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理化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4
综述甲醛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甲醛(HCHO)是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
它是一种原生质毒。
对眼部、呼吸道、致敏性和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均具有毒性,此外还有遗传、致癌和生殖毒性。
甲醛污染主要来源于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必须品的制造,如塑料、橡胶、脲醛泡沫、树脂、隔热材料、黏合剂、皮革、纺织、制药、汽车尾气等。
近年来,随着新的装璜材料、家具、防腐剂、杀菌剂、化妆品等广泛使用,甲醛已成为重要污染物之一,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甲醛的分析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在食品、空气和水质等样品中甲醛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甲醛;检测甲醛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对机体有诸多不利的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意识的增强,由甲醛造成的室内空气、大气环境、公共场所空气、生活饮用水和食品等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对它的研究也较多。
本文就甲醛污染的危害及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1 甲醛的理化性质、污染来源及毒性1.1甲醛的理化性质甲醛又名蚁醛,分子式为HCHO,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最简单的醛,分子质量30.03,常温下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溶点-92℃,沸点-19.5℃,相对密度0.815(-20℃,水=1);易溶于水和乙醇等多种有机溶剂,35%~40%的甲醛水溶液称作“福尔马林”,常用作组织防腐剂。
甲醛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和氢氰酸、亚硫酸氢钠、氨的衍生物(如2,4-二硝基苯肼、苯肼、羟胺等)以及醇类发生加成反应;经催化氢化,甲醛被还原成甲醇;甲醛可以被氧化剂氧化生成甲酸;它在浓碱的作用下,能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作用,此即所谓的歧化反应[1]。
1.2甲醛的主要来源大气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以及广泛运用的塑料、橡胶、脲醛泡沫、树脂、隔热材料、黏合剂、皮革、纺织、制药、汽车尾气等。
室内环境中甲醛主要来源于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以及用人造板制造的家具;其它各类装饰材料,如贴墙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塑料地板砖,油漆、涂料以及某些纺织品;厨房内使用的燃料液化气、煤气、木、煤等不完全燃烧后会产生甲醛和其它污染物;日常使用的化纤纺织品、化妆品、清洁剂、杀虫剂等日用品中也含有甲醛[2]。
甲醛理化特性及危险特性(新)甲醛理化特性及危险特性标识中文名:甲醛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1173 英文名:Formaldehyde solution UN编号:1198分子式:CH2O 分子量:30.03 CAS号:50-00-0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商品为其水溶液。
熔点(℃)-92相对密度(水=1)0.82相对密度(空气=1)1.07 沸点(℃)-19.4 饱和蒸汽压(KPa)13.33/-57.3℃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及健康危害职业接触限值最高容许浓度(mg/m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mg/m3)-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LD50:800mg/kg(大鼠经口);270mg/kg(兔经皮) LC50:590mg/m3(大鼠吸入)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
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接触其蒸气,引起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炎等。
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
口服灼伤口腔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50(37%) 燃烧热(kJ/mol) 2345.0引燃温度(℃)自燃温度:430爆炸极限%(v/v)7-73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建规火险分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能发生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甲醛理化性质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机化合物,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制造家具、装修材料、纺织品、胶粘剂、塑料、化妆品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其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甲醛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更好地了解甲醛的理化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1.化学式和分子量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分子量为30.03。
2.物理状态甲醛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但是,在低温下会变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熔点为-92℃,沸点为-19℃。
在高温高压下,甲醛会变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3.密度和折射率甲醛的密度为0.815 g/cm³,折射率为1.376。
4.溶解性甲醛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当大,一般在室温下甲醛的溶解度为50-60%。
此外,甲醛还可以溶解于乙醇和丙酮等有机溶剂中。
5.稳定性甲醛容易发生氧化反应,能够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甲酸或乙酸。
此外,甲醛还容易和其他化合物进行反应,发生加成和缩合反应等。
6.氧化还原性甲醛是一种弱还原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氧化,生成甲酸或乙酸。
而在一些还原性化合物的存在下,甲醛会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甲醇或其他一些还原物。
7.毒性甲醛是一种有毒化合物,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
长时间的接触会导致头痛、恶心、呼吸不畅、过敏反应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肺部疾病或者癌症。
8.危险性甲醛易燃、易爆,不要与氧化剂或强酸、强碱等化学品混合,也不要与热源接触。
如遇到泄漏,应迅速撤离附近人员,采取相应的消防措施。
总之,虽然甲醛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其毒性和挥发性也是不可忽视的。
理解甲醛的理化性质可以更好地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甲醛化学性质周知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型气味的气体。
易溶于水、醇和醚。
甲醛在常温下是气态,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
熔点-92℃,沸点-21℃,闪点85℃,液态时的密度为0.815克/3厘米(20℃)。
是最简单的一种醛。
易溶于水和乙醇,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
甲醛分子中有醛基生缩聚反应,得到酚醛树脂(电木)。
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主要用于塑料工业(如制酚醛树脂、脲醛塑料—电玉)、合成纤维(如合成维尼纶—聚乙烯醇缩甲醛)、皮革工业、医药、染料等。
1.基本信息[中文名]:甲醛;福尔马林[英文名]:Formaldehyde[CAS号]:50-00-0[分子式]:CH2O[分子量]:30.03[RTECS号]:LP8925000[UN编号]:1198[危险货物编号]:83012[IMDG规则页码]:3347[外观与性状]:无色,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商品为其水溶液。
[危险性类别]:第8.3类其它腐蚀品[危险货物包装标志]:20[包装类别]:Ⅲ[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也是**、染料、医药、农药的原料,也作杀菌剂、消毒剂等。
2.理化特性[临界温度(℃)]:137.2[临界压力(MPa)]:6.81[饱和蒸汽压(kPa)]:13.33/-57.3℃[燃烧热(kj/mol)]:2345.0[熔点(℃)]:-92[沸点(℃)]:-19.4[闪点(℃)]:50(37%)[相对密度(水=1)]:0.82[相对密度(空气=1)]:1.07[自燃温度(℃)]:430[爆炸下限(V%)]:7.0[爆炸上限(V%)]:73.03.危险特性[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性]:易燃[毒性]:LD50:800mg/kg(大鼠经口);270mg/kg(兔经皮)LC50:590mg/m3(大鼠吸入)[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能发生[建筑火险分级]:甲[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甲醛化学式甲醛,又称蚁醛,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是HCHO或CH2O,分子量30.03。
是无色有刺激性气体,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
气体相对密度1.067(空气=1),液体密度0.815g/cm3(-20℃)。
熔点-92℃,沸点-19.5℃。
易溶于水和乙醇。
水溶液的浓度最高可达55%,一般是35%—40%,通常为37%,称作甲醛水,俗称福尔马林(formalin)。
甲醛具有还原性,尤其在碱性溶液中,还原能力更强。
能燃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7%—73%(体积),燃点约300℃。
甲醛可由甲醇在银、铜等金属催化下脱氢或氧化制得,也可从烃类的氧化产物中分出。
可作为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维纶、乌洛托品、季戊四醇、染料、农药和消毒剂等的原料。
工业甲醛溶液一般含37%甲醛和15%甲醇,作阻聚剂,沸点101℃。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甲醛在1类致癌物列表中。
2019年7月23日,甲醛被列入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第一批)。
甲醛理化性质甲醛通常为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易溶于水和乙醚,水溶液浓度最高可达55%,能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按任意比例混溶,不溶于石油醚。
液体在较冷时久贮易混浊,在低温时则形成三聚甲醛沉淀。
蒸发时有一部分甲醛逸出,但多数变成三聚甲醛。
可燃,于1859年首次制得。
相对分子质量30.03。
相对密度1.067(空气=1)、密度0.815 3g/cm3(-20℃)。
熔点-92℃。
沸点-19.5℃、-33.0℃(53.329×103Pa)、-46.0℃(26.664×103Pa)、-57.3℃(13.333×103Pa)、-65.0℃(6.666×103Pa)、-70.6℃(5.333×103Pa)、-79.6℃(2.666×103Pa)、-88.0℃(1.333×103Pa)。
表- 甲醛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 长期接触或吸入甲醛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对呼吸系统、肝脏、肾脏等器官有损害作用。
4. 甲醛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空气、水体和土壤的质量。
|
| 防护措施 | 1. 使用甲醛时需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面具等。
2. 在使用甲醛的场所应保持良好通风。
可使用排气设备、开启窗户等加强通风效果。
3.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甲醛环境中,尽量减少吸入和接触甲醛物质的机会。
4. 存放甲醛时要远离明火、高温和氧化剂,确保储存区域通风良好。
5. 出现接触甲醛后的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接触,洗净受到污染的皮肤部位,并咨询医生。
|。
甲醛的测定一、甲醛的理化性质及来源甲醛是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 30.3,比重1.067,沸点-19.5 ℃。
易溶于水、醇和醚,其 40% 的水溶液称“福尔马林”溶液,沸点 19 ℃,室温时极易挥发,是常用的组织防腐剂。
1. 1 环境中的甲醛来源在工业生产中,甲醛广泛用于制造树脂、橡胶、塑等工业产品、大量存在于建筑材料中。
还存在于各类装饰材料如贴壁布、壁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涂料和一些纺织品内。
甲醛挥发释放到空气中形成室内甲醛污染。
同时,香烟雾也是室内甲醛污染源。
1. 2 食品中甲醛的可能来源1. 2. 1 日常残留生活中用于设施、环境、工具的消毒剂( 其中含有 1% ~4%的甲醛) 造成在食品中的一定量残留。
1. 2. 2 食品包装材料的污染在一些树脂成型的包装材料( 如三聚氰胺、脲醛树脂、酚醛树脂等) 中,存在一定量游离的甲醛[1]。
做为盛装食品的容器,长期使用或受到酸、碱的侵蚀,容易老化分解,甲醛溶出而污染食品[2]。
1. 2. 3 药物中的甲醛甲醛可与蛋白质作用,与细胞质的氨基部分结合,使烷基化而呈现杀菌作用,对寄生虫、藻类、真菌、细菌、芽孢和病毒均有杀菌效果,特别是对车轮虫病、小瓜虫病等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可用于鱼类和甲壳类等疾病防治[3]。
1. 2. 4 人为添加利用甲醛的防腐、延长保质期、增加持水性、韧性等特点向食品中特别是水发水产品中添加甲醛,而使其呈现出某些特殊的性状。
1.2. 5 食品自身代谢产生在储藏过程中包括冷藏和冷冻过程中食品在酶及微生物特别是在氧化三甲胺酶的作用下可自身产生一定量的甲醛,即在某些食品中存在着甲醛的本底含量,这部分甲醛非人为添加,属食品固有成分。
有报道在海水鱼类中甲醛含量最高的是龙头鱼和鳕鱼类,含量高达 200mg / kg[4]。
同一品种不同存活状态的鱼,其甲醛含量也不同,活体鱼中甲醛含量较低,冰鲜样品中甲醛含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