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学院2011--2012学年度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B卷)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3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 )A.调查法、汇总发、预测法 B .调查法、整理法、分析法C .大量观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D .时间数列法、统计指数法、回归分析法2.对统计数据建立某种物理的度量单位的亮度层次是( )A .定类尺度B .定序尺度C .定距尺度D .定比尺度3.调查单位是( )A .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B .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C .调查项目和指标的承担者D .基层企事业单位4.对连续变量分组,最大值所在组下限为10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750,则最大值所在组的组中值为( )A .1100B .1200C .1250D .15005.某商场2006年彩电销量为10000台,年末库存100台,这两个绝对指标是( )A .时期指标B .时点指标C .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D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6.下列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 )A .我国人口密度为135人/平方公里B .某年我国钢产量为日本的80%C .2006年我国GDP 比上年增长9%D .2006你我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12000元7.在抽样调查中,抽取样本单位必须遵循( )A .可比性原则B .同质性原则C .准确性原则D .随机性原则8.样本容量与抽样误差的关系是( )A .样本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大B .样本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小C .样本容量越小,抽样误差越小D .两者没有关系9.对500名大学生抽取15%的比例进行不重置抽样调查,其中优等生为20%,概率为95.45%(t=2),则优等生比重的抽样极限误差为( )A .4.26%B .4.61%C .8.52%D .9.32%10.当一个变量变化幅度与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幅度基本上是同等比例时,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 )A .函数关系B .复相关关系C .线性相关关系D .非线性相关关系11.已知x ,y 两个变量, 2010,8,x y xy σσση=== ;则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数可知,x 与y 之间存在着( )A .高度正相反B .显著正相反C .低度正相反D .微弱正相反12.三个或三个以上变量的相关关系是( )A .单相反B .复相关C .偏相关D .正相反13.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各个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A .之和B .之差C .之积D .之商14.下列指数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 .价格指数B .平均工资指数C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D .销售量指数15.统计指数划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依据是指数的( )A .说明的是总体还是构成单位的数量变动B .反映时间状况C .编制方法D .反映指标性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6.统计的职能有( )A 、信息职能B 、咨询职能C 、监督职能D 、分析职能E 、决策职能17.在调查过程中,产生登记误差的原因有( )A 、测量B 、记录C 、计算D 、填报E 、抽样18.下列计算相关系数公式中,正确的有( )A 、xy x y σσσ B1()()x x y y --∑C、()()x x y y --Dn xy x y-E 、2222()()n xy x y n x x n y y -⎡⎤⎡⎤--⎣⎦⎣⎦∑∑∑∑∑∑∑19.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有( )A 、时间长短可比B 、总体范围可比C 、指标名称可比D 、指标内容可比E 、指标的计算方法可比20.某地区全部商品的零售价格指数今年为去年的112%,这是( )A 、综合指数B 、数量指标指数C、质量指标指数D、总指数E、个体指数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21.政治算数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其代表作的问世,成为统计学诞生的标志。
统计学原理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B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 观测数据、实验数据 。
2、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是 自填式 、 面访式 和 电话式 。
3、某企业有两个生产车间,A 车间的人均日加工产量为20件,标准差为5件,B 车间的人均日加工产量为30件,标准差为7件,则A 车间人均日加工产量的代表性__大于_B 车间人均日加工产量的代表性。
4、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 在有限区间(a,b)内取值,且X 服从均匀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0()1f x b a⎧⎪=⎨⎪-⎩则X 的期望值为 2a b+ ,方差为 2()12b a - 。
5、设随机变量X 、Y 的数学期望分别为E(X)=2,E(Y)=3,求E(2X-3Y)= -5 。
6、设总体X ~),(2σμN ,x 为样本均值,S 为样本标准差。
当σ未知,且为小样本时,则n sx μ-服从自由度为n-1的___t__分布。
7、对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检验,通常采用的是 F 检验。
8、在参数估计时,评价估计量的主要有三个指标是无偏性、 一致性 和 有效性 。
9、测试7种新型小轿车的耗油量,每百公里耗油量(公升)分别为:10, 13, 9 ,7, 15, 11, 8,则这7个数据的中位数是 10 。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下面的方格内。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C ) A 抽样的数量关系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 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2、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数值型数据( A )。
A 5个人的年龄(岁)分别是25,22,34,41,33 B 性别 C 企业类型D 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3、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B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4、统计工作过程不包括( B ) A 统计调查 B 统计分布 C 统计整理D 统计分析5、某市工业企业2010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1年1月31日,其他 (a<b)则调查期限为( B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6、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2,其意义是( A )。
统计学期末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它是( )。
A 一种纯数量的研究B 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C 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D 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2、欲使数量指标算术平均法指数的计算结果、经济内容与数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相同,权数应是( )。
A 00p q B 11p q C 01p q D 10p q3、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衫,哪一种运动衫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 )。
A 均值B 中位数C 众数D 四分位数4、某年末某地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标准差为8.4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标准差为11.6平方米,则该地区城市和乡村居民居住面积的离散程度( )。
A 乡村较大B 城市较大C 城市和乡村一样D 不能比较5、某厂某种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各月计划任务有很大差异,今年1月超额完成计划3%,2月刚好完成计划,3月超额完成12%,则该厂该年一季度超额完成计划( )。
A 3%B 4%C 5%D 无法计算6、基期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70件和50件,若报告期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乙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报告期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7、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
A 上涨10.0% B 上涨11.1% C 下跌11.1% D 下跌10.0% 8、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而计算的发展速度指标为( )。
A 环比发展速度B 年距发展速度C 定基发展速度D 平均发展速度 9、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采用( )。
A 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B 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C 等距抽样的误差公式D 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 10、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 )为主体。
《统计学原理》(第3版)综合试卷一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空白处,每空1分,共15分)1.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_______________。
2.各变量值与其_____________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3.一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并且方差已知。
从其中容量为25的样本,在 = 0.05水平下,区间估计的边际误差为15,则总体标准差是____________。
4. 数据整理过程中,为了解决重叠组限“不重复”的问题,统计上的规定是____________。
5. 标准分数给出了一组数据中各数值的相对位置,其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
6.统计学中把经济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不确定的数量依存关系称为_____________。
7.某产品单位成本连年下降,从2006年至2016年的10年间总的下降了60%,则单位成本年递减率的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经济现象在一年内出现周期性的起伏变化,则称为_______________;经济现象在若干年内出现周期性的起伏波动变化,则称为_______________。
9.若物价指数为114.06%,则用100元,报告期只能买到基期商品的百分之__________。
10.离散系数可以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_____________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11.2007年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了6.9%,是2007年11月与__________对比的结果。
12.研究结构性问题通常使用的图形是____________。
13.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将各变量值连乘再开方以求得平均值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1-10题每题1分,11-15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单项选择题(30%)1、当消费函数为C=a+by,a、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2、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 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 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 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2 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B、12 500亿美元和10 500亿美元;C、2 500亿美元和2 000亿美元;D、7 500亿美元和8 000亿美元。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4、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在四部门经济中,若投资I、储蓄S、政府购买G、税收T、出口X和进口M同时增加,则均衡收入()。
A、不变B、趋于增加C、趋于减少D、变化的趋势不能确定6、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为()。
由于某些边际收入必然转化为边际的消费支出,其余部分则转化为储蓄,因而他们之和必定等于1;由于可支配收入必定划分为消费和储蓄,他们之和必然表示现期的可支配收入的总和;它们之间的比例一定表示平均消费倾向; D、他们之和必然等于零。
7、实际利率与储蓄之间的关系为()。
A、实际利率上升,将导致储蓄上升;B、实际利率上升,将导致储蓄下降;C、实际利率上升,既可能导致储蓄上升,也可能导致储蓄下降,两者之间的关系难以确定;D、实际利率上升,不会导致储蓄有任何改变,两者没有任何关系。
8、下面哪一项不影响货币需求?()A、一般物价水平;B、银行利率水平;C、公众支付习惯;D、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
统计学基础期末考试题及答案B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B. 自然现象的数量方面C. 自然现象的质量方面D. 社会经济现象的质量方面答案:A2. 统计调查中,全面调查是指()。
A. 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要进行调查B. 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C. 调查对象中的随机个体进行调查D. 调查对象中的全体个体进行调查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统计数据的特点()。
A. 客观性B. 可测量性C. 可描述性D. 唯一性答案:D4. 统计学中的“总体”是指()。
A. 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B. 研究对象的一部分个体C. 研究对象的随机个体D. 研究对象的全体个体答案:A5. 统计学中的“样本”是指()。
A. 总体中的一个个体B. 总体中的部分个体C. 总体中的随机个体D. 总体中的全体个体答案:B6. 统计学中的“参数”是指()。
A. 总体的某种特征值B. 样本的某种特征值C. 总体的某种特征值或样本的某种特征值D. 总体和样本的某种特征值答案:A7. 统计学中的“统计量”是指()。
A. 总体的某种特征值B. 样本的某种特征值C. 总体的某种特征值或样本的某种特征值D. 总体和样本的某种特征值答案:B8. 统计学中,中位数是指()。
A.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B.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位于两端的数值C.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或两端数值的平均值D.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或两端数值的中位数答案:C9. 统计学中,众数是指()。
A.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B. 出现次数最少的数值C.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或数值区间D. 出现次数最少的数值或数值区间答案:C10. 统计学中,方差是用来衡量()。
A. 数据的集中趋势B. 数据的离散程度C. 数据的分布形态D. 数据的偏态程度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统计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2.5分)增长量指标就是( )A. 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B. 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C. 动态相对指标D. 发展速度-1【答案】A2.(2.5分)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
A. 品质标志B. 数量标志C. 数量指标D. 质量指标【答案】A3.(2.5分)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灵活程度不同B. 作用不同C. 组织方式不同D. 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答案】D4.(2.5分)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 )。
A. 越小越好B. 越大越好C. 取决于统一的抽样比例D. 取决于对抽样推断可靠性的要求【答案】D5.(2.5分)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 企业设备调查B. 人口普查C. 农产品成本调查D. 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答案】D6.(2.5分)如果两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 )A. 低度相关关系B. 高度相关关系C. 无相关关系D. 完全相关关系【答案】D7.(2.5分)标准差的大小取决与( )A. 平均水平的高低B. 各标志值与平均水平离差的大小C. 标志值水平的高低D. 各标志值与平均水平离差的大小和平均水平的高低【答案】B8.(2.5分)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A. 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 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 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 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答案】D9.(2.5分)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有( )。
A. 人均钢产量B. 价格C. 劳动生产率D. 平均工资【答案】A10.(2.5分)统计报表大多数属于( )。
A. 一次性全面调查B. 经常性全面调查C. 经常性非全面调查D. 一次性非全面调查【答案】B11.(2.5分)下列相对指标中,可以用有名数表示的有( )。
A.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B. 结构相对指标C. 动态相对指标D. 强度相对指标【答案】D12.(2.5分)某企业2004年计划要求销售收入增长8%,实际增长12%,则超额完成计划程度为( )。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09级《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班级学号姓名总分(适用班级:电商0906-2 班)(考试形式:闭卷时间:90分钟)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或错误的符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每小题2分,共20分)1、质量指标都是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
(√)2、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因此增长量不能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速度。
(×)3.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4.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5.在抽样推断中,全及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样本指标值是一个随机变量。
(√)6.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小,组织方便,省时省力,所以调查项目可以多一些。
(√)7.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送报调查结果。
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
(×)8.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9.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10.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分组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C )A.学生按考试成绩分组 B、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C.产品按品种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3、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平均数离差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4.总量指标是用(A)表示的。
A.绝对数形式B.相对数形式C.平均数形式D.百分百形式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大小6.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式(A)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B.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C.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D.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7.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出10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 C )A.简单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8.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C )A.环比发展速度B.平均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D.定基增长速度9.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B)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10.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290人、294人、292人和305人,则该企业第一季度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是( B )A. 290+294+292+305B.290+294+2924 3290+294+292+305 290+294+292+305C. 2 2D. 2 24-1 4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BDE)A.工资总额B.单位产品成本C.出勤人数D.人口密度E.合格品率2.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ABCDE)。
大学《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真题。
习题库及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目录《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l......《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1.9....《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三...............38.《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四..........59......《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五..............6.3...《统计学原理》习题库...................76......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10.2《统计学原理》重要计算公式...............1.24......《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期末复习题(答案仅供参考)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 J ”或错误的符号“ X "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l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 X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X)3.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千单位的。
( )4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 X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X ) 。
6.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 X )7.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 )8.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9.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 X )10.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1.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 3, 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 X )12..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D )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B ) 。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4、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C )。
A、中位数B、众数C、算术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5.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近似采用(B )。
A.多阶段抽样的误差公式B.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C.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D.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6.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中,最常用的是(B )。
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7.将报告期两个城市物业管理费用的物价水平进行综合对比,属于(D )。
A.强度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结构影响指数D.静态指数8.某地区商品销售额增长了5%,商品零售价格平均增长2%,则商品销售量增长(C )。
A.7% B.10% C.2.94% D.3%5.对于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变量建立的直线回归方城Y=a+bx中,回归系数b (B )A.肯定是正数B.显著不为0C.可能为0 D.肯定为负数9.若产品产量增加,生产费用不变,则单位产品成本指数(b )。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10.对于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变量建立的直线回归方城Y=a+bx中,回归系数b (B )A.肯定是正数B.显著不为0C.可能为0 D.肯定为负数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以下哪些是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ABCD)。
A.统计报表B.普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BC )。
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B、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C、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D、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E、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3.下列哪些属于数量指标(ACD)。
A .职工人数B. 平均工资C.工业总产值D.工资总额4.抽样调查的优越性(ABCD)。
A.费用少B.速度快C.灵活性大D.准确性高5.推断统计学研究的主要问题(BCE )。
A.如何科学确定目标总体范围B.如何科学地从总体中抽样样本C.怎样控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误差D.怎样消除样本对总体代表性误差E.如何科学地由所抽样本去推断总体6.若国外净要素收入为正数,则正确的数量关系为(AD )。
A.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C.国内生产总值>国民净收入D.国民净收入>国内生产总值E.国内生产总值>国民净收入7.某商业企业今年与去年相比,各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为117.5%,这一结果说明(AC )。
A.商品零售价格平均上涨17.5% B.商品零售额上涨17.5%C.由于价格提高使零售额增长17.5%D.由于价格提高使零售额减少17.5%E.商品零售额增长17.5%8、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1990年7月1日零时,下列情况应统计人口数的有(BDE )。
A、1990年7月2日出生的婴儿B、1990年6月29日出生的婴儿C、1990年6月29日晚死亡的人D、1990年7月1日1时死亡的人E、1990年6月26出生,7月1日6时死亡的的婴儿9.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是(ABCD)。
A.时间长短应当前后一致B.总体范围应该前后统一C.计算方法应该前后一致D.经济内容应该前后统一10、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DE )。
A、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变量值不等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D、各组次数都为1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现代统计一词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 √)3、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它并不排斥对属于时期现象的项目的调查。
(√)4、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5、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6、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8、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 ×)9、指数是统计指数的简称,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绝对数。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表单位是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职工人数B、机器台数C、工业总产值D、车间数2.人均收入,人口密度,平均寿命,人口净增数,这四个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3.保定市工商银行要了解2000年第一季度全市储蓄金额的基本情况,调查了储蓄金额最高的几个储蓄所,这种调查属于()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4.若两变量完全相关,则估计标准误()。
A、为0B、为1C、为–1D、为无穷大5.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
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A、750和2500B、800和2250C、800和2500D、750和22506.1990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393.10公斤,人均棉花产量3.97公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558元,人均国民收入1271元它们是()。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7.按照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与上年对比需增长30%,实际却比计划少完成了10%,同上年相比,今年产值的实际增长率为()。
A、60%B、120%C、40%D、17%8.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
A、产值计划完成程度B、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C、产值资金占用率D、百元流动资金利税率9.直线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负,则()。
A、表明现象正相关B、表明现象负相关C、表明相关程度很弱D、不能说明相关的方向和程度10.已知某企业总产值2001年比1998年增长187.5%,2000年比1998年增长150%,则2001年比2000年增长()。
A、37.5%B、125%C、115%D、15%11.对直线趋势yc=100+9x,若x每增加一个单位,则y平均增加()。
A、100个单位B、9个单位C、109个单位D、91个单位12.有一批灯泡共1000箱,每箱200个,现随机抽取20箱并检查这些箱中全部灯泡,此种检验属于()。
A、纯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整群抽样D、等距抽样13.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A、只能是绝对数B、只能是相对数C、只能是平均数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14.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A、某厂各年工业产值B、某厂各年劳动生产率C、某厂各年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D、某厂各年年初职工人数15.在抽样推断中,抽样误差是()A、可以避免的B、可避免且可控制C、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D、不可避免但可控制16.某厂有两个车间,1984年甲车间工人平均工资为120元,乙车间为130元;1985年,甲车间工人在全厂工人中的比重提高,乙车间的比重下降。
在两车间工人平均工资没有变化的情况下,1985年全厂总平均工资比1984年全场总平均工资()。
A、增加B、减少C、持平D、不能作结论17..某10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斤、102斤、105斤、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A、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众数&gt;中位数&gt;算术平均数C、中位数&gt;算术平均数&gt;众数D、算术平均数&gt;中位数&gt;众数18.抽样调查所特有的误差是()。
A、由于样本的随机性而产生的误差B、登记误差C、系统性误差D、ABC都错19.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A、B、C、D、20.如果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A、一项数值B、二项数值C、三项数值D、四项数值二、多项选择题1.工业总产值(工厂法计算),这一指标中还缺少的构成要素是()A计量单位B指标名称C时间限制D空间限制E计算方法2.通过调查鞍钢、首钢、宝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来了解我国钢铁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非全面调查E普查3.下列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人口数B、新出生人口C、商品库存量D、国民收入E、职工人数4.下列指标属于动态相对指标的有()。
A、1981年到1990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1.48%B、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980年的236.3%C、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28.4%、44.3%、27.3%D、1990年国民收入为1952年的2364.2%5.直线相关分析的特点有()。
A、两变量不是对等的B、两变量只能算出一个相关系数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D、两变量都是随机的E、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是介于0-1之间的数三、简答题1.什么是标志与指标?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平均数有哪几种类型?3.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关系?4.简述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四、计算题1.某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88-1989年平均每年递增15%,1990-1992年平均每年递增12%,1993-1997年平均每年递增9%,试计算:1)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这十年间的总发展速度及平均增长速度2)若199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500亿元,以后每年增长8%,到2000年可达到多少亿元?2.某地有八家银行,从它们所有的全体职工中随机动性抽取600人进行调查,得知其中的486人在银行里有个人储蓄存款,存款金额平均每人3400元,标准差500元,试以95.45%的可靠性推断:(F(T)为95.45%,则t=2)1)全体职工中有储蓄存款者所占比率的区间范围2)平均每人存款金额的区间范围3.某厂产品产量及出厂价格资料如下表: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量出厂价格(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乙丙吨台件60001000040000 50001200041000 1105020 1006020要求:对该厂总产值变动进行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