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课《木兰诗》
- 格式:pptx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37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可汗.(hàn)大点兵B.朔.(sù)气传金柝C.策勋十二转.(zhuǎn)D.著.(zhù)我旧时裳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愿为市.鞍马(买) 关山度.若飞(越过)B.问女何所忆.(思念) 旦.辞爷娘去(早晨)C.万里赴戎机..(战事) 愿驰.千里足(奔驰)D.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靠近、临近)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出郭.相扶将B.军书十二..卷C.问女何所思.D.赏赐百千强.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互文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能力提升全练5.阅读《木兰诗》,完成(1)—(2)题。
(4分)(1)【学科素养·审美创造】(2023河南平顶山郏县期中,18,★★☆)“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四句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请简要赏析。
(2分)(Y7202003)答:(2)【学科素养·思维能力】(2023江苏镇江句容华阳月考,15,★★☆)木兰战功赫赫,却执意辞官还乡。
这样写对塑造木兰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Y7202001)答:6.【新考法·对比阅读】(2023福建龙岩永定期中改编,10—13)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1)—(4)题。
(15分)[甲]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乙]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国学知识第二课1、桃李满天下:【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释义】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
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2、笔墨纸砚: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
安徽是文房四宝的故乡,湖笔,徽墨,宣纸,歙砚,所以文房四宝均源于安徽。
笔、墨、纸、砚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3、精卫填海: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出自《山海经》。
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
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4、中国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
分别是东岳泰山(山东省泰安市)、西岳华山(陕西省)、南岳衡山(湖南省衡阳市)、北岳恒山(山西省)、中岳嵩山(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泰山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黄山:位于安徽省,属黄山市管辖。
传说是中华祖先——轩辕黄帝修身炼丹而飘然成仙的地方。
黄山千峰竞秀,万壑峥嵘。
有名可指的就有72山峰,其中“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称著于世。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宋代文学家苏轼诗作《题西林壁》中,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闻名世界。
最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称,名扬天下。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四大避暑胜地”。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华山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誉,数千年来,游人不绝,盛名不衰。
在五岳之中,华山以险著称,登山之路蜿蜒曲折,到处都是悬崖绝壁,所以有“自古华山一条道”之说。
民歌《木兰诗》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③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④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⑤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⑦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⑧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⑨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⑩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1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5)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6)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17)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18)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9)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20)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1)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3)【注释】①唧唧:叹息声。
当:对着。
②惟:只。
③忆:回忆。
④军帖:征兵的文书。
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点兵:召集检阅准备上战场的士兵。
⑤爷:父亲。
下文“阿爷”同。
⑥为:为此,指代父从军。
市:购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⑦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⑧辞:辞别,离开。
暮:傍晚。
宿:过夜。
⑨但:只。
溅溅:水流迅速激射的声音。
⑩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
(11)燕(yān)山:这里代指边塞。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马叫的声音。
(12)戎(róng)机:军机,指战争。
关山:关口和山岳。
七年级下背诵内容
第一课《童年的朋友》最后一段。
第二课《一面》最后五段。
第五课《赵普》全文背诵,注解、翻译全要背诵。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
第六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
第二单元诵读欣赏《两小儿辩日》全文背诵,注解、翻译全要背诵。
第十一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诵课文第一、二、三段和第四段中的碑文。
第十四课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注解、翻译全要背诵。
第十八课《黔之驴》全文背诵,注解、翻译全要背诵。
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
第五单元荷专题《咏荷诗歌五首》、《爱莲说》课文、注解、翻译全要背诵。
第二十三课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再加陆游《卜算子·咏梅》。
第二十四课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诗歌、注解、翻译全要背诵;《观刈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第二十五课现代诗二首《回延安》《再别康桥》
第六单元诵读欣赏《使至塞上》《黄鹤楼》《归园田居(其一)》(种豆南山下)
书上其他课文熟读;
《西游记》书上有的内容精读;
书后的词语表上的词语默得出;
买两本作文书看看,写作水平提高些。
[木兰辞原文拼音]木兰辞原文木兰辞原文一:带拼音版木兰诗原文《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
带拼音版木兰诗原文mù lán shī木兰诗jī jī fù jī jī ,唧唧复唧唧,mù lán dān木兰辞原文二:木兰诗优秀教案范本木兰诗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
2、《木兰诗》的艺术手法。
要引导学生领会这一点。
3、体会本诗的选材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4、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责任感。
5、指导朗诵,争取当堂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在这个传奇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1、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2、了解故事情节。
学生讨论空白处填写恰当词语:木兰停机( )──决心( )──从军( )──奔赴( )──十年( )──拒赏( )──与亲人( )明确:叹息、出征、准备、沙场、征战、辞官、团聚三、探究理解木兰形象讨论:1、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诗中哪些描写刻画了她这一形象两处: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如飞。
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⑵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前者烘托渲染了军旅生活的艰苦与惨烈,从正面塑造了一个勇敢刚强的战士形象。
后者通过写天子的赏赐之多,侧面表现出木兰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女英雄。
2、木兰既是一位传奇英雄,又是一个普通的女性。
诗中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她的女性心理⑴ 停机叹息时的心理描写:既为家里着想(父亲年龄大了,弟弟还小),又为国家大计着想(保家卫国是子民的责任)这种焦虑矛盾正是女子所特有的心理。
专题05 课内外文言文、古诗鉴赏【提升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叙事诗,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文中写木兰与家人团聚,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2.千百年来,木兰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巾帼英雄”形象,读了本诗,你认为她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什么?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下面对《木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十二”“百”等数字都是确指,从侧面表现了木兰卓越的军事才能。
B.“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填空古诗词是七年级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学生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启蒙教材,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填空,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语文下古诗词填空(一)《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的诗句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6.《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木兰诗》中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8.《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0.《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哨兵为战场上的木兰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2.《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3.《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