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经圈环流质量流函数的计算
- 格式:pdf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9
⼯程流体⼒学泵与风机习题答案⼯程流体⼒学泵与风机习题答案(曹慧哲部分)第三章3-1已知流速场u x =2t+2x+2y ,u y = t - y+z ,u z = t+x – z 。
求流场中x =2,y =2,z =1的点在t =3时的加速度。
a =35.86 m/s 23-2已知流速场u x =xy 3,313y u y =-,u z = xy ,试求:(1)点(1,2,3)的加速度;(2)是⼏元流动;(3)是恒定流还是⾮恒定流;(4)是均匀流还是⾮均匀流?a =36.27m/s 2⼆元恒定⾮均匀流3-3已知平⾯流动的流速分布为u x =a ,u y =b ,其中a 、b 为正数。
求流线⽅程并画出若⼲条y >0时的流线。
ay-bx=c3-4已知平⾯流动速度分布为2222x y cy cxu u x y x y=-=++,,其中c 为常数,求流线⽅程并画出若⼲条流线。
x 2+y 2=c3-5已知平⾯流动速度场分布为(46)(69)u y x ti y x t j =-+-。
求t =1时的流线⽅程并绘出x =0⾄x =4区间穿过x 轴的4条流线图形。
3x -2y =33-6已知圆管中流速分布为1/7max 0()y u u r =,r 0为圆管半径,y 为离开管壁的距离,u max为管轴处最⼤流速。
求流速等于断⾯平均流速的点离管壁的距离y 。
y =0.242r 03-7对于不可压缩流体,下⾯的运动是否满⾜连续性条件?(1) u x = 2x 2 +y 2,u y = x 3-x (y 2-2y ) (2) u x = xt +2y ,u y = xt 2-yt(3)u x = y 2 +2xz ,u y =-2yz + x 2yz ,u z =422221y x z x +(1)、(3)不满⾜,(2)满⾜3-8已知不可压缩流体平⾯流动在y ⽅向的速度分量为u x =y 2-2x +2y 。
求速度在x ⽅向的分量u x 。
1、资料和计算丰富、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是研究和了解大气环流及气候特征的最重要的基础。
正是由于它们,才大大加深和扩大了我们对大气和气候运动本身的认识,并为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提供了重要素材和基本保证。
没有这些宝贵的资料作为基础,任何关于大气或气候的研究都只能停留在空中楼阁亦或海市蜃楼的阶段。
虽然气象观测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但显然由于条件、认识、技术手段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在早期只是对发生在某些局部区域的大气中某些特殊天气现象的零星观测,还算不上是对大气环流的从地面到高空、从区域到全球、从单一到综合、从特殊到一般、从里到外、由外及里、从下到上、由上至下、从离散到连续的全方位、全视角的、系统的三维观测。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监测手段的日益先进、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国际协作的日渐密切,上述状况有了本质的改变。
各种新技术如气象雷达、气象卫星、红外及微波遥感、高速电子计算机等在气象观测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气象观测水平有了史无前例的发展,观测的种类和质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加之,由于人类本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得气象观测项目和种类大大丰富起来;由于国际间广泛紧密的合作,使得观测资料的协调度和统一性也大大提高了。
目前,已经形成了可同时监测全球天气情况的气象观测系统和气象通讯系统。
特别是,1991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联手实施的全球再分析计划(NCEP/NCAR Global Reanalysis Project),把全球观测资料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该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世界各国及各主要科研机构和业务部门,把能搜集到的资料包括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航舶资料、卫星遥感资料、雷达资料、飞机资料、气球资料,浮标资料以及其它观测资料等统一进行编码、详细的订正预处理和复杂的质量控制,并用一个较完善的同化系统统一进行资料同化,使得观测资料的统一性、协调性、可靠性、完善性、代表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引起了国际大气科学界的极大关注和反响。
1、资料和计算丰富、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是研究和了解大气环流及气候特征的最重要的基础。
正是由于它们,才大大加深和扩大了我们对大气和气候运动本身的认识,并为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提供了重要素材和基本保证。
没有这些宝贵的资料作为基础,任何关于大气或气候的研究都只能停留在空中楼阁亦或海市蜃楼的阶段。
虽然气象观测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但显然由于条件、认识、技术手段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在早期只是对发生在某些局部区域的大气中某些特殊天气现象的零星观测,还算不上是对大气环流的从地面到高空、从区域到全球、从单一到综合、从特殊到一般、从里到外、由外及里、从下到上、由上至下、从离散到连续的全方位、全视角的、系统的三维观测。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监测手段的日益先进、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国际协作的日渐密切,上述状况有了本质的改变。
各种新技术如气象雷达、气象卫星、红外及微波遥感、高速电子计算机等在气象观测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气象观测水平有了史无前例的发展,观测的种类和质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加之,由于人类本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得气象观测项目和种类大大丰富起来;由于国际间广泛紧密的合作,使得观测资料的协调度和统一性也大大提高了。
目前,已经形成了可同时监测全球天气情况的气象观测系统和气象通讯系统。
特别是,1991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联手实施的全球再分析计划(NCEP/NCAR Global Reanalysis Project),把全球观测资料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该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世界各国及各主要科研机构和业务部门,把能搜集到的资料包括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航舶资料、卫星遥感资料、雷达资料、飞机资料、气球资料,浮标资料以及其它观测资料等统一进行编码、详细的订正预处理和复杂的质量控制,并用一个较完善的同化系统统一进行资料同化,使得观测资料的统一性、协调性、可靠性、完善性、代表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引起了国际大气科学界的极大关注和反响。
夏季哈德莱环流强度变化与亚洲季风区经向水汽输送的关系郝然【摘要】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夏季哈德莱环流( H. C.)强度,分析了夏季H. C.强度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亚洲季风区夏季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并研究了夏季哈德莱环流强度与亚洲季风区水汽输送的关系。
结果表明,1979~2010年夏季南半球H. C.强度有明显增强趋势,同时也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索马里东部洋面和印尼东部洋面是南半球水汽北转输入亚洲的重要区域;夏季南半球哈德莱环流强度与索马里东部洋面和印尼东部洋面的经向水汽输送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在我国中东部—南海南部、阿拉伯海东南部的经向水汽输送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Using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Hadley Circulation intensity in summer was calculated, the annu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as well as the climate features of water vapor in Asian monsoon reg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 C. intensity and water va-por in Asian monsoon region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summerof 1979 to 2010, the intensity of H. C.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nnual variation. The eastern ocean of Somalia and Indonesia was an im-portant region of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water vapor transport to Asia;the intensity of H. C. in summer in southern hemisphere presente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meridional water vapor transport in eastern ocean of Somalia and Indonesia, showe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meridional water vapor transport in middle east of China-south of the Nanhai Sea, southeast of Arabia sea.【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16【总页数】4页(P198-200,269)【关键词】水汽输送;哈德莱环流;亚洲季风区;经向水汽输送;夏季【作者】郝然【作者单位】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上海2003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5+.2哈德莱环流(Hadley Circulation,以下简记为H.C.),是热带地区子午面(即经圈平面)上行星尺度的垂直热力环流圈,它由2个闭合环流圈构成,其公共上升支与热带辐合带(ITCZ)对应,而下沉支与两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对应,其位置、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