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遗传学 第4章 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496.56 KB
- 文档页数:5
第四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本章重点:性别决定:与性别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称性染色体;成对性染色体往往异型:XY型、ZW型;性连锁。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明学时:6第一节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一、性染色体的发现1891年德国细胞学家Henking在半翅目昆虫的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中发现一团染色质,在一半的精子中有这种染色质,另一半没有,命名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
1905年E.B.Wilson证明,在许多昆虫中,雌性个体具有两套普通的染色体(常染色体)和两条X染色体,而雄性个体也具有两套常染色体,但只有一条X染色体。
生物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性染色体: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
成对的性染色体往往是异型,即形态、结构和大小和功能都有所不同。
常染色体:其它各对染色体,通常以A表示。
常染色体的各对同源染色体一般都是同型,即形态、结构和大小基本相同。
如:果蝇n = 4雌3AA+1XX 雄3AA+1XY二、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几种类型(1)XY型性决定在生物界中较为普遍的类型。
人类、全部哺乳动物、某些两栖类和某些鱼类以及很多昆虫和雌雄异株的植物等的性决定都是XY型。
雄性是异配性别(heterogametic sex),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
雌性是同配性别(homogametic sex),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
子女的性别是由精细胞带有Y染色体还是不带有Y来决定的,因为Y染色体上有决定睾丸形成的基因,故Y染色体对于人类雄性的性别决定至关重要。
(2)ZW型性决定鸟类、鳞翅目昆虫、某些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的性别决定都属于这一类型。
雄性具有两条相同的性染色体,叫做ZZ;雌性具有一条Z染色体和一条W染色体。
雄性是同配性别,而雌性是异配性别。
子代性别由卵细胞中带有的Z染色体或者是W 染色体来决定(3)XO型性决定直翅目昆虫(如蝗虫、蟋蟀和蟑螂等)属于这一类型。
雌性的性染色体成对,为XX,雄性只有一条单一的X染色体,为XO。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执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能够说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变形虫切割及核移植的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以及各种图文资料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观察比较、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每一环节实验分析和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体验探究新知的过程,即由已知到未知的假设再到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说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教学难点:阐述染色体存在的规律;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围绕目标的达成,贯穿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使学生经历图文信息分析、归纳等学习过程。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2、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学案,准备DNA模型,准备制作遗传物质的关系模型的手工材料。
【重要概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
【教学程序】。
遗传学教案第一篇:遗传学教案遗传学教案Genetics 课程代码:10102104 学时数:72学时(讲课:58学时;实验:14学时;实习:无)学分数:4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遗传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遗传分析的一般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遗传学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遗传学有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一章绪言课时分配:讲课2学时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清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了解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在遗传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科学家和关键性实验。
本章主要内容:1.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2.遗传学的发展简史;3.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内容:遗传学的概念,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变异与生殖的关系,遗传学的历史及发展。
难点内容: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掌握内容:遗传学的概念、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概念:遗传学,遗传,变异,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课时分配:讲课5学时,实验3学时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生物染色体的结构与组成‚掌握真核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生殖等生命活动中的规律性行为及其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1.真核细胞的遗传体系;2.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3.细胞的有丝分裂;4.细胞的减数分裂;5.配子的形成和受精;6.生活周期。
重点内容:染色体组,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减数分裂过程及特点,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的关系。
难点内容:减数分裂。
掌握内容:减数分裂,染色体相关内容。
概念:联会、染色质、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单倍体、一倍体、二倍体、多倍体、二价体、四分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
实验: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观察(3学时);2.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涂抹制片(2学时)。
3.植物根尖有丝分裂压片法(2学时)第三章孟德尔遗传课时分配:讲课6学时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关于性状、表现型、基因型等遗传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两个遗传规律的内容和细胞学实质,了解基因作用与性状表现的关系。
第四章单基因疾病的遗传➢教学要求1.掌握单基因疾病的遗传方式。
2.掌握各种单基因疾病遗传方式的特征。
3.掌握影响单基因遗传的因素。
4.熟悉系谱与系谱分析法。
5.了解常见的几种单基因遗传疾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学时➢教学内容一.系谱与系谱分析法系谱、先证者概念系谱图绘制结合实验课内容学习绘制和分析系谱图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一)Huntington舞蹈病(二)婚配类型与子代发病风险(重点)(三)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的特征(重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举例,多媒体中的照片和录像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一)Tay-Sachs病(二)婚配类型及子代发病风险(重点)(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重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举例,多媒体中的照片和录像四. X连锁显性遗传病的遗传(一)抗维生素D佝偻病(二)婚配类型和子代发病风险(重点)(三)X连锁显性遗传的遗传特征(重点)X连锁显性遗传病举例,多媒体中的照片和录像五. 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遗传(一)血友病A(二)婚配类型和子代发病风险(重点)(三)X连锁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重点)X连锁隐性遗传病举例,多媒体中的照片和录像六. Y连锁遗传病的遗传Y连锁遗传病举例,多媒体中的照片七.影响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几个因素1.表现度2.外显率3.拟表型4.基因的多效性5.遗传异质性6.遗传早现7.从性遗传 8.限性遗传 9.遗传印记 10.延迟显性 11.X染色体失活12.不完全显性遗传 13.不规则显性遗传 14.共显性遗传15.同一基因可产生显性或隐性突变1。
4、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扩展教案教学内容:第四章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扩展(4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孟德尔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学会对遗传的基本现象进行初步的遗传分析;2.领会孟德尔实验的分析方法,理解孟德尔学说的核心内容;3.掌握遗传的染色体学说;4.了解基因型、表型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孟德尔第一定律、第二定律;2.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教学素材:教材《普通遗传学》第二版杨业华主编参考书张建明《现代遗传学》、贺竹梅《现代遗传学教程》教学方法:使用PPT 学时:4授课内容:4.1 分离定律4.2 独立分配定律4.3 适合度测验复习题及答案:复习题1. 小麦毛颖基因P为显性,光颖基因p为隐性。
写出下列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
(1)毛颖×毛颖,后代全部毛颖;(2)毛颖×毛颖,后代3/4毛颖∶1/4光颖;(3)毛颖×毛颖,后代1/2毛颖∶1/2光颖。
2. 萝卜块根的形状有长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以下是不同类型杂交的结果:(1)长形×圆形→595椭圆形;(2)长形×椭圆形→205长形,201椭圆形;(3)椭圆形×圆形→198椭圆形,202圆形;(4)椭圆形×椭圆形→58长型,112椭圆形,61圆形。
说明萝卜块根形状属于什么遗传类型,并自定基因符号,标明上述各杂交组合亲本及后代的基因型。
3. 番茄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紫茎与绿茎是另一对相对性状,该两对性状杂交的结果列于下表。
试分析写出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
亲本表型后代个体数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1)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2)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4)紫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5)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3122197224047010120923191310643878610771774. 有两对基因A和a,B和b ,它们是自由组合的,而且A对a是显性,B对b是显性。
遗传的物质基础课型:新讲课1.知识目标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操纵中心,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度日动,提高思维能力,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增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的科学:通过对遗传学进展的了解态度。
课前预备: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工作。
教学进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5分钟学生回忆、看书等,要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必要的要进行板演。
将复习旧知常态化,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课件、小黑板或口述等)呈现对上节课学过的主要知识的提问: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2、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出示三张孩子的照片,请学生猜猜看哪一个是我的孩子,说出猜测的依据。
引出遗传和变异现象,进入新课的学习。
进而请学生例举生活中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通过分析讨论,提炼出遗传的概念。
遗传和生物的其他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遗传学家,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
学生交流课下调查结果:自身与父母貌上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遗传和变异现象,进入本节学习引导探究层层推进6分钟(第一个环节:通过两种手段使学生认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1.播放克隆羊多利培育过程动画2.设计实验:证明伞藻的伞帽形状、颜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教师给学生提供背景知识:(1)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海学生对多利培育过程进行分析根据背景知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可以采用嫁接方式,也可以进行细胞核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去解答得出结论: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开启学生思维得出结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2)伞藻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切去伞帽后仍能长出新的伞帽。
在方案设计中,教师建议学生可以采用课本73页中的嫁接方式,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如通过对细胞核移植的方式进行证明等。
教师选取小组展示设计方案,共同评价方案是否科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