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辛弃疾与南宋词坛
- 格式:ppt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3
辛弃疾词与南宋社会政治风云的关系
1. 引言
在南宋时期,社会政治风云变幻不居,而辛弃疾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他的词作也深受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辛弃疾词与南宋社会政治风云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反应、抒发和影响。
2. 南宋时期的社会政治背景
描述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的社会政治背景,包括皇权中枢、士人阶层、民生状况等方面。
详细论述官僚制度、科举制度、地方豪绅势力以及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等因素对南宋社会形态产生的影响。
3. 辛弃疾简介
介绍辛弃疾作为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他在南宋时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简要列举他的主要作品和代表性词章,并解读其中可能包含的政治隐喻和情感抒发。
4. 辛弃疾词中的政治讽刺和抒发
分析辛弃疾词作中的政治讽刺,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他是如何利用隐喻、对比以及多义词语来暗示当时社会政治现实。
同时也探讨辛弃疾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愤懑的手法及其与南宋社会政治风云之间的关系。
5. 辛弃疾词对南宋社会政治的影响
探究辛弃疾词作对于南宋时期社会政治的影响。
从文学角度分析,他通过传播个人思想和感受引起了广泛共鸣;从社会角度分析,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民众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呼声,推动了一些变革和进步。
6. 结论
总结辛弃疾词与南宋社会政治风云之间的关系,并展望其对后世文学和社会变革产生的长远影响。
指出辛弃疾作为一个杰出文人,在时代背景下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既体现了个体的力量,也彰显了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以上是针对《辛弃疾词与南宋社会政治风云的关系》的文档内容编写,希望能满足您的需求。
如有需要进一步讨论或修改,请随时与我联系。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1、崇文抑武的国策“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2、城市经济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3、民族矛盾的激化4、理学的兴盛5、高度成熟的文化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王国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二、宋代文学成就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成就——诗歌1、宋代非常重视诗歌创作。
诗人众多,著作大盛。
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
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
2、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3、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
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宋代文学成就——散文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1、文体多样化。
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2、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如欧苏之文。
3、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
宋代文学成就——词1、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2、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
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3、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题材应有尽有。
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宋词的繁盛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
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宋词繁盛的原因1、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2、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3、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4、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宋词的发展北宋前期词坛概况: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
南宋辛派词人研究南宋辛派词人研究南宋辛派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词派,以词人辛弃疾为代表,对后世的词人和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南宋辛派词人的背景、作品风格以及其对词的发展做出全面深入的研究。
一、南宋辛派词人及其背景南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词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辛弃疾作为南宋辛派的代表人物,是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词人之一。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父亲辛雍是北宋文豪辛文房的后裔。
辛弃疾自幼聪颖博学,在南宋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背景下,他的词作充满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与政治抒发。
二、南宋辛派词人的作品风格南宋辛派词人的作品风格独特,其中以辛弃疾的词作最为负盛名。
辛弃疾的词作主题广泛,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词,又有表达政治抱负的辞章词。
他的词作豪放奔放,表达了时代的矛盾和人们的愤懑之情。
辛弃疾的词作神采飞扬,充满激昂的力量,散发着悲壮和豪情的气息。
三、南宋辛派词人对词的发展的影响南宋辛派的词人们对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他们开创了豪放词的创作风格,突破了传统词的形式,给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创新。
其次,他们对后世的词人和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派的创作风格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词人,并且对后来的文学批评家和学者们产生了引导作用。
四、南宋辛派词人与其他词派的对比南宋辛派和其他词派相比,有着明显的特点和区别。
与柳永、李清照等源自晚唐五代的词派相比,南宋辛派的词作更加奔放豪放,更具有政治抒发的特点。
与陆游等南宋陆派相比,南宋辛派更加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社会现实。
南宋辛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当时文坛上引人注目,成为南宋词坛的一颗璀璨明珠。
综上所述,南宋辛派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词派,其代表人物辛弃疾的词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弃疾独特的词作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抒发使其成为南宋词坛的佼佼者,他的作品至今被广泛传诵,对于后世的词人和学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试论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前言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诗人。
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词作品,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辛弃疾的词作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及独到的思想深度,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第一章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辛弃疾的词作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在南宋词派中独树一帜。
1.1 雄浑豪放的词风辛弃疾的词作具有雄浑豪放之气,他以铮铮铁骨、慷慨激昂的情感表达为特点。
这种词风与他多次投身于抗金战争、为国家尽忠的经历紧密相连。
他的词语中融入了对于国家兴亡、民族大义的忧思之情,展示出他的爱国情怀和男儿本色。
例如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处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久行人矣,故都成此凄凉泪空如雨,冷滞鸦鸦。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凰彩,云雨难舍。
蜀江水,绿到底,行看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词揭示了他对国家家破人亡的深深忧思,通过豪放的笔触和雄浑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悲壮之情。
1.2 抒情与咏景的独到融合辛弃疾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丰富的个人情感,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丽的自然景色。
他善于将抒情与咏景的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更加鲜活。
以他的《青玉案·元夕》为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夜晚的静谧和浪漫。
他通过抒情和咏景的结合,形容出了夜晚的凉爽、流动的灯火以及令人遐思的天空。
辛弃疾的词作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片段,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他的情感世界。
第二章辛弃疾词的情感表达辛弃疾的词作展现了极为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他运用独特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
2.1 激昂忧国的爱国之情辛弃疾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在词作中表达了浓厚的爱国情怀。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民族大义的追求。
辛弃疾与杜牧:南宋两大词派的风采一、引言辛弃疾与杜牧,作为南宋时期最重要的词人,他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沉的情感而享誉于世。
他们分别代表了南宋两大词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本文将探讨他们的创作特点、文学成就以及对后世诗人的影响。
二、辛弃疾——豪放派的代表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
他是南宋末年豪放派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辛弃疾的词作主题多样化,涵盖了爱国情怀、战争壮志、离散之苦等各方面。
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丰满饱满,充满激情和柔情并存,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a. 创作特点辛弃疾具有豪放奔放的风格,善于运用夸张与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内心真挚的感情。
他的词作大胆直接,语言震撼人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
b. 代表作品•《夜行船》:描绘了壮士为国家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壮志豪情激励后人。
•《青玉案·元夕》:以温婉深情的笔触,展示出辛弃疾对离散之苦、爱情之长久等主题的思考。
c. 对后世的影响辛弃疾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才华影响了许多后来的词人。
他以其真挚笔墨和豪放风度为后世树立了楷模,成为南宋词派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三、杜牧——婉约派的代表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湖北荆门(今湖北钟祥)人。
他是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婉约派词人之一。
杜牧专注于写意纤细、曲线优美、抒发内心柔情脆弱而隐藏力量。
a. 创作特点杜牧的词作细腻、柔美,注重抒发内心情感。
他以写景抒怀为主,运用典故与比喻传递情感,给人以一种宁静深远的美感。
b. 代表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夜的静谧和美丽,展现出杜牧独特的婉约风格。
•《秋词》:表达了对友人别离和岁月流转的思考,引人入胜。
c. 对后世的影响杜牧以其圆润、温婉的词风为后来的文人树立了标杆。
他所倡导的婉约风格在后来成为宋词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并对明清时期及之后各类文化造成了深远影响。
四、两位词派风采之争辛弃疾和杜牧代表了南宋时期两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第五编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共四节)名词解释:王荆公体:①王安石晚年的诗歌风格既清新闲适,又沉郁悲壮。
②主要是绝句,雅丽精绝,含蓄深婉,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
简答: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①风格平易流畅,委屈婉转。
②在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富有情感。
③含蓄蕴藉而又评议自然,富有诗味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①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变重情韵为重气格,开创了宋诗自具面目的时代。
②古体诗具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以古文的章法写诗,讲究转折顿挫,句子彻底的散行,长短句杂处,少用偶句,故意作的似对非对,造成散文调而非诗调,常用语助词,或散文式介词。
③取材广泛,命题新颖,以议论为诗。
④也具有平易的特色。
欧阳修诗歌的开拓性:①欧阳修体现了唐诗向宋诗的转变,既保留诗歌整齐凝练的传统,又使诗歌形式具有弹性,使诗的节奏、声律多变,语言自然流畅。
②建立了不讲究均衡而以古拙取胜的宋诗格调。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①继承发展韩愈散文“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屈婉转的文章风格。
②欧阳修的赋开宋代文赋的先河,变骈偶对仗为骈散相间、奇偶错杂,既保持了伏体铺陈的特点,又使文章趋于舒缓。
③欧阳修散文的佳处,在于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常常从平易近人处入手,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写得婉转曲折、含蓄蕴藉而又富有情感与诗味。
梅尧臣诗的题材及特点:①干涉政治,反应社会现实民生疾苦的作品。
②写日常生活的琐碎事务。
③风格平淡瘦劲,在看似无奇的描写中去体现着深刻隽永的思想感情。
苏舜钦诗歌的风格:①苏诗充满激情,感激顿挫以抒发郁结、语言明快豪迈。
②其诗歌的主要特色是豪犷雄放,笔力豪隽,超迈横绝。
③由于苏诗激情豪迈,故难免粗放,缺少含蓄隽永的韵味。
王安石散文的特点:①多有关政治教化适于世用之作。
②结构严谨语言朴素简洁而说理透彻,概括性强③笔力雄健,富有感情,文风峭刻。
第五编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共三节)名词解释:东坡体:苏诗有“东坡体”之称,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加之议论博辩,滔滔莽莽而才气纵横,既有出法度的新意和豪放外的妙理,又有新鲜的比喻、多样化风格和磅礴的气势。
1.宋代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是C;A.王禹唐B.穆修C.柳开D.林逋2.王禹偁晚年自编的文集是A;A.小畜集B.河东先生集C.穆参军集D.嘉祜集3.王禹偁在学习白居易诗的同时,更重视和推崇的唐代诗人是D;A.李白B.韩愈C.王维D.杜甫4.在宋初“三体”诗中,王禹偁应属A;A.白居易体B.西昆体C.宫体D.晚唐体5.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A;A.欧阳修B.苏轼C.曾巩D.梅尧臣6.苏舜钦和梅尧臣是B;A.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B.开创北宋诗风的重要作家C.宋词的开创者D.北宋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7.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D;A.欧阳修B.王安石C.陆游D.苏轼8.北宋时,文章带有战国纵横家色彩的作家是B;A.柳开B.苏洵C.王安石D.范仲淹9.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是D;A.李维B.丁渭C.穆修D.杨亿10.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成为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关键人物是D;A.范仲淹B.欧阳修C.王安石D.晏殊11.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作家是B;A.范仲淹B.柳永C.欧阳修D.苏轼12.柳永的集子是D;A.珠玉词B.樵歌C.清真词D.乐章集13.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作家是C;A.冯延巳B.晏殊C.欧阳修D.柳永14.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长调的词人是B;A.秦观B.柳永C.晏殊D.欧阳修15.淮海集的作者是D;A.王令B.柳永C.贺铸D.秦观16.北宋后期词的代表作家是A;A.周邦彦B.柳永C.苏轼D.秦观17.周邦彦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着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C;A.稼轩词派B.清雅词派C.大晟词派D.婉约词派18.易安居士是B;A.秦观B.李清照C.柳永D.辛弃疾19.漱玉集的作者是D;A.晏殊B.周邦彦C.朱敦儒D.李清照20.苏轼的号是C;A.子瞻B.颍滨遗老C.东坡居士D.半山21.晚年自号“六一居士”的作家是B;A.曾巩B.欧阳修C.王安石D.梅尧臣22.元丰类稿的作者是C;A.范仲淹B.苏舜钦C:曾巩D.苏辙23.“山谷体”是指A的诗歌;A.黄庭坚B.陈与义C.陈师道D.吕本中24.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作家是A;A.黄庭坚B.吕本中C.苏轼D.韩愈25.江西诗派的“一祖”是指A;A.杜甫B.韩愈C.苏轼D.黄庭坚26.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是A;A.吕本中B.陈与义C.陈师道D.严羽27.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是B;A.西昆诗派B.江西诗派C.江湖诗派D.四灵诗派28.陆游的号是B;A.醉翁B.放翁C.笠翁D.诚斋29.陆游的诗集是A;A.剑南诗稿B.诚斋集C.元丰类稿D.栾城集30.陆游的文集是D;A.容斋随笔B.元丰类稿C.小畜集D.渭南文集31.有“古今律诗第一”之誉的宋代诗人是CA.苏轼B.王安石C.陆游D.黄庭坚32.陆游的诗歌刨造是C;A.南宋诗歌风格的一大转变B.公认的真正的"活法"诗C.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D.江西诗派的嫡传33.老学庵笔记的作者是D,A.杨万里B.朱熹C.洪迈D.陆游34.陆游所写的一部旅行日记是A;A.入蜀记B.梦梁录C.容斋随笔D.老学庵笔记35.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D;A.半山体B.稼轩体C.易安体D.诚斋体36.南宋词坛的第一大家是B;A.陆游B.辛弃疾C.李清照D.姜夔37.辛弃疾在宋代词坛创立了风格独特的D;A.易安体B.东坡体C.樵歌体D.稼轩体38.辛弃疾的词作中最具有特色的是B;A.农村词B.英雄词C.咏春词D.艳情词39.辛弃疾着名词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篇名是C;A.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B.清平乐C.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0.辛弃疾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但其主导风格是C;A.温婉柔丽B.清新洒脱C.豪放悲壮D.旷达疏放41.南宋中后期,崛起的一个以姜夔为代表的新词派是D;A.隐逸词派B.爱国词派C.江湖词派D.清雅词派42.张炎在词源中,对白石词的总评是C;A.生涩瘦硬B.慷慨悲壮C.“清空”“骚雅”D.温婉雅丽43.在南宋词坛上与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的作家是B;A.史达祖B.姜夔C.陈亮D.刘克庄44.宋代理论性最强、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是A;A.沧浪诗话B.彦周诗话C.六一诗话D.后山诗话45.严羽沧浪诗话论诗的主要方法是C;A.以情论诗B.以理论诗C.以禅喻诗D.以词喻诗46.指南录的作者是B;A.汪元量B.文天祥C.刘克庄D.戴复古47.下列作家中属于"永嘉四灵"的是A;A.徐玑B.刘克庄C.严羽D.戴复古48.下列作家中属于“永嘉四灵”的是A;A.徐照B.刘克庄C.严羽D.戴复古49.下列作家中属于“永嘉四灵”的是C;A.严羽B.刘克庄C.翁卷D.戴复古50.下列作家中属于“永嘉四灵”的是D;A.戴复古B.刘克庄C.严羽D.赵师秀51.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B;A.宇文虚中B.董解元C.元好问D.党怀英52.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是D;A.萧观音B.党怀英C.董解元D.元好问53.白朴所写的着名历史剧是B;A.墙头马上B.梧桐雨C.赵氏孤儿D.李逵负荆54.白朴所写的墙头马上是一部A;A.爱情喜剧B.历史剧C.神仙道化剧D.讽刺喜剧55.元初在梨园享有盛誉、被称为“曲状元”的剧作家是C;A.王实甫B.关汉卿C.马致远D.白朴56.马致远的代表作是C;A.陈抟高卧B.青衫泪C.汉宫秋D.墙头马上57.在“元曲四家”中,擅写神仙道化剧的是D;A.关汉卿B.王实甫C.白朴D.马致远58.柳毅传书的作者是B;A.高文秀B.尚仲贤C.纪君祥D.李好古59.双献功的作者是D;A.尚仲贤B.李好古C.纪君祥D.高文秀60.李逵负荆的作者是A;A.康进之B.李好古C.高文秀D.尚仲贤61.西厢记共有D;A.一本四折B.五本二十折C.四本十六折D.五本二十一折62.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是C;A.王实甫B.马致远C.关汉卿D.白朴63.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A;A.单刀会B.窦娥冤C.救风尘D.望江亭64.关汉卿的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均属于B;A.历史剧B.爱情风月剧C.神仙道化剧D.公案剧65.关汉卿公案剧的代表作是B;A.鲁斋郎B.窦娥冤C.蝴蝶梦D.绯衣梦66.元代后期杂剧作家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B;A.乔吉B.郑光祖C.钟嗣成D.宫天挺67.郑光祖表现才子佳人缠绵情爱的代表作是A;A.倩女离魂B.梅香C.两世姻缘D.杨州梦68.“元曲四大家”是C;A.郑光祖、王实甫、白朴、钟嗣成B.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C.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D.关汉卿、王实甫、郑光祖、钟嗣成69.周德清的一部在中国语音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着作是B;A.四声切韵B.中原音韵C.录鬼簿D.太和正音谱7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着作录鬼薄的作者是D;A.郑光祖B.周德清C.乔吉D.钟嗣成71.琵琶记的作者是A;A.高明B.元好问C.马致远D.汤显祖72.琵琶记是D;A.元杂剧B.诸宫调C.散曲D.南戏73.“南曲之祖”指的是C;A.张协状元B.荆钗记C.琵琶记D.拜月亭记74.元代前期散曲创作的大家是B;A.关汉卿B.马致远C.白朴D.王和卿75.马致远的被誉为“秋思之祖”的散曲是A;A.双调·夜行船百岁光阴B.中吕·阳春曲“题情”其五C.越调·天净沙秋思D.越调·凭栏人寄征衣76.元后期散曲创作成就最高的代表人物是A;A.乔吉张可久B.张养洁张可久C.乔吉睢景臣D.张可久贯云石77.小山乐府的作者是D;A.乔吉B.张养浩C.刘时中D.张可久78.元朝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是A;A.虞集B.赵孟頫C.姚燧D.揭傒斯79.元代后期杰出的少数民族抒情诗人是C;A.虞集B.刘因C.萨都剌D.杨载80.杨维桢的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元末极为流行,世称C;A.白居易体白体B.诚斋体C.铁崖体铁体D.半山体81.“元诗四家”中诗歌内容量丰富的是B;A.虞集B.揭傒斯C.杨载D.范梈82.杨维桢诗被称为D;A.乐府体B.香奁体C.宫体D.铁崖体83.着名诗选、诗话兼诗论瀛奎律髓的作者是C;A.严羽B.司空图C.方回D.刘克庄。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五章北宋词与南渡词单选题1.在宋初词坛上影响最大、成为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关键人物是() [单选题] *A.范仲淹B.晏殊(正确答案)C.欧阳修D.王安石2.一生身居要职,有“太平宰相”和“富贵词人”的作家是(C)A.杨亿B.范仲淹C.晏殊D.欧阳修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北宋专工令词而且以词名世的第一人是() [单选题] *A.晏殊(正确答案)B.欧阳修C.柳永D.苏轼4.晏殊的词集是(D) A.《小山词》B.《片玉词》C.《漱玉词》D.《珠玉词》[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承五代南唐词的情韵,下启东坡词的疏隽与少游词的深婉,开宋词士大夫化的风气的作家是() [单选题] *A.柳永B.晏殊C.欧阳修(正确答案)D.周邦彦6.在慢词体制形成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作家是(B)A.晏殊B.柳永C.欧阳修D.周邦彦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柳永的词集是(C)A.《珠玉词》B.《清真词》C.《乐章集》D.《樵歌》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淮海集》的作者是() [单选题] *A.贺铸B.周邦彦C.黄庭坚D.秦观(正确答案)9.被誉为北宋词坛婉约派的“大家”、成为宋代婉约词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作家是(A)A.秦观B.周邦彦C.欧阳修D.苏轼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晏几道的词集是(B)A.《珠玉词》B.《小山词》C.《淮海集》D.《乐章集》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东山词》的作者是() [单选题] *A.晏几道B.贺铸(正确答案)C.秦观D.王令12.北宋大晟词派的代表人物是() [单选题] *A.秦观B.柳永C.贺铸D.周邦彦(正确答案)13.北宋词的“集大成者”是() [单选题] *A.苏轼B.周邦彦(正确答案)C.柳永D.秦观14.最能体现清真词艺术特色的是他的() [单选题] *A.以写男女艳情为主的词B.应制和酬唱之词C.咏物词和羁旅行役之词(正确答案)D.反映农村生活的词15.周邦彦的号是() [单选题] *A.清真居士(正确答案)B.美成C.白石道人D.庆湖遗老16.强调“词别是一家”的作家是() [单选题] *A.周邦彦B.柳永D.李清照(正确答案)17.易安居士就是() [单选题] *A.晏几道B.朱敦儒C.李清照(正确答案)D.辛弃疾18.《樵歌》的作者是() [单选题] *A.贺铸B.张孝祥C.朱敦儒(正确答案)D.吴文英19.南宋词坛上讴歌隐逸生活和出世思想的词作大为盛行,首开其端的作家是()[单选题] *A.李清照B.朱敦儒(正确答案)C.朱淑贞D.吴文英1.北宋初期词,承续花词派与南唐词风而有变化,其代表作家有()。
第五章南宋初期文学靖康之变,宋室南渡,神州陆沉,山河破碎,爱国主题成为洪钟巨响,词坛形成爱国词派,诗苑出现“四大家”,散文摆脱文以载道。
第一节花间一流李清照婉约才女兰心蕙质冰雪聪颖妍媚细腻纯净高雅细腻深情●婉约以易安为宗。
——清王士祯《花草蒙拾》●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
——沈曾植《菌阁琐谈》●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调元《雨村词话》●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清沈谦对联:苏东坡临江把酒,望月遥想,叹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成豪放一派。
李清照倚窗独坐,对水沉思,怨霜染遍万棵绿树红花,独树婉约一家。
一. 李清照的生活经历:1.籍贯:旧居山东章丘县明水镇,后移居济南柳絮泉,史称济南人。
2.家学渊源:出身官宦名门、书香门第,父李格非字文叔,太学博士、礼部员外郎,齐鲁知名学者,有《洛阳名园记》,名列《宋史》。
3.独特的性格:贵族少女,锦衣玉食,天真活泼,浪漫舒展,开朗任性、纯真清雅,喜欢情调,花季少女,风吹乱发,一派童真。
李清照相貌两点推测:●《宋史》说其父“俊警异甚”;《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31岁画像削肩细腰,因写过三句:“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称“李三瘦”。
4.婚姻:1101年,18岁与太学生赵明程成婚,夫妇志同道合:同游相国寺,校古书、和诗词、赏书画、鉴金石。
后赵明程携清照回青州老家,屏居十年之久。
在“归来堂”“易安室”沉溺金石古籍,编成《金石录》30卷。
宣和三年明诚任莱州太守,同年六月清照由青州赴莱州。
5.南渡漂泊:靖康二年二月北宋灭亡,清照44岁。
高宗建炎元年,明程任建康知府,清照流亡南京,“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南渡后,明诚病逝,时年49,46岁的李清照中年丧夫,悲痛欲绝。
晚年奔波于明州、温州、越州一带,备尝艰辛。
辛弃疾与南宋江南词派的发展辛弃疾(1140年-1207年)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词人,同时也是南宋江南词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辛弃疾的作品在中国古代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探讨辛弃疾与南宋江南词派的发展,并详细介绍他们在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方面的贡献。
南宋江南词派的背景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江南地区成为了文化中心。
此时,有着与北方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这种独特背景下产生并逐渐形成了以江南地区为核心的文学流派,“江南词派”就是其中之一。
它以愿景广阔、情感深远、语言优美等特点著称。
辛弃疾对江南词派的影响与贡献文学创作风格辛弃疾对江南词派及后来者在文学创作风格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抒发情感,以豪放激昂的词句表达内心世界,对江南词派注入新的血液。
辛弃疾以其刚烈的个性与才华非凡的文学天赋,使得江南词派在艺术上更加多样化、丰富。
主题思想观念辛弃疾在主题和思想观念方面也为江南词派开拓了新的领域。
他广泛探讨了爱国、社会不公、人情冷暖等议题,并通过诗词表达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关切与思考。
辛弃疾的作品中,既有对时事政治的批评与反思,也有对爱情与友谊的歌颂,这种多样性成为后来江南词派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影响力传承辛弃疾逝世后,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并成为南宋文坛及后世文人所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之一。
许多后来者都将他视为榜样,并在创作中汲取启发。
辛弃疾对江南词派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艺术风格和主题思想上,也在传承与影响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论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对南宋江南词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他的作品和个人贡献,江南词派逐渐形成了独特而多样化的风格,并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创作上的灵感与参考。
辛弃疾以其杰出的文学才华和卓越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坛上耀眼的一颗明星,至今仍被广泛赞美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