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 格式:ppt
- 大小:7.77 MB
- 文档页数:31
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一、教材分析本节的重点有两个:一、天气和气候是两个有成因联系的要素,气候是长时间内天气物理状态的变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的季节变化明显,学生对气候变化有亲身体验,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比天气的影响更长久和深远,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活动都受到气候变化的制约。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很多,本节主要介绍纬度、海陆性质、地形和季风四个要素对气候的影响机理。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影响气候的因素;②了解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③理解比热的概念;④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的差异;⑤理解陆地和海洋比热不同对气温的影响;⑥理解地形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⑦了解季风的概念,理解我国季风的形成机理。
2.技能目标:①学会比热实验的操作;②学会观察图形。
3.情感目标:①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比天气的影响更长久和深远;②气候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①重点:气候和天气的区别和联系;理解比热的概念。
②难点:理解海陆地性质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理解季风的形成机理。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比热的演示实验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复习:让学生来描述今天的天气。
引入:1.设疑激趣:(1)有一个某某人说他长这么大还没有看过下雪,你能很快地告诉他何时到何地能看到雪吗?(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任答,只要合理即可)(2)为什么不看天气预报,你也能很快地告诉他呢?(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地方的气候是稳定的,是根据多年天气状况综合出来的,不必看每天的天气预报也可以推测出的)板书:一、气候问:(1)你能描述你居住地区在四季的气候特点吗?(2)气候特征在几年、几十年内会有很大的变化吗?板书: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主要用气温和降水等要素来描述。
(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气候类型)问:它与我们前面所说的天气有何不同呢?思考:请大家帮忙找出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词语?判断的理由是什么?①夏季多雨②晴转多云③雷雨交加④夏热冬冷⑤雪花飘飘⑥终年高温总结:比较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练习巩固:下面是小明同学的一篇日记,请说出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是气候?某某多山滨海,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一、教材分析本节的重点有两个:一、天气和气候是两个有成因联系的要素,气候是长时间内天气物理状态的变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的季节变化明显,学生对气候变化有亲身体验,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比天气的影响更长久和深远,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活动都受到气候变化的制约。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很多,本节主要介绍纬度、海陆性质、地形和季风四个要素对气候的影响机理。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影响气候的因素;②了解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③理解比热的概念;④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的差异;⑤理解陆地和海洋比热不同对气温的影响;⑥理解地形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⑦了解季风的概念,理解我国季风的形成机理。
2.技能目标:①学会比热实验的操作;②学会观察图形。
3.情感目标:①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比天气的影响更长久和深远;②气候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①重点:气候和天气的区别和联系;理解比热的概念。
②难点:理解海陆地性质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理解季风的形成机理。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比热的演示实验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复习:让学生来描述今天的天气。
引入:1.设疑激趣:(1)有一个海南人说他长这么大还没有看过下雪,你能很快地告诉他何时到何地能看到雪吗?(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任答,只要合理即可)(2)为什么不看天气预报,你也能很快地告诉他呢?(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地方的气候是稳定的,是根据多年天气状况综合出来的,不必看每天的天气预报也可以推测出的)板书:一、气候问:(1)你能描述你居住地区在四季的气候特点吗?(2)气候特征在几年、几十年内会有很大的变化吗?板书: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主要用气温和降水等要素来描述。
(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气候类型)问:它与我们前面所说的天气有何不同呢?思考:请大家帮忙找出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词语?判断的理由是什么?①夏季多雨②晴转多云③雷雨交加④夏热冬冷⑤雪花飘飘⑥终年高温总结:比较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练习巩固:下面是小明同学的一篇日记,请说出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是气候?温州多山滨海,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第2章天气与气候2.1 大气层知识点1 大气的作用及大气的温度1.大气不仅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而且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大多数紫外线,避免地球上的生物受到强紫外线的伤害,同时,大气层的水汽可以成云致雨,构成了地球的水循环,使水成为一种可再生资源.2.大气层具有缓冲作用,避免地球表面温度变化过于剧烈,永远保持在一个相对适宜的温度,不会因为过冷或过热而导致生物死亡.3.大气温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12km 以下和55~85km的范围内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其余高度则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知识点2 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其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底层的对流层.点拨: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目前地球大气上界有多高,说法不一.在1000 km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表5000 km处,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500km知识点3 对流层1.对流层的高度并不完全相同,低纬度对流层的厚度大;高纬度对流层的厚度小.2.对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2 气温知识点1 天气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阴、晴、风、雨、雷、电、雾、霜、雪等都是天气现象.2.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天气也是不同的.3.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是构成天气的重要因素.知识点2 气温1.气温是时刻变化着的,一天当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而不是太阳高度最高的12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而不是晚上24时.2.陆地和海洋的性质不同.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因此,北半球陆地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出现在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而海洋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出现在8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和北半球正好相反.2.3 大气的压强知识点1 大气压的存在和大小1.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例子有很多,如浮杯实验、可乐瓶瘦身、瓶吞鸡蛋等,日常生活应用中的吸管、吸盘等均是利用的大气压.2.地球周围被厚厚的气体包围着,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大气层的气体与固体、液体一样也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就产生了大气压强.3.离地面越高,空气就越稀薄,空气的密度越小,大气压也就越小.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以下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主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的强度和分布方式会影响气候的变化。
2. 大气层: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其他气体组成。
大气的成分和密度会影响到温度、压力、风等的分布。
3. 地球表面:地球表面的特征,如海洋、陆地、山脉和城市等,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例如,海洋能够储存和释放大量的热量,影响到气候的湿度和温度。
4. 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能够吸收和辐射地球表面的热量,并阻止其逃逸到外层空间。
温室气体的浓度和分布会影响到地球的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
5. 大气环流:大气中的气流和环流系统(如南北极的极地环流、赤道的副热带高压带等)会影响到热量和湿度的分布。
这些环流系统会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6. 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地球表面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会影响到气候。
例如,接近赤道的地区气候一般较热,而高海拔地区气候一般较冷。
7. 地球自转和倾斜:地球自转和倾斜使得地球的日照角度和季节变化。
这些变化会影响到地球各个地区的气候。
以上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它们相互作用并形成复杂的气候系统。
由于气候系统的复杂性,气候变化和气候模式的预测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领域。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1、气候(1)气候的含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天气与气候:A、区别:短时间与长时间;B、联系: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就是气候如:长夏无冬、秋高气爽等。
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天均为秋高气爽,但不代表没有下雨天。
2、影响气候的因素:(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A、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我国的纬度位置:主要在北温带,南部少部分地区在热带例子:我国最南的海南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
---------就是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A、比热: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
比热单位: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是什么?表示的含义--1kg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
比热表的阅读:⑴水的比热最大。
(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
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C、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夏季陆地降升温快,海洋降升温慢●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降水:沿海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
●原因:距离海洋远近不同(3)季风对气候的影响A、定义: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和接近相反的风B、季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C、风向:●夏季------吹夏季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冬季-------吹冬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D、性质: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故干燥少雨,夏季盛行偏南风,故湿润多雨E、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什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什么1影响气候的五大因素1、纬度位置。
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因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样,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或几个月受不到阳光的照射。
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大气环流。
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的表现形式有行星风系、季风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人们平常讲的大气环流,主要是指行星风系。
在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气候特征,尤其是降水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
加之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的移动,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3、海陆分布。
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
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海洋增温慢,陆地增温快;阳光减弱以后,海洋降温慢而陆地降温快。
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在相同的纬度,处于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的地区,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气候特征也不同。
4、地形地势。
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
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
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5、洋流因素。
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
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如大陆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