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常用参数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3
肺功能报告解读肺功能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用于评估呼吸系统的健康状况以及诊断与肺相关的疾病。
在进行肺功能测试后,医生会提供一份肺功能报告,其中包含了多个指标和数据。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些指标和数据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
因此,本文将对肺功能报告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肺功能状况。
首先,肺功能报告中常见的指标之一是肺活量(VC)和用力呼气1秒容积(FEV1)。
肺活量是一个人在最大吸气和最大呼气之间能够排出的气体容量,而FEV1则是在呼气过程中的第一秒内排出的气体量。
这两个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呼吸系统弹性和气流通畅程度。
通常情况下,正常成年人的肺活量在3-5升左右,而FEV1占肺活量的比例应该在70-80%之间。
其次,肺功能报告中常见的另一个指标是强迫呼气容积在1秒内的百分比(FEV1/FVC)。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评估气流阻塞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这个比值应该大于70%,否则可能表明存在气流受限的情况。
当这个比值降低时,可能是由于气道狭窄或阻塞引起的,这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疾病的迹象。
除了以上指标外,肺功能报告中还可能包含其他参数,例如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PEFV)和中度呼吸暂停时间(ODI)。
PEFV可以用来评估呼气支持能力,一般来说,这个曲线的形状越光滑越好。
中度呼吸暂停时间(ODI)则是评估夜间睡眠呼吸障碍的指标,通常情况下,ODI小于5次/小时被认为是正常的。
在解读肺功能报告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和数据只是对呼吸系统状况的初步评估,并不能单独用来诊断疾病。
如果发现有异常的结果,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此外,肺功能报告的解读也需要结合个体的背景信息,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注意一些细节,以保持良好的肺功能和呼吸健康。
首先,保持适度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定期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肺活量和呼吸肌肉的强度。
其次,远离吸烟和二手烟。
肺功能参数呼气肺活量(EVC):尽量深吸气后,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单位:升(L)。
吸气肺活量(IVC):尽量深呼气后,做最大吸气,所吸入的气量,单位:升(L)。
肺活量(vital capacity,缩写:VC):从深吸入点开始,从肺内呼出的最大气量;或深呼气后的最大吸入量,单位:升(L)。
成年男子的肺活量约3500~4000ml,成年女子约2500~3000ml。
算法为:VC=IC+ERV=IRV+TV+ERV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缩写:IC):是指从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体量。
算法为:IC=TV+IRV。
补呼气量(ERV):平静呼气末后立刻作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单位:升(L)。
潮气量(tidal volume,缩写:TV):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单位:升(L)。
它与年龄、性别、体积表面、呼吸习惯、肌体新陈代谢有关。
设定的潮气量通常指吸入气量。
正常情况下:成人:8-10ml/kg,小儿:6-10ml/kg。
每分钟通气量(VE):分钟通气量(Minute Volume ,MV)为潮气量与呼吸频率(RR)的乘积,即VE=VT*RR,单位为L/min。
呼吸频率(RR):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单位:次/分钟。
tl:休息时平均吸气时间,单位:秒(s)。
tE:休息时平均呼气时间,单位:秒(s)。
VT/tl:休息时平均吸气速率,单位:升/秒(L/s)。
Tl/Ttot:tE/(tl/tE)。
补吸气量(IRV):平静呼气末后立刻作用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单位:升(L)。
算法为:IRV=IC-TV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后用力呼气时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单位:升/(L)。
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是指最大深吸气后做最大呼气,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单位:升(L)。
正常范围:男3.18±0.12L;女2.31±0.05L。
FEV1/FVC:一秒率。
成人常规肺功能参数及其临床意义成人常规肺功能包括肺容积、通气功能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可以较完善地反映气道阻塞、胸肺组织病变及其他相关组织病变的存在、性质和严重程度。
由于环境条件、地域、个体因素等皆可影响测定结果,故需进行标准化校正和预计值计算。
常规肺功能测定时校正为生理条件(body temperature and ressure,saturated,BTPS),即正常体温、标准大气压及饱和水蒸气状态。
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时相,若无特别说明,一般指呼气相的变化。
一、肺容积机体呼吸运动及其幅度的变化将导致肺容积的变化,包括4项基础肺容积(basal lung volume)和4项基础肺容量(basal lung capacity)参数。
容积或容量是指安静状态下,一次呼吸的气量变化,不受时间限制,具有静态解剖学意义。
基础肺容积彼此互不重叠,包括潮气容积(tidal volume,VT)、补吸气容积(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IRV)、补呼气容积(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和残气容积(residual volume,RV)。
基础肺容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肺容积所组成,包括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功能残气量(function residual capacity,FRC)和肺总量(total 1ung capacity,TLC)。
1.潮气容积:习惯上称为潮气量,指静息呼吸时,每次呼出的气量。
在安静状态下潮气容积大致是稳定的,约为10ml/kg。
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为了降低气流阻力,减少呼吸功,常代偿性采用深慢呼吸形式,潮气容积较大;但在严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不仅气流阻力增加,FRC也显著增加,胸-肺组织的弹性阻力明显增大,即伴随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且可出现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此时机体无法代偿,常出现浅而略快的呼吸,潮气容积减小,PaCO2升高。
肺功能诊断标准肺功能诊断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对肺部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和诊断的过程。
肺功能诊断对于肺部疾病的早期发现、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肺功能诊断的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首先,肺功能诊断的标准包括多个方面,其中包括肺活量、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流速、肺弹性和气道阻力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肺部功能状态,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和最大呼气后肺内残留气量的总和。
正常成年人的肺活量约为3-5升。
肺活量的测定可以反映肺部的通气功能,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用力呼气容积是指在最大吸气后,进行用力呼气时所呼出的气体量。
用力呼气容积的测定可以评估肺部的弹性和气道通畅情况,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最大呼气流速是指在最大吸气后,进行最大用力呼气时的最大呼气流速。
最大呼气流速的测定可以评估肺部气道阻力情况,对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肺弹性是指肺部组织的弹性和膨胀性能。
肺弹性的测定可以评估肺部组织的健康状态,对于肺部纤维化和弥漫性肺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气道阻力是指气体通过气道时所受到的阻力。
气道阻力的测定可以评估气道的通畅情况,对于哮喘和气道狭窄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肺功能诊断的标准包括肺活量、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流速、肺弹性和气道阻力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肺部功能状态,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内容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常用肺功能指标(一)、肺通气功能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所进行的气体交换。
1.肺容积肺容积指肺在不同呼吸水平所能容纳的气体量。
由八部分构成,即潮气量(TV)、补呼气量(ERV)、补吸气量(IRV)、残气量(RV)、深吸气量(IC)、功能残气量(FRC)、肺活量(VC)和肺总量(TLC)。
(1)肺活量(VC):指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正常VC%>80%.反映肺脏的扩张能力。
降低见于:肺扩张受限(如间质性肺疾病)、胸廓扩张受限(如脊柱侧突)、呼吸肌疲劳(如重度COPD)和神经肌肉病变(如脊髓灰质炎)等.(2)残气量(RV):指最大呼气后剩余在肺内的气量.正常RV%为80%~120%。
增加见于阻塞性肺疾病(如COPD),降低见于限制性肺疾病(如间质性肺疾病)。
(3)肺总量(TLC):指最大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量。
正常TLC%为80%~120%。
增加见于阻塞性肺疾病,降低见于限制性肺疾病。
4.残总比值(RV/TLC):指残气量与肺总量的比值,正常RV/TLC<35%。
肺气肿时RV/TLC增加。
2.通气量:(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量(FEV1。
0)和一秒率(FEV1。
0%):FVC指最大吸气后以最大的努力和最快的速度呼气所得到的呼气肺活量。
FEV1。
0指做FVC时第一秒内所呼出的气量,实测值与预计值之比〉80%为正常.FEV1.0与FVC之比为一秒率(FEV1.0%),FEV1。
0%是反映气道是否阻塞的指标,正常>70%,降低见于气道阻塞和/或肺气肿。
(2)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重复最大自主努力呼吸所得到的通气量。
正常MVV%>80%.它是反映肺通气功能的综合指标,降低见于:肺扩张受限、胸廓扩张受限、呼吸肌疲劳、神经肌肉病变、气道阻塞和肺气肿等。
3.小气道功能小气道功能的主要测定方法为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即受试者在最大用力呼气过程中,将其呼出的气体容积和相应的呼气流量描记成的一条曲线。
测试单位★肺活量测试FVC --------- 快速肺活量标志单位参数FVC L 呼出肺功量BEST FVC L 最佳呼出肺活量FEV 1 L 1 秒之内的呼出量BEST FEV1 L 1 秒之内的最佳呼出量FEV 0.5 L 0.5 秒之内的呼出量FEV 2 L 2 秒之内的呼出量FEV 3 L 3 秒之内的呼出量PEF L/SEC 呼气峰流量BEST PEF L/SEC 最佳呼气峰流量PEFT M/SEC PEF时间(10%-90%)Vmax25% l/sec 25% 呼出剩余时的呼出流量Vmax50% l/sec 50% 呼出剩余时的呼出流量Vmax75% l/sec 75% 呼出剩余时的呼出流量FEF25%-50% l/sec FVC 测试中的25%-50%的呼出量FEF25%-75% l/sec FVC 测试中的25%-75%的呼出量FEF75%-85% l/sec FVC 测试中的75%-85%的呼出量FEF0.2%-0.12% l/sec FVC测试中的0.2%-0.12%的呼出量FEV1/FVC% % 百分比FET100% SEC 快速肺活量的时间VEXT ML 呼出容量PIF l/sec 吸入峰值流量FIF25%-75% l/sec 中间过程的流量FIV1 l/sec 1 秒的吸入量VC/IVC ---- 肺活量和呼吸类型标志单位参数EVC l 呼、吸出肺活量ERV l 呼、吸气储备量IC l 吸气肺活量VE l/min 每分钟通气量VT L 潮波式流量RF l/min 呼吸频率TI sec 吸气时间TE sec 呼气时间Ttot sec 整个呼吸循环的时间TI/Ttot 比率VT/TI l/sec 比率MVV ---- 最大自由肺活量标志单位参数MVV l/sec 最大自由呼吸量MRF l/sec 最大呼吸频率MVT l 潮波式流量MVVT sce MVV时间气道激发试验标志单位参数FALLFEV1 % 测试后或比基线降低FEV1 值FALLVmax50% % 测试后或比基线降低 50% 的 FEV1 值P10 致使下降 10% 的药剂P15 致使下降 15% 的药剂P20 致使下降 20% 的药剂关于清洁涡轮(Turbin)的注意事项!!警告!!确保使用不含乙醇(alcohol)的溶液消毒涡轮(Turbin )COSMED 建议使用5%次氯酸钠(漂白剂)Sodium hypochlorite (bleach)(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附录一、参数列表Spirometry (通气功能与肺容量)1. VC IN 吸气肺活量37. PEF 用力呼气峰流速2. IC 深吸气量38. FEV PEF3. ERV 补呼气量39. PEFT PEF4. VT 潮气量40. T backextrapol. Ex 外推容量时间5. MV 每分通气量41. V backextrapolation ex 外推容量6. BF 呼吸频率42. V backextrapol. % FVC 外推容量比7. IRV 补吸气量43. FEF50%FVC50% 呼气流速比用力肺活量8. VC EX 呼气肺活量44. MMEF75/25 中断呼气流速9. VC MAX 最大肺活量45. FEF75/85 75%用力呼气流速比 85%10. FEV0.5 0.5 秒呼气量46. TC 25/5011. FEV1 一秒量47. Mean transit time 平均转移时间12. FEV2 二秒量48. Exspir. F/V area 呼气环面积13. FEV3 三秒量49. FEV3%FVC 三秒率14. FEV1%VC IN 一秒率()50. FEF200-1200 200-1200 毫升转移时间15. FEV%FVC 一秒率51. FVC IN 用力肺活量(吸气)16. FEV1%VC MAX 一秒率52. PIF 吸气峰流速17. MVV 每分最大通气量53. FIF 50 吸气 50%流速18. VT MVV 最大通气量时潮气量54. FIV1 吸气一秒量19. BF MVV 最大通气量时呼吸频率55. FIV1%FVC 吸气一秒率20. EMF 56. FIV1%VC MAX 吸气一秒率21. FEV1*30 F/V 上获得的最大通气量57. FEF50%FIF50 吸呼 50% 比22. TIME MVV 最大通气量的测量时间58. Oscillation EX 呼气振动23. T IN 潮气时吸气时间59. Oscillation IN 吸气振动24. T EX 潮气时呼气时间60. FVC%pred 用力肺活量比预计值25. T TOT 吸呼总时间61. FEV1%pred 一秒量比预计值26. TIN/ TTOT 吸气时间比62. FEV1%VCmax%pred 一秒量比预计值27. TEX/ TTOT 呼气时间比63. Diff FEV1 一秒量差异28. TIN/TEX 吸呼时间比64. Diff FVC 用力肺活量差异29. MIF 平均吸气流速65. SPIMOD30. MEF 平均呼气流速66. FEV1%FIV1 呼、吸一秒量比31. FVC 用力肺活量67. T backextrapol. In 吸气外推容量时间32. FEV1%VC EX 一秒率68. V backextrapolation in 吸气外推容量33. FET 用力呼气时间69. VBEin%FVCin 吸气外推容量比34. FEF25 25%用力呼气流速70. MEF50%FRC.35. FEF50 50%用力呼气流速36. FEF75 75%用力呼气流速1. Time constant CO2. TLCO rb3. TLCO rb c4. TLCOrb/V A5. TLCOrbc/VA6. VA rb7. Alveol. ventil.8. CO Backpressure9. Fi CO(rb)10. FaCO(rb)11. Evaluation time12. Diffusion RB modified 重复呼吸比弥散通气校正后的重复呼吸比弥散重复呼吸肺泡量重复呼吸肺泡通气量配气后的一氧化碳浓度分析的一氧化碳浓度评估时间Diffusion SB (一口气弥散)1. RV-He 氦稀释法残气17. ERV 补呼气量1. RV% TLC-He 残总比18. TLCOc SB 校正后一口气弥散量1. TLC-He 氦稀释法肺总量19. TLCOc / V A 校正后弥散率1. TLCO-SB 一口气弥散量20. Anzahl der Versuche1. TA 屏气时间21. Hb 血红蛋白1. TLCO / V A 比弥散(弥散率)22. VC max 肺活量1. VA 肺泡量23. CO2 二氧化碳浓度1. VCIN 吸气肺活量24. Deadspace FA-SB 死腔1. FI-He 吸入氦浓度25. System dead space 系统死腔1. FA-He 呼出氦浓度26. Anatom dead space 解死腔1. FI-CO 吸入一氧化碳浓度27. Discard vol. 丢弃气量1. FA-CO 呼出一氧化碳浓度28. Sample vol. 采样气量1. TLCO / BSA 体表面积校正后的弥散率29. DSBMOD1. TLCOc / BSA 体表面积校正后的 TLCOc 30. VACO1. FRC-He 氦稀释法功能残气1. FRC% TLC-He 功能残气比Diffusion RB (重呼吸弥散、功能残气)重复呼吸时间重复呼吸弥散量重复呼吸通气校正后的弥散量IOS (脉冲多频振荡)Zrs Respiratory Impedance 呼吸阻抗Rg Total airway resistance 气道总阻力Rp Peripheral airway resistance 周边阻力Rz Central airway resistance 中心阻力 Fres Resonance frequency 响应频率Cl Lung compliance 肺顺应性Cb Bronchial compliance 支气管顺应性Cw Wall compliance 胸壁顺应性Lz 惯性R5 Resistance at 5 Hz 五赫兹时呼吸阻力(总气道粘性阻力)R10 Resistance at 10 Hz 十赫兹时呼吸阻力R15 Resistance at 15 Hz 十五赫兹时呼吸阻力R20 Resistance at 20 Hz 二十赫兹时阻力(中心气道粘性阻力)R25 Resistance at 25 Hz 二十五赫兹时呼吸阻力R35 Resistance at 35 Hz 三十五赫兹时呼吸阻力X5 Reactance at 5 Hz 五赫兹时呼吸电抗(周边弹性阻力)X10 Reactance at 10 Hz 十赫兹时呼吸电抗X15 Reactance at 15 Hz 十五赫兹时呼吸电抗X20 Reactance at 20 Hz 二十赫兹时呼吸电抗X25 Reactance at 25 Hz 二十五赫兹时呼吸电抗X35 Reactance at 35 Hz 三十五赫兹时呼吸电抗。
小动物肺功能仪器是用于测量小动物(如小鼠、大鼠、兔子等)肺功能的设备。
不同型号和品牌的小动物肺功能仪器参数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参数:
1. 呼吸流量范围:通常在0-150ml/s之间,可以测量不同呼气和吸气流速。
2. 压力范围:正常的呼气压力应该在0-20 cm H2O之间,而吸气压力应该在-10到20 cm H2O之间。
3. 氧气浓度:一些小动物肺功能仪器可以提供可调的氧气浓度,以模拟不同的氧气供应条件。
4. 测量方式:常见的测量方式包括口罩式、喉罩式和气管插管式,不同的测量方式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小动物种类和个体大小。
5. 数据输出:小动物肺功能仪器通常可以记录呼气流速、吸气流速、呼气时间、吸气时间、呼吸频率、肺容积和最大吸气压力等数据,并可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数据采集设备进行输出和分析。
请注意,具体的小动物肺功能仪器参数和配置会因不同的品牌、型号和应用场景而有所差异,建议您在购买前仔细了解其特点和性能指标,
以确保其符合您的需求。
附录一、参数列表Spirometry (通气功能与肺容量)1. VC IN 吸气肺活量37. PEF 用力呼气峰流速2. IC 深吸气量38. FEV PEF3. ERV 补呼气量39. PEFT PEF4. VT 潮气量40. Tbackextrapol Ex 外推容量时间5. MV 每分通气量41. V backextrapolation ex 外推容量6. BF 呼吸频率42. Vbackextrapol . % FVC 外推容量比7. IRV 补吸气量43. FEF50%FVC50% 呼气流速比用力肺活量8. VC EX 呼气肺活量44. MMEF75/25 中断呼气流速9. VC MAX 最大肺活量45. FEF75/85 75% 用力呼气流速比 85%10. F EV0.5 0.5 秒呼气量46. TC 25/5011. F EV1 一秒量47. Mean transit time 平均转移时间12. F EV2 二秒量48. Exspir. F/V area 呼气环面积13. F EV3 三秒量49. FEV3%FVC 三秒率14. F EV1%VC IN 一秒率()50. FEF200-1200 200-1200 毫升转移时间15. F EV%FVC 一秒率51. FVC IN 用力肺活量(吸气)16. F EV1%VC MAX 一秒率52. PIF 吸气峰流速17. M VV 每分最大通气量53. FIF 50 吸气 50%流速18. V T MVV 最大通气量时潮气量54. FIV1 吸气一秒量19. B F MVV 最大通气量时呼吸频率55. FIV1%FVC 吸气一秒率20. E MF 56. FIV1%VC MAX 吸气一秒率21. F EV1*30 F/V 上获得的最大通气量57. FEF50%FIF50 吸呼 50%比22. T IME MVV 最大通气量的测量时间58. OscillationEX 呼气振动23. T IN 潮气时吸气时间59. OscillationIN 吸气振动24. T EX 潮气时呼气时间60. FVC%pred 用力肺活量比预计值25. T TOT 吸呼总时间61. FEV1%pred 一秒量比预计值26. T IN/ TTOT 吸气时间比62. FEV1%VCmax%pred 一秒量比预计值27. T EX/ TTOT 呼气时间比63. Diff FEV1 一秒量差异28. T IN/TEX 吸呼时间比64. Diff FVC 用力肺活量差异29. M IF 平均吸气流速65. SPIMOD30. M EF 平均呼气流速66. FEV1%FIV1 呼、吸一秒量比31. F VC 用力肺活量67. Tbackextrapol In 吸气外推容量时间32. F EV1%VC EX 一秒率68. V backextrapolation in 吸气外推容量33. F ET 用力呼气时间69. VBEin%FVCin 吸气外推容量比34. F EF25 25% 用力呼气流速70. MEF50%FRC.35. F EF50 50% 用力呼气流速36. F EF75 75% 用力呼气流速Diffusion SB (一口气弥散)1. RV-He 氦稀释法残气17. ERV 补呼气量1. RV% TLC-He 残总比18. TLCOc SB 校正后一口气弥散量1. TLC-He 氦稀释法肺总量19. TLCOc / VA 校正后弥散率1. TLCO-SB 一口气弥散量20. Anzahl der Versuche1. TA 屏气时间21. Hb 血红蛋白1. TLCO / VA 比弥散(弥散率)22. VC max 肺活量1. VA 肺泡量23. CO2 二氧化碳浓度1. VCIN 吸气肺活量24. Deadspace FA-SB 死腔1. FI-He 吸入氦浓度25. System dead space 系统死腔1. FA-He 呼出氦浓度26. Anatom dead space 解死腔1. FI-CO 吸入一氧化碳浓度27. Discardvol.丢弃气量1. FA-CO 呼出一氧化碳浓度28. Sample vol. 采样气量1. TLCO / BSA 体表面积校正后的弥散率29. DSBMOD1. TLCOc / BSA 体表面积校正后的 TLCOc 30. VACO1. FRC-He 氦稀释法功能残气1. FRC% TLC-He 功能残气比Diffusion RB (重呼吸弥散、功能残气)1. Time constant CO 重复呼吸时间2. TLCO rb 重复呼吸弥散量3. TLCO rb c 重复呼吸通气校正后的弥散量4. TLCOrb/VA 重复呼吸比弥散5. TLCOrbc/VA 通气校正后的重复呼吸比弥散6. VA rb 重复呼吸肺泡量7. Alveol. ventil. 重复呼吸肺泡通气量8. CO Backpressure9. Fi CO(rb) 配气后的一氧化碳浓度10 . FaCO(rb) 分析的一氧化碳浓度11 . Evaluation time 评估时间12Diffusion RBIOS (脉冲多频振荡)Zrs Respiratory Impedance 呼吸阻抗Rg Total airway resistance 气道总阻力Rp Peripheral airway resistance 周边阻力Rz Central airway resistance 中心阻力 Fres Resonance frequency 响应频率Cl Lung compliance 肺顺应性Cb Bronchial compliance 支气管顺应性 Cw Wall compliance 胸壁顺应性 Lz 惯性R5 Resistance at 5 Hz 五赫兹时呼吸阻力 ( 总气道粘性阻力 ) R10 Resistance at 10 Hz 十赫兹时呼吸阻力 R15 Resistance at 15 Hz 十五赫兹时呼吸阻力R20 Resistance at 20 Hz 二十赫兹时阻力 ( 中心气道粘性阻力 ) R25 Resistance at 25 Hz 二十五赫兹时呼吸阻力 R35 Resistance at 35 Hz 三十五赫兹时呼吸阻力 五赫兹时呼吸电抗 ( 周边弹性阻力 ) 十赫兹时呼吸电抗 十五赫兹时呼吸电抗赫兹时呼吸电抗 五赫兹时呼吸电抗 五赫兹时呼吸电抗X5 Reactance at 5 Hz X10 Reactance at 10 Hz X15 Reactance at 15 Hz X20 Reactance at 20 Hz X25 Reactance at 25 Hz X35 Reactance at 35 Hz。
附录一、参数列表
Spirometry(通气功能与肺容量)
1.VC IN 吸气肺活量37. PEF 用力呼气峰流速
2.IC 深吸气量38. FEV PEF
3.ERV 补呼气量39. PEFT PEF
4.VT 潮气量40. T backextrapol. Ex 外推容量时间
5.MV 每分通气量41. V backextrapolation ex 外推容量
6.BF 呼吸频率42. V backextrapol. % FVC 外推容量比
7.IRV 补吸气量43. FEF50%FVC50% 呼气流速比用力肺活量
8.VC EX 呼气肺活量44. MMEF75/25 中断呼气流速
9.VC MAX 最大肺活量45. FEF75/85 75%用力呼气流速比85%
10.FEV0.5 0.5秒呼气量46. TC 25/50
11.FEV1 一秒量47. Mean transit time 平均转移时间
12.FEV2 二秒量48. Exspir. F/V area 呼气环面积
13.FEV3 三秒量49. FEV3%FVC 三秒率
14.FEV1%VC IN 一秒率()50. FEF200-1200 200-1200毫升转移时间
15.FEV%FVC 一秒率51. FVC IN 用力肺活量(吸气)
16.FEV1%VC MAX 一秒率52. PIF 吸气峰流速
17.MVV 每分最大通气量53. FIF 50 吸气50%流速
18.VT MVV 最大通气量时潮气量54. FIV1 吸气一秒量
19.BF MVV 最大通气量时呼吸频率55. FIV1%FVC 吸气一秒率
20.EMF 56. FIV1%VC MAX 吸气一秒率
21.FEV1*30 F/V上获得的最大通气量57. FEF50%FIF50 吸呼50%比
22.TIME MVV 最大通气量的测量时间58. Oscillation EX 呼气振动
23.T IN 潮气时吸气时间59. Oscillation IN 吸气振动
24.T EX 潮气时呼气时间60. FVC%pred 用力肺活量比预计值
25.T TOT 吸呼总时间61. FEV1%pred 一秒量比预计值
26.TIN/ TTOT 吸气时间比62. FEV1%VCmax%pred 一秒量比预计值
27.TEX/ TTOT 呼气时间比63. Diff FEV1 一秒量差异
28.TIN/TEX 吸呼时间比64. Diff FVC 用力肺活量差异
29.MIF 平均吸气流速65. SPIMOD
30.MEF 平均呼气流速66. FEV1%FIV1 呼、吸一秒量比
31.FVC 用力肺活量67. T backextrapol. In 吸气外推容量时间
32.FEV1%VC EX 一秒率68. V backextrapolation in 吸气外推容量
33.FET 用力呼气时间69. VBEin%FVCin 吸气外推容量比
34.FEF25 25%用力呼气流速70. MEF50%FRC.
35.FEF50 50%用力呼气流速
36.FEF75 75%用力呼气流速
Diffusion SB (一口气弥散)
1.RV-He 氦稀释法残气17. ERV 补呼气量
1.RV% TLC-He 残总比18. TLCOc SB 校正后一口气弥散量
1.TLC-He 氦稀释法肺总量19. TLCOc / VA 校正后弥散率
1.TLCO-SB 一口气弥散量20. Anzahl der Versuche
1.TA 屏气时间21. Hb 血红蛋白
1.TLCO / VA 比弥散(弥散率)2
2. VC max 肺活量
1.VA 肺泡量23. CO2 二氧化碳浓度
1.VCIN 吸气肺活量24. Deadspace FA-SB 死腔1.FI-He 吸入氦浓度25. System dead space 系统死腔1.FA-He 呼出氦浓度26. Anatom dead space 解死腔1.FI-CO 吸入一氧化碳浓度27. Discard vol. 丢弃气量1.FA-CO 呼出一氧化碳浓度28. Sample vol. 采样气量1.TLCO / BSA 体表面积校正后的弥散率29. DSBMOD
1.TLCOc / BSA体表面积校正后的TLCOc30. VACO
1.FRC-He 氦稀释法功能残气
1.FRC% TLC-He 功能残气比
Diffusion RB(重呼吸弥散、功能残气)
1.Time constant CO 重复呼吸时间
2.TLCO rb 重复呼吸弥散量
3.TLCO rb c 重复呼吸通气校正后的弥散量
4.TLCOrb/VA 重复呼吸比弥散
5.TLCOrbc/VA 通气校正后的重复呼吸比弥散
6.VA rb 重复呼吸肺泡量
7.Alveol. ventil. 重复呼吸肺泡通气量
8.CO Backpressure
9.Fi CO(rb) 配气后的一氧化碳浓度
10.FaCO(rb) 分析的一氧化碳浓度
11.Evaluation time 评估时间
12.Diffusion RB modified
IOS (脉冲多频振荡)
Zrs Respiratory Impedance 呼吸阻抗
Rg Total airway resistance 气道总阻力
Rp Peripheral airway resistance 周边阻力
Rz Central airway resistance 中心阻力
Fres Resonance frequency 响应频率
Cl Lung compliance 肺顺应性
Cb Bronchial compliance 支气管顺应性
Cw Wall compliance 胸壁顺应性
Lz 惯性
R5 Resistance at 5 Hz 五赫兹时呼吸阻力 (总气道粘性阻力)
R10 Resistance at 10 Hz 十赫兹时呼吸阻力
R15 Resistance at 15 Hz 十五赫兹时呼吸阻力
R20 Resistance at 20 Hz 二十赫兹时阻力 (中心气道粘性阻力) R25 Resistance at 25 Hz 二十五赫兹时呼吸阻力
R35 Resistance at 35 Hz 三十五赫兹时呼吸阻力
X5 Reactance at 5 Hz 五赫兹时呼吸电抗 (周边弹性阻力)
X10 Reactance at 10 Hz 十赫兹时呼吸电抗
X15 Reactance at 15 Hz 十五赫兹时呼吸电抗
X20 Reactance at 20 Hz 二十赫兹时呼吸电抗
X25 Reactance at 25 Hz 二十五赫兹时呼吸电抗
X35 Reactance at 35 Hz 三十五赫兹时呼吸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