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浙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556.00 KB
- 文档页数:32
多彩的节日民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民俗习惯。
2.掌握各个节日的庆祝方式和相关的文化活动。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一、传统节日介绍•重阳节•冬至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由来和重要意义。
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各个节日的庆祝方式进行介绍。
二、民俗习惯了解引导学生探究各个节日庆祝时的民俗习惯,例如:1.春节期间的贴春联、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传统活动。
2.端午节期间的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活动。
3.中秋节期间的赏月、吃月饼等传统活动。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传统活动,并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三、实践活动开展1.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例如挂窗花、折纸灯笼、糖画等。
2.举行传统文化活动:例如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等。
3.参观博物馆:例如中国民俗博物馆、中华民族博物馆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底蕴。
教学方法1.主题导入法: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3.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探究和实践活动,考查学生对各个节日的了解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情况。
2.通过作品展示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综合素质提升情况。
教学反思1.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条件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2.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总结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还体验了其中的传统文化活动,提高了文化意识和综合素质。
教师也在本次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浙教版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第1课中秋节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浙教版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第1课中秋节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我是中国人单元目标态度和情感:能以积极的态度了解自己的祖国,在活动中增进对祖国的热爱。
能感受到过节的饿快乐和激动,节日里与亲友团聚,增进亲人间的感情。
通过积极参与到节日的活动,体会过节的色彩与乐趣,乐于挖掘节日中感兴趣的内容,愿意与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收获。
行为习惯:初步培养参加节日活动的能力,学会“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并在实际行动中做到高唱国歌,自觉遵守升国旗时的基本礼仪。
能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学习资源,主动探索,寻找课内外感兴趣的内容,养成乐于和别人一起分享收获和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友谊。
过程和方法:亲身体验过“中秋”与欢庆“国庆”的不同感受,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娱乐气息,纪念节日的庄严、隆重。
感悟到不同节日的独特意义。
通过交流各人过节的感受,了解各地的传统故事和不同地区的过节习俗,通过听取别人的介绍,借鉴别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尝试在课堂中大胆地交流自己的收获。
知识和技能:了解中秋节月亮的模样,以及中秋节的日期,能从日历中找到中秋节这一天。
通过人们过节的情景,了解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各种活动及传说的由来。
知道国庆节的有关知识,能从不同的途径搜集信息,并为同学介绍。
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懂得升旗的基本礼仪并能自觉遵守;会用观察的方法了解炎黄子孙的身体特征。
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
第一课中秋节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统故事、传统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2、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文化娱乐活动,从不同途径搜集节日的信息,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节日特色;3、知道中秋节的日期,能从日历中找到中秋节;4、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活动中加深对节日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任务:主要通过搜集、汇报交流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统故事及相关的民风民俗。
浙教版三上道德与法治备课教案一二单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浙教版三上《道德与法治》的第一二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1. 单元一:《我们的校园》第1课《校园是我家》第2课《爱护公物,从小事做起》第3课《尊敬老师,关爱同学》2. 单元二:《我们的节日》第4课《欢度国庆》第5课《我们的传统节日》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我们的校园生活,学会爱护公物,尊敬老师和关爱同学。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3.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了解传统节日,以及在学校生活中学会尊敬老师和关爱同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风光和活动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我们的校园生活。
2. 新课内容:(1)单元一:1) 第1课《校园是我家》:介绍校园的环境和设施,让学生学会爱护校园。
2) 第2课《爱护公物,从小事做起》: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爱护公物的重要性。
3) 第3课《尊敬老师,关爱同学》:通过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学会尊敬老师和关爱同学。
(2)单元二:1) 第4课《欢度国庆》:介绍国庆节的由来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第5课《我们的传统节日》:讲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例题讲解: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相关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道德与法治(一二单元)2. 内容:(1)单元一:1) 校园是我家2) 爱护公物,从小事做起3) 尊敬老师,关爱同学(2)单元二:1) 欢度国庆2) 我们的传统节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一篇关于爱护校园的作文。
(2)设计一幅以“欢度国庆”为主题的画。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节日大观》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节日大观》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的节日习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以及一些国际性节日的介绍。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些传统节日有所了解,但可能对节日的起源和习俗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对于国际性节日的认识相对较少,需要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以及一些国际性节日的介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以及一些国际性节日的介绍。
2.难点:深入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节日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4.实践活动法:设计节日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节日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提前搜集有关节日的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节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节日,营造节日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我国传统节日和国际性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浙教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欢天喜地过大年》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浙教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欢天喜地过大年》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十三欢天喜地过大年预设目标:1、知道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了解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并感受过年的欢乐。
2、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长辈、老师、同学等的祝福。
课前预热:同学们,我们刚刚过了元旦,再过一个月呀就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一、说过年1、那好,陈老师想先给你们看一段过年的录象,想看吗?那你仔细看噢,等一会我要请你说说看到些什么。
行吗?2、播放课件——欢腾的过节场面。
3、谁先说,你看到些什么?4、你们看得可真仔细!其实这段录象啊就是前几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些镜头。
过年的时候,我们都爱看春节联欢晚会。
因为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把春节叫过年,你知道吗,这是我国最隆重、最古老的传统节日。
教师马上点击课件,播放录音。
随后说:“谁也来读读聪明谷中的两句话?”请两位能干的同学读。
如多人想读,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吧!5、今年春节是什么时候呀?猜一猜?如果接近2月了,可以说:“你已经接近了。
”还是让我来帮一下忙吧,教师打出课件(日历),你看出来了吗?看出来的小朋友你指给大家看看。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6、可今天才1月6号,离春节过年还有一个月呐,你们想不想现在就来过年?好,那我们就来玩过年!课件(欢天喜地过大年)说“欢天喜地过大年。
”二、玩过年1、那么,你看看我们这个家中有没有一点过年的样子?2、我们想办法把它打扮得漂亮一些,好吗?你说怎么打扮?3、是的,小朋友们课前已经准备了好多东西了,(教师随手从盘里拿起装饰物)有你们美术课上剪的窗花,从家里带来的红灯笼、红辣椒、大大的中国节,啊?还有一对可爱的小鱼呢!我们把它们贴起来、挂起来好不好?如果你有困难,看看我们这儿那么多老师,你去请教,他们肯定会乐意帮忙的。
我再为你们配上好听的音乐,但记住,音乐停,你就要快快回到座位,明白了吗?好,请星期四组长上来拿东西,发给你们组同学,赶快行动!挂得快还可以到我这儿拿。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五月端阳》教案范文(通用4篇)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五月端阳》范文篇1一、教材分析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课文对我国端午习俗的记叙,反映了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哪一天是端午节和端午节家家门上挂菖蒲、艾草的节日气氛。
第二部分(第3、4、5自然段)分别写姑娘们做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过端午节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本文是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训练"回答问题,把问题的答案连接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应该比较放手,以学生自己尝试为主。
二、教学目标1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8个生字,理解"流苏、流放、雕饰、比试、心灵、手巧、幽香"等20个词语的意思。
3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懂得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
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结合课后第2题,"细读课文填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有条理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较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四、教学准备:几枝草蒲、艾草,几只香袋,粽子、咸鸭蛋等。
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3课时第1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2初读课文,根据课文后第2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1出示实物:粽子、咸鸭蛋,这是菖蒲、艾草,看,还有漂亮的、有五彩流苏的香袋呢!看到这些东西,你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哪一个传统节日呢?揭题。
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到五月的端阳节去看一看吧!2学习生字词语。
(1)你仔细看看菖蒲和艾草,再细细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幽香哩!它们都是草本植物,都有香气,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
在端午节,人们常常用它们来驱邪呢!取粽子(未煮熟的生粽子),大家拿近了闻一闻,闻到竹叶的的清香了吗?"幽香"和"清香"是两种不同的香,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填一填:香香香香(2)看插图,这龙舟酷游龙,非常逼真,请写出几个:似似似(3)这龙舟雕饰得果然精巧,我们还可以说:饰饰饰(4)自学其他词语,不懂的提出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