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我国早在2002年就已跨越7%的老龄化社会门槛(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9.18%[1]。
慢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疾病。
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便秘有其独特的特征,如何从老年人身体虚弱、共病多、用药多的特点出发,更科学、更全面评估和处理老年便秘是每个从事老年医学的医师都会面临的问题,《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是国内外第一个针对老年便秘患者制定的诊治指导意见,结合了老年人的便秘临床特点,强化了在治疗上的多学科合作、综合性处理的重要性。
一、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特点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存在东西方的差异[2-4]。
欧美国家约10%~15%的人群受便秘的困扰,北美地区的慢性便秘患病率为12%~19%。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增龄增加,英国一项数据显示,年龄超过60岁时便秘发生率呈显著上升,75岁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高达50%。
我国以社区为基础的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便秘总体患病率为3%~11%,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5%~20%,80岁以上可达20.0%~37.3%,老龄化是慢性便秘的高危因素。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实际患病率要高于目前报道的数据,因为高龄、致残或卧床不能自理、有严重疾病、特殊疾病或不能交流的老年人常不在调查范围内。
二、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诊断便秘是一种以症状为基础的紊乱,以排便不满意或(和)便次减少、排出障碍为主要症状。
两者的量化诊断标准均为罗马标准。
《共识》对慢性便秘的诊断采用最新的罗马Ⅳ标准,罗马Ⅳ标准对慢性便秘的症状及量化标准与罗马Ⅲ标准相似,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引入了自发排便的概念,每周的排便次数以患者在未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治疗便秘时的每周排便次数为准[5]。
三、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一)类型: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病因谱不同于中青年,虽然功能性便秘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便秘类型,但老年人继发性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例如结肠肿瘤引起的机械性梗阻、糖尿病等代谢病引起的神经病变等器质性疾病相关性便秘,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特点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也是引起或加重便秘的因素之一。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部分患者反复就医或滥用泻药,增加了医疗费用。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和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建议”3个等级。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1.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2.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3.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推荐等级:推荐。
4.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造成明显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二、病因与病理生理5.慢性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6. 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可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NTC)、慢传输型便秘(STC)、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
推荐等级:推荐。
7.STC的原因多为结肠推进力不足,与肠神经损伤、Cajal 细胞减少等有关。
推荐等级:推荐。
8.排便障碍型便秘多为盆底肌协调障碍、排便推进力不足所致。
推荐等级:推荐。
9.NTC多为直肠顺应性和直肠敏感性异常所致。
推荐等级:推荐。
三、诊断评估与鉴别诊断10.慢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可借鉴功能性便秘罗马Ⅳ标准,排便次数采用自发排便次数进行计数。
推荐等级:推荐。
11. 肛门直肠指诊有助于排除肛门直肠器质性疾病,了解肛门括约肌功能。
推荐等级:推荐。
12.对有警报征象的慢性便秘患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对年龄≥40岁的初诊患者。
慢性便秘的药物选择2024(附表)便秘(constipation)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慢性便秘的治疗方式主要有:(1)一般治疗: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增加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等;(2)药物治疗;(3)生物反馈治疗;(4)手术治疗。
其中,药物是慢性便秘常用的治疗手段,选择治疗药物时,应考虑药物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性、药物依赖性及效价比。
本文对临床常用的通便药进行了汇总。
泻药容积性泻剂和渗透性泻剂主要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
(1)容积性泻剂(膨松剂)通过滞留粪便中的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起到通便作用,使干硬的粪便变得松软易于排出。
常用药物: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等。
(2)渗透性泻剂口服后可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吸收水分,同时阻止肠道吸收水分,致使肠内容物容积增加,促进肠蠕动,引起排便。
常用药物:聚乙二醇、不被吸收的糖类(如乳果糖)、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等。
需注意,过量应用盐类泻药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者应慎用。
作为补救措施,刺激性泻剂可以短期、间断使用。
(3)刺激类泻剂主要通过刺激结肠黏膜中的感觉神经末梢,增强结肠动力,并刺激肠道分泌,从而促进排便,其作用强而迅速,可引起腹痛。
常用药物:比沙可啶、酚酞、蒽醌类药物、蓖麻油等。
(4)润滑性泻剂具有软化粪便、润滑肠壁的作用而使粪便易排出。
常用药物:液体石蜡、甘油、多库酯钠及其他植物油等。
促动力药促动力药作用于肠神经末梢,释放运动性神经递质,拮抗抑制性神经递质或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增加肠道动力,对慢传输型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常用药物:普卢卡比利等。
促分泌药鸟甘酸环化酶-C(GC-C)激动剂(代表药物:利那洛肽)可以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腹痛、便秘等症状。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
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部分患者反复就医或滥用泻药,增加了医疗费用。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和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建议”3个等级。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
1.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 (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2.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3.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推荐等级:推荐。
4.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造成明显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二、病因与病理生理
5.慢性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6. 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可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NTC)、慢传输型便秘(STC)、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
推荐等级:推荐。
7.STC的原因多为结肠推进力不足,与肠神经损伤、Cajal 细胞减少等有关。
推荐等级:推荐。
8.排便障碍型便秘多为盆底肌协调障碍、排便推进力不足所致。
推荐等级:推荐。
9.NTC多为直肠顺应性和直肠敏感性异常所致。
推荐等级:推荐。
三、诊断评估与鉴别诊断
10.慢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可借鉴功能性便秘罗马Ⅳ标准,排便次数采用自发排便次数进行计数。
推荐等级:推荐。
11. 肛门直肠指诊有助于排除肛门直肠器质性疾病,了解肛门括约肌功能。
推荐等级:推荐。
12.对有警报征象的慢性便秘患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对年龄≥40岁的初诊患者。
建议行结肠镜检查。
推荐等级:推荐。
13.结肠传输时间测定有助于STC的诊断。
推荐等级:推荐。
14.球囊逼出试验可作为排便障碍型便秘的初筛检查。
推荐等级:推荐。
15.肛门直肠压力测定能评估肛门直肠的动力和感觉功能,适用于以排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患者。
推荐等级:推荐。
16.排粪造影能检出慢性便秘患者存在的形态学异常和排出功能异常。
推荐等级:推荐。
四、治疗
17.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是慢性便秘的基础治疗措施。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18.慢性便秘患者需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19.容积性泻剂和渗透性泻剂主要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20.作为补救措施。
刺激性泻剂可以短期、间断使用。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21.鸟苷酸环化酶-C(GC-C)激动剂可以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腹痛、便秘等症状。
推荐等级:推荐。
22. 高选择性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可缩短结肠传输时间,增加患者排便次数。
推荐等级:推荐。
23. 氯离子通道活化剂可以促进肠上皮分泌,增加患者自发排便次数。
推荐等级:推荐。
24. 微生态制剂可作为慢性便秘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推荐等级:建议。
25. 中医中药对改善慢性便秘症状有一定效果。
推荐等级:推荐。
26. 生物反馈治疗是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推荐等级:推荐。
27.骶神经刺激可用于常规内科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便秘。
推荐等级:推荐。
28.对合并精神心理症状的便秘患者建议先进行相应社会心理评估,再给予相应的治疗。
推荐等级:推荐。
29.对于难治性便秘患者建议转至有条件的医院,重新进行结直肠肛门形态学、功能检查必要时多学科会诊。
推荐等级:推荐。
30.老年人、儿童、孕妇、糖尿病相关便秘和阿片引起的便秘(OIC)患者,需注意其特殊人群的治疗特点。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31.非手术治疗疗效差和经便秘特殊检查显示有明显异常的STC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应慎重掌握手术指征,针对病变选择相应的手术。
推荐等级:推荐。
32.排便功能障碍型便秘常有多种解剖异常,其手术指征复杂,术式多样,且手术疗效也不尽相同,尚无统一标准。
推荐等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