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题1
- 格式:docx
- 大小:26.01 KB
- 文档页数:7
17 短文两篇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德馨.(xīn) 甚蕃.(fán) 调.素琴(tiáo)B.案牍.(dǔ) 亵.玩(xiè) 濯.清涟(zhuó)C.淤.泥(yǖ) 鸿.儒(hónɡ) 诸葛庐.(lú)D.西蜀.(shǔ) 隐逸.(yì) 鲜.有闻(xiā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何陋之.有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根据要求默写句子。
(1)有两句诗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两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6.文学常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唐朝文学家、诗人 ,选自《》。
《爱莲说》作者是(朝)哲学家 ,选自《》。
(2)铭,是指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 ,也可以 ,都是为了说明一个。
与现在的大体近似。
二、阅读7.【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福州文博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考试试题新人教版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积累与运用。
(17分)1、注音或写字(5分)不惮.()、jī绊()、蓦.然() jiá然而止()、参.差不齐()、叱咤.风云()、qiâ意( ) càn 然 ( )、嗔.视()、huì暗()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宽慰依稀端疑低回婉转B、欺侮悠扬妄想尽态极妍C、浑身懈数息息相通甜静叹为观止D、弥散离和悲欢淋漓变幻多姿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伟大理想。
....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无所不为....的程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汉代文物。
B、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女篮球教练。
C、期中考试的考场就设在阶梯教室进行。
D、小华的做法不好,可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5、将下例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2分)①②③④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
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A)素不相识的陌生人(B)走了火的雷霆霹雳(C)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D)不停的絮絮叨叨6、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得一组。
()(3分)A、(1)不能称前时之闻.。
(2)但闻.屏障中扶尺一下。
B、(1)默叹,以为妙绝.。
(2)群响毕绝.。
C、(1)手有百指.。
(2)不能指.其一端。
D、(1)宾客意少舒,稍稍..宾客其父。
..正坐。
(2)稍稍二、默写(17分)⑴______________ _,崔九堂前几度闻。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语文试题及答案及答案详解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竹篾(miè) 简陋(lòu) 迷茫(máng) 菌子(jūn)B.冗长(chén)慎重(shèn)妥帖(tiē)拖沓(tà)C.累赘(zuì)悔恨(huǐ)鞠躬(gōng)生疏(shū)D.驿路(yì)晶莹(yíng)陡峭(qiào)溢出(y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修葺折损陡峭以身作责B.监督失意排解如释重负C.商酌别扭修润悔人不倦D.悠闲达观循环悲天闵人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无丝竹之乱耳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D.濯清涟而不妖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很多学校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B.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C.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通过典型的事例,凸显出叶圣陶先生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B.《爱莲说》一文中作者托“莲花”的形象突出自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
单元综合检测(90分钟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拼音。
(2分)戏曲yuán( )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它会让我们赏心悦目。
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是我们的国cuì( ),是我们的国剧。
当我们细心地欣赏戏曲时,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 )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 )不已。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他穿上鞋子,大口喝了一口浓茶,于是大彻大悟....地自言自语起来。
B.三年来,民间投资政策落实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许多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问题是政策落实参差不齐....,重点领域政策执行困难。
C.2013年10月21日,2013—2014赛季CBA体测在四川金强篮球训练基地开始,尽管球员使出浑身解数....,但众多名将还是倒在两分钟强度投篮的测试中。
D.十一假期,天气晴朗,同学们纷纷相约来到长江畔,或戏水玩沙,或放风筝,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3.(2013·黄冈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一有工夫不是看语文、数学等书,就是看报纸,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积极。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社戏》选自《鲁迅全集》,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B.《安塞腰鼓》是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著名散文。
C.《竹影》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丰子恺。
D.《观舞记》的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繁星》《春水》是她的代表作。
5.(2013·德州中考)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商酌.(zhuó) 喷.香(pèn) 契.约(qiè) 淤.泥(yū)B.驿.路(yì) 监督.(dū) 亵.玩(xì) 草率.(shuài)C.累赘.(zhui) 修葺.(qì) 总揽.(lǎn) 德馨.(xīn)D.卸.却(xiè) 譬.如(bì) 鸿.儒(hónɡ) 恍.惚(huǎnɡ)【解析】A项,“契”应读“qì”;B项,“亵”应读“xiè”;D项,“譬”应读“p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A.生疏陡峭颠沛流离以身作则B.简陋拖沓如失重负不耻下问C.朦胧晶莹悲天悯人鞠躬尽瘁D.妥帖循环诲人不倦自作自受【解析】“如失重负”应写为“如释重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七年级四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C.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D.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国队都略胜一筹....。
【解析】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用来形容学生不合适。
4.(青岛中考)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分)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解析】B项中,句子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C项中,句子动宾搭配不当,将“突破”改为“实现”;D项中,“防止”已包含“不再”的意思,再用“不再”属于否定词误用,去掉“不再”。
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四)一、积累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3分)A.晶莹.(yín) 太阳寨.(zhài) 简陋.(lòu) 悲天悯.人(mǐn)B.揽.(lǎn) 商酌.(zhuó) 譬.如(pì) 如释重负(shì)C.累赘.(zhuì) 别扭.(niu) 拖沓.(tà) 颠沛.流离(fèi)D.契.约(qiè) 修葺.(qì) 淤.泥(yū) 诲.人不倦(huì)(解析:A项中“莹”应读yíng;C项中“沛”应读pèi;D项中“契”应读q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C)(3分)A.草率生疏亵玩不耻下问B.拖沓恍惚朦胧学而不厌C.撵走陡帩循环南腔北调D.恳切竹篾妥帖香气四溢(解析:C项中“陡帩”应为“陡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3分)A.当我们在学习时遇到难题时,我们就应该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自受.,得到制裁。
B.那些不遵守法律的人早晚会自作..C.诸葛亮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为蜀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D.他们不仅以此而维护了自身的尊严,而且通过以身作则,巩固了国家的民主传统、实践和....习俗。
(解析:“不耻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与语境不符。
) 4.下列语段画线处均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4分)①随着人们信息获取的开阔,各种文化艺术的表达进入多元时期。
然而艺术审美的风,无论是刮西风,还是刮东风,②也许总有尘埃落定的某个时候。
此次“全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中的100多件作品,有水墨、油画、版画、综合材料和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③整体展示了对于“文化·家园”人文关怀主题。
(1)①处用词不当,应将“开阔”改为“便捷”。
人教版语文初一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 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选聘.(pìn)殷.红(yīn)秩.序(zhì)妇孺.皆知(rú)B. 校.对(xiào)哺.育(bǔ)呜咽.(yè)鲜.为人知(xiǎn)C. 元勋.(xūn)硕.果(shuò)薪金(xīn)锲.而不舍(qiè)D. 调羹.(gēng)抹.杀(mǒ)澎湃.(bài)目不窥.园(kuī)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 分)A. 独裁奠基至死不懈锋芒必露B. 深霄小楷妇儒皆知马革裹尸C. 挚友卓越心不在焉沥尽心血D. 硕果草率不以为然慷概淋漓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他潜心贯注....地钻研着航天技术,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B. 这里风景宜人,河流清澈见底,山峰奇形怪状,真是别具匠心....啊!C.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D. 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A. 《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C. 《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5. 默写填空。
(8 分)(1)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2)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案牍.(dú) 喷.香(pēn)契.约(qiè)淤.泥(yū)B.驿.路(yì) 监督.(dū) 亵.玩(xì) 草率.(shuài)C.累赘.(zhuì) 修葺.(qì) 拖沓.(tà) 德馨.(xīn)D.卸.却(xiè) 譬.如(bì) 鸿.儒(hónɡ) 恍.惚(huǎ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修葺.陡峭竹篾妇孺皆知B.简陋拖沓鞠躬不耻下问C.朦胧晶莹鸿儒鞠躬尽瘁D.妥帖循环亵玩自作自受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七年级四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C.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D.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国队都略胜一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花左右的花粉。
B.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5.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贵品德。
B.《驿路梨花》以梨花为喻,为线索,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讴歌了年青一代的优秀品质。
C.《最苦与最乐》作者是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D.《爱莲说》的作者是刘禹锡,说是一种文体,写法自由,大多是借一事一物抒发作者的感想。
七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册)第一单元检测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元勋.(xūn)含蓄.(xù)调羹.(ɡēnɡ)鲜.(xiǎn)为人知B.选聘.(pìng) 筹.(chóu)划赫.(shè)然兀兀.(wù)穷年C.彷.(pánɡ)徨署.(shǔ)名绞.(jiǎo)肉深恶.(è)痛绝D.涉.(shè)猎通宵.(xiāo) 澎湃.(bài) 迥.(jiǒnɡ)乎不同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D )(2分)A.潜心惯注心会神凝一反既往家喻户晓B.慷慨淋漓锲而不舍历尽心血刮目相待C.搏学多识一拍既合锋芒毕露可歌可泣D.妇孺皆知马革裹尸杂乱无章不以为然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B.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C.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D.漫步曲水亭街,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4.(2016,天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2分)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中国自古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
不属于我们的土地,我们一寸也不要。
但属于我们的领土,我们寸土不让。
B.党和政府一定会继续努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第四单元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2分)A.商酌.(zhuó)累赘.(zhui) 妥帖.(tiè)生疏.(shū)B.驿.路(yì) 修葺.(qì) 菌.子(jùn) 恍.惚(huǎnɡ)C.契.约(qì) 监督.(dū) 达观.(ɡuàn) 淤.泥(yū)D.譬.如(bì) 亵.玩(xiè) 案牍.(dú) 德馨.(xīn)【解析】A.“妥帖”中的“贴”应读t iē;C.“达观”中的“观”应读ɡuān;D.“譬如”中的“譬”应读p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2分)A.垦切豪杰拖沓以身做则B.感概暮色循环如释重付C.契约鸿儒竹篾悲天悯人D.悠闲陡俏花瓣颠沛流离【解析】A.恳切,以身作则;B.感慨,如释重负;D.陡峭。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2分)A.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B.对于中国这个尚有众多贫困人口的国度来说,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更是任重道远....。
C.叶老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D.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学知识储备不足。
【解析】D项中,“叹为观止”常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用在这里形容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不合适。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2分)A.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B.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C.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归省xǐng 晦huì暗烧灼zhuó戛jiá然而止B.瞋chēn视羁jī绊惬qiè意参cī差不齐C.挣zhng脱冗rng杂阐chn述叱咤zh风云D.亢kàng奋颤chàn栗粲chàn然浑身解jié数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 怠慢缥缈蓦然大彻大悟B 撺掇颦蹙徘徊悲欢离合C 弄潮褶裙惊鸿尽态极妍D 弥散惆怅静木息息相通3.下列句子中划线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活动中,各国领导人都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B 离散了半个多世纪后,海峡两岸这对已经进入垂暮之年的亲兄弟终于破镜重圆了。
C 近日,在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选赛上,中国队与马来西亚队的比赛以4∶0的比分戛然而止。
D 作为一名学生,每天必须按时到校上课,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4.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
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它呼唤你;你高傲时,它呼唤你;你莽撞时,它呼唤你,你跌倒时,它呼唤你。
5.“让争一闪念,生死一瞬间”。
这是一条关于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语。
它的言外之意是要求司机。
请你简要评析其精妙之处:。
6.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
如果我是春雨,。
7.小明上数学课时,有一个问题没弄懂,下课后,他去问刘老师,敲开办公室的门后,他对刘老师说:“。
”8.综合性活动(1)中国戏曲的角色可以分为四大行当;我国戏曲的主要特是;我国戏曲讲究通过四种艺术手段和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2)我国的国剧是;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戏曲。
(一)乡韵自多情(1)河南,是一块戏曲浸润的厚土,戏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存状态。
乡亲们热爱戏,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想看戏。
戏,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2)日常生活中,乡亲们要找到看戏的理由很多。
逢年过节,赶会赶场,庆祝丰收,翻盖新房,婚丧嫁娶,都会搭台唱戏。
听说哪个村子“玩戏”,一些村庄也像过节一样,人们不请自到,早早去争取占个好位儿,看得清楚,听得真切,过“瘾”。
戏演完了,曲终人不散,有的人还非要到后台看看喜欢的“角儿”。
(3)有些戏迷,每年农闲的腊月正月二月,都要张罗着请各地有名的戏班到本地来唱戏。
戏有了名,角儿一出名,就要“拿堂”。
有时那张罗家儿不仅白掏力,还得往里赔本,为请一台好戏不知要跑多少趟,赔笑脸说好话送钱物,把好戏名角儿请来可是老不容易。
能看到家乡排排场场唱起了大戏,父老乡亲美美地听戏看戏,请戏的人心里别提多得劲儿了!(4)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
在音乐舞蹈不发达的地区,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要精神文化生活,用什么办法呢?那就唱戏。
平时,田间地头,锅台边,猪圈旁,常有人或轻吟浅唱,或放声高吼,那声音或婉转或豪放,或悲凄或明亮,都直接地、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
(5)社会大舞台,人生一台戏。
有谁知晓,浩如烟海的剧目里,唱出了多少波澜壮阔,表达了多少情意绵绵,演出了多少慷慨悲歌。
多少年来,乡亲们在戏曲的芳香里沉醉着。
在戏里,他们认识了杨家将,结交了黑老包,知道了抓不到奸人不煞戏……正是这戏曲琼浆的滋养,使父老乡亲质朴善良,爱憎分明,追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6)唱戏,唱跑了忧愁,唱来了欢愉,激发了善良正直,唤起了浓浓乡情。
一个台湾老兵讲,他大半辈子没学会哭,可是近来一听豫剧就掉泪,光想哭,想娘,想家。
在美国,我遇到了一位已经是上流社会人物的河南老乡,他郑重地托我办一件事——把家乡戏的录音带寄一些来。
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甚至还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细细看他时,发现他的眼里分明有泪花在闪……(7)乡亲乡韵自多情。
广袤的中原大地,不仅能够长出金色的小麦和稻谷,而且也成了豫剧、曲剧和越调。
那悠悠的拖腔,那粗犷的大本嗓,能把人的思想拉回遥远的故乡。
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都在戏里……1.根据第(3)段内容,解释“拿堂”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2.第(5)段写到了“戏曲琼浆的滋养”,从文中看,戏曲给人们的“滋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第(6)段讲述台湾老兵和在美国的河南老乡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4.从全文看,“乡韵自多情”的“情”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5.有人说,现在喜欢地方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因缺少年轻观众,地方戏正走向衰落。
也有人说,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栏目越办越红火,表明了地方戏仍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二)鼓神王雁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
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
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
这里也在操练鼓锣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
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
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价响。
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考,孤独孑孑。
我准备悄悄地离开。
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
”“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惑地直往后退。
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但姑娘媳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
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
我等着往下看。
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
布满皱纹和胡茬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
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
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项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
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B) 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就在敲击出的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犷,女人的娇娉,还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锣鼓声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生命,似在点拨着生命,似在操纵着人类奔向精神将要达及的终点……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在响,铜锣铜钹铿铿锵锵,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他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声!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
而他,这个人中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立地项天!我惊愕了,世上竞有着这样的声音。
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
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
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选自《首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 1.从“不敢作归乡的打算”,到“该回家过年”,“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2.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作了多处铺垫。
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1)(2)(3)(4)3.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
( )句点评: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鼓神”“神”在哪里。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本文的作者是朝的。
2.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2)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曳屋许许声()3、解释加点的词。
①施八尺屏障()②众妙毕备()③会宾客大宴()④众宾团坐()4,下列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当是时,妇手拍儿声不知木兰是女郎B.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C.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儿含乳啼声D.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举世闻名5.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众宾团坐。
B.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C.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6.翻译下列句子。
(1)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2)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7.文中带点的句子描写的是什么?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答:8.“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这句话突出了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答:9.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10、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写作部分清风送香、月色朦胧,是沁人心脾的故乡美景;旋转、奔突、翻飞,是迸射着生命之魂的安塞腰鼓;飘逸、曼妙,是浸透着民族文化的印度舞蹈••••••生活中处处有风景。
美丽的大自然是一道风景,灿烂的文化艺术是一道风景,天真无邪的童真是一道风景,助人为乐是一道风景,辛勤的身影是一道风景,埋头苦学是一道风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是一道风景••••••每一道风景都令我们陶醉,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
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