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一教案:茎是由芽发育成的精品教育.doc
- 格式:doc
- 大小:18.51 KB
- 文档页数:8
芽的类型和发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芽的种类,描述枝芽的基本结构和发育过程。
2.概述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辩证关系,列举顶端优势在生产中的应用。
3.描述木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叶芽的结构情感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叶芽的结构,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1.描述芽的发育过程2.描述叶芽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叶芽发育、伸展的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与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植物的根和叶所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的?组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外形上分析茎是连接根和叶的器官。
总结:营养物质的运输是由茎完成的。
引入课题:植物体的茎是怎样产生的?二、讲授新课(一)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出示录像:春天树木枝条发芽、生长的现象。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二)芽的种类: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带芽的枝条实物或投影。
组织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请你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芽进行分类。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芽分类的标准和名称。
总结:(1) 芽有许多种类,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如:按着生位置区分,可分为顶芽、侧芽。
按将来发育成什么分,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
(2) 顶芽有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或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
(三)叶芽的结构: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观察叶芽的结1.提示注意事项:2.(1)纵切叶芽时,不要切偏,并注意安全。
(2) 对照挂图或课本中的实验-叶芽的结构。
2.组织学生总结叶芽的结构,并请个别学生进行指图的活动。
利用自制教具或多媒体动画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叶芽各部分发育的过程。
组织学生总结叶芽各部分发育的结果。
(四)侧芽发育和顶芽发育:展示具有顶端优势植物的幻灯片或盆栽植物。
第五章营养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茎是由芽发育成的教学目的:1.知道芽的种类,理解叶芽的基本结构和伸展过程。
2.理解顶芽与发育与侧芽发育的辩证关系。
3.初步学会作放大镜观察叶芽的结构。
教学重点:叶芽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叶芽发育、伸展的过程。
教具准备:纵剖开的新鲜的圆白菜。
实验材料用具:杨树枝的顶芽,叶芽的永久纵切片,刀片,解剖针,放大镜,显微镜。
教学方法:讲述法与学生解剖、观察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引言: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怎么会到达叶里?叶制造的有机物,怎么会到达根部?很明显,这些营养物质的运输都必须通过茎。
第五章营养物质的运输植物的主干和侧枝都称做茎,它们都是由芽发育成的:主干通常是由种子中的胚发育成的;侧枝是由主干上的芽发育成。
因此,要了解茎,应该先认识芽。
第一节茎是由芽发育成的一、芽的种类(一)从着生位置上看:1.顶芽:2.侧芽:侧芽一般着生在叶腋里。
(二)从发育上看:1.叶芽:2.花芽:3.混合芽:花芽、混合芽通常比较肥大,容易与叶芽相区别。
二、叶芽的结构:实验:1、把杨树枝上的顶芽轻轻地摘下。
2、用刀片从顶部向下将顶芽纵向剖开。
3、用解剖针轻轻地挑动顶芽的内部,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芽轴、生长点、叶原基、幼叶和芽原基。
4、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叶芽的永久纵切片,认识叶芽各部分的结构。
(一)芽轴:发育成茎。
(二)生长点:使芽轴不断地伸长,并产生出新的叶原基和芽原基等。
(三)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四)幼叶:发育成叶。
(五)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三、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一些植物,总是顶芽比侧芽发育得好。
顶芽发育旺盛,侧芽的发育往往受到抑制。
这种顶芽发育占优势,从而抑制侧芽发育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如果去掉顶芽,原来受到抑制的侧芽就可以得到生长的机会而长成分枝。
利用顶端优势的例子。
小结:动动脑。
第五章第一节茎是由芽发育的教案示例_高中生物教案第五章第一节茎是由芽发育的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了解芽的种类,理解叶芽的结构及叶芽发育。
理解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叶芽的结构,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1.“叶芽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知识。
因为: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叶芽的结构息息相关,叶芽的结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实际上,叶芽就是尚未展开的枝条(枝条:长有叶和芽的茎)。
也就是说,茎是由叶芽发育的。
只有弄清叶芽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茎与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为后续知识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
2.“叶芽的发育”是本节的难点知识。
因为:叶芽的发育过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动态的、变化的过程。
伴随着叶芽的发育,新的枝条逐渐形成。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会造成一些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设法利用一些手段(录像、教具、动画等),克服时空带来的障碍帮助学生理解叶芽的发育过程与茎形成的关系,从而突破难点。
3.“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知识。
因为:对初一学生而言,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以及生长素的浓度、作用机理,这些知识都是比较抽象而陌生的,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理解这些知识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教师要针对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讲明顶芽对侧芽抑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及去掉顶芽能使侧芽生长、发育的道理就可以了。
4.组织学生做“观察叶芽的结构”实验也是本节的难点内容。
因为:(1)学生经常掌握不好双面刀片的拿法,弄不好会把手划破。
教师课前应把刀片的一侧用胶布包好,并告诉学生刀片的正确拿法,避免划伤手指。
(2)用刀片纵向剖开叶芽时,学生会出现“剖偏”现象,从而影响对叶芽的观察效果。
教师除了做好示范外,可以多备几个叶芽,让学生多做几次,从中挑选出最完整的叶芽纵剖面。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七年级生物教案:茎是由芽发育成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茎是由芽发育成的过程,并掌握茎的结构和功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芽的结构和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茎的结构和功能2. 芽的发育过程教学难点:1. 茎的结构和功能的联系2. 芽的发育过程的机理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茎和芽的实物标本或图片3. 显微镜等观察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茎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茎的结构和功能,通过PPT展示茎的横切面和纵切面的结构图,让学生了解茎的组成和功能。
2. 讲解茎的分类,如木本茎和草本茎的特点和区别。
三、观察芽的发育(10分钟)1. 展示芽的实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芽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2. 讲解芽的发育过程,从芽原基到成熟茎的过程,并解释这个过程是如何影响茎的发育的。
四、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茎的横切面和纵切面,观察茎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分组,通过观察芽的实物标本或图片,分析芽的发育过程。
2.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茎的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性,以及芽的发育过程对茎的发育的影响。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分析不同植物的茎的结构和功能的特点。
2. 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变植物的茎的结构和功能,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教学反思:六、探索茎的分类(10分钟)教学内容:1. 木本茎和草本茎的特点和区别。
2. 灌木和乔木的分类。
教学过程:2. 讲解灌木和乔木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不同点。
七、深入理解茎的功能(10分钟)教学内容:1. 茎的输导功能。
2. 茎的支持和保护功能。
教学过程:1. 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茎的输导功能,如水分、养分等的运输。
《[第五章第一节茎是由芽发育的生物教学设计示例] 芽茎》摘要:五节茎是由芽发育教案示例五节茎是由芽发育教案示例,因植物生长、发育与叶芽结构息息相关叶芽结构是植物生长基础,明确叶芽就是枝条雏型其孕育着茎结构茎是由芽发育五节茎是由芽发育教案示例五节茎是由芽发育教案示例教学目标.了芽种类理叶芽结构及叶芽发育理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关系.通指导学生观察叶芽结构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问题能力3.通分析“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关系”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重、难分析.“叶芽结构”是节重知识因植物生长、发育与叶芽结构息息相关叶芽结构是植物生长基础实际上叶芽就是尚展开枝条(枝条长有叶和芽茎)也就是说茎是由叶芽发育只有弄清叶芽结构才能更地理茎与芽关系才能更地续知识掌握奠定良基础.“叶芽发育”是节难知识因叶芽发育程是相对缓慢动态、变化程伴随着叶芽发育新枝条逐渐形成由和空原因会造成些学生理上困难这就要教师设法利用些手段(录像、教具、动画等)克空带障碍助学生理叶芽发育程与茎形成关系从而突破难3.“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关系”也是节难知识因对初学生而言植物体生长素以及生长素浓、作用机理这些知识都是比较抽象而陌生从学生知识基础看理这些知识是有定困难教师要针对容深入浅出地讲明顶芽对侧芽抑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及顶芽能使侧芽生长、发育道理就可以了.组织学生做“观察叶芽结构”实验也是节难容因()学生常掌握不双面刀片拿法弄不会把手划破教师课前应把刀片侧用胶布包并告诉学生刀片正确拿法避免划伤手指()用刀片纵向剖开叶芽学生会出现“剖偏”现象从而影响对叶芽观察效教师除了做示外可以多备几叶芽让学生多做几次从挑选出完整叶芽纵剖面教学程设计、课题参考课课二、教学程.关节课引言教师可以根据前面已讲知识复习提问植物体根和叶各有什么功能由引出营养物质运输是由茎完成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植物体茎是怎样产生?启发学生得出茎是由芽发育而成.“芽种类”教学课前可准备些枝条(杨树)、挂图或投影片告诉学生芽有许多种类分类标准不样名称也不样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芽分类标准和名称确定般学生能够提到上两种分类标准教师可稍加扩充如杨树等植物芽外有些鳞片保护着这种芽又叫做鳞芽没有鳞片芽又叫做裸芽以说明芽名称多样性教师可提示学生顶芽有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也可能是花芽但发育成枝条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3.“叶芽结构”教学应采取实验与教学步方法这样便学生理和掌握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些基技能了便学生观察叶芽纵切面教师可以用元白菜心制作成“叶芽纵剖教具”用表明叶芽各部分结构和名称;用模型或动画投影片说明叶芽发育程也可用伸缩教鞭示叶芽伸展情况;有条件也可给学生放录像片进步展示叶芽生长、发育全程明确叶芽就是枝条雏型其孕育着茎结构茎是由芽发育了检学生掌握程教师可黑板上画出叶芽结构图请学生填出图和各部分发育结构名称顺着思路可问学生①如把叶芽生长叶芽会怎样?②叶芽各部分是不是都不能生长了?③侧芽发育与顶芽发育有没有关系?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侧芽发育和顶芽发育关系问题.关“侧芽发育和顶芽发育”教学可以顺着上述思路首先引导学生讨论植物侧芽发育与顶芽发育是否有关系然用生活些实际例子并配上图片或投影片等说明顶芽生长抑制侧芽发育现象是普遍存(向日葵、松树、杨树等)再释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植物体产生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它主要分布生长旺盛地方什么顶芽生长会使侧芽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呢?释这现象要考虑到初学生知识水平不要把高知识搬到这里讲只要按照容用简明语言讲清生长素作用和顶端优势现象产生道理就可以讲程定要说明生长素多集顶芽等生长旺盛部位并能往下运输含量微少会促进植物生长含量稍多就会抑制植物生长般情况下顶芽生长素含量少生长快侧芽生长素多生长慢或停滞当顶芽生长素往下运输量减少了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顶芽对侧芽抑制除侧芽开始生长并能发育成侧枝侧枝上也有顶芽样道理会抑制侧枝上侧芽发育以类推了使学生能理这作用机理讲可配合使用制投影片、板图讲还可以播放有关动画片、录像片使学生加深对这些较抽象知识理和掌握节有条件学校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些影片或说明顶端优势和整枝摘心农业实践和植物栽培广泛利用也可以用学生熟悉材进行说明使学生能够进步理不植物根据要不可以维持顶端优势(向日葵、黄麻、松柏科植物)也可以摘心整枝促进侧芽量发育以便获得更多花芽和实(棉花、番茄)教师结植物茎是由芽发育茎是植物体不可缺少结构茎能输导营养物质还有支持、贮藏、繁殖等功能茎所以有这些功能是与茎结构有关下节课容可稍做铺垫.芽类型植物学上按照不标准可将芽分成以下类型.茎形态茎是植物地上部分骨干其上着生叶、花和实茎可分节和节两部分多数植物茎是圆柱形这种形状适宜担支持、输导和贮藏功能有些植物茎厚角组织比较集向外突出成棱形如莎草科植物茎呈三棱形;唇形科植物茎呈四棱形;芹菜茎多棱形另外仙人掌科植物茎扁圆形或多角柱形茎常实心但有茎是空(如葫芦科、伞形科、菊科、禾科些植物)现访问是国教师吧旗下教案。
第五章第一节茎是由芽发育的教案示例教案示例:主题:茎的发育教学目标:1. 理解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2. 掌握茎的结构和功能;3. 能够描述茎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茎的发育过程及结构。
教学准备:教学PPT、茎的横切解剖图、茎的发育过程示意图、实物茎的示范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植物的主要器官是什么?”2. 引发学生思考:“如何产生和生长的?”3. 出示植物的芽图,引导学生思考:芽是如何发育的?发育后会变成什么器官?Step 2: 提出学习目标1. 通过讲解和观察实物茎,学生能够理解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2. 学生能够描述茎的发育过程。
Step 3: 学习茎的发育过程1. 讲解茎的发育过程:幼芽中的细胞逐渐分裂和扩张,形成内正中央的细细胞和外围受压的细胞等。
2. 出示茎的发育过程示意图,解释图中各阶段的特点。
Step 4: 观察茎的结构1. 展示实物茎,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茎的形态特征。
2. 出示茎的横切解剖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茎的内部结构。
Step 5: 讨论茎的功能1. 引导学生讨论茎的功能,如承担植物的机械支持、传输养分和水分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茎的不同形态和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Step 6: 小结复习1. 梳理茎的发育过程和结构。
2. 总结茎的功能及与形态和结构的关系。
Step 7: 拓展应用1. 分组讨论茎的形态和结构对植物适应环境的作用。
2. 研究不同植物的茎形态和结构,找出共同特点和差异。
Step 8: 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要求学生了解植物茎的多样性,并写出观察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展示实物茎和茎的横切解剖图,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茎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小结复习和拓展应用,加深学生对茎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芽的类型和发育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教材简析】芽的类型和结构是济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的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的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的第六节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说明茎是由芽发育成的。
首先从芽的种类入手,使学生对芽的位置、外观及发育的方向有常识性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重点探究枝芽的内部结构和发育结果。
然后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使学生理解主干和侧枝发育的相关性的具体利用。
(三)情感目标:通过分析“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三、【教学设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中的【实验】观察枝芽的结构,本人将它改成探究实验。
展示一个有茎、叶、侧芽的枝条,在几个月前它只是一个枝芽,那么仔细辨认枝条上的茎、叶、侧芽等结构,讨论它们分别是枝芽中的哪些结构发育来的呢?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优秀的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能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教材,根据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现实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艺无止境”,生物学教学永远是一块无限广阔的创造天地。
2、尽量增加直观性。
用稀释的红墨水浸泡枝条的下部,将上部的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将枝条分发给同学观察发现:只有木质部变红。
很好的说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管道在木质部。
给学生展示侧枝树皮被环剥形成的结瘤,说明韧皮部里有运输有机物的管道。
另外卷心菜的类比、塑料薄膜以及硬纸板做一个多成次套筒式的木本植物茎的立体结构模型,都很好地增加了直观性。
3、在教学实施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剖、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真正体验由无到有的探索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去体味成功的快乐。
通过探究和细致的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严密的推理上升到理论,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纵向切开的卷心菜,一天前下端插在稀释的红墨水的冬青枝条,侧枝树皮被环剥形成的结瘤,木本植物茎的立体结构模型,实验的材料用具,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分组。
自然教案设计:茎是由芽发育成的芽茎教案题目:探索茎的结构和发育过程年级:小学三年级学科:科学时长: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茎是由芽发育成的芽茎;2. 掌握茎的结构和发育过程;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教具准备:1. 彩色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植物的茎的结构和类型;2. 实验材料:百叶窗植物、刀具、放大镜;3. 实验记录表格:让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向学生展示不同植物的茎的结构和类型的彩色图片或卡片,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Step 2: 呈现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一个植物的简单示意图,标出根、茎、叶,并解释茎是由芽发育成的芽茎。
Step 3: 探索3.1 让学生观察一颗刚发芽的百叶窗植物,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芽茎的结构。
3.2 学生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地用刀具切开芽茎,观察横切面。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同组成员讨论。
3.3 整理归纳观察结果:茎的结构由内外两层组成,外层是茎皮,内层是茎髓。
茎髓中有一些细长的线状物。
Step 4: 实验4.1 学生在实验记录表格上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
4.2 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a. 准备一个新鲜的百叶窗植物,将其根部放入染料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
b. 取出浸泡后的植物,用刀具小心切开茎部横切面,并用放大镜观察。
c.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同组成员讨论。
Step 5: 总结学生展示并解释实验结果,总结茎的发育过程:芽茎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的细长线状物是输导组织,负责植物茎部的水分和养分运输。
Step 6: 小结回顾向学生提问,以检查他们对茎的结构和发育过程的理解。
Step 7: 评价通过向学生提问的形式,检查他们对茎的结构和发育过程的理解程度。
Step 8: 作业将学生要求进一步观察和了解其他植物的茎的结构和发育过程,并写一篇短文进行描述。
扩展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其他植物的茎的结构,并用手绘图的形式展示给全班。
初一教案:茎是由芽发育成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芽的种类,理解叶芽的结构及叶芽发育。
理解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叶芽的结构,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知识是叶芽的结构。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叶芽的结构息息相关,叶芽的结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实际上,叶芽就是尚未展开的枝条(枝条:长有叶和芽的茎)。
也就是说,茎是由叶芽发育的。
只有弄清叶芽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茎与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为后续知识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
组织学生做观察叶芽的结构实验是本节的难点内容之一。
学生经常掌握不好双面刀片的拿法,弄不好会把手划破。
教师课前应把刀片的一侧用胶布包好,并告诉学生刀片的正
确拿法,避免划破手指。
用刀片纵向剖开叶芽时,学生会出现剖偏现象,从而影响对叶芽的观察效果。
教师除了做好示范外,可以多备几个叶芽,让学生多做几次,从中挑选出最完整的叶芽纵剖面。
本节的难点知识还有叶芽的发育。
叶芽的发育过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动态的、变化的过程。
伴随着叶芽的发育,新的枝条逐渐形成。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会造成一些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设法利用一些手段(录像、教具、动画等),克服时空带来的障碍帮助学生理解叶芽的发育过程与茎形成的关系,从而突破难点。
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对初一学生而言,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以及生长素的浓度、作用机理,这些知识都是比较抽象而陌生的,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理解这些知识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教师应深入浅出地讲明顶芽对侧芽抑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及去掉顶芽能使侧芽生长、发育的道理就可以了。
教法建议
《茎是由芽发育成的》一节中,关于芽的种类,必须采集一些带有芽的枝条,让学生看到实物,再配合挂图,就容易讲清楚。
采集来的枝条,要带有顶芽和侧芽的,也要带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的(苹果、梨、葡萄的芽,有的就是混合芽)。
只要让学生从它们的着生位置和外部形成上把这几种芽区
分清楚就可以了,教师不必进行更多的解释。
关于叶芽的结构,要分发给学生一些叶芽,让他们在课堂上亲自动手,把发给的叶芽纵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它的结构。
这一部分内容的讲授和观察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叶芽就是未发育的枝。
叶芽发育的内容,在这节课中是稍难一些的知识,因为芽的发育是动态的连续的过程。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最好能演示反映芽的发育连续过程的幻灯片或动画,也要准备一幅叶芽刚刚发育成枝条的挂图,与叶芽结构的挂图配合起来使用。
教师也可以自制一幅叶芽和枝条的对照图,即用横线把叶芽的每一部分结构与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的部分联系起来,从而说明叶芽的哪一部分发育成枝条的哪一部分,这样对照起来进行教学才容易把这部分内容讲清楚。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叶芽的结构,可以利用一棵纵切开的圆白菜或大白菜。
圆白菜和大白菜实际上是叶球,但是可以把它们比喻成叶芽,即中间的基部是芽轴,芽轴的顶端有生长点,生长点两侧有叶原基和幼叶,幼叶的叶腋有芽原基。
关于顶端优势,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刺柏、银杏等树木,它们的顶端优势现象很明显。
关于顶端优势和打破顶端优势的道理,涉及到植物体内不同部位生长素的含量以及生长素含量发生变化的情况。
教师应当讲述清楚,通常情况下,侧芽的发育所以受到抑制,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侧芽处,促成侧芽生长素的含量过多,所以侧芽的发
育受到抑制。
相反,去掉顶芽后,侧芽处的生长素的含量减少了,侧芽从而恢复了发育。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叶芽的基本结构。
难点:叶芽发育、伸展的过程。
手段:实验观察与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
本节中的叶芽的结构与发育是比较抽象的,所以通过实验观察及动画演示等方法,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的技能。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提问:植物的根和叶所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的?
组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外形上分析茎是连接根和叶的器官。
总结:营养物质的运输是由茎完成的。
引入课题:植物体的茎是怎样产生的?
二、讲授新课:
(一)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出示录像:春天树木枝条发芽、生长的现象。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茎是由芽发育而成
的。
(二)芽的种类:
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带芽的枝条实物或投影。
组织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请你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芽进行分类。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芽分类的标准和名称。
总结:
(1)芽有许多种类,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如:按着生位置区分,可分为顶芽、侧芽。
按将来发育成什么分,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
(2)顶芽有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或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
(三)叶芽的结构:
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观察叶芽的结构
1、提示注意事项:
(1)纵切叶芽时,不要切偏,并注意安全。
(2)对照挂图或课本中的实验-叶芽的结构。
2、组织学生总结叶芽的结构,并请个别学生进行指图的活动。
利用自制教具或多媒体动画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叶芽各部分发育的过程。
组织学生总结叶芽各部分发育的结果。
(四)侧芽发育和顶芽发育:
展示具有顶端优势植物的幻灯片或盆栽植物。
请学生分析出现顶端优势的原因。
讲解:(出示投影)
生长素多集中在顶芽等生长旺盛的部位,并能往下运输。
在含量微少时会促进植物生长,含量稍多就会抑制植物生长。
一般情况下顶芽生长素含量少生长快,侧芽生长素多生长慢或停滞。
当顶芽去掉后,生长素往下运输的量减少了,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解除,侧芽开始生长,并能发育成侧枝。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位园林工作者,那么你将如何把顶端优势这一现象利用在工作中?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利用录像总结学生发言,说明顶端优势和整枝摘心在农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第六章营养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茎是由芽发育成的
一、芽的种类:
二、叶芽的结构:
三、顶芽发育和侧芽发育的关系:
1、顶端优势:顶芽发育占优势,从而抑制侧芽发育的现象。
2、应用:(1)种植番茄、棉花:要适时摘除顶芽。
(2)种植用材林:要去掉侧枝。
探究活动
实验目的:观察并认识叶芽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材料用品:
着生叶芽的白杨枝条、放大镜、刀片、镊子、盛水的小瓶、30℃~40℃的温水。
方法步骤:
1、冬天观察白杨枝条,就能看到枝条上明显地分出节和节间,每个节上有叶痕。
请注意侧芽着生在什么部位?侧芽排列的顺序怎样?顶芽又着生在什么部位?芽的外面被覆盖着什么?
2、用刀片把侧芽纵剖开,再用放大镜观察芽轴、幼叶、叶原基的结构是怎样的?各着生在什么部位?
3、用镊子仔细去掉幼叶,在每个幼叶的叶腋都生有什么结构?
4、去尽所有的幼叶,在芽轴的顶端露出什么结构?
5、切去一段枝条,浸入30℃~40℃温水中,8~10小时后插入盛水的瓶里,移到15℃~18℃温暖的地方,叶芽就慢慢地发育成枝条。
注意观察芽轴、幼叶、叶原基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白杨枝条的每个节上有叶痕,在叶痕上方的叶腋中生出侧
芽。
白杨的侧芽是互生的。
顶芽着生的顶端。
芽的外面被覆盖着两片鳞片,鳞片表面密生茸毛,能防止水分丧失和严寒的侵袭。
侧芽的鳞片内有中轴,这是芽轴。
芽轴的周围生有幼叶,带黄色,彼此挤紧在一起,越近中心的幼叶越小,最小的只是一个个突起,叫做叶原基。
每个幼叶的叶腋都生有一个突起,这是芽原基。
芽轴的顶端有白色肉质的小丘,这是生长点。
叶芽发育成枝条时,芽轴渐渐伸长,节间距离加大,叶原基和幼叶形成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