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对膀胱收缩的影响 用测量膀胱内压的方法观察针刺对膀胱收缩的影响,一组为本 经膀胱俞、次髎穴和任脉中极穴,另一组为异经足太阴脾经三阴交、 阴陵泉穴和足少阴肾经阴谷穴。结果是前组穴位远较后组穴位有效。 动物实验也验证了这一结果,针刺家兔膀胱经“膀胱俞”、“次髎” 穴和任脉“中极”、“关元”、“曲骨”等穴能引起膀胱收缩,针刺 胃经“足三里”、肾经“阴谷”、脾经“三阴交”和“阴陵泉”等 穴则效应差得多。
②同一穴位或同一处方对全身各部位都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分别针刺合谷穴、足三里穴、合谷加足三里穴、非经非穴区(但有较强的针 感),对头、胸、腹、背、四肢皆有镇痛作用;分别针刺耳穴的神门、肺、交感、 胃、脾、腹、三焦、皮质下、耳尖等9个穴位,对胸部、上腹部、下腹部共11个 测痛点痛阈都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临床上针刺合谷、内关穴,分别进行头部、颈 部、胸部、腹部和四肢手术也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③对针刺麻醉的影响 采用辐射热刺激家兔鼻部引起甩头反应作为痛反应的时间阈值, 手法捻针针刺“合谷”穴区和非穴区,结果发现,针刺前痛反应时 5次测定平均值为6.10土1.92秒,针刺“合谷”穴后5次测定的平均值 为17.60±3.31秒,较针前平均延长288.53%,出针后反应时逐渐恢 复到对照值;在非穴点以同样手法针刺,其反应时在实验全时程无 明显变化,但再针刺“合谷”穴,痛反应时又出现明显延长。表明 针刺动物“合谷”穴与非穴点镇痛效应有明显不同。
腧穴功能特异性与相对特异性
一.腧穴功能特异性
腧穴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穴位与穴位之间在功能作用上 所存在的差异,即某一穴位对某些病或某些脏腑、器官具体作用的 特点,这是区别腧穴的要点。
(一)穴位与非穴位功能作用的差异:
腧穴特异性首先表现在穴位与非穴位在针灸效应上的差异。临 床和实验均证明,针灸穴位作用明显,针灸非穴位大多作用不明显 或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