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CT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46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壹概 述l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造成的胰酶在胰腺内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l由于胰腺缺乏包膜,胰液可以进入周围的组织, 胰酶消化筋膜层,将炎症散到周围的解剖结构。
l根据修订的亚特兰大分类分为以下两种亚型:ü间质水肿型胰腺炎(90-95%)。
ü坏死型胰腺炎。
l病因:胆源性(最常见)、先天导管异常、酒精性、暴饮暴食、高脂血症、高钙血症、药物、手术与创伤等。
l临床表现:急性发作的持续剧烈上腹部疼痛,常向背部放射, 可有腹胀、恶心呕吐。
l治疗:保守治疗;经皮引流术、内镜下清创术、开腹手术。
①符合急性胰腺炎的腹痛(急性发作、持续、剧烈的上腹痛,常向背部放射)。
②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水平高于正常值3倍。
③腹部影像学(增强CT、MRI或超声)检查符合急性胰腺炎改变。
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符合以上≥两条病程l早期:发病后第一周。
l晚期:第二周 - 数月。
严重程度l轻症:无器官功能衰竭、无局部并发症,常可在发病1周内痊愈。
l中重症:有短暂器官衰竭(<48h)和/或局部或全身并发症。
l重症:持续器官衰竭(>48h)。
l全身并发症:通常是由胰腺炎加重导致的并发症,如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的急性肾损伤。
l局部并发症:包括各种胰腺和胰周积聚。
ü通常在第二周(胰腺炎的晚期)发生。
ü在持续性或复发性疼痛、胰腺酶水平的继发性高峰、器官功能障碍恶化或脓毒症的患者中。
胰腺炎通过胰周韧带扩散l胰头通过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胃肝韧带连接到肝脏和胃小弯。
l胰尾通过脾肾韧带连接到脾门,通过胃脾韧带连接到胃大弯。
胰周韧带胰周韧带貳影像表现胰周积液、胰腺和(或)胰周坏死影像表现ü间质水肿型胰腺炎(90-95%)。
ü坏死型胰腺炎。
l常见,胰腺的非坏死性炎症。
l炎性水肿引起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通常周围有少量胰周炎症或少量液体(非坏死积聚)。
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效果【摘要】:临床上CT影像诊断技术是进行急性胰腺炎诊断的常用技术之一,相对来说有较高的分辨率,扫描速度也比较快,提供的图像比较清晰,同时可以图弥补X线或B超等技术受呼吸运动或胃肠道气体影响而存在伪影这方面的不足。
如果是螺旋CT诊断,还可以确定此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因此可以为临床分级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CT影像诊断;急性胰腺炎;效果1引言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炎症类型,病因比较复杂,病情也比较复杂,一般是胰腺酶活性异常提升而引发异常情况,带来疾病问题。
此病发生后,会提高个体体内炎性因子数量,增加毛细血管通透度,带来一些症状。
对于此病的分类,一般是参考病情和病变范围进行划分,可以分成急性水肿、急性出血坏死两种类型。
此病的轻度预后较好,提供对症治疗可以很快痊愈,但重症有可能带来多器官功能衰退问题,甚至引发死亡,所以临床上要重视对此病的诊断与治疗。
早期对于此病的诊断是根据症状表现进行初步判断,配合血常规检查等辅助诊断,但这样有较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可能干扰到治疗的有效性。
而临床实践结果显示,CT影像诊断技术对于此病的诊断有很大的优势,操作简单,结果出具快、安全可靠,不仅可以诊断出病情状况,也能明确病变范围和扩散情况,该技术还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不受个体肥胖、气腹等因素的影响,整体来说应用价值突出。
2急性胰腺炎胰腺炎是发生在胰腺组织的炎症,有急性和慢性的区别,胆石症、酒精、高脂血症、手术创伤、免疫性疾病、药物、感染等可能诱发此病的发生。
急性胰腺炎则更为严重,呈急性进展,不仅起病急,病情凶险,程度也比较严重,治疗难度较大,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特别是胆源性占比超过一半。
临床上此病一般预后良好,但重症有较高的病死率,并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情况。
此病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休克等,严重的可能出现腹水、代谢紊乱等问题。
各类急性胰腺炎不同时期影像表现修订版Atlanta 分类将急性胰腺炎分为2 类:IEP 和坏死性胰腺炎。
1.IEPIEP 更常见,指胰腺炎为非坏死性炎症。
IEP 在增强 CT 或 MR 扫描时,因为水肿原因可较正常胰腺强化程度低,但不会出现无强化区。
IEP 多表现为胰腺体积局限或弥漫性增大,周围可见条状胰周炎症或少量液性密度(图 1)。
图 1 一名 28 岁男性酗酒引起的 IEP 患者。
轴位增强 CT 显示束状胰周炎症(箭头)、胰腺密度正常*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胰周可有液性密度,但不会有坏死物质(图2)。
图 2 一名 43 岁男性 IEP 患者。
轴位增强 CT 图像显示胰周炎症(黑箭头)和左肾前间隙积液(白箭头),诊断为 APFC2. 坏死性胰腺炎坏死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的 5%~10%。
坏死可发生于胰腺实质或胰周,也可同时发生。
根据坏死累及范围将坏死性胰腺炎分为三种亚型:仅累及胰腺;仅累及胰周;胰腺和胰周同时受累。
同时受累的亚型:表现为胰腺及胰周无强化坏死物,多累及小网膜囊和肾前间隙(图 3a)。
胰周型:表现为胰腺强化正常,而胰周坏死,坏死物可包括不等量的液体和和非液性成分,约占坏死性胰腺炎的 20%(图 3b)。
胰腺型:仅占 5%,没有胰周坏死物。
在发病的前几天胰腺可仅表现为水肿,局限或弥漫性低强化,可能很难与IEP 相鉴别,在这些病例中,在发病 5~7 天后再次行 CT 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诊断坏死性胰腺炎的准确率。
通常,常规 CT 增强扫描可以满足诊断,没有必要多时相扫描。
如果患者有肾衰而不能行 CT 增强扫描,可以行 MR 平扫。
图 3 坏死性胰腺炎亚型在增强轴位 CT 的表现。
a 胰腺和胰周同时受累的58 岁女性患者,胰体无强化(*),正常强化的胰尾(黑箭头),小网膜囊内ANC(白箭头)。
b 仅胰周受累的18 岁男性患者,可见一周为大片不均质密度(箭头),和 ANC 相符。
胰腺实质密度正常(*)。
急性胰腺炎CT诊断准确性高吗?急性胰腺炎,作为临床医学中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不分年龄段,成年人的年发病率较高,属于一种急性发作的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胰腺这种疾病主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胰酶异常激活,从而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一种化学性炎症,严重后即可引起其他器官的功能障碍。
急性胰腺炎按照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症、重症,其引发病因比较复杂多样,高血脂和胆道疾病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也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诱因。
急性胰腺炎发作时会伴有持续性的上腹部疼痛,同时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发生时应及时就医,否则会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那么,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临床中通常使用哪些方法呢?CT诊断的准确率如何,它是否可作为可信性较强的诊断依据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小编,一起科普学习一下关于急性胰腺炎有关诊断的这些事儿。
一、急性胰腺炎的症状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就是突然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并且有持续性,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和腹胀等情况。
急性胰腺炎与其他疾病不同,一般疾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但是绝大多数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都会出现剧烈的急性腹痛,通常发生部位在左上腹,有的患者疼痛会向背部放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具有突发性,虽然疼痛程度不一,弯腰抱膝可能会缓解疼痛;患者也易发生呕吐症状,但是通常呕吐后腹部的疼痛也并没有缓解;部分患者会有发热症状,这种情况就需要高度重视了,因为很可能已经发生了继发感染;另外,有些重症患者会表现为躁动不安、低血压、呼吸困难等,这种情况比较危险,很可能危及生命。
二、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诊断,就目前的医学发展情况来说,主要有超声检查、CT检查、增强CT等常用的几种方式。
首先是普通的超声检查,其优点是经济实惠,实用性较高,可以反复检查,能直观的反应胰腺的肿大、坏死、积液渗出等情况,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由于其观察范围的局限性,加之患者的体位配合度和肠腔内胀气干扰等因素,不易观察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