:根据学生需求安排2. 教学进度- 第一阶段:粤语音乐概述、音乐理论基础(4周)- 第二阶段:粤语歌曲创作基础、编曲与制作(8周)- 第三阶段:实践与创作、作品展示与交流(4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粤语歌曲创作的基本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粤语歌曲,帮助学生了解创作思路和方法。
3. 实践操作法:结合实际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互动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创作经验。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40%)2. 期末考试:理论笔试、创作作品展示(60%)六、教学资源1. 教材:粤语歌曲创作教程、音乐理论基础教材等2. 软件资源:Cubase、FL Studio等音乐制作软件3. 网络资源:粤语音乐网站、论坛、视频教程等七、教学成果预期1. 学生能够掌握粤语歌曲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学生能够独立创作粤语歌曲,具备一定的音乐创作能力。
3. 学生对粤语音乐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歌词写作教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歌词写作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歌词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歌词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旋律、节奏、押韵等,并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创作歌词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歌词创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歌词创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词的基本结构、创作方法以及音乐理论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节课:介绍歌词的基本结构,如旋律、节奏、押韵等,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第二节课:教授歌词的创作方法,如如何构思歌词的主题、如何进行情感表达等,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第三节课:介绍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和弦等,并教授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歌词创作中。
第四节课:进行歌词创作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歌词创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讲授法:用于讲解歌词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方法,以及音乐理论知识。
讨论法:用于讨论歌词创作的技巧和心得,以及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歌曲歌词,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词的创作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歌词写作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多媒体资料:收集一些经典的歌曲歌词,用于案例分析和学习参考。
实验设备:如音响设备等,用于播放歌曲,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具体安排如下: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歌曲写作基础教学大纲歌曲写作基础教学大纲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时间:2010-04-27 浏览:62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歌曲分析与写作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三年制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掌握歌曲写作基本规律而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该课程在音乐创作及音乐实践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将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等知识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也是学生学习其他音乐专业课程的基础科目。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1.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理论体系以及歌曲的发展历史。
2.掌握歌曲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以及各类歌曲的创作特征。
3.能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各类歌曲,并且指导写作实践,解决写作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建议1.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歌曲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2.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实践训练。
(至少每周一首习作,背诵一首名歌。
)3.结合各章教学内容,分析大量作品,以加强和巩固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本课程为考试科目,平时成绩不少于5次,占总成绩的2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五、教学时数本课程总计56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要求]1.了解歌曲分析与写作的学科性质和教育目的。
2.了解歌曲的发展历史。
3.了解歌曲的分类及各类歌曲的艺术特征。
4.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
1.歌曲分析与写作在音乐创作及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意义。
2.歌曲的发展历史。
3.各类歌曲的艺术特征。
4.歌曲的演唱形式。
第二章歌词(6学时)[教学要求]1.了解歌词的艺术特点。
2.了解歌词的文学特点。
3.学会分析歌词。
[教学内容]1.歌词与曲调的关系。
2.歌词的艺术特征。
3.歌词的韵辙表现及押韵方式。
4.歌词的写作手法。
第三章曲调的基本构成(6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曲调的基本构成。
2.记忆动机、乐汇、乐句、乐段的概念。
南宁地区教育学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概况][学时分配][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包含五个实验,进程表安排如下:[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歌曲写作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歌曲写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理解歌曲写作的概念、职能、写作方法及歌曲写作质量要求等知识。
[重点难点]如何掌握作曲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乐曲的艺术形式一、大体的艺术形式:古典民族流行二、古典(交响乐,歌剧,钢琴曲,协奏曲美声等)三、民族(民乐合奏,民歌)四、流行(通俗歌曲,摇滚,说唱,乡村音乐等第二节如何掌握作曲理论知识与技能。
一、掌握作曲的侧重点不同,所学的分类。
1、侧重学习作曲者,应全面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各种曲式和体裁的作曲技巧;2、侧重学习作曲技术理论者,应深入系统地掌握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3、侧重学习视唱练耳,应深入系统地掌握音乐院校视唱练耳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侧重学习戏曲音乐作曲者,应系统地掌握戏曲音乐艺术的基础知识、戏曲作曲的基本技能和创作规律,具备从事戏曲作曲创作的专业水平和能力;5、侧重学习电子、电子计算机音乐者,应系统地掌握电子技术的有关知识,能较熟练地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音乐分析、研究和创作。
二、总体上作曲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1.掌握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对不同风格及体裁的作品分析方法;3.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创作和教学工作和基本能力;4.了解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第三节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一、生活对艺术创作的必要性(一)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如何体现(二)如何在生活中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二、生活对艺术创作的决定性[练习题]分析:查询古典音乐中贝多芬奏鸣曲的数量。
少儿歌曲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少儿歌曲的特点和写作要求;2.掌握少儿歌曲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3.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少儿歌曲的特点和写作要求;2.少儿歌曲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3.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少儿歌曲范例、乐器或音乐软件;2.学生准备,纸笔、乐器或音乐软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优秀的少儿歌曲,让学生欣赏并讨论其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对少儿歌曲的兴趣。
2.讲解少儿歌曲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通过课件和范例,讲解少儿歌曲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包括简单易记的旋律、明快简洁的歌词、贴近儿童生活的主题等。
3.分析少儿歌曲的基本结构。
教师分析少儿歌曲的基本结构,包括曲式、节奏、编曲等要素,并通过范例进行示范和讲解。
4.讲解少儿歌曲的写作技巧。
教师讲解少儿歌曲的写作技巧,包括如何选取主题、构思歌词、编写旋律等,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5.分组创作少儿歌曲。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主题,进行少儿歌曲的创作,包括歌词和旋律的编写。
6.展示和交流。
每组学生展示他们创作的少儿歌曲,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并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创作心得和经验。
7.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创作水平。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少儿歌曲的特点和写作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少儿歌曲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培养了音乐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进行少儿歌曲的创作,写出一首完整的少儿歌曲,并准备下节课进行展示。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少儿歌曲的写作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歌曲写作与改编》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歌曲写作与改编英文名称:Song Composing and Rearranging课程编码:0411001B课程类别:专业基础限选课总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音乐学(教师教育)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学开设系部:音乐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歌曲写作与改编》是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理论作曲的一门专业基础限选课程。
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分析,以及对歌曲创作技巧方面的讲授,使学生系统掌握传统的作曲技法,提高音乐鉴赏与作品分析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歌曲的体裁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歌曲的体裁和功用,并能对一般声乐作品进行分类。
1、歌曲的艺术形式2、歌曲的体裁重点:歌曲的体裁难点:歌曲体裁的鉴别第二章歌曲的表现形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歌曲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1、表现形式的类别及特点2、其它大型的声乐作品重点:重唱、合唱难点:有目的的进行相应的作品构思与创作第三章人声的分类及音域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人声的常规分类及音域。
1、男声的分类及音域2、女声的分类及音域重点:人生声种的分类及特点难点:创作中人声与音域的合理结合第四章歌曲的主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动机、主题乐句的定义,并能分析传统声乐作品中的主题,也能根据一定的音乐素材进行主题乐句的创作。
1、动机2、主题乐句的构思重点:动机和主题乐句难点:以上各种要素在旋律中的灵活运用第五章歌曲的调式、调性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调式调性在音乐中的作用,并能在歌曲中合理的进行应用。
1、调式调性的定义及使用意义2、调式的种类及特点3、离调、转调重点:各种调式音阶难点:结合各调式有目的的进行歌曲创作第六章歌曲的节奏、节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节奏节拍在音乐中的作用,并能在歌曲中合理的进行应用。
1、节奏节拍的定义及使用意义2、常用节奏的形态及特点3、常用节拍的特点重点:节奏节拍的基本类型及变化难点:关于歌曲创作中节奏节拍的具体应用第七章歌曲的旋律第一节直线型旋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旋律的定义及常用旋律型态。
歌曲写作教学大纲《歌曲作法》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6702020209学分:2总学时:32课程开设院(系):音乐系适用专业:音乐教育、音乐表演前期课程:《乐理》、《和声》、《视唱练耳》、《曲式与作品分析》、《即兴伴奏》等。
二、教学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和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实用性、技能型课程。
课程任务:是为具备一定乐理、和声、钢琴和视唱练耳等方面基础知识技能的学生提供掌握作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具备创作简单歌曲能力的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获得有关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及对各种音乐体裁的识别等歌曲创作方面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及运用歌曲创作方面的各种技巧,有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及音乐处掌握歌词的艺术特征,韵律、句式与段落结构(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节歌词的艺术特征第二节歌词的结构形式第三节歌词写作的常用手法教学重点:通过理解歌词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特点,能够准确选词、并创作简单的标题歌词。
第三章构成旋律的各种要素教学要求:掌握旋律线、调式、调性、节奏、节拍等要素的分析及运用(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节旋律线第二节调式、调性、第三节节奏、节拍第四节音区、音色、第五节速度第六节响度第七节表情法教学重点:创作不同形式的旋律线、准确的选择调式调性以及使用其他创作要素。
第四章主题及其发展的基本手法教学要求:理解主题的内涵并掌握主题发展的多种手法(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节歌曲的主题内涵第二节歌曲主题应有的品质第三节主题发展基本手法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的主题发展手法创作歌曲片段,并准确把握乐曲风格。
第五章歌曲的主要结构形式教学要求:通过理论学习,分析不同结构的歌曲,并掌握其结构特征(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节一部曲式第二节单二部曲式第三节单三部曲式第四节多部曲式第五节复二部曲式第六节复三部曲式第七节回旋曲式第八节变奏曲式教学重点:给不同结构的歌词选择恰当的曲式结构,并准确掌握不同结构的特征。
《歌曲写作》课程标准开设学期:4总学时:32课时(2学分)编制人:审核: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歌曲写作》是一门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专业理论必修课程。
是继“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以及“和声学”之后进行的基础理论课程。
以班级授课为主。
(二)课程作用通过教学,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熟悉和掌握音乐写作手法,提高分析作品、理解作品的能力,培养和提升演奏、演唱“二度创作”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为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本课程在设计理念上始终坚持以学以致用为原则、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本着以面向全体、注重个性为原则的基本理念,教授学生歌曲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歌曲创作能力。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思路以“服务学生专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专业表演水平,增强学生就(职)业能力”为宗旨。
先了解并掌握相应的歌曲写作的理论知识,而后激发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性写作实践,拓宽就业渠道。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学生在进行创作的同时,应培养其音乐结构、音乐情感、音乐语言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开展个人音乐作品音乐会。
(二)知识目标1、掌握音乐创作手法中的结构、旋律发展手法等技术要点。
2、掌握歌曲写作中的词曲结合以及记谱法。
(三)能力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歌曲写作的基本写作能力。
2、通过教学,激发学生二度创作的能力。
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五、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要求1、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能力。
2、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和经验,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为主,音响示范为辅。
(三)教材要求全国统编教材《歌曲写作教程》。
《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一、教学目标《歌曲分析与创作》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声部歌曲的构成与技法,广泛了解中外优秀歌曲的风格特点、体裁特点及创作特点,开阔学生音乐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歌曲作品和创作歌曲的能力。
歌曲艺术作为一种结构短小、形式简便、易于普及的艺术,而深受人们喜爱,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歌曲分析与创作》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歌曲写作能力的提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音乐语言,而丰富多彩的生活阅历与实际的感情体验,更是歌曲创作的根本。
歌曲写作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大量分析优秀歌曲实例的基础之上。
《歌曲分析与创作》旨在通过对中外优秀歌曲实例的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从中学习创作经验,提高实际运用技巧的能力。
尽而达到开阔学生艺术视野,丰富学生音乐修养,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掌握歌曲创作的基本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谱写单二部及单三部结构的歌曲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要求《歌曲分析与写作》的教学必须建立在以下音乐基础之上:具有熟练的读谱、记谱能力;较深入的基础乐理水平;一定的文学分析理解能力、较强的音乐语言组织能力和较高水平的音乐综合修养。
学生必须认真领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完成课下作业。
三、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设及歌词的基本内涵、构成旋律的各种要素、主题及其发展的基本手法、歌曲的主要结构形式、歌曲的高潮、歌曲的从属部分、歌曲常见的体裁、歌曲的演唱形式、人声的分类及音域、歌曲写作实践的相关思考、歌曲写作技能技巧的基本训练等。
本课中歌词与旋律的关系、歌曲主题的构思与创作、歌曲主题的发展技巧、歌曲曲式结构的设计、歌曲高潮的布局与形成以及歌曲前奏的设计与创作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为保证本课教学计划高质量地完成,本课将采取以下教学原则与方法:1.围绕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本着“兼收并蓄”的原则,精选中外各个时期的经典歌曲作为分析内容。
(歌曲写作)课程教学大纲歌曲写作是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及音乐表演方向一门学科基础课程,以一般性歌曲、艺术歌曲和通俗歌曲为要紧学习对象,其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实践创作能力,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歌曲创作实践及广泛地接触与分析各类型、风格的歌曲,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歌曲写作的差不多知识,理解歌曲写作的差不多规律,掌握歌曲写作的差不多技术,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差不多具备分析歌曲、理解歌曲和创作歌曲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程的要紧任务是通过学习歌曲写作的理论知识及进行歌曲创作的实践,使学生较系统地认识并理解歌曲创作的差不多规律,掌握歌曲创作的差不多手法,使学生差不多具备创作不同风格、结构歌曲的能力,扩展学生在音乐差不多规律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培养、训练和进展学生的音乐听辨力、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歌曲写作的差不多技术,理解单声部旋律写作的差不多知识与曲式结构的差不多理论,并运用其分析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不同风格歌曲的创作,为日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展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传统曲式体系等相关学科与知识巧妙的结合,加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的教育。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教学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后进行,是乐理、基础和声的后续课程,也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的同修课程,它是掌握作曲及其他相关音乐理论课程的基础,通过实践,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歌曲写作能力,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技术理论,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与其他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极为紧密的内在联系。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歌曲写作教程》陈国权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推举参考书:《歌曲写作基础》朱敬修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曲式学基础教程》谢功成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六、课程进度表1.从学术上把歌曲写作的差不多规律与技法归纳得科学、缜密,在教学上循序渐进、章节合理,法那么严格易掌握,要求明确易经历,涵盖课程重要知识点。
第1篇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 课程背景音乐创作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表达和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对音乐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音乐创作实践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大纲旨在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音乐人才。
2. 课程目标(1)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理论、技巧和方法;(2)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音乐作品创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1)音乐创作基础理论1.1 音乐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等)1.2 音乐形式(歌曲、器乐、合唱、舞蹈音乐等)1.3 音乐风格(古典、浪漫、现代、民族等)(2)音乐创作技巧2.1 创作构思与素材积累2.2 旋律创作2.3 和声与配器2.4 结构与布局(3)音乐创作实践3.1 创作实践案例分析3.2 学生创作实践3.3 作品修改与完善2. 教学安排(1)教学进度:本课程共计32学时,分为16周,每周2学时。
(2)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作品点评等多种教学方法。
(3)教学评价:平时成绩(40%)、期中考核(30%)、期末考核(30%)。
三、教学实施与评价1. 教学实施(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理论、技巧和方法。
(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包括旋律、和声、配器等方面的训练。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创作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作品点评:邀请专业教师或同行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创作水平。
2. 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小组讨论等方面。
(2)期中考核:以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
(3)期末考核:以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
(歌曲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歌曲写作是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及音乐表演方向一门学科基础课程,以一般性歌曲、艺术歌曲和通俗歌曲为要紧学习对象,其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实践创作能力,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歌曲创作实践及广泛地接触与分析各类型、风格的歌曲,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歌曲写作的差不多知识,理解歌曲写作的差不多规律,掌握歌曲写作的差不多技术,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差不多具备分析歌曲、理解歌曲和创作歌曲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程的要紧任务是通过学习歌曲写作的理论知识及进行歌曲创作的实践,使学生较系统地认识并理解歌曲创作的差不多规律,掌握歌曲创作的差不多手法,使学生差不多具备创作不同风格、结构歌曲的能力,扩展学生在音乐差不多规律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培养、训练和进展学生的音乐听辨力、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歌曲写作的差不多技术,理解单声部旋律写作的差不多知识与曲式结构的差不多理论,并运用其分析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不同风格歌曲的创作,为日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展目标: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传统曲式体系等相关学科与知识巧妙的结合,加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的教育。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教学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后进行,是乐理、基础和声的后续课程,也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的同修课程,它是掌握作曲及其他相关音乐理论课程的基础,通过实践,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歌曲写作能力,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技术理论,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与其他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极为紧密的内在联系。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歌曲写作教程》陈国权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2、推举参考书:《歌曲写作基础》朱敬修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曲式学基础教程》谢功成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六、课程进度表
1.从学术上把歌曲写作的差不多规律与技法归纳得科学、缜密,在教学上循序渐进、章节合理,法那么严格易掌握,要求明确易经历,涵盖课程重要知识点。
2.课前进行学生作业的分析与评讲,从实际创作中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参与,达到眼、耳、脑的互相配合,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多地在实际音响中认识歌曲作品、掌握创作手段、感受音乐语言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增强他们的创作欲望,为进一步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八、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歌曲写作是一门严谨、系统的学问,它既是一种理论体系,又与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方式相关,要学好该课程,除课堂用心听讲,课后认真创作以外,还必须多听、多动手、勤用脑。
2、学生必须阅读的论著,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
学生必须阅读的论著:
《歌曲写作教程》樊祖荫著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
《歌曲作法》龚耀年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歌曲创作教程》龚耀年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3、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每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依照学习进度隔周或隔两周布置课后作业,作业量一般为用教师指定的歌词创作歌曲,依照难度完成时限为一至两周,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大概须耗费两至四小时。
4、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等方面的要求。
上课投入,用心听讲,有较强的进取心;
始终跟上课堂教学进度,同时较详尽地将教师授课内容做好笔记;
课后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并记录下创作过程中的难点与不解之处,以便及时
向老师求教或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课前教师进行作业抽查评讲时,及时对自己的创作做出调整与修改;
期末考试时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能创作出符合要求与学习进度的歌曲作品,力求真实反映自己的学习状况。
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评价:教师专业水准、讲课质量、工作热忱度、作业批改率等。
要求尊重事实,客观公正,不可携带个人情感。
我院〔系〕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日期:2018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