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0.06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1、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

5、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着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2、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5、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着是《

学记》。

二、名词解释题

1、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着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的。稷下学宫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如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等。此外,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稷下学宫前后历时150年之久,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4、三纲领八条目:

这是南宋朱熹归纳出来的《大学》中所提出的关于大学教育的纲领和目标。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体现了儒家修已治人的理想目标。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实际上前五条都是修身的原则措施,后三条是修身的扩展和递进,先到家,再到国,再到整个世界。

2、试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

《学记》在综合诸子百家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

(1)豫、时、孙、摩。《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概括出“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重要规律。“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而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2)长善救失。孔子曾经提出过“改过迁善”的思想,偏重于强调在道德教育中要善于克服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学记》则把这思想发展为教育和教学的一项比较普遍的原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

(3)启发诱导。《学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启发教学思想,进一步概括了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宝贵经验,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4)藏息相辅。《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5)教学相长。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互相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这里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人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从而推动自身素养的不断发展。后人则把教学相长进一步引申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要相互促进。无论做本义还是引申义的理解,对于有效教学的实现都是有启发意义的。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

一、名词解释题

1、三大文教政策:

是西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文教政策建议,包括: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的统一;

2.兴太学,行教化而美习俗;

3.重选举以选用贤才等三个方面。

相关主题