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24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拉力、压力等。
3. 力的图示: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
4. 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方向等。
5.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能量1.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或状态有关。
3.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4. 功和功率:功是力在物体上作用并使物体移动的结果,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三、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热能的转移量。
2.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3. 热膨胀和热收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或长度的变化。
4. 热机:利用热能做功的机器,如内燃机、蒸汽机等。
四、声学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来传播。
2.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回声和共振: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现象,共振是物体在特定频率下振动幅度增大的现象。
4. 声音的利用:如声纳、超声波检查等。
五、光学1. 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2. 平面镜和曲面镜:平面镜成像特点,曲面镜包括凹面镜和凸面镜,各有不同成像效果。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转的现象。
4. 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它们的成像规律和应用。
六、电学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质的一种性质,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特殊物质。
2. 电路基础: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负载组成。
第十三单元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物质的构成: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2、分子大小:10-10m(零点几纳米,非常小)3、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是做无规则运动的;②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3、扩散的快慢:①物质的种类,气体最快,固体最慢;②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注意:灰尘、炊烟、雾霾、布朗运动等都是微小颗粒(物体)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
三、固、液、气三态物质宏观和微观的特性四、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2、大小变化:间距变小时,引力变大,斥力变的更大,对外表现为有斥力,反之亦然。
第2节内能一、内能(J)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强调: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3、内能大小:质量和温度有关。
①质量相同,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②温度相同,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4、特例: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升降。
晶体熔化,凝固等时,内能改变而温度不变。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利用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①热传递(1)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在相互接触时,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直至温度相同。
(温差)(2)热传递是把能量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不是由内能多的传递给内能少的)②热量(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用“Q”表示,单位为“J”(2)温度、热量、内能的理解: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一般升高;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温度一般降低;特殊情况:如晶体熔化和凝固;液体沸腾时,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保持不变。
③热传递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2、利用做功改变内能(1)事例:(1)结论:①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是能量间的转化;②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内能转化其它形式的能(通常是内能转化机械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内能(通常是机械能转化内能)。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组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1)分子的直径通常用10-10m做单位来量度。
(2)原子的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二、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三、内能1.内能(1)概念: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 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 从微观角度来说,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 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同一个物体, 温度升高, 它的内能增加, 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 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 物体的温度越低,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机械能是宏观的, 内能是微观的)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 比如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冲刺期末知识点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扩散可以发生在气体,液体,固体之间。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叫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看见的叫机械运动,闻到的叫分子热运动。
4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5内能是指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体积有关。
6物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7热量是指传递能量的多少,指的是过程量,可以说转移多少热量,不可以说具有多少热量。
8做工和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只要是动的,就是做功,一冷一热就是热传递。
9比热容反应的是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10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叫热机,常见的热机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11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他们都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12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13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物,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空气,汽油机做功冲程有14火花塞,柴油机做功冲程有喷油嘴。
15热值是指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与其质量的比,热值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由材料本身决定的与其他量无关。
16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永动机不可能造成。
17带电物体本身就有吸附轻小物体的性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8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丝正,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橡皮负。
19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0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2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或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22通路:电路有电流,断路:电路无电流,短路:电路电流过大,且用被短路的电器无法工作。
首尾依次相连叫串联,两端分别相连再连入电路叫并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第十三章·分子动理论+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内能知识点总结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第十三章内能一、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一)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1.人们通常以1010 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2.分子间存在间隙。
相关实验现象: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二)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⑴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⑵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⑶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注:因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2.引力和斥力的变化规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斥力增大得更快,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⑴当分子间的距离d等于分子间平衡距离r时,引力等于斥力。
⑵当分子间的距离d小于分子间平衡距离r时,引力小于斥力。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就是因为斥力起主要作用。
⑶当分子间的距离d大于分子间平衡距离r时,引力大于斥力。
固体很难被拉断、胶水可以粘东西都是因为引力起主要作用。
⑷当分子间的距离d大于10r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非常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就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作用力的作用范围。
二、内能(一)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影响物体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体积、材料等。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个物体在相同状态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4.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力学部分】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nF(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1)、W=UIt=Pt=UQ(普适公式)(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普适公式)(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普适公式)(2)、P=I2R=U2/R(纯电阻公式)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二)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的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1.位移和路径:-间接测量位移-路程、位移和位移与路径之间的关系-向量和标量的区别2.速度和速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单位的换算-标准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和速率之间的关系-加速度的概念3.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图象和运动方程-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4.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图象和运动方程-合速度和合加速度的概念-初速度和末速度之差与加速度之积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和应用-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二、力的作用与性质1.力的概念:-形式力和非形式力-力的计量单位和测力仪器-冲量和现象力的关系2.力的相互作用:-力的三要素-物体受力的特殊形式-平衡力和不平衡力3.物体的力学性质:-质量和重力-法向压力和应力-物体的承受压力与其形状的关系-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改变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4.弹簧力和摩擦力:-弹簧力的概念和特点-弹簧伸长量与受力的关系-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判据和大小关系-摩擦力和力的大小、方向的关系三、机械能与动能转化1.功和功率:-功的概念和分类-功与力、位移、角度和能量的关系-水功率和电功率的单位2.机械能:-机械能的概念和类型-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3.动能转化:-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对动能的转化-动能定理和动能的大小、方向的关系-质点和质点系的机械能守恒四、波的类型与特征1.波的类型:-机械波和电磁波-纵波和横波2.波的传播:-波的传播介质和媒质-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波长的关系-波的传播方向和能量3.波的特征:-波的波长和周期-波的频率和振动数-波的幅度和等级-声波和光波的区别五、电和电路1.电的产生和传输:-静电的产生和性质-电流的产生和运动方向-电流强度和电荷量的关系-电流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2.电路的概念:-电源、导体和电阻器-闭合电路和开放电路-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3.欧姆定律:-电压、电流强度和电阻的关系-电阻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电功率和耗电量的计算4.电路连接方式:-单独电阻器和连接电阻器的电流强度和电压的关系-电路中节点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串-并联组合电路电流的运算和电压的运算以上是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的总复习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和应用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通过研究物质的基本规律和现象来揭示自然界的本质。
下面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的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运动物体1.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2. 各种运动图象的特征: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3. 通过图象分析得到位移、速度、加速度。
4.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第二章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与性质:合力、分力、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平衡状态与力的平衡。
3.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的关系。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第三章重力和密度1. 重力的概念和性质:万有引力、重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关系。
2. 浮力的概念和性质:浸泡法、推测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有关。
3.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密度的意义、计算公式、浮力与密度的关系。
第四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 功和能量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功率的概念。
2. 势能的概念和计算: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意义与计算公式。
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意义和应用:重力劢能转换、势能损失的条件。
第五章电路与电阻1. 电荷和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方向、大小、单位。
2. 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和计算:电压的大小、计算公式,电阻的意义、计算公式。
3. 简单电路的连接方式:并联、串联。
4. 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电能与电功率1. 电能的概念和计算:电能的单位、计算公式。
2. 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电功的计算公式、电功功率的计算公式。
第七章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弯折的基本规律:直线传播原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2. 反射的基本规律:入射角、反射角、反射定律。
3. 折射的基本规律:折射定律、折射率。
第八章光的色散与光的反射1. 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三原色理论。
2. 镜子的成像原理: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