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跟随器
- 格式:doc
- 大小:99.51 KB
- 文档页数:3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电压跟随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也被称为射极输出器或电压跟随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放大电路。
其特点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且电压放大倍数接近1,同时具有高输入电阻和低输出电阻的特性。
电压跟随器在电路中起到缓冲、隔离和带载能力提高的作用。
由于其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因此可以有效地隔离前后级之间的相互影响,常作为中间级使用。
此外,射极跟随器还具有稳定静态工作点、提高电路的负载能力等优点。
在应用方面,电压跟随器可以用于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级或输出级,也可以作为信号的缓冲、隔离或传输电路。
此外,它在模拟电路、信号处理、音频放大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总之,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电压跟随特性使其在电子电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需要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和隔离作用的场合。
三极管射极跟随器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射极跟随器)
图1 射极输出器电路
一、静态分析
二、动态分析
图2 微变等效电路
图3 微变等效电路
1. 电流放大倍数:(忽略Rb的分流)
图4 输出电路
结论:
1)
但是,有较大的电流放大倍数
2)输入输出同相,输出电压跟随输入电压,故称电压跟随器。
3. 输入电阻
图5 输入电路图
输入电阻较大,作为前一级的负载,对前一级的放大倍数影响较小。
4. 输出电阻
用加压求流法求输出电阻。
图5 等效电路
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很小,带负载能力强。
射极输出器特点:
电压增益小于近似等于1,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
射极输出器的使用
1、将射极输出器放在电路的首级,可以提高输入电阻。
2、将射极输出器放在电路的末级,可以降低输出电阻,提高带负载能力。
3、将射极输出器放在电路的两级之间,可以起到电路的匹配作用。
例:
估算静态工作点,计算电流放大倍数、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
图6 例图电路
可见:输入电阻很大,输出电阻很小。
实验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跟随器一、实验目的1.研究射极跟随器的性能。
2.进一步掌握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3.了解“自举”电路在提高射极输出器输入电阻中的作用。
二、实验电路及使用仪表1.实验电路2.实验仪表(1)直流稳压电源(2)函数信号发生器(3)双路示波器(4)双路毫伏表(5)万用表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按图4.3.1搭好电路。
调整和测量静态工作点(调w R ,使EQ I =2mA ),并将测量结果填入表4-10。
表 4-10 CC UEQ U (V) EQ I (mA ) CEQ U (V) BEQ U (V)2.测量放大倍数u A ,观察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相位关系。
条件:CC U =9V ,EQ I =2mA ,输入正弦频率调在中频段,i u =30mV 。
(1)输入电阻(i R )的测量由于射极跟随器输入阻抗高,在电压表的内阻不是很高时,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不可忽视,它将使实际测量结果减小。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测量方法如图4.3.2。
在信号源和被测放大器之间串入一个已知电阻S R =24 k Ω。
A .先把开关K 合上(即S R 不接入时),调节信号源频率f 为中频段,输入信号幅度s u 为300mV ,测量此时的输出电压o1u 。
B .保持s u 不变,打开K (即接入S R ),测量此时的输出电压o2u ,然后根据公式求出输入电阻。
S R u u u R o2o1o1i -= (2)输出电阻(o R )的测量测量方法同一般放大器,如图4.3.3所示。
调节信号源使s u =300mV ,输入正弦频率调在中频段。
在放大器无外接负载时输出电压o u ,然后接上负载时测出输出电压为ou ',根据下式求出输出电阻:L oo o )1(R u u R -'= 3.验证自举电路对提高射极跟随器输入电阻的作用,按图4.3.4接好电路测量。
射极跟随器作用详解射极跟随器是一种电子电路,其作用是将输入信号的变化通过放大器传递到输出端,同时保持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一致性。
射极跟随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晶体管的放大特性,将输入信号的电流变化通过晶体管的放大作用传递到输出端,从而实现电流跟随和电压跟随的功能。
1.提高信号的驱动能力:射极跟随器可以将输入信号的电流增加到较大的数值,从而增强信号的驱动能力,使其能够推动负载电阻或其他电路元件。
2.降低输出阻抗:射极跟随器具有较低的输出阻抗,可以有效降低信号源与负载电阻之间的阻抗不匹配问题,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
3.分离输入输出电路:射极跟随器通过放大器将输入信号的电流变化传递到输出端,起到了输入输出电路的隔离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输入电路对输出电路的影响。
4.提高信号的线性度:射极跟随器具有较高的线性度,可以减小非线性失真,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准确性。
5.保持输入输出电压一致:射极跟随器通过负反馈的方式,使得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保持一致,从而实现电压跟随的功能。
射极跟随器的实现主要依靠晶体管的放大作用。
当输入信号施加到晶体管的基极时,晶体管将输入信号的电流变化放大,并将其传递到输出端。
晶体管的放大特性使得射极跟随器能够将输入信号的电流变化放大到较大的数值,从而提高信号的驱动能力。
射极跟随器的核心是放大器电路,常见的射极跟随器电路有共射极跟随器和共集极跟随器。
共射极跟随器的输入信号施加在晶体管的基极上,输出信号从晶体管的集电极上取出;而共集极跟随器的输入信号施加在晶体管的基极上,输出信号从晶体管的发射极上取出。
两种电路的区别在于输入输出端的连接方式,但其基本原理和作用都是一致的。
射极跟随器的缺点是存在一定的功耗和非线性失真。
由于射极跟随器需要通过放大器将输入信号的电流变化放大到较大的数值,因此会产生一定的功耗。
同时,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也会导致一定的非线性失真,影响信号的准确性和质量。
总体来说,射极跟随器作为一种常用的电子电路,具有提高信号驱动能力、降低输出阻抗、分离输入输出电路、提高信号线性度和保持输入输出电压一致等作用。
射极跟随器曲率补偿射极跟随器(emitter follower)是一种常见的放大器电路,也被称为共射跟随器(common collector),其主要作用是将输入信号放大并输出,同时具备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高输入阻抗和低输出阻抗。
曲率补偿是对射极跟随器进行改进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其线性度和减小非线性失真。
下面将介绍射极跟随器和曲率补偿的相关内容。
射极跟随器由一个NPN型晶体管组成,基极连接输入信号源,发射极作为输出端,而集电极则作为地。
输入信号经过基极-发射极结的正向偏置后,将行使控制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形成较大幅度的输出信号。
射极跟随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呈现电压跟随关系,也即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有相同的波形,但幅度略小。
然而,射极跟随器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基极-发射极的伏安特性曲线非线性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放大倍数的漂移。
这些问题导致了射极跟随器的非线性失真。
曲率补偿是一种可以改善射极跟随器线性度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引入一个补偿电路,使得曲率补偿后的伏安特性曲线与输入信号的波形更接近,从而降低非线性失真。
一种常见的曲线补偿电路是利用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来消除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
具体实现曲线补偿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
一种常用的曲率补偿方法是利用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来补偿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
具体地说,可以将一个二极管放置在输入信号和射极之间,以控制输入信号的波形。
将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到输入信号源,阴极连接到晶体管的射极,通过调节二极管的偏置电流,可以实现对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的补偿。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射极跟随器中引入后向偏置的二极管,将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与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进行抵消。
这样可以使得射极跟随器的输出信号更接近输入信号,从而提高线性度和减小非线性失真。
需要指出的是,曲率补偿方法的具体实现会受到电路的复杂度和所需线性度的要求的影响。
因此,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采用其他更复杂的曲率补偿电路,例如添加额外的电容、电感等元件,以进一步提高线性度和降低非线性失真。
小信号放大器技术报告班级自动化122姓名:常雲学号39项目代号_ _测试时间10月16日成绩1.设计目标与技术要求:共射极电路有其的优缺点,诸如输出阻抗高,容易受到作为负载所接的电路的影响(即增益下降)。
因此,在构成实际放大电路时,必须对输出进行强化,即降低输出阻抗。
因为射极跟随器的输出阻抗为零,所以将射极跟随器和共射极电路组合降低输出阻抗。
目标:用共发射极电路+射极跟随器来降低放大电路的输出阻抗,使得我们可以接小的负载。
技术要求:要求放大倍数为10倍(10左右均可);在万能板上,将所选的各个元器件按设计的电路焊接好,并测出相关的波形,数据,并分析之。
焊接板子也要考虑其板子焊接工艺,美观程度。
2.设计方法(电路、元器件选择与参数计算):(1):首先,根据需要输出最大电压确定电压源:一般所选电压源的数值必须大于最大输出电压。
本例所选的电压为+VCC=5V。
(2):选择晶体管:在使用带有负载电阻Re的射极跟随器的情况下,无信号时的发射机电流Ie有必要比最大输出电流大一些。
本次设计实验我们选用8050NPN型晶体管,不仅是因为它价格便宜,且其参数均符合我们所设计的电路的参数要求。
(3)所选晶体管参数计算8050(PNP型)晶体管的最大功耗为625mV,其在实际电路中的集电极损耗Pc=Vce*Ic 。
我们所设计的电路其功耗为2.413X851.7uA=2.055W,在额定范围内。
(4)发射极电阻Re的设计由Re=Ve/Ie 但是,作为一个射极跟随器而言,为了增大交流放大信号通常在Re上并联一个电容和电阻,用来提高交流放大性能。
(5):偏置电路的设计:根据所需要的输出电压来决定,偏置电路的设计,关乎到放大电路的工作点的设定。
并且,输入阻抗就是偏置电路的电阻,即Ri=R1//R2;(6)电容的设计电容C1,与C2,作为耦合电容,是切断直流的电容。
在这里,我们设C1=C2=10uF。
因此,C1与偏置电路的电阻部分所形成的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fc1为1/(2πCR)≈582.81Hz。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分析习题解答-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任务4.2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分析习题解答一、测试(一)判断题1、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它是由基极输入信号、发射极输出信号的,所以称为射极输出器。
集电极是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的公共端,所以又称为共集电路。
答案:T解题:共集电路它是由基极输入信号、发射极输出信号的,所以称为射极输出器。
集电极是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的公共端,所以又称为共集电路。
2、射极输出器中的电阻RE具有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作用,其过程为,如当T(℃)上述,导致I C上升,引起U E上升,导致 U BE电压下降,从而引起I B减小,所以I C又降低,起到稳定电路静态点功能。
答案:T解题:射极输出器中的电阻RE具有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作用,其过程为,如当T(℃)上述,导致IC上升,引起UE上升,导致 UBE电压下降,从而引起IB减小,所以IC又降低,起到稳定电路静态点功能。
3、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约为1并为正值,可见输出电压u o随着输入电压u i的变化而变化,大小近似相等,相位相同。
所以,射极输出器又称为射极跟随器。
答案:T解题: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约为1并为正值,可见输出电压uo随着输入电压ui的变化而变化,大小近似相等,相位相同。
所以,射极输出器又称为射极跟随器。
4、由于射极输出器的u o≈u i,当u i保持不变时,u o就保持不变。
可见,输出电阻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很小,说明射极输出器具有恒压输出特性,因而射极输出器带负载能力很强,输出电阻无穷大。
答案:F解题:由于射极输出器的uo≈ui,当ui保持不变时,uo就保持不变。
可见,输出电阻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很小,说明射极输出器具有恒压输出特性,因而射极输出器带负载能力很强,输出电阻一般只有几十欧。
5、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很小,一般只有几十欧左右。
答案:F解题: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很高,可达几十~几百千欧。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集跟随器)
(一)静态工作点的分析计算依据电路可以得到(二)性能指标的分析计算1.电压放大倍数依据微变等效电路可得所以结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是小于并近似等于1的,而且输出信号电压△Uo与输入信号电压△UI同相。
2.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1)输入电阻Ri依据图示电路可得(2)输出电阻Ro==在大多数状况下都有3.电流放大倍数
依据微变等效电路可得 4.跟随范围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动态范围称
为跟随范围。
不失真的集-射极电压的信号重量的最大幅值为
因此跟随范围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具有如下的的特点:1. 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输出信号电压△UO与输入信号电压△Ui同相。
2. 电流放大倍数可大于1,具有电流放大和功率放大的力量。
3. 输入电阻大,向信号源取的电流小。
输出电阻小,带负载力量强。
例:在图中所示的射极跟随器中,已知晶体管的求(1)计算Aus ,Ri和Ro
(2)若负载RL开路,再计算Aus解:(1)画出电路的直流通路,应用戴维南定理得到化简的等效直流通路画出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
画出Ro的等效电路。
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_ 电子技术实验名称射级跟随器实验实验日期 2012-3-26 实验报告日期 2012-3-29姓名曾曦__ 学号 2010211300 小组成员名称 _2.4.1 实验目的1.学习三极管射级输出电路的特性。
2.掌握设计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
2.4.2 实验仪器1.实验箱TD-AS。
2.PC 机+虚拟仪器或万用表+示波器。
2.4.3 实验内容及步骤1. 连接电路本实验为单电源供电的共集级放大电路,电路原理图如图2-4-1 所示。
按照此图连接电路。
图2-4-1 射级跟随器2.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将恒压源中的+12V电源接入到V cc(+12V)端,用万用表测量静态工作点完成下表。
表2-4-19.023 0.9根据测量值计算r be2。
r be = r bb' + (1 + β )U T /I E==60063. 放大倍数的测量(1)将频率为1KHz、幅值适当(保证输出不失真)的正弦波信号接入到U i。
用示波器测量U i、U o 幅值,并计算放大倍数A u = U o/U i。
(2)将测量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表2-4-2负载(Ώ)实测实测计算估算Ui(v)Uo(v)Au Au∞ 1.186 1.199 1.010.997 1k 1.186 1.779 1.500.968测量U i与U o波形示波器图估算参考公式:A u = (1 + β)(R e2 // R L ) /[r be2 + (1 + β)(R e2 // R L )] ≈1实测计算过程(1)当负载为无限大的时候Au=Uo/Ui=1.199/1.186=1.01(2)当负载为1KΏ的时候Au=Uo/Ui=1.779/1.186=1.50估算计算过程:(3)当负载为无限大的时候Au=(1 + β)(R e2 // R L ) /[r be2 + (1 + β)(R e2 //R L )]=(201*10)/(6+201*10)=0.997(4)当负载为1KΏ的时候Au=(1 + β)(R e2 // R L ) /[r be2 + (1 + β)(R e2 //R L )]=(201*10/11)/(6+201*10/11)=0.968此公式说明:射级跟随器放大倍数基本为1,但其对电流仍然有β倍的放大作用,可见它有一定的电流和功率放大作用。
典型电路分析之射随器电路分析射随,是我们通常对射极跟随器的简称,其实也就是共集电极放大器,它的特点:1、晶体管射随电路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和较低的输出阻抗--基极回路电阻的1/1+β(β是晶体管的直流放大系数,也就是三极管规格书中的hFE,BC857AW正常工作时为250),具有隔离阻抗变换的作用。
2、电流增益很大,Ie=Ib(1+β)。
3、电压增益接近1,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同相,大小基本相等,这也是射随名字的由来。
由于射随的这几个特点,我们将其用在例如中放VIDEO输给DECODER,DECODER 的AV OUT等电路,弥补原先器件输出电流小,带载能力不足的缺点,减少后级电路对前级电路的影响,从而达到增强电路的带负载能力和前后级阻抗匹配,射随器同时还可以隔离逆向干扰,一路信号可以通过两个射随分成两路,而不会互相干扰,所以AV OUT,AUDIO OUT也经常使用这个电路。
目前我们常用的射随电路根据使用PNP或NPN三极管也有两种形式:A、PNP图1上面这个电路经常用于我们的AV OUT电路。
输入信号VIDEO IN波形变高时,三极管截止,VCC通过R1给C1充电;输入信号VIDEO IN波形变低时,三极管导通,C1通过导通的三极管对地放电。
电路形式看似很简单,器件不多,但如果器件使用不当的话,很容易造成输出波形失真:1、电容C1:C1在这个电路中起着仅次于三极管的作用。
电容的特性直观的说就是会保持电容两端电压不突变,电容量越大,这个阻止电压突变的能力就越强。
而通常我们说的通交流隔直流,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分析:电路中电容的容抗Xc=1/2πf C ,其中f为信号的频率,C为电容量的大小。
那么也就是说,当C不变时,频率越高,容抗Xc越小,那么电流越大,信号越容易通过。
那么为什么直流会被隔离呢?直流电平,相当于f=0,这时候容抗Xc=无穷大,相当于开路,信号自然无法传送过去了。
当f不变时,C越大,容抗Xc越小,那么电流越大,信号越容易通过。
共射共基共集三种放大电路共射、共基、共集这三种放大电路啊,说起来可真是个有趣的东西。
咱们先聊聊共射放大电路,这个小家伙真是电路界的明星,放大倍数高得吓人,输入信号到输出,简直就是飞一般的感觉。
你看啊,这种电路的输入和输出都在同一个点上,电流是通过基极控制集电极的电流,这就好比一个调音师,轻轻一调,音量就能变得让人耳目一新。
常常有人问:“共射电路是不是只适合高频信号?”其实并不是,这玩意儿在音频信号方面也能大显身手,听音乐的时候,那种高音清脆,低音沉稳,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再说说共基放大电路,很多人对它不太熟悉,不过这可是一种小而强的放大电路。
它的特点就是输入信号通过发射极,输出信号则在集电极,简单来说就是输入和输出不在同一层。
这个设计让共基电路在高频信号方面表现得相当不错,尤其在无线电、通信领域,真是个得力助手。
你要知道,共基电路的增益虽然没有共射那么高,但却能提供相对较大的带宽。
就好比你在开一辆车,虽然不一定能飞快,但在蜿蜒的山路上稳稳当当,绝对是个老司机。
然后就是共集电路,很多人叫它“发射极跟随器”。
这个小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输出跟随输入,简单直接,增益为1,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逊?但你别小看它,虽然增益不高,却能提供非常大的输入阻抗和非常小的输出阻抗,简直就像是个耐心的翻译,不管信号多复杂,它总能把输入信号顺利传递到输出。
你想啊,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大幅度的放大,而是一个稳定的输出,这时候共集电路就恰到好处了。
用它来连接其他电路,真是一条完美的桥梁,保证信号的稳定性。
大家一定会问,这三种电路究竟该怎么选呢?其实这就像挑选鞋子,看你需要什么样的风格。
如果你想要高增益,搞个共射电路就好。
如果你追求带宽,搞个共基电路准没错。
至于共集电路,它适合那些需要稳定输出的场合,像极了那种老实巴交的朋友,总是默默支持你。
选对电路,就像选对伙伴,事半功倍,轻轻松松达成目标。
所以,别小看这三种放大电路,它们就像三个性格各异的朋友,在不同的场合里,各自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长春理工大学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实验报告——学年第学期实验课程实验地点学院专业学号姓名实验项目 射极跟随器(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实验时间 实验台号 预习成绩报告成绩一、实验目的1.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点及测试方法;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的测量方法(放大倍数Av 、输入电阻Ri 、输出电阻Ro )。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 2.信号源 3.数字万用表 4. 交流毫伏表 5.台式万用表 6.电子技术实验箱 三、实验原理射极跟随器电路如图3-1,电路中输入信号加在基极和地(即集电极)之间,输出信号 加在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输入和输出的公共点是集电极,因此为共集电极电路; 输出信号从发射极输出,又称为射极输出器.电路中电压增益小于1而接近于1,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输入电阻高,从信号源吸取的电流小,可将它作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级。
输出电阻小,带负载能力强,可将它作为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级。
同时利用其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的特点。
将它作为多级放大电路的中间级,以隔离前后级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电路中起阻抗变换的作用,为缓冲级。
3-1射极跟随器电路1.静态分析()e b BEQCC BQ R R V V I β++-=1,BQ CQ EQ I I I β=≈,e EQ CC CEQ R I V V -=2.动态分析(1)电压放大倍数()()Lbe Lv R r R A '++'+=ββ11,L e L R R R //='。
(2)输入电阻(很大,K Ω级)()()[]Lbe b Lbe i b i iii i R r R R r v R v v i v R '++='+++==ββ1//1,(3)输出电阻很小,Ω级;β++'=1//be se o r R R R四、预习内容1.复习射极跟随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按电路所给参数,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五、实验内容1.直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试;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Av;3.测量输出电阻Ro (外接负载法);4.测量输入电阻Ri (采用串联电阻法); 六、实验方法及步骤1.按图3—1准确连接电路;2.直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试(带载调试)在A 点加1KHz 的正弦信号,输出端用示波器观察。
射级跟随器的设计射极跟随器也叫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具有输入阻抗高和输出阻抗低的优点,但不具备电压放大功能,可以放大电流。
下图是典型的射极跟随器电路。
一静态工作点设定设计三极管放大电路,首先要确定好静态工作点。
静态工作点就是在没有交流信号输入时,电路的工作状态。
静态工作点的确定要围绕输入信号和输出的规格来确定,为了降低电路分析的难度,这里我们假设负载为纯阻性负载,最大±5mA 的带载能力,最大输出电压5Vpp。
1.1确定直流偏置电压V B为了使得输入信号中心对称,从而不会削顶或者截底,一般设置为Vcc/2,计算公式如下:公式(1)要求最大输出为5Vpp,那么电源电压必须大于5V,为了方便计算,本设计电源=5.7V。
电压采用的11.4V,故VB1.2确定射极电流及电阻三极管在导通状态下,射级电压比基级电压低0.6-0.7V,这里取0.7V,已知最大输出能力为5mA,增加余量,Ie 设定为10mA,计算得RE=500Ω,计算如下:1.3确定偏置电阻设计中选用的是低噪声NPN三极管,查阅其资料,其β取值150~300之间,这里取300,由Ib =Ic/β得最小Ib=33.3uA,偏置电流与基级电流的关系必须满足IB>>Ib,这里取10倍(一般10~100倍),即IB=333uA,R1=R2=R,根据公式(1)得R=34.23K,这里取30K。
到这里静态工作点已经确定完成。
二动态分析动态分析是基于静态工作点来分析的,根据输出规格5Vpp可知,输入信号不应超过±2.5V,上面算得静态偏置电压为5.7V,那么基级电压在3.2V~8.2V之间,没有超过电源电压,不会产生削顶失真。
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2.1确定输入电容输入电容Ci和后级电路的输入阻抗Ri组成了高通滤波电路,其等效电路如下:该电路的截止频率fi为:只要知道截止频率和输入阻抗就能求出电容的值,截止频率设多少都没关系(注意三极管的频率特性,只不过一般这样的电路频率不会太高),取决于信号的频率范围,这里设截止频率为100Hz(衰减3db)。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是一种基本的放大电路,也称为集电极跟随器。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晶体管的共集电极结构,其中输入信号被加到基极,而负载被连接到集电极。
在这种结构中,集电极是放大器的输出,而基极是信号源。
在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中,晶体管的基极电阻很小,因此输入电阻很高,可作为前级放大器使用。
集电极接负载时,由于集电极具有低的输出电阻,因此可以驱动大负载电阻。
此外,共集电极放大电路还具有良好的直流稳定性,因为集电极直接连接到电源。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取决于负载电阻和电源电压。
一般情况下,负载电阻越小,增益越大。
与共射极放大电路相比,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增益较小,但其优点在于输出电阻低和直流稳定性好。
总之,共集电极放大电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放大电路,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 1 -。
实验三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跟随器
一、实验目的
1.研究射极跟随器的性能。
2.进一步掌握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3.了解“自举”电路在提高射极输出器输入电阻中的作用。
二、实验电路及使用仪表
1.实验电路
2.实验仪表
(1)直流稳压电源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双路示波器
(4)双路毫伏表
(5)万用表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按图4.3.1搭好电路。
调整和测量静态工作点(调w R ,使EQ I =2mA ),并将测量结果填入表4-10。
表 4-10 CC U
EQ U (V) EQ I (mA ) CEQ U (V) BEQ U (V)
2.测量放大倍数u A ,观察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相位关系。
条件:CC U =9V ,EQ I =2mA ,输入正弦频率调在中频段,i u =30mV 。
(1)输入电阻(i R )的测量
由于射极跟随器输入阻抗高,在电压表的内阻不是很高时,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不可忽视,它将使实际测量结果减小。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测量方法如图4.3.2。
在信号源和被测放大器之间串入一个已知电阻S R =24 k Ω。
A .先把开关K 合上(即S R 不接入时),调节信号源频率f 为中频段,输入信号幅度s u 为300mV ,测量此时的输出电压o1u 。
B .保持s u 不变,打开K (即接入S R ),测量此时的输出电压o2u ,然后根据公式求出输入电阻。
S R u u u R o2
o1o1i -= (2)输出电阻(o R )的测量
测量方法同一般放大器,如图4.3.3所示。
调节信号源使s u =300mV ,输入正弦频率调在中频段。
在放大器无外接负载时输出电压o u ,然后接上负载时测出输出电压为o
u ',根据下式
求出输出电阻:
L o o o )1(R u u R -'= 3.验证自举电路对提高射极跟随器输入电阻的作用,按图4.3.4接好电路测量。
(1)有自举时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i R =?
(附:接入2C 是有自举的射随器,测量方法与测量输入电阻i R 相同。
)
(2)无自举时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i R =?
(附:取下2C 是无自举的射极跟随器,测量方法仍与测量i R 相同。
)
四、试验报告及要求
1.画出表明元件的实验线路图。
2.整理数据并列表进行比较。
3.从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中,简述射极输出器有哪些主要优点?
五、思考题 1.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时,如果改变基极偏置电阻w R 的值,使放大器的工作状态改变,问对所测量的输入电阻值有何影响?如果改变外接负载L R ,问对所测量的放大器的输出电阻有无影响?
2.在图4.3.2中,能否用晶体管毫伏表直接测量S R 两端的电压S R u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